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年高考化学 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专题17 综合题解题方法与策略(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

  • 资源ID:6317603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考化学 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专题17 综合题解题方法与策略(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

综合题解题方法与策略1甲醚(DME)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CO(g)2H2(g)CH3OH(g)H190.7 kJmol12CH3OH(g) CH3OCH3(g)H2O(g)H223.5 kJmol1CO(g)H2O(g) CO2(g)H2(g)H341.2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则反应3H2(g)3CO(g) CH3OCH3(g)CO2(g)的H_ kJmol1。 (2)反应达平衡后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CH3OCH3产率的有_(填字母,下同)。A加入CH3OH 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 D移出H2OE使用催化剂(3)以下说法能说明反应3H2(g)3CO(g) CH3OCH3(g)CO2(g)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AH2和CO2的浓度之比为31B单位时间内断裂3个HH同时断裂1个C=OC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恒温恒压条件下,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E绝热体系中,体系的温度保持不变(4)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该反应H_(填“>”“<”或“”)0,550 时,平衡后若充入惰性气体,平衡_(填“正移”“逆移”或“不移动”)。650 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_(保留2位有效数字)。T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_p总。答案(1)246.1(2)D(3)DE(4)>正移25%0.52银及其化合物在制造钱币、电子电器等方面用途广泛。(1)已知Ksp(AgCl)1.81010,AgCl溶于氨水:AgCl2NH3 Ag(NH3)2Cl,平衡常数为K1。室温时,AgCl(s)的溶解度与氨水的起始浓度关系如图1所示。若氨水起始浓度c(NH3)2.0 molL1,AgCl在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时,c平衡(NH3)_。反应Ag2NH3 Ag(NH3)2的平衡常数K2_(只需列出计算式,不要求得出计算结果)。(2)Ag和Fe2在溶液中可发生反应。室温时,向初始浓度为0.1 molL1的Fe(NO3)2溶液中加入AgNO3固体,溶液中Fe3的平衡浓度随c(Ag)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溶液中c(Ag)增大,Fe2的平衡转化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如图3所示装置中,闭合开关K,立即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石墨为电池的_极,理由是_。 (2)随着Ag浓度增大,Fe3浓度增大,即Ag把Fe2氧化为Fe3,Ag浓度增大,反应Fe2(aq)Ag(aq)Fe3(aq)Ag(s)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Fe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A点对应的c(Ag)1.0 molL1、c(Fe3)0.076 molL1,据此可推出:c(Fe2)0.1 molL10.076 molL10.024 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17。该题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中能够利用Qc与K的关系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Qc>3.17,故反应Fe2(aq)Ag(aq)Fe3(aq)Ag(s)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此时Fe3作氧化剂,石墨电极为正极,银被氧化,银电极为负极;闭合开关K立即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4氨和二氧化碳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氨在农业、化工和国防上意义重大。(1)利用NH3的还原性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N2(g)O2(g)=2NO(g)H1a kJmol14NH3(g)5O2(g)4NO(g)6H2O(g)H2b kJmol1a、b均大于0,则反应4NH3(g)6NO(g)=5N2(g)6H2O(g)的H3_ kJmol1(用a、b表示)。(2)工业上用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主要反应是4NH3(g)5O2(g)4NO(g)6H2O(g)H<0。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关系图错误的是_(填标号)。.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s)H2O(g)H<0。(3)在一定的温度下,向2.0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2 mol NH3和0.1 mol CO2,测得反应时间与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010203040506580100总压强p/(100 kPa)9.07.56.35.75.24.94.64.54.5平衡时NH3的转化率为_。(4)在恒容的绝热容器中投入0.2 mol NH3和0.1 mol CO2进行化学反应,下列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填序号)。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v正(H2O)2v逆(NH3)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NH3和CO2物质的量的比值不变.CO2溶于水形成H2CO3。已知常温下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4.4107,Ka24.71011,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1.7105。(5)NH4HCO3溶液呈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反应NHHCOH2ONH3H2OH2CO3的平衡常数K_(保留3位有效数字)。(6)25 时,Al(OH)3的Ksp8.01033。若要使某铝盐溶液中的Al3的浓度降至1.0106 molL1,则需要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至_(已知lg 50.7)。