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34 盖斯定律的应用练习.doc

  • 资源ID:6317518       资源大小:2.21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34 盖斯定律的应用练习.doc

专题34 盖斯定律的应用1(2018年成都七中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近几年我国大面积发生雾霾天气,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空气中的CO、SO2、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会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PM2.5颗粒物。(1) 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较纯的CO2,以便于被处理。反应为主反应,反应和为副反应。CaSO4(s)4CO(g)=CaS(s)4CO2(g) H1189.2 kJmol-1CaSO4(s)CO(g)=CaO(s)CO2(g)SO2(g) H2210.5 kJmol-1CO(g)=C(s)CO2(g) H386.2 kJmol-1反应2CaSO4(s)7CO(g)=CaS(s)CaO(s)6CO2(g)C(s)SO2(g)的H_(2)已知由CO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OO2CO2O。其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c(CO) c(O2),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c(CO2) c(O),K正、K逆为速率常数。在2500 K下,K正=1.21105 Ls-1mol-1,K逆=3.02105 Ls-1mol-1。则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3)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N2(g)CO2(g) H=Q kJmol-1。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时间(min)浓度(molL-1)01020304050NO1.000.580.400.400.480.48N200.210.300.300.360.36CO200.210.300.300.360.36 010 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30 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达新平衡,根据上表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选填字母);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通入一定量的NO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则Q_0 (填“”、“”或“”)。(4)利用如图所示电解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也可吸收SO2,并用阴极室排出的溶液吸收NO2。与电源b极连接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 (5)NO2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NH4NO3和NH4NO2。相同温度下,等浓度NH4NO3和NH4NO2两份溶液,测得NH4NO2溶液中c(NH4+)较小,分析可能的原因_。【答案】151.1 kJmol-10.40.042 molL-1min-1bc2HSO32e2H+ =S2O422H2ONO2水解呈碱性,对NH4+的水解起促进作用 或答出NO2与NH4+氧化还原产生氮气对平衡无影响,故a不符合;b通入一定量的NO,反应正向进行,达到平衡后一氧化氮、氮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故b符合;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反应前后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动,但个物质浓度增大,符合要求,故c符合;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浓度不变,故d不符合;故答案为:bc;若30min后,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2:1:1,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3:1:1,所以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Q0;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与电源b极连接的电极上HSO3得电子转化为S2O42,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SO32e2H+ =S2O422H2O;(5)NO2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NH4NO3和NH4NO2。相同温度下,等浓度NH4NO3和NH4NO2两份溶液,NO2水解呈碱性,对NH4+的水解起促进作用 或答出NO2与NH4+氧化还原产生氮气,故测得NH4NO2溶液中c(NH4+)较小。2(2019届全国大联考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四)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用活性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氮氧化物,可防止空气污染。回答下列问题:已知:2C(s)+O2(g)=2CO(g) H=- 221 kJ/molC(s)+O2(g)=CO2(g) H=- 393.5 kJ/molN2(g)+O2(g)=2NO(g) H= +181 kJ/mol (1)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下列措施能够增大此反应中NO的转化率的是(填字母代号)_。a增大容器压强 b升高温度 c使用优质催化剂 d增大CO的浓度(2)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活性炭(足量)和NO,发生反应C(s)+2NO(g)N2(g)+CO2(g),NO和N2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所示。物质的量/molT1/T2/0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NO2.01.160.800.800.500.400.40N200.420.600.600.750.800.80 05min内,以CO2表示的该反应速率v(CO2)=_,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_。