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 资源ID:6307730       资源大小:125.4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习重点1.了解汉语的古今演变。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阅读引子部分,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答:_答案(1)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2)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来变成了书面语。阅读“古人云,今人说”,说说古今汉语在词义和句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_答案(1)词义变化:有些古代汉语的词,意义没怎么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单独使用,而是作为多音节词里的一个构词成分,或作为成语的一个组成成分。如“形”“修”“衣”“妻”“自”等。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是被另一个词代替了。如一些文言虚词:“之”“其”“何”“若”等。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这么说了。如“服”的“穿戴”这一义项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没有这样的用法了。(2)句式变化:有些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如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倒装句(“忌不自信”)、省略句(“与坐谈”)等。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作了一些改变,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如“不若君之美”,现在一般不会说“不如您的漂亮”,而是直接说“不如您漂亮”。有些文言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着,但是在用法上却受到很大限制。如“之所以”“为所”“唯是”“有所”等句式仅仅在书面语中体现。1汉语语音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答:_答案(1)声调的变化: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入声声调,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形成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2)韵母的变化:古代汉语的韵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带“p/t/k”塞音尾的韵母都消失了。2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答:_答案(1)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窥镜”的“镜”,在现代汉语中则要用双音节词“镜子”来表示。(2)词语的消长变化。一是产生了一些新词语。比如“上网、数字电视、基因、DVD”等。二是一些旧词语退出了词汇舞台。如“买办、知青、人民公社”等。三是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或者消亡了,或者仅在复合词或成语中作为构词成分保留下来。(3)词语的替换变化。词语替换变化有社会的因素。比如由于避讳把“世”改为“代”。词语替换变化也有语言系统内部的因素。比如古代汉语中的“足、目”,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变成了“脚、眼”。此外,为了避免过多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就用双音节词代替单音节词。(4)词语的引申变化。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引申。比如“朝”本来是名词,意义是“早上”,后来引申出了“朝见”,并进一步引申出“朝向”等等。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3汉语语法的演变包括哪几个方面?答:_答案(1)语序的变化:现代汉语所有动宾结构中宾语的典型位置都是在动词的后面。(2)句式的变化:有些句式古今都有,但表现形式不同,如判断句。还有的句式,是后来才出现的,如“把字句”。(3)词类的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4什么叫词类活用?它有哪些类型?答:_答案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作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5什么是句式?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答:_答案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文言文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成分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1下列对汉语演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由于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也逐渐变成了一般人不懂的书面语。B汉语的演变包括语音的演变、词汇的演变和语法的演变。C语音的演变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组合规律的变化。D古代诗歌讲究“平仄”,“平”指平声字,“仄”包括上声、去声、入声的字。入声调在现代已经彻底消失,并入“平、上、去”等声调了。答案D解析入声调在普通话里已消失,在粤语等方言里还存在。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奚以知其然也B都督阎公之雅望C寂寥而莫我知也D惟兄嫂是依答案B解析B项为定语后置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有活用现象且活用相同的一组是()宾主尽东南之美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死生亦大矣目吴会于云间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而后乃今将图南襟三江而带五湖ABCD答案C解析均为名词用作动词,为形容词用作名词,为动词用作名词,为名词的意动用法。4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答:_(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答:_(3)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答:_(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战国策)答:_(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答:_答案(1)“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看”。(2)“短”,形容词用作动词,“说坏话”。(3)“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4)“面”,名词作状语,“当面”。(5)“先”“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题型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语和句式的用法例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ABCD答案B解析“可以”“以为”,这两个词语古今意义没有变化,其余则发生了变化。“亲戚”,古代“亲”指有血缘关系的,“戚”指有婚姻关系的;现代泛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作息”,偏义复词,指劳作;现代指工作与休息。