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陕西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ppt

  • 资源ID:6631096       资源大小:37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陕西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ppt

主题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20 589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是我国封建社会国家分裂 民族融合以及南方得到开发和发展的时期 分裂与融合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 1 政治上 政权更迭频繁 国家整体上处于分裂状态 但出现局部统一政权 2 经济上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3 文化上 科技 文化取得辉煌成就 不少领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4 民族关系上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促使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出现民族大融合 考点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人口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 8年未考 中考说明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识记 一 背景 东汉末年 政局混乱 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 形成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 他们之间互相攻战 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百姓流离失所 二 重要战役 1 官渡之战 1 时间 公元200年 2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 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3 影响 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 1 时间 公元208年 2 结果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3 影响 赤壁之战后 曹操无力南下 刘备趁机攻占四川 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 有了立足之地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并向岭南发展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识记 一 西晋1 时间 266 316年2 都城 洛阳3 建立者 司马炎4 概况 266年 司马炎建立西晋 定都洛阳 280年 西晋灭掉吴国 统一全国 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316年 内迁匈奴人的一支灭亡了西晋王朝 二 东晋1 时间 317 420年2 都城 建康 今南京 3 建立者 司马睿4 概况 司马睿于317年在建康称帝 史称东晋 东晋的建立阻止了少数民族南下的步伐 为南方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20年 大将刘裕自立为帝 国号 宋 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三 南北朝1 时间 420 589年2 概况 南朝 420 589年 经历了宋 齐 梁 陈四个王朝 北朝 386 581年 经历了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五个王朝 四 影响 1 从全局看 当时全国处于分裂混战时期 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历史发展 2 相比北方而言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经济开始走出低谷 摆脱了落后停滞的状态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 客观上促使我国出现民族融合的高峰 历史纵横 运用简易的结构图展示三国至隋朝期间的政权更替 三 人口南迁 识记 一 时间 东汉末年开始 西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 二 原因 1 东汉末年 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南方比较安定 为了躲避战乱 北方人口开始南迁2 西晋后期 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形成了南迁浪潮 三 方向 1 少数民族由黄河以北向中原地区迁移2 中原人民由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迁移 四 概况 1 原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 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 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 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部编教材 2 到东晋后期 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 尤以江苏一带为多 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 进入今天的浙江 福建和广东等地 部编教材 五 影响 1 改变了南方劳动力不足的局面 有利于荒地的开垦 南迁移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刺激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为农 工 商各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2 人口南迁 促进了民族融合 带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 六 认识 1 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2 重视经济的发展 及时引进先进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3 人口大量南迁反映了中华民族艰苦创业 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四 江南地区的开发 识记 一 原因 1 北方人口南迁 为江南地区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2 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 气候温和 土地肥沃4 江南地区的战乱较少 社会比较稳定5 统治者的政策 劝课农桑 奖励耕织 安抚流民 兴修水利 二 表现 1 农业 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 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 实行精耕细作 以及推广选种 育种 田间管理和使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例如 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 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 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五岭以南还种植了双季稻 此外 还发展种桑养蚕 培植果树 种植药材等 实行农业多种经营2 纺织业 南方的纺织技术进步十分明显 三国时期 蜀锦最有名 东晋后期 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织锦业迅速发展起来表现3 冶铸业 发明了灌钢法 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钢的质量4 制瓷业 青瓷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5 造船业 东晋南朝时期 造船业有了较大发展 作战 运输用的船只很多 往来于沿海和内地河道6 商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7 海上贸易 江南地区的开发 也促进了海外贸易 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 波斯和印度半岛上的国家有贸易往来 南朝时 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 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 还同天竺以及西亚 欧洲 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往来 当时的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 并为后世海外交流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三 影响 江南经济的开发 改变了南北方发展的格局 使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教材设问 部编教材 七上 阅读材料 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 地广人希 稀 饭稻羹鱼 或火耕而水耨 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 充仞八方 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宋书 对比一下 史书 与 宋书 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1 史记 中的江南尚未开发 地广人稀 生产水平落后 商业不发达 2 宋书 中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景象 物产丰富 粮食产量高 手工业发达 易错警示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经济虽然得到开发 但总体上依然落后于北方 我国的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后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 拓展思考 我国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今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1 先进的生产技术 先进的生产力 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2 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之上 没有清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经济的发展就难以取得成效 3 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注意保护环境 4 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考点6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往与融合 8年未考 中考说明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初步理解民族交往 交流 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识记 一 北魏 386年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 定都平城 史称北魏 二 背景 1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2 当时 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 民族聚落已不多见 内迁的各族在生产 生活和习俗上 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 仍保留鲜卑族的习俗 这种情况不利于北魏治理北方地区3 冯太后改革扫除了一些障碍 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他力排众议 主动采取措施 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 三 目的 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巩固北魏在北方的统治 四 措施 1 迁都洛阳 公元494年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 实行汉化政策 禁鲜卑语 官员在朝廷必须用汉语 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 将皇族姓氏由拓跋改为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用汉制 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 完善教育制度 鼓励鲜卑贵族子弟学习汉文化 学习汉族礼法 以孝治国等3 实行均田制 按人口分配土地 五 性质 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运动 六 特点 1 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 措施全面 影响深远2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 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促进民族交融的性质 七 意义 1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2 促进了民族交融 丰富了中华文明 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 为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3 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八 成功的原因 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民族人民的愿望 根本原因 改革内容全面 措施得当 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 坚定的改革意志 改革中孝文帝以身作则 起到了模范作用 九 评价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主张实行的改革 促进了汉族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 二 民族交往与融合 识记 一 表现 1 地域上 魏晋以来 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2 经济上 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 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 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3 生活上 汉族人民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人民的食物 服装 用具等 4 政治上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 与汉族士人合作 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5 文化上 西晋时期 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 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西北各民族的乐器 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6 民族心理上 随着经济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思想感情日益沟通 以往的 胡 汉 观念逐渐淡薄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二 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 交流与交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考点链接 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P183 商鞅变法 P6 北魏孝文帝改革 P23 2 民族关系的发展 P181 北魏孝文帝改革 P23 唐与吐蕃的交往 P28 元朝的民族交融 P37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P44 教材设问 部编教材 七上 问题思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 各民族错居杂处 加强了相互交流 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 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推行 汉化 政策 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拓展思考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1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各民族在冲突和交往中互相学习 相互影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 2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要树立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识 3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 社会要发展 国家要富强 就要敢于改革 敢于创新 历史纵横 我国历史上三次民族交融的高潮 第一次 春秋时期 诸侯争霸 中原人民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 促进民族融合 并形成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第二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蜀国坚持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生产 开发江南 东晋时 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族内迁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 第三次 辽 宋 夏 金 元时期 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 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 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特别是元的统一 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 回族

注意事项

本文(陕西省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ppt)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