第15 min后,温度调整到T2,数据变化如上表所示,则T1_ T2(填“>”“<”或“=”)。若30min时,保持T2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加入该四种反应混合物各2 mol,则此时反应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最终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a=_。(3)在25 下,向浓度均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沉淀(填化学式),当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c(Mg2+)/c(Cu2+)=_(已知25 时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答案】)2CO(g)+2NO(g)N2(g)+2CO2(g) H=747kJ/mol ad0.042molL-1min-1正向60%Cu(OH)28.2108或109【解析】(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若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K=,则化学方程式为:2CO(g)+2NO(g)N2(g)+2CO2(g),已知2C(s)+O2(g)=2CO(g) H=221 kJ/mol,C(s)+O2(g)=CO2(g) H=393.5 kJ/mol,N2(g)+O2(g)=2NO(g) H= +181 kJ/mol 所以以CO2表示的该反应速率v(CO2)= v(N2) =0.042molL-1min-1;通过分析知10min后浓度不再改变,处于平衡状态,用三行式分析浓度改变 第15 min后,温度调整到T2,从表格查得NO减少,N2增加,平衡正向移动,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改变条件为降温,则T1 >T2。若30min时,保持T2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加入该四种反应混合物各2 mol,此时各量分析如下: T2时平衡常数K=4, 加入混合物后Qc=1.36<K,则此时反应正向移动;由于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为定值,新平衡时有:=4,解得x=0.2;经计算NO起始总量为2mol+2mol=4mol,达到新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为(1.2-20.2)mol/L2L=1.6mol,转化的NO共4mol-1.6mol=2.4mol,所以最终达平衡时NO的转化率a=。(3)由于KspCu(OH)2<KspMg(OH)2,所以先生成Cu(OH)2沉淀;当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是Cu(OH)2、Mg(OH)2的饱和溶液,溶液中OH-离子浓度相同,根据溶度积常数计算,溶液中c(Mg2+)/c(Cu2+)=8.2108,故答案为:8.2108 或109。3(201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高三第一次(8月)联考)氨催化分解既可防治氨气污染,又能得到氢能源,得到广泛研究。(1)已知:反应I:4NH3(g)3O2(g)2N2(g)6H2O(g) H11266.6 kJmol-1,H2的燃烧热H2=285.8 kJ.mol-1 水的气化时H3=+44.0 kJ.mol-1反应I热力学趋势很大(平衡常数很大)的原因为_;NH3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_。(2)在Co-Al催化剂体系中,压强P0下氨气以一定流速通过反应器,得到不同催化剂下氨气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活化能最小的催化剂为_,温度高时NH3的转化率接近平衡转化率的原因_。如果增大气体流速,则b点对应的点可能为_(填“a”、“c”、“d”、“e”或“f”); (3)温度为T时,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NH3和0.1molH2,30min达到平衡时,N2体积分数为20%,则T时平衡常数K=_,NH3分解率为_;达到平衡后再加入0.8molNH3和0.1molH2,NH3的转化率_(填“增大”、“不变”、“减小”)。(4)以KNH2为电解质溶液电解NH3,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则阳极电极反应为_。 【答案】放热量很大的反应2NH3(g)N2(g)+3H2(g) H=+92.1kJmol190CoA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转化率接近平衡转化率e7.575%减小6NH2-6e-=N2+4NH3(3)由题给数据可知,设氮气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2NH3(g)N2(g)+3H2(g)初始量(mol) 0.8 0 0.1变化量(mol) 2x x 3x平衡量(mol) 0.8-2x x 0.1+3x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所以达到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为: ,解得:x=0.3mol,故平衡常数K=,NH3分解率为 ,达到平衡后再加入0.8molNH3和0.1molH2,容器中压强增大,反应向逆向移动,所以氨气的转化率减小;(4)在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图示可知右侧为阳极,电极反应为:6NH2-6e-=N2+4NH3。4(2018届山东省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二次联考)(1)2017年中科院某研究团队通过设计一种新型Na-Fe3O4/HZSM-5多功能符合催化剂,成功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辛烷值汽油,该研究成果被评价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已知:H2(g)+1/2O2(g)=H2O(l) H1 =aKJ/molC8H18(1)+25/2O2(g)=8CO2(g)+9H2O(1) H2=bKJ/mol试写出25、101kPa条件下,CO2与H2反应生成汽油(以C8H18表示)的热化学方程式_。(2)利用CO2及H2为原料,在合适的催化剂(如Cu/ZnO催化剂)作用下,也可合成CH3OH,涉及的反应有:甲:CO2(g)+3H2(g) CH3OH(g)+H2O(g) H= 53.7kJmol-1 平衡常数K1乙:CO2(g)+H2(g) CO(g)+H2O(g) H= + 41.2kJmol-1 平衡常数K2CO(g)+2H2(g) CH3OH(g)的平衡常数K=_(用含K1、K2的表达式表示),该反应H_0(填“大于”或“小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填写两项)。催化剂和反应体系的关系就像锁和钥匙的关系一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下列四组实验,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均为1:2.2,经过相同反应时间(t1min)。