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房屋建筑学考题及答案doc

  • 资源ID:62924481       资源大小:101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房屋建筑学考题及答案doc

房屋建筑学试题1.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 建筑功能 、 建筑技术 、和 建筑形象 。其中 建筑功能 起主导作用。3. 楼梯一般由 楼梯段、 平台、 扶手栏杆 三部分组成。4. 楼梯段的踏步数一般不应超过 18 级,且不应少于 3 级。5. 屋顶的外形有 平屋顶 、 坡屋顶 和其他类型。6. 屋顶的排水方式分为 无组织排水 和 有组织排水 。9. 窗的作用是 采光 、 通风 和 观望 。10. 建筑工程设计包括 使用部分 、 交通连系部分 、 房屋构件部分 等三方面。11. 设计程序中的两阶段设计是指 初步设计阶段 和 施工图设计阶段 。12. 建筑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分为 使用部分 和 交通连系部分 。13.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 使用部分 平面设计及平面的 交通连系部分 设计。14. 建筑平面组合形式有走道式、套间式、 大厅式 、 混合式 和 。15.建筑物按使用功能分为 生产性建筑 和 非生产性建筑 两大类。16. 一幢民用或工业建筑,一般是由基础、楼梯、 墙或柱 、 楼地层 、 屋顶 、 楼电梯 、门窗等六部分组成。17. 标准砖的规格为 240*115*55mm ,砌筑砖墙时,必须保证上下皮砖缝 搭接,避免形成通缝。18. 变形逢包括 伸缩缝 、 沉降缝 和 防震缝 。19. 楼板层的基本构成部分有 楼面 、 附加层 、 结构层(楼板) 等。21 屋顶坡度的形成方法有 材料找坡 和 结构找坡 。22. 木门窗的安装方法有 先立口 和 后塞口 两种。23.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 100 mm,符号为 M ,即1M = 100mm 。24.民用建筑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来分析,有 使用部分 , 交通联系部分 ,和 房屋构件部分 三部分组成。25. 为了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协调,在建筑模数协调中尺寸分为 基本模板 、 扩大模数 、 分模数 。26. 建筑等级一般按 耐久性 和 耐火性 进行划分。27. 建筑按规模和数量可分为 大量性建筑 和 大型性建筑 。28. 建筑物的耐久等级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划分为 四 级。耐久等级为二级的建筑物其耐久年限为 50-100 年。29.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由 耐火极限 和 燃烧性能 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般分为 四 级。31. 基础按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可分为 刚性基础 和 柔性基础 。32. 基础按其构造特点可分为单独基础、 条形 基础、 井格式 基础、 筏形 基础及桩基础等几种类型。33. 由于地下室的墙身、底板埋于地下,长期受地潮和地下水的侵蚀,因此地下室构造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防潮 和 防水 。34、房间的净高是指 某一层楼面 到 其上部构件或吊顶底面的垂直距离 之间的垂直距离。35、中学普通教室设计中,为满足视听要求,第一排课桌前沿到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_2_m,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_8.5_m。36、建筑是 建筑物 和 构筑物 总称。建筑物是 。37、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 建筑物构件在规定的耐火试验条件下,能经受火灾考验的最大限度,用小时表示 。38、 墙体按所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 内墙和外墙 。 称为纵墙。39、墙体承重方案有(1) 横墙承重 (2) 纵墙承重 (3) 纵横墙混合承重 (4) 。40、 称为标准砖,尺寸为 240*115*55mm 。41、勒脚是指 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 。42、过梁用来支承 孔洞上部砌体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门墙 。43、圈梁的作用是 沿着建筑物全部外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44、构造柱设置部位是 建筑物易于发生变形的部分 。45、基础的类型按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 条形基础 , 独立基础 , 井格式基础 , 筏形基础 , 桩基础,箱形基础 。1. 下面属于柔性基础的是( A )A. 钢筋混凝土基础 2.墙体勒脚部位的水平防潮层一般设于( C )C. 底层地坪混凝土结构层之下60mm处3.下列哪种做法不是墙体的加固做法( D )D. 在墙体适当位置用砌块砌筑4.楼板层的隔声构造措施不正确的是( D )D. 设置混凝土垫层5.散水的构造做法,下列哪种是不正确的( C )C. 散水与墙体之间应整体连接,防止开裂。6.下列哪种砂浆既有较高的强度又有较好的和易性( C ) C. 混合砂浆7. 关于楼梯的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C )C. 一个梯段的踏面数与踢面数相等8. 施工规范规定的砖墙竖向灰缝宽度为( C ) C. 10-12mm 9.基础埋深的最小深度为( B )B. 0.5m10.楼板层的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B )B. 槽形板上不可打洞。11、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 D )属于建筑物。、 D. 工厂、展览馆等 12、建筑物的耐久等级为二级时其耐久年限为( A )年。A. 50100 13、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 C )手法。C. 统一 14、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 B )建筑类型。 B. 剧院、电影院、体育馆15、建筑的构成三要素中( A )是建筑的目的,起着主导作用。A. 建筑功能 16、根据建筑功能要求,( B )的立面适合采用以虚为主的处理手法。B. 体育馆17、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由( C )来体现。C. 形体凹凸的光影变化 1、建筑物按层数如何划分?34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2、什么是刚性基础、柔性基础?分别举出例子。192、194刚性基础用刚性材料,如砖、石、素混凝土等制作的基础,底面宽度扩大受刚性角的限制; 非刚性基础用非刚性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基础,基础宽度的加大不受刚性角的限制。3、屋顶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屋顶主要由面层和承重结构组成,根据需要,还可能包括各种功能层和顶棚层等组成;主要功能:承重要求:承受积雪、积灰和上人所产生的荷载,并顺利传递荷载屋面应具有一定的保温隔热和放水排水能力。