“其实”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其”相当于“他”,“实”是“实际”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至于”,古汉语“至”是动词“到”,“于”是表处所的介词;现代汉语“至于”是介词时,表示另提一事;是动词时,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解题技巧解答此题,要明确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发生的变化,如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变化,以及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然后再对题中的词语鉴别,看看这些古代语汇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何变化。例题2下列各句中,与“见犯乃死,重负国”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大王来何操C甚矣,汝之不惠D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A、B两项均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C项为主谓倒装。而D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解题技巧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用法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因此,在判断时,也应将其先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古今对照,判别二者之间的不同,也就能分辨出属于什么句式了。题型二文言文翻译例题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李衡,字彦平,江都人。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乐庵”,卒,年七十九。(节选自宋史李衡传)(1)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译文:_答案(只是)把预定(缴纳)的期限在县衙前公布(张贴)出来,乡里看不到官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上缴赋税却比其他县先完成。解析“期”“榜”;后两句句意通顺,须补出相应的词语。(2)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译文:_答案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解析“猬”“靖晏”,“于”省略。(3)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译文:_答案(李衡)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解析“上”“请老”“夺”。参考译文李衡,字彦平,江都人。李衡幼年喜欢大量诵读,写文章一挥而就。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吴江主簿。有一个中央衙署下派的官吏依仗权势横行霸道,欺凌掠夺百姓,李衡不忍心用酷烈的刑罚对付百姓来迎合他,于是向官府呈递了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拂袖回家。后来任溧阳县令,一心用诚意教化百姓,百姓没有不敬重他的。夏秋二季的赋税(征收),(只是)把预定(缴纳)的期限在县衙前公布(张贴)出来,乡里看不到官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上缴赋税却比其他县先完成。因而任职长达四年,狱中未曾关押一个重罪犯人。隆兴二年,金兵进犯至淮河沿岸,人们纷纷惊恐说:“贼兵进入到腹地了!”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走(到外地),唯独李衡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县,百姓人心安定。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正逢外戚张说以节度使的身份掌握兵权,李衡极力上疏(弹劾)这件事,说“不应该因为他是母后的亲人就任以高官”,在朝堂上争论了很长时间。改官任起居郎,李衡说:“与其任官而有负于国君,不如辞官而合乎道义。”(李衡)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仍然让他以秘阁修撰官职退休。李衡后来定居昆山,建茅草别墅,拄着拐杖,穿着麻鞋,安闲自在,身边只有两个奴仆,收藏的书超过万卷,自号叫“乐庵”,死时年七十九。解题技巧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留。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a.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辅助成分(亦称前缀、后缀);b.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c.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此情况大致有两种:a.句子的省略成分必须增补出来;b.词类发生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内容。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B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C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答案C解析A项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B项处分:古义“处理、安排”,今义“一种处罚措施”。D项便利:古义“吉利”,今义“方便”。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加点词语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云青青兮欲雨b独善其身c籍吏民,封府库d恐为操所先e面刺寡人之过者f日将暮,取儿稿葬.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h秦师遂东i将军身披坚执锐j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Aach/bd/ef/i/jBac/bd/ef/i/hjCab/cdh/ef/i/jDad/b/cefh/i/j答案A解析a、c、h为名词用作动词,b、d为形容词用作动词,e、f、为名词用作状语,i为形容词用作名词,j为动词用作名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D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答案D解析A项“其实”,古义是“它的果实”,属两个词,今义是“实际上”,是一个副词。B项“烈士”,古义是“志士,有志于功业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C项“牺牲”,古义指“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牲畜”,今义指“为正义舍弃自己的生命”。D项古今同义,“平常”。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答案A解析A项“小大”是指大大小小。B项“异同”重在“异”。C项“国家”重在“国”。D项“作息”重在“作”。5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例句:虽杀臣,不能绝也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门虽设而常关D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答案B解析B项和例句“虽”表假设,即使。A、C两项“虽”均表转折,虽然。D项“虽”通“唯”,只。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答案C解析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定语后置句。7下列各组句子全是被动句的一组是()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君何以知燕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求人可使报秦者ABCD答案D解析为宾语前置句,为状语后置句,为定语后置句。8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C宏兹九德D代百司之职役哉答案D解析A项固:使稳固。B项下:居于之下。C项宏:使光大。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麋鹿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答案B解析A、C、D三项均为使动用法。