温度(K)催化剂CO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综合选项543Cu/ZnO纳米棒材料12.342.3A543Cu/ZnO纳米片材料11.972.7B553Cu/ZnO纳米棒材料15.339.1C553Cu/ZnO纳米片材料12.070.6D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CO2的转化为CH3OH的选择性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表所给数据结合反应原理,所得最优选项为_(填字母符号)。(3)以CO、H2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在体积均为2L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都充入1molCO和2molH2,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1、T2、T3且恒定不变。下图为三个容器中的反应均进行到5min时H2的体积分数示意图,其中有一个容器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05min时间内容器中用CH3OH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三个容器中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容器_(填写容器代号)。【答案】 8CO2(g)+25H2(g)=C8H18(1)+16H2O(1) H=(25a-b)KJ/mol K= 小于 降低温度、减小产物浓度 B 0.0875mol/(Lmin) (3) CO(g)+2H2(g) CH3OH(g)开始时的物质的量:1 2 0转化的物质的量: a 2a a平衡时的物质的量:1-a 2-2a a容器中05 min内H2含量是20%,a=,v(CH3OH)= 0.0875mol/(Lmin);中温度高氢气含量高,说明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氢气含量增加。5(2018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试卷二)科学家积极探索新技术对CO2进行综合利用。CO2可用FeO 吸收获得H2。i. 6FeO(s) +CO2(g)=2Fe3O4(s) +C(s) Hl =76.0 kJmol1. C(s) +2H2O(g)=CO2(g) +2H2(g) H2 = +113.4 kJmol1 (1)3FeO(s) +H2O(g)= Fe3O4(s) +H2(g) H3 =_。(2)在反应i中,每放出38.0 kJ热量,有_g FeO被氧化。CO2可用来生产燃料甲醇。CO2(g)+3H2(g)CH3OH(g)+H2O(g) H49.0 kJmol1。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3)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 mol(Lmin) 1。(4)氢气的转化率_。(5)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 (保留小数点后2位)。(6)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n(CO2)增大的是_。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C再充入1 mol H2 D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7)当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然后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H2,待反应再一次达到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则c1_c2的关系(填“”、“”或“”)。IIICO2可用碱溶液吸收获得相应的原料。利用100 mL 3 molL1NaOH溶液吸收4.48 LCO2(标准状况),得到吸收液。(8)该吸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序为_。将该吸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所得固体的成分是_(填化学式)。【答案】 +18.7 kJmol1 144 0.225 75% 5.33 CD c(Na+)c(HCO3)c(CO32)c(OH)c(H+) Na2CO3【解析】(1)i. 6FeO(s) +CO2(g)=2Fe3O4(s) +C(s) Hl =76.0 kJmol1. C(s) +2H2O(g)=CO2(g) +2H2(g) H2 = +113.4 kJmol1 两热化学方程式相加除以2得:3FeO(s)+H2O(g)=Fe3O4(s)+H2(g)H=(-76.0kJ/mol+113.4kJ/mol)2=+18.7kJ/mol;(2)6FeO(s)+CO2(g)2Fe3O4(s)+C(g)H=-76.0kJmol-1该反应中每生成6molFeO参与反应则有4molFeO被氧化,故在反应i中,每放出38.0 kJ热量,有=144g FeO被氧化;(3)根据图像可知,平衡时,甲醇的浓度变化量是0.75mol/L,所以氢气浓度的变化量就是0.75mol/L32.25mol/L,则氢气的反应速率是2.25mol/L10min0.225mol/(Lmin);移动,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这种改变,而不能消除这种改变,即虽然平衡正向移动,氢气的物质的量在增加后的基础上减小,但是CO2(g)浓度较小、CH3OH(g) 浓度增大、H2O(g)浓度增大,且平衡常数不变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加氢气之前相比一定增大,故c1c2;(8)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来进行洗气和提纯,当100mL 3mol/L的NaOH溶液吸收标准状况下4.48L CO2时,所得溶液为等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液,水解显碱性,且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CO3)c(CO32)c(OH)c(H+);将该吸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由于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故所得固体的成分是Na2CO3。6(2019届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_。(填字母)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c采用节能技术 d利用太阳能、风能(2)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a6CO2 + 6H2OC6H12O6 bCO2 + 3H2CH3OH +H2OcCO2 + CH4CH3COOH d2CO2 + 6H2CH2=CH2 + 4H2O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_,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_。