态物质,混合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均在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混合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达到稳定,反应达到平衡,对;2v正(H2O)v逆(NH3)时反应达到平衡,错;绝热容器中,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说明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对;NH3和CO2是以化学计量数之比投料,不管反应是否达到平衡,NH3和CO2物质的量的比值始终不变,错。(5)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大于H2CO3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Ka1,HCO的水解程度大于NH的水解程度,故NH4HCO3溶液呈碱性。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34103。(6)KspAl(OH)3c(Al3)c3(OH)1.0106c3(OH)8.01033,c(OH)2.0109 molL1,则c(H)5.0106 molL1,pH6lg 55.3。答案(1)(b5a)(2)B(3)75%(4)(5)碱性1.34103(6)5.3 (3)大于H3PO4PH32AgNO3=H3PO42Ag2NO(4)1.0107.2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阴离子较难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c(H2PO)>c(HPO)1.0106.86氨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广泛用途。(1)合成氨中的氢气可由下列反应制取:aCH4(g)H2O(g)CO(g)3H2(g)H216.4 kJmol1bCO(g)H2O(g)CO2(g)H2(g)H41.2 kJmol1则反应CH4(g)2H2O(g)CO2(g)4H2(g)H_。(2)起始时投入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3 mol,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平衡时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恒压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填序号)。AN2和H2的转化率相等B反应体系密度保持不变C.保持不变D.2p1_(填“>”、“<”、“”或“不确定”,下同)p2;反应的平衡常数:B点_D点。C点H2的转化率为_;在A、B两点条件下,该反应从开始到平衡时生成氨气的平均速率:v(A)_v(B)。(3)N2H4可作火箭推进剂,NH3和NaCl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N2H4。写出NH3和NaClO反应生成N2H4的化学方程式_。已知25 时,N2H4的水溶液呈弱碱性:N2H4H2ON2HOHK1110aN2HH2ON2HOHK2110b25 时,向N2H4水溶液中加入H2SO4,欲使c(N2H)>c(N2H4),同时c(N2H)>c(N2H),应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_(用含a、b的式子表示)。答案(1)175.2 kJmol1(2)BC<>66.7%(或)<(3)2NH3NaClON2H4NaClH2O14b<pH<14a7二氧化碳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基础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可以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CO2(g)3H2(g)CH3OH(l)H2O(l)H131.0 kJmol1;H2(g)O2(g)=H2O(l)H285.8 kJmol1CH3OH(l)的燃烧热H_。(2)在催化剂作用下,CO2和CH4可以直接转化为乙酸:CO2(g)CH4(g)=CH3COOH(g)H36.0 kJmol1。在不同温度下乙酸的生成速率变化如图所示。当温度在250 300 范围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减慢的主要原因是_,当温度在300 400 范围时,影响乙酸生成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欲使乙酸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填标号)。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3)高温下,CO2与足量的碳在密闭容器中实现反应:C(s)CO2(g)2CO(g)。向容积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加入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为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某温度下,若向该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 mol CO2,平衡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达到新平衡后,体系中CO的百分含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向压强为p、体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2,650 时反应达到平衡,CO的体积分数为40.0%,则CO2的转化率为_。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Kp),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_(用含p的代数式表示),若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V(CO2)V(CO)54的混合气体,平衡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答案(1)726.4 kJmol1(2)催化剂活性降低温度AC(3)吸热正向 变小25%(或0.267p) 逆向8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硫和氮的氧化物直接排放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引起的是_(填标号)。a全球变暖 b酸雨c水体富营养化 d白色污染(2)SO2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常用石灰石进行脱硫,其产物可以作建筑材料。