10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字母)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E省略句F介宾短语后置句G主谓倒装句(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是以后世无传矣。()(3)而君幸于赵王。()(4)唯你是问。()(5)沛公安在?()(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9)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10)宋何罪之有?()(11)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4)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15)善哉,祁黄羊之论也。()(16)战于长勺。()(1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9)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答案(1)B(2)C(3)B(4)C(5)C(6)A(7)AE(8)B(9)B(10)C(11)E(12)D(13)D(14)A(15)G(16)F(17)E(18)A(19)E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数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建元初年,拜度辽将军。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选自后汉书耿秉传)(1)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译文:_答案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解析“诣”“便宜”“见”“幸”,大意对,其中要把“省闼”译出。(2)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译文:_答案每次公卿集会议事,(皇帝)常常带耿秉上殿,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帝心意。解析“公议”,拆开译为集会、议事;“引”“访”“简”,“访以边事”句式,补出省略的主语。(3)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译文:_答案(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事败,因为(或“认为”)耿秉是窦氏的同党,封地被剥夺。解析“嗣”“以”“国”“除”。参考译文耿秉字伯初,高大雄壮,腰带八围。博通书籍,能够解说司马兵法,尤其喜好将帅用兵之道。因为父亲的功勋而被任用为郎官,屡次上书谈论军事。他常常认为中原空虚消耗,边疆不安定,问题就出在匈奴。用战争消灭战争,是有盛德的君王的做法。当时显宗已经有心北伐,暗中很赞同他的意见。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每次公卿集会议事,(皇帝)常常带耿秉上殿,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帝心意。永平十五年,(皇帝)任命耿秉为驸马都尉。建元初年,任命耿秉为度辽将军。章和二年,又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征讨北匈奴,大败他们。皇帝封耿秉为美阳侯,食邑三千户。永元二年,耿秉代替桓虞担任光禄勋。第二年夏天耿秉去世,时年五十多岁。(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事败,因为(或“认为”)耿秉是窦氏的同党,封地被剥夺。(2017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D解析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其次,理清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人物关系。(1)谢弘微“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2)过继后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明。(3)谢混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同时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提示语“曰”,虚词“之”。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答案B解析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完成。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B项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从原文“中外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所以,“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答案B解析“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译文:_(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译文:_答案(1)(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解析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等得分点。(1)句中,循:遵守。事:服侍,侍奉。党:亲族。(2)句中,臧否:褒贬。以:介词,用。乱:打乱,扰乱。参考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没有儿子,就把谢弘微作为嗣子。谢弘微本名谢密,因为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替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精神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以了解人闻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来定会成为才能出众之人,能有这样的儿子,可以心满意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节俭,而嗣父家产业都很丰盈,但他只承继了嗣父的几千卷书,其他遗产俸禄,全不过问。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结交,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以文学互相赏析而聚会。常常共同宴饮相处,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却每每以简要的话说服他们,谢混特别敬重珍视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杀。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把谢混家里的事情托付给谢弘微打理。谢弘微经营料理产业,办事好像执行公务,收入或支出一文钱、一尺布,都有文簿记录。宋武帝做了皇帝,晋陵公主被降封为东乡君。自从谢混被诛杀,到这时已经九年了,而房舍整齐,仓库丰满,门客和供役使的人与平日无异,田地开垦,比过去还有所增加。本族和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后无不叹息,有的为此流下了眼泪,深为谢弘微的义行所感动。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当初,太祖镇守江陵的时候,谢弘微做主管教育的文学一职。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守丧因为孝顺被人称赞,超过了服丧的期限还在吃蔬菜和素食。他的哥哥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只吃蔬菜和素食,哀痛超过礼法,丧服虽然除去,却仍不吃鱼和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极其友爱和睦,没有人能比得上。谢弘微口中不说别人的是非,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遗留财富千万,园宅十几所,奴仆还有几百人。谢弘微一概不要,自己用私人的俸禄将她埋葬。谢弘微说:“亲戚争财产,非常被人看不起。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会穷乏,身死以后,这些财产还有什么用呢?”元嘉十年去世,时年四十二岁。皇上十分哀痛叹惜,让二卫千人办理丧葬事务。追赠他为太常。

注意事项

本文(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