(3)文献报道某课题组利用CO2催化氢化制甲烷的研究过程如下: 反应结束后,气体中检测到CH4和H2,滤液中检测到HCOOH,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和Fe3O4。 CH4、HCOOH、H2的产量和镍粉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仅改变镍粉用量,其他条件不变):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HCOOH是CO2转化为CH4的中间体,即:CO2HCOOHCH4写出产生H2的反应方程式_。由图可知,镍粉是_。(填字母)a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的催化剂d不是催化剂当镍粉用量从1mmol增加到10mmol,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填字母)a反应的速率增加,反应的速率不变b反应的速率不变,反应的速率增加c反应的速率均不变d反应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的速率增加得快e反应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的速率增加得快f反应的速率减小,反应的速率增加【答案】abcdacce7(2018届重庆市綦江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氮的固定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合成氨则是人工固氮比较成熟的技术,其原理为:N2(g)+3H2(g)2NH3(g) H(1)已知破坏1mol共价键需要的能量如表所示H-HN-HN-NNN435.5kJ390.8kJ163kJ945.8kJ 则H=_。(2)在恒温、恒压容器中,按体积比1:3加入N2和H2进行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适量氨气,达到新平衡时,c(H2)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后同);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c(N2)/c(NH3)将_。(3)在不同温度、压强和使用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初始时N2、H2分别为0.1mol、0.3mol 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 其中,p1、p2和p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原因是_。若在250、p1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容器体积为1L,则该条件下合成氨的平衡常数K=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4)H2NCOONH4是工业由氨气合成尿素的中间产物。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NCOONH4(s)2NH3(g)+CO2(g),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序号)每生成34g NH3的同时消耗44g CO2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NH3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NH3):c(CO2)=2:1(5)科学家发现,N2和H2组成的原电池合成氨与工业合成氨相比具有效率高,条件易达到等优点。其装置如图所示、写出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_、_,若N2来自于空气,当电极B到A间通过2molH+时理论上需要标况下空气的体积为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92.5kJ/mol(1分) 不变 减小 p1>p2>p3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正移,NH3 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图可知p1>p2>p3 5.93103 (mol/L)-2 或 5925.93(mol/L)-2 N2+6e-+6H+=2NH3 3H2-6e-=6H+ 9.33L【解析】H=E断-E成=945.8+3435.5-6390.8=-92.5 kJ/mol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通NH3相当于平衡不移动,所以不变;恒温恒容条件下相当于加压,平衡正移,比值减小;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移。NH3 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图可知p1>p2>p3。 由图可知氨气的体积分数为0.667,根据三段式可计算出c(NH3)=0.16mol/L c(N2)=0.02mol/L c(H2)=0.06mol/L,则K=5925.93; 相当于正逆速率相等,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气体密度会随平衡的移动而变化,不变时说明达平衡,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中的量永远为定值,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选; 正极:N2+6e-+6H+=2NH3 负极:3H2-6e-=6H+ 整个计算用电子守恒,通过2molH+时则有1/3molN2参与反应,相当于(1/3)(5/4)22.4=9.33L空气。8(2018届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十一次模拟)硫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含硫烟气(主要成分为SO2)的处理备受关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碱液吸收法步骤1:用足量氨水吸收SO2。步骤2:再加入熟石灰,发生反应2NHCa22OHSO=CaSO32NH3H2O。(1)已知:25 时,Kb(NH3H2O)a;Ksp(CaSO3)b。该温度下,步骤2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水煤气还原法已知:.2CO(g)SO2(g) S(l)2CO2(g) H137.0 kJmol1.2H2(g)SO2(g) S(l)2H2O(g) H245.4 kJmol1(2)写出CO(g)与H2O(g)反应生成CO2(g) 、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体系中进行,达到平衡的标志_。