已知:CaCO3(s)=CO2(g)CaO(s)H178.2 kJmol1SO2(g)CaO(s)=CaSO3(s)H402.0 kJmol12CaSO3(s)O2(g)=2CaSO4(s)H234.2 kJmol1写出石灰石脱硫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NOx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包含NO2和NO,有人提出用活性炭对NOx进行吸附,发生反应如下:反应a:C(s)2NO(g)N2(g)CO2(g)H34.0 kJmol1反应b:2C(s)2NO2(g)N2(g)2CO2(g)H64.2 kJmol1(3)对于反应a,在T1 时,借助传感器测得反应在不同时刻各物质的浓度如表所示:时间/min浓度/(molL1)01020304050NO1.000.580.400.400.480.48N200.210.300.300.360.36010 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升高反应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0 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填标号)。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通入一定量的NO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4)某实验室模拟反应b,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和一定量的NO2,维持温度为T2 ,不同压强下反应b经过相同时间NO2的转化率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 050 kPa前,反应b中NO2转化率随着压强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_。在1 100 kPa时,NO2的体积分数为_。(5)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Kp);在T2 、1.1106 Pa时,反应b的化学平衡常数Kp_;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1)b(2)2CaCO3(s)2SO2(g)O2(g)=2CaSO4(s)2CO2(g)H681.8 kJmol1(3)0.042 molL1min1减小bc(4)1 050 kPa前反应未达平衡状态,随着压强增大,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NO2转化率增大50%(5)8.151049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用下列反应处理,可实现空间站中O2的循环利用。Sabatier反应:CO2(g)4H2(g)CH4(g)2H2O(g)电解水反应:2H2O(l)2H2(g)O2(g)(1)将原料气按n(CO2)n(H2)14置于5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Sabatier反应(整个过程不再充入任何物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H2O)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平衡曲线)。400 以上,上述体系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H2O)降低而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该反应的进行,原因是_。Sabatier反应产生的CH4可用于消除空间站中NOx(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污染,实验测得相同状况下25 mL CH4可反应掉80 mL NOx,则氮氧化物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_。(2)Sabatier反应在空间站进行时,下列措施能提高CO2平衡转化率的是_(填标号)。a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b反应器前段加热,后段冷却c提高原料气中CO2所占比例(3)500 时,在恒压容器中充入1 mol CO2、4 mol H2,初始体积为5 L,经过5 min达到平衡,(CO2)75%,则该温度下,Sabatier反应的平衡常数K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一种新的循环利用方案是用Bosch反应代替Sabatier反应。经测定:Bosch反应平衡体系中,除生成了碳单质且(CH4)0外,其他所含物质及其聚集状态与Sabatier反应体系中相同。已知CO2(g)、H2O(g)的生成焓分别为394 kJmol1、242 kJmol1(生成焓指一定条件下由对应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时的焓变)。写出Bosch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一定条件下Bosch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启动,原因是_;若使用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就能启动。NO为x mol,NO2为y mol,则有:xy80,2x4y200,解得x60,y20,故NO和NO2的体积比为31。(2)催化剂只能增大反应速率,不能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a项错误;反应器前段加热,后段冷却,降温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b项正确;提高原料气中CO2所占比例,能提高氢气的平衡转化率,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c项错误。(3)根据三段式法,则有:设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由(14)/5(0.2510.751.5)/V,得V3.5。则平衡时c(CO2)0.5/7 molL1,c(H2)2/7 molL1,c(CH4)1.5/7 molL1,c(H2O)3/7 molL1,K82.7。(4)C(s)O2(g)=CO2(g)H394 kJmol1(a),H2(g)O2(g)=H2O(g)H242 kJmol1(b),根据盖斯定律,由2ba得:CO2(g)2H2(g)C(s)2H2O(g)H90 kJmol1。Bosch反应的活化能较高,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启动。 答案(1)H32H2(2)<增大不变(3)Fe2O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可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从而节约能源0.44A11钼(Mo)是一种难熔稀有金属,我国的钼储量居世界第二。钼及其合金在冶金、农业、电器、化工、环保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1)Mo可被发烟硝酸氧化,产物MoOF4和MoO2F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_Mo_HF_HNO3=_MoO2F2_MoOF4_NO2_(2)已知:2Mo(s)3O2(g)=2MoO3(s)H1MoS2(s)2O2(g)=Mo(s)2SO2(g)H22MoS2(s)7O2(g)=2MoO3(s)4SO2(g)H3则H3_(用含H1、H2的代数式表示),在反应中若有0.2 mol MoS2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_ mol。(3)密闭容器中用Na2CO3(s)作固硫剂,同时用一定量的氢气还原辉钼矿(MoS2)的原理是:MoS2(s)4H2(g)2Na2CO3(s)Mo(s)2CO(g)4H2O(g)2Na2S(s)H实验测得平衡时的有关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反应的H_(填“>”或“<”)0;p2_(填“>”或“<”)0.1 MPa。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选填编号)。