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新高考专版2018-2019年高一地理专题16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有效作业必修2 .doc

  • 资源ID:6401647       资源大小:7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高考专版2018-2019年高一地理专题16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有效作业必修2 .doc

专题16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基础主干知识理解和牢记【学法提示】课前预习教材,提炼学习重点,做预习笔记;课堂听课理解知识,补充和完善笔记;画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内容】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人类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下表)人地思想发展阶段人类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特点人地协调观后果崇拜自然采猎文明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对环境影响微弱超自然力量环境污染不严重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人地关系有利科学萌芽。如我国古代有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等主张环境趋于恶化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深刻意识到环境问题带来的灾难和对人类的威胁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寻求人地协调的道路急呼: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2)人类正遭受的环境问题“灾难”(举例)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等。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3)环境问题类型: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4)举例:玛雅文明的消失主要原因是由于生态恶化。不合理的利用土地,即“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在旱季(12月-次年3月)清除一片林地并烧荒,种植玉米等作物。开垦几年之后,因肥力下降和杂草难以清除而放弃。玛雅社会所处的是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大,土壤用被侵蚀。由于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致使生态恶化,土地生产力下降,食品供给不足。生态恶化是玛雅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5)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一是人类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时候超过其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超过其自净能力。前者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后者导致环境污染。(6)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举例矿山开采:导致土地资源、植被被破坏。废弃的矿山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修建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河中生物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水坝上游地区,地下水水位抬高,容易引起滑坡等。水坝下游地区,减小河流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处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农业生产:过渡开垦将林地、草地辟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工业生产: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直面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含义环境污染: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有毒害物质,引发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的生存和发展。如“三废”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等。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产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3)自然环境的两种能力:再生能力和自净能力。自净能力指自然环境具有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清除能力。(4)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全球看,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有些演变为社会公害。(5)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工业化走过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6)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的原因:其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其经济、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其内涵概括为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典型环境问题举例,下表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我国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如石油)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植被遭到破坏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沙尘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或生物被过渡捕杀我国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英国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活中大量的垃圾堆放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噪声无形的杀手海洋污染各类陆地上的污染物排入海洋我国渤海湾赤潮、日本水俣病事件、海上石油泄漏二、梯度练习,理解和运用知识【学法提示】独立练习,独立思考,理解知识;有疑则问,疑难问题向老师咨询或同学探讨;独立学习是前提,能够运用知识解释地理现象;教师讲析练习时,请在有疑问或错误的问题下做好笔记。【学习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必做题1.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减弱 B.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C. 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D. 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和稳定【答案】1.B【解析】第1题,农业文明时期人对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增加,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人类发展农业,改造环境的作用主要是开荒种地、建筑用地,比较强。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不稳定。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3题。2. 该社会发展阶段A. 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 B. 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 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 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3. 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酸雨危害 环境污染A. B. C. D. 【答案】2.C 3.A【解析】第2题,图示可见为农耕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该时期人类活动主要在水、土、气候条件较高的地区,加上人口数量不大,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局部性生态破坏。第3题,农业生产主要引发生态破坏,酸雨属于环境污染。4.“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 持续性原则B. 共同性原则C. 公平性原则D. 阶段性原则【答案】4.A【解析】第4题,持续性原则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竭泽而渔超出资源承载力,违背了持续性原则。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立即停止执行所有缓解全球变暖的条款。据此完成5-6题。5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6人类谋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人地协调【答案】5.C 6.D【解析】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全球各国(地区)共同协作,美国退出该协定,违背了共同性原则。第6题,人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体现了人地协调的思想。7.下列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有 A. 海洋污染B. 水土流失C. 水质变坏D. 水源枯竭【答案】7.B【解析】第7题,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海洋污染和水质变坏都属于环境污染,水资源枯竭属于资源问题。水土流失属于生态问题。8.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将其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A土壤肥力下降,B毁林开荒,C旱涝灾害加剧,D毁草开荒,E土地破坏,F粮食产量下降。(2)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_;自然原因是_。(3)为促使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答案】(1)自下而上,由左向右:B D,ACE ,F。(2)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活动破坏植被,如过渡垦植、过度放牧、不合理耕作等。自然原因:地表崎岖,千沟万壑;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多风沙天气。(3)重在做好水土保持,优化农业结构,小流域综合治理,坡地恢复植被,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等【解析】第8题,(1)考查环境问题,按因果逻辑关系即可答题。(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破坏地表植被造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黄土特性等角度考虑。(3)本题考查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需根据黄土高原具体环境分析问题。选做题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沅湘间多山,农家惟种粟,且多在岗埠,每欲播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底沙淤日积,水势年增”。(史载南宋时期) (1)请用地理学原理分析长江流域“水势年增”的原因。 (2)文中所述的人地关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3)从人地和谐的角度考虑,长江流域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答案】(1)山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淤积河道和湖泊,河床变浅,排水和蓄水能力下降,河流径流量增加 (2)“人定胜天”(改造自然)思想 (3)中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平原地区退田还湖、兴修水利、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等。【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该地多山,耕地多在岗埠,播种时,先伐林,纵火焚之,说明是人类对山区植被破坏;浮沙随水下江,说明水土流失加剧;江底沙淤积,水势年增,说明淤积河道和湖泊,河床变浅,河流径流量增加。第(2)人类随心所欲的毁林开荒,体现了人们的“人定胜天”(改造自然)思想。第(3)题结合长江流域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从人为原因出发,谋求人地关系协调,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如: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平原地区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兴修水利、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等。三、延伸学习(用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和自然中的地理现象)什么是酸雨?酸雨属于空气污染,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当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pH小于5.65的雪叫酸雪,;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酸雨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大气中酸性气体达到一定浓度,二是气候湿润。北美东部及欧洲也是全球酸雨问题最严重的地区,结合当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分析两地区多酸雨的原因。【参考答案】大量的酸性气体与湿润的水汽结合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酸雨。而北美东部和欧洲具备这些条件,酸雨问题严重。着重分析酸性气体的来源和当地多阴雨天气。

注意事项

本文(新高考专版2018-2019年高一地理专题16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有效作业必修2 .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