A氢氧键的断裂速率等于氢氢键的断裂速率B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C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D H2O(g) 与H2(g)的体积比保持不变(3)反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E_(填“>”“<”或“”)H2。(4)在一定压强下,发生反应。平衡时,(SO2) (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与原料气投料比和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H2):M_(填“>”“<”或“”)N。逆反应速率:M_(填“>”“<”或“”)Q。(5)T ,向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g)、2 mol SO2(g)和2 mol H2(g),发生反应和反应。5 min达到平衡时,CO2(g)和H2O(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6 mol、1.8 mol。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其他条件不变,6 min时缩小容器容积。(SO2)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为_。【答案】 CO(g)H2O(g)H2(g)CO2(g) H141.2kJmol1 C D > > > 2 700 增大 反应和反应均为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反应,只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均向右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3)根据反应热等于正反应活化能减去逆反应活化能,E(正)- E(逆)=H245.4进行分析判断。(4) 根据图像可知,当(SO2)一定时,比值越大,氢气的转化率就越大。根据图像判断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T1>T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5)根据题给的起始量和平衡量,结合两个反应关系,可以计算出反应的平衡常数K。详解:.(1)25 时,Kb(NH3H2O)c(OH)c(NH)/c(NH3H2O)=a2;Ksp(CaSO3)c(SO)c(Ca2+)/c(CaSO3)=b;根据反应2NHCa22OHSO=CaSO32NH3H2O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c2(NH3H2O)c(CaSO3)/c2(NH)c(Ca2+)c2(OH) c(SO)=1/Kb2 Ksp=1/ba2;正确答案:1/ba2。.(2)根据盖斯定律:反应(-)1/2,可以得到CO(g)H2O(g)H2(g)CO2(g) H141.2kJmol1 ;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A错误;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总量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恒为定值,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根据气态方程:PV=nRT,当V、n保持不变时,压强与温度成正比,因为该反应在绝热、恒容体系中进行,当体系内温度不变时,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H2O(g)为反应物不断被消耗,H2(g)为生成物,不断增多,当二者体积比保持不变时,即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正确答案:CD。(3)反应为:2H2(g)SO2(g) S(l)2H2O(g) H245.4 kJmol1,反应热等于正反应活化能减去逆反应活化能,E(正)- E(逆)=H245.4,E(正)=E(逆)45.4,所以反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E>H2;正确答案:>。(5) .2CO(g)SO2(g) S(l)2CO2(g) 起始量 2 2 0 0变化量 1.6 0.8 1.6平衡量 0.4 1.2 1.6.2H2(g)SO2(g) S(l)2H2O(g) 起始量 2 1.2 0变化量 1.8 0.9 1.8平衡量 0.2 0.3 1.8针对反应各物质浓度为c(H2)=0.02mol/L, c(SO2)=0.03 mol/L, c(H2O)=0.18 mol/L,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c2(H2O)/c2(H2)c(SO2),带入数值可求出反应的平衡常数=2700;正确答案:2700。 反应和反应均为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反应,只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均向右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所以其他条件不变,6 min时缩小容器容积,(SO2)增大;正确答案:增大;反应和反应均为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反应,只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均向右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9(2018届吉林省吉大附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因此,研究烟气的脱硝(除NOx)、脱硫(除SO2)技术有着积极的环保意义。(1)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CO(g)2CO2(g)+N2(g) H=-746.50kJmol-1。T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若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015min) 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 图中a、b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使用质量相同但表面积不同的催化剂时,达到平衡过程中n (NO)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_。(填“a”或“b”)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平衡时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CO、CO2各0.2 mol,则平衡将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15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 (NO)发生图中所示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 (任答一条即可)。