Av正(H2)v逆(H2O)B再加入MoS2,则H2的转化率增大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容器内压强不变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由图可知M点时氢气的平衡转化率为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平衡常数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气体分压气体总压物质的量分数。求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_(MPa)2。的量为a mol,达到M点平衡状态时,反应的H2的物质的量为x mol,根据三段式法可知平衡时CO和H2O(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2 mol、x mol,则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ax)mol,根据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为25%得100%25%,解得x,则H2的平衡转化率为100%66.7%。根据中分析可知平衡时H2、CO、H2O(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ol、 mol和 mol,设气体总压为p,则平衡时H2产生的分压为p,同理可得CO、H2O(g)产生的分压分别为和,则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p2,代入p0.1 MPa得Kp0.01(MPa)2。 答案(1)4 438.9 kJmol1(2)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可逆反应,恒压条件下通入水蒸气,总压不变,容器体积增大,反应体系分压减小,平衡正移,苯乙烯产量提高(3)(0.03 a/V)molL1min150%(4)20(或20 Lmol1)正向CD12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一项最新成果实现了甲烷高效生产乙烯,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脱氢,在气相中经自由基偶联反应生成乙烯,如图所示。物质燃烧热/(kJmol1)氢气285.8甲烷890.3乙烯1 411.0(1)已知相关物质的燃烧热如上表,写出甲烷制备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_。(2)在400 时,向1 L的恒容反应器中充入1 mol CH4,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平衡混合气体中C2H4的体积分数为20.0%。则在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_。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下图中画出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p1>p2)的关系曲线。(3)在制备C2H4时,通常存在副反应:2CH4(g)=C2H6(g)H2(g)。在常温下,向体积为1 L的恒容反应器中充入1 mol CH4,然后不断升高温度,得到上图。在200 时,测出乙烷的量比乙烯多的主要原因是_。在600 后,乙烯的体积分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4)工业上常采用除杂效率高的吸收电解联合法,除去天然气中杂质气体H2S,并将其转化为可回收利用的单质硫,其装置如下图所示。通电前,先通入一段时间含H2S的甲烷气,使部分NaOH吸收H2S转化为Na2S,再接通电源,继续通入含H2S杂质的甲烷气,并控制好通气速率。则装置中右端碳棒为_极,左端碳棒上的电极反应为_,右池中的c(NaOH)c(Na2S)_(填“增大”、“基本不变”或“减小”)。则100%20.0%,解得x0.25,则平衡时CH4、C2H4、H2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50 molL1、0.25 molL1和0.50 molL1,则K0.25。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CH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CH4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据此画出图像。(3)题图中200 时乙烷的量比乙烯多,这是因为该条件下乙烷的生成速率比乙烯的快。在600 后,乙烯的体积分数减少,主要是因为乙烯发生了分解反应。(4)结合题图可知右侧通入含有H2S杂质的甲烷气,得到除杂后的甲烷气,结合题意,则右端碳棒为电解池的阳极,左端碳棒为阴极。阴极上水电离出的H得电子被还原为H2,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或2H2e=H2。右池中相当于H2S发生氧化反应而被除去,则溶液中c(NaOH)c(Na2S)基本保持不变。 答案(1)N2(g)3H2(g)2NH3(g)H92 kJmol1(2)ACE(3)<K6.1107C25 时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比15 时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小,但06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的斜率)比15 的大0.1 molL114.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由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图1:(1)过程:2Fe3O4(s)6FeO(s)O2(g)H313.2 kJmol1过程需要将O2不断分离出去,目的是_。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标号)。a容器内气体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都不再改变b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密度变大c向容器中通入N2,Fe3O4的转化率不变d缩小容器容积,O2(g)浓度变大在压强p1下,Fe3O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若将压强由p1增大到p2,在图2中画出p2下的(Fe3O4)T曲线示意图。(2)已知H2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则液态水通过过程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3)其他条件不变时,过程在不同温度下,H2O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H2O)t曲线如图3所示,温度T1、T2、T3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判断依据是_。(4)科研人员研制出透氧膜(OTM),它允许电子和O2同时透过,可实现水连续分解制H2,工作时CO、H2O分别在透氧膜的两侧反应。工作原理如图所示:CO在_(填“a”或“b”)侧反应,另一侧的电极反应式为_。答案(1)提高Fe3O4的转化率a如图所示(2)3FeO(s)H2O(l)=H2(g)Fe3O4(s)H129.2 kJmol1(3)T1>T2>T3其他条件相同时,因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右移,所以T1>T2>T3(4)bH2O2e=H2O215.NO2与SO2能发生反应:NO2SO2SO3NO,某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相关实验探究。