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课时分层作业14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 资源ID:6319729       资源大小:27.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课时分层作业14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课时分层作业14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暮霭(i)凝噎(y)夜雪初霁(j) 戍角(sh )B荠麦(j) 豆蔻(ku)怆然(chun) 弥望(n)C姜夔(ku) 萧条(xio)留恋(lin) 窥江(ku)D那堪(kn ) 芍药(sho )俊赏(shn) 黍离(s)CA项,凝噎(y );B项,弥望(m);D项,黍离(sh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95】A荠麦弥望 弥望:满眼B自度此曲 度:构思C杜郎俊赏 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D难赋深情 赋:写作BB项,度:创作。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1612096】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DD项,年年/知为/谁生?4下列对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词是古代诗歌的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B词一般有两段,在词中叫“阕”。“阕”就是“遍”,因此,词中的“遍”就是音乐乐曲的一段,上下两阕就是由两段乐曲组成的个曲子。C词除了被称为“长短句”之外,还有“诗余”“乐府”“曲子词”等别名。D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所以后人的创作一般都是按调填词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A根据词的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姜夔在扬州慢中“_,_”两句,化用杜牧赠别里的诗句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叹。(2)姜夔在扬州慢中用“_,_”两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的句子,这两句是“_,_?”【答案】(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6依据“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情景,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导学号:61612097】_【解析】解答时,应首先准确理解诗句的意义,再结合自己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所表现的情景。【答案】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喧哗,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今天为什么还要读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_,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_。_【解析】第空,根据“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及“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可知应该填“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第空,根据“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可知应该填“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第空,根据“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进行推断,应该填“可以转变风气”。【答案】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转变风气二、阅读提升层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导学号:61612098】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下列对序文及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B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C作品实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虚写战争的创痛。两项比照,“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D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犹厌言兵四字,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CC项,应为“虚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实写战争的创痛”。(2)找出能够贯穿全篇的“词眼”,并说说表现在哪些景物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贯穿全篇的“词眼”是上片末句的“空”字。具体表现在:“淮左名都”“春风十里”“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红药独生”。这些虚实描写的景物,勾勒出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空荡荡的劫后惨象,满目凄凉,不堪回首,寄寓着词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无限哀婉。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淡黄柳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江左:泛指江南。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首二句与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世伤时的意味。B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C“寒恻恻”写的是一种体肤之感,这种感觉既来源于衣单不耐春寒的现实状况,更多地来自“空城晓角”的心理感受。D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念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E刘禹锡曾写“自古逢秋悲寂寥”,姜夔却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BCA项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没有表达“客中凄凉”的意味;D项“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E项“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理解错误。(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_【解析】此题考查对“有我之境”的分析,实际上考查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与归纳。答题时可根据题目对“有我之境”的提示“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从“我”的思想情感与“物”的“色彩”特点进行分析。【答案】诗人看尽柳色的风光,觉得此乃江南旧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诗人客居异乡的万般愁绪;异乡又逢寒食,诗人唯怕花落春去,可见诗人惜春伤春的迟暮之悲;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诗人伤时感世的家国之痛。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导学号:61612099】八归湘中送胡德华姜夔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注】篠墙:竹篱院墙。蛩:蟋蟀。啼鴂(ju):杜鹃鸟。文君:西汉司马相如妻卓文君,借指友人的妻室。玲珑:皎洁、晶莹。(1)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着重描写了初秋寂寞萧条的庭院景色,莲花脱落了粉色的花瓣,梧桐树吹下带绿的叶子。B“暗雨乍歇”写天气突然转晴,暗示人物心情也随之好转,“还见”则透露出词人的惊喜之感。C莲花、梧桐、萤虫、蟋蟀,词人从植物写到动物,从视觉写到听觉,营造了一种冷清凄迷的氛围。D“送客”句表明所写场景由庭院移至水边,“西去”指客行方向,“重寻”表明在此送行不止一次。BB项,“暗示人物心情也随之好转,还见则透露出词人的惊喜之感”理解有误,一场秋雨刚停歇,庭院景物更显萧瑟凄凉,又见暗淡萤火,闻凄切虫声,离别愁绪更添一层。(2)词的下阕主要使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对诗歌的内容加以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通过“又对西风离别”可知是眼前的实景;“想文君望久”“归来后”是想象离别之后的情形,效果是表达情感,情感结合“销魂处”“送客重寻西去路”分析依依不舍之情;结合“翠尊双饮”“闲看月”分析想象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答案】主要使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的手法。前六句着重写江边送别的情景,通过“西风”“洲渚”“烟水”“船棹”“行舟”等眼前之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六句写词人想象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注意事项

本文(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课时分层作业14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为本站会员(tia****nde)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