(2)在催化剂作用下,用还原剂如肼(N2H4)选择性地与NOx反应生成N2和H2O。已知200时:.3N2H4(g)=N2(g)+4NH3(g) H1=-32.9 kJmol-1;II. N2H4(g)+H2(g) =2NH3(g) H2=-41.8 kJmol-1。写出肼的电子式:_。200时,肼分解成氮气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以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原理,其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为达到最佳脱硝效果,应采取的条件是_。(3)利用电解装置也可进行烟气处理,如图可将雾霾中的NO、SO2分别转化为NH4+和SO4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物质A是_ (填化学式)。 【答案】 b 5 L/mol 不 增加CO的物质的量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或降温等 N2H4(g)=N2(g)+2H2(g) H=+50.7 kJmol-1 350左右、负载率3% SO2+ 2H2O-2e-=SO42-+4H+ H2SO4详解:(1) 由图象可知,曲线a变化慢,即反应速率慢,曲线b变化快,即反应速率快,催化剂的表面积越大,催化效率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b;已知n起(NO)= n起(CO)=0.4mol, n平(NO)=0.2mol,则平衡时c平(NO)=c平(CO)=0.1mol/L,c平(CO2)=0.1mol/L,c平(N2)=0.05mol/L,故K= =5 L/mol;若保持温度不变,则K值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CO、CO2各0.2 mol时,其Qc= =K,所以平衡不移动;15min时,反应物NO的物质的量迅速减小,但不是突然变小,可能的原因是增大了CO的浓度或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由于反应是放热反应,也可能是降低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2) 肼的电子式为;根据盖斯定律,反应-2反应即得N2H4(g)=N2(g)+ 2H2(g) H=H1-2H2=+50.7 kJmol-1;分析图象信息可知,负载率过高或过低,脱硝率都不是最高的,而温度过低或过高,脱硝率也不是最高的,只有在350左右,负载率为3.0%时脱硝率最高。(3)根据题目叙述,结合装置可知阳极反应物为SO2,生成物为SO42-,所以阳极反应式为SO2+ 2H2O-2e- =SO42-+4H+,而阴极反应为NO+H+5e- =NH4+H2O,所以总反应式为2NO+5SO2+8H2O=(NH4)2SO4+4H2SO4,由此反应方程式可知,装置中的物质A是H2SO4。10(2018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用还原法将其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1) 已知:2C(s)+O2(g)2CO(g) H1= -221.0 kJ/molN2(g)+O2(g)2NO (g) H2= +180.5 kJ/mol2NO(g)+2CO(g)2CO2(g)+N2(g) H3= -746.0 kJ/mol回答下列问题:用焦炭还原NO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在一定温度下,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O和足量的焦炭,反应过程中测得各容器中c(NO)(mol/L)随时间(s)的变化如下表。已知: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甲= 400、T乙= 400、T丙= a 时间0 s10 s20 s30 s40 s甲2.001.501.100.800.80乙1.000.800.650.530.45丙2.001.451.001.001.00 甲容器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丙容器的反应温度a _400(填“”、“<”或“=”),理由是_。(2)用NH3催化还原NOx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8NH3(g)+6NO2(g)7N2(g) +12H2O(l) H0。相同条件下,在2 L密闭容器内,选用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反应,产生N2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在催化剂A的作用下,04 min的v(NH3) = _。该反应活化能Ea(A)、Ea(B)、Ea(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理由是_。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标号)。a使用催化剂A达平衡时,H值更大b升高温度可使容器内气体颜色加深c单位时间内形成N-H键与O-H键的数目相等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d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当平衡常数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答案】 2NO(g)+ C (s)CO2(g)+ N2(g) H=-573.75kJ/mol 甲、丙容器中反应物起始量相同,丙容器达平衡的时间比甲容器达平衡的时间短 0.5mol/(Lmin) Ea(C) Ea(B) Ea(A) 相同时间内生成的N2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活化能越低 b c d甲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 C (s)CO2(g)+ N2(g)根据容器中c(NO)(mol/L)随时间(s)的变化,2NO(g)+ C (s)CO2(g)+ N2(g)起始浓度 2 0 0转化浓度 1.2 0.6 0.6平衡浓度 0.8 0.6 0.6故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甲、丙容器中反应物起始量相同,丙容器达平衡的时间比甲容器达平衡的时间短,故丙容器的反应温度a 400;(2)用NH3催化还原NOx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在催化剂A的作用下,04 min的v(NH3) =0.5mol/(Lmin);根据图像,ABC催化剂催化效果A>B>C,相同时间内生成的N2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活化能越低,故该反应活化能Ea(A)、Ea(B)、Ea(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Ea(C) Ea(B) Ea(A);

注意事项

本文(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34 盖斯定律的应用练习.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