(1)硝酸厂向大气中排放NO2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2)为了减少SO2的排放,将含SO2的烟气通过洗涤剂X,充分吸收后再向吸收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既可以回收SO2,同时又可得到化肥。上述洗涤剂X可以是_(填序号)。aCa(OH)2 bK2CO3cNa2SO3 dNH3H2O(3)实验中,尾气可以用碱溶液吸收。NaOH溶液吸收NO2时,发生的反应为2NO22OH=NONOH2O,反应中形成的化学键是_(填化学键的类型)。用NaOH溶液吸收少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4)已知:2NO(g)O2(g)2NO2(g)H113.0 kJmol12SO2(g)O2(g)2SO3(g)H196.6 kJmol1则NO2(g)SO2(g)SO3(g)NO(g)H_。(5)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使用某种催化剂,改变原料气配比进行多组实验(各次实验的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测定NO2的平衡转化率。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如果要将图中C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B点的平衡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_;若A点对应实验中,SO2(g)的起始浓度为c0 molL1,经过t min达到平衡状态,该时段化学反应速率v(NO2)_ molL1min1;图中C、D两点对应的实验温度分别为TC和TD,通过计算判断TC_TD(填“>”“”或“<”)。反应中生成亚硝酸根、硝酸根和水,形成的化学键是共价键;用NaOH溶液吸收少量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H2O。(4)2NO(g)O2(g)2NO2(g)H113.0 kJmol1,2SO2(g)O2(g)2SO3(g)H196.6 kJmol1,利用盖斯定律由()1/2得到NO2(g)SO2(g)SO3(g)NO(g)H41.8 kJmol1。(5)NO2(g)SO2(g)SO3(g)NO(g)H41.8 kJmol1,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则如果将图中C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B点的平衡状态,平衡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A点平衡转化率为50%,n0(NO2)n0(SO2)0.4,SO2(g)的起始浓度为c0 molL1,NO2起始浓度为0.4c0 molL1,反应的二氧化氮浓度为0.4c0 molL150%0.2c0 molL1,该时段化学反应速率v(NO2) molL1min1。NO2(g)SO2(g)SO3(g)NO(g)H41.8 kJmol1,反应为放热反应,C点n0(NO2)n0(SO2)1.0,SO2(g)的起始浓度为c0 molL1,NO2起始浓度c(NO2)c0 molL1,图中C、D两点对应的实验温度分别为TC和TD,C点二氧化氮转化率为50%,平衡常数KC1, F锥形瓶直接与空气相通,产品在空气中易水解除去多余PCl3,提高CH3COCl的产率(5)70%17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1)检验产物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取样时间/min现象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30产生白色沉淀;较3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 min时加深120产生白色沉淀;较30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 min时变浅(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假设b:空气中存在O2,由于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能产生Fe3;假设c:酸性溶液中N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假设d:根据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下列实验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可证实假设d成立。实验:向硝酸酸化的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 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后溶液几乎无色。实验: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_,操作及现象是_。(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_。(3)中溶液呈红色,且烧杯中有黑色固体,说明发生反应AgFe2Fe3Ag、Fe33SCNFe(SCN)3;中反应正向进行,c(Fe3)增大,c(Ag)减小,平衡正向移动,红色加深;中由于铁粉过量,2Fe3Fe=3Fe2,120 min后c(Fe3)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红色变浅。 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O2,防止O2将SO2的水溶液氧化。同时O2也有可能将I氧化成I2,I2继续氧化SO2,故去掉c消耗碘溶液会小于20.00 mL,使测定结果偏低。(4)空气能将反应生成的SO2全部赶入d中,使测定结果准确。 (5)从滴定管上口加入少量待装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内壁,然后从下部放出,重复23次97.5%20PCl3是磷的常见氯化物,可用于半导体生产的外延、扩散工序。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熔点/沸点/密度/ gmL1其他黄磷44.1280.51.822P3Cl2(少量)2PCl3;2P5Cl2(过量)2PCl5PCl311275.51.574遇水生成H3PO3和HCl,遇O2生成POCl3(一)制备如图是实验室制备PCl3的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1)仪器乙的名称是_;其中,与自来水进水管连接的接口编号是_。(填“a”或“b”)(2)实验室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_。实验过程中,为减少PCl5的生成,应控制_。(3)碱石灰的作用:一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而使PCl3水解,影响产品的纯度;二是_。(4)向仪器甲中通入干燥Cl2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其目的是_。(二)分析测定产品中PCl3纯度的方法如下:迅速称取4.100 g产品,水解完全后配成500 mL溶液,取出25.00 mL加入过量的0.100 0 molL1 20.00 mL碘溶液,充分反应后再用0.100 0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过量的碘,终点时消耗12.00 mL Na2S2O3溶液。已知:H3PO3H2OI2=H3PO42HI;I22Na2S2O3=2NaINa2S4O6;假设测定过程中没有其他反应。(5)根据上述数据,该产品中PCl3(相对分子质量为137.5)的质量分数为_。若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PCl3的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三)探究(6)设计实验证明PCl3具有还原性:_。(限选试剂有:蒸馏水、稀盐酸、碘水、淀粉)(3)氯气有毒,污染空气,碱石灰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影响产品纯度,故答案为:碱石灰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4)由于PCl3遇O2会生成POCl3,遇水生成H3PO3和HCl,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生成的PCl3与空气中的O2和水反应;通入二氧化碳赶净空气,避免水和氧气与三氯化磷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与PCl3反应;(5)0.100 0 molL1碘溶液20.00 mL中含有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0.100 0 molL10.020 L0.002 mol,根据反应I22Na2S2O3=2NaINa2S4O6可知,与磷酸反应消耗的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0.002 mol0.100 0 molL10.012 L1/20.001 4 mol,再由H3PO3H2OI2=H3PO42HI可知,25 mL三氯化磷水解后的溶液中含有的H3PO3的物质的量为:n(H3PO3)n(I2)0.001 4 mol,500 mL该溶液中含有H3PO3的物质的量为:0.001 4 mol500 mL/25 mL0.028 mol,所以4.100 g产品中含有的三氯化磷的物质的量为0.028 mol,该产品中PCl3的质量分数为:100%93.9%;若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读出的标准液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偏小,计算出的H3PO3消耗的碘单质的物质的量偏大,三氯化磷的物质的量偏大,三氯化磷的质量分数偏大,故答案为:93.9%;偏大; 答案(1)产生无色气体(2)无水氯化钙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C和D中2CuCO3Cu(OH)2(3)2CuSO42Na2CO3H2O=CuCO3Cu(OH)2CO22Na2SO4(4)Ba(OH)2的溶解度大于Ca(OH)2,相同体积的饱和Ba(OH)2溶液吸收CO2的量更多(答案合理即可)(5)AB25某同学用Na2SO3粉末与浓H2SO4反应制备并收集SO2,用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吸收多余的SO2,实验结束后烧杯中溶液无明显现象,现对其成分进行探究。(1)仪器A的名称是_,选择合适的仪器按气流方向连接组成的顺序是_。(2)假设溶液中同时存在Na2SO3和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下列空白处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仪器任选。限选试剂:稀盐酸、稀硝酸、铁丝、铜丝、CaCl2溶液、品红溶液、酚酞试液、甲基橙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_焰呈黄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Na步骤2:_,证明原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步骤3:另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_,证明原溶液中存在SO(3)若溶液中同时存在Na2SO3和NaHSO3,为了准确测定溶液的浓度,进行如下实验:原理:SOI2H2O=SO2I2HHSOI2H2O=SO2I3H步骤:准确量取10.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_作指示剂,用0.100 0 molL1标准碘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是_,读出此时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再用0.2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酸,读出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再进行计算。答案(1)分液漏斗(2)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用洁净的铁丝蘸取原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Na步骤2: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步骤3:另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品红溶液,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振荡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SO(3)几滴淀粉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6碱式碳酸钴用作催化剂及制钴盐原料,陶瓷工业着色剂,电子、磁性材料的添加剂。利用以下装置测定碱式碳酸钴Cox(OH)y(CO3)zH2O的化学组成。已知:碱式碳酸钴中钴为2价,受热时可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以上装置测定碱式碳酸钴Cox(OH)y(CO3)zH2O的化学组成,其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b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2)样品分解完,打开活塞K,缓缓通入氮气数分钟,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3)取碱式碳酸钴样品34.9 g,通过实验测得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3.6 g、8.8 g,则该碱式碳酸钴的化学式为_。(4)某兴趣小组以含钴废料(含少量Fe、Al等杂质)制取CoCl26H2O的一种实验设计流程如下:已知:25 时,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沉淀物Fe(OH)3Fe(OH)2Co(OH)2Al(OH)3开始沉淀(pH)1.97.07.63.4完全沉淀(pH)3.29.09.24.7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加盐酸调整pH为23的目的为_;操作的过程为_、洗涤、干燥。答案(1)jkcd(或dc)e(2)将装置中生成的CO2和H2O(g)全部排入乙、戊装置中(3)Co3(OH)2(CO3)2H2O(4)烧杯、漏斗、玻璃棒抑制CoCl2的水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考化学 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专题17 综合题解题方法与策略(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