1.画出屋面变形缝处的一种泛水构造。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民用建筑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概论p3一、建筑概念p3建筑是一个统称,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一)构筑物由人们建造的,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则叫作“构筑物”。(二)建筑物概念:与构筑物相对,凡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条件,在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的支配下,通过对空间的限定、组织而创造的人为的社会生产环境。建筑构成要素:建筑的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二、建筑分类p5(一)建筑分类 生产性建筑 工业建筑(生产厂房、动力建筑、储藏建筑)建筑 农业建筑(温室、粮仓、水产品养殖场) 非生产性建筑 民用建筑(二)民用建筑的分类1、按使用功能分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2、按层数分 1)低层(1-3层)2)多层(4-6层)3)中高层(7-9层)4)高层(10-30层或总高在24米以上的公共建筑,但不包括高度超过24的单层主体建筑。)5)超高层(高度大于100米。)3、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1)砖木结构2)砖混结构3)钢筋混凝土结构4)钢结构5)其他结构4、按耐久等级分p61)一级(耐久年限:>100年)纪念性建筑和非常重要的建筑。2)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普通房屋或构筑物3)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4)四级(耐久年限:<15年)适用于临时性建筑5、按耐火等级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标准是依据房屋的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它的耐火极限来确定。耐火极限:是指任一建筑构件在规定耐火试验条件下,从受到火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木结构)或完整性破坏(砖混结构)或失去隔火作用(钢结构)时为止的时间。三、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楼地层、墙或柱、楼电梯、屋盖、门窗。四、建筑物的构成系统分析包括三个系统,即结构支承系统,围护分隔系统,设备系统 。五、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过程p7(一)建筑设计的内容建筑设计有两个概念,一是指一项建筑工程的全部设计工作,包括各个有关专业,确切的应称为建筑工程设计;另一是单指建筑设计专业本身的设计工作。建筑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等部分。 (二)建筑设计的过程和设计阶段p81、设计前准备2、初步设计阶段3、技术设计阶段4、施工图设计阶段5、施工前的准备、组织施工6、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六、建筑设计的要求p111、满足建筑功能要求2、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4、考虑建筑美观要求5、符合总体规划要求七、建筑设计的依据p121、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的空间尺度2、家具、设备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3、气象条件: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4、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5、水文条件6、建筑模数和模数制八、模数1.建筑模数:建筑设计中,统一选定的协调建筑尺度的增值单位。我国采用的基本模数M=100mm。2.模数数列:是指由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数值系统。大量性建筑:是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些建筑,如住宅学校商店医院等。这些建筑在大中小城市和农村都是不可缺少的,修建的数量很大,故称为大量性建筑。九、建筑构件按燃烧性能分为几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燃烧体:指用燃烧材料制成的构件,它在空气中受到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燃烧且移走火源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2)非燃烧体: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碳化。(3)难燃烧体:受到火烧或高温时难起火、难燃烧、难碳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烧立即停止。第2章 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面积组成 建筑面积=结构面积+有效面积)有效平面=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平面利用系数K=使用面积/建筑面积一、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一)使用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p191生活用房2工作学习用房3公共活动房间(二)用房间的平面设计要求主要有p201、房间的面积的确定p20(1)房间面积的组成:A 家具和设备所占用的面积;B 人们使用家具设备及活动所需的面积;C 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2)房间面积大小影响因素:A内部活动特点B使用人数的多少C家具的类型和数量以及布置方式D经济条件及所要求的舒适度(3)确定方法:A 查表B 调查2、房间的形状p21房间形状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1)室内使用性质要求和活动特点。(2)家具设备类型及布置方式。(3)采光、通风、视线、音响的要求(4)结构、构造、施工等技术经济合理性。(5)空间观感。(6)建筑物周围环境和基地大小。3、房间的尺寸确定房间的开间、进深尺寸,应很好地考虑以下因素:(1)家具布置的要求及人们活动的要求。(2)采光、通风和视听等环境要求。(3)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和施工方便以及我国现行的模数制。4、门的设计p22(1)宽度:门的宽度要根据通过人流多少和搬进房间家具设备的大小和防火要求决定。(2)数量:门的数量应根据使用人数的多少和具体使用要求来确定。(3)形式:依据房间内部的使用特点来考虑。(4)开启方式(5)位置;门的位置应分布均匀,方便交通,利于疏散。门窗位置应尽量使墙面完整,便于家具设备布置和充分利用室内有效面积。门窗位置应有利于采光、通风。5、窗的设计p24(1)大小窗的面积大小取决于室内采光的要求,可根据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如图)来确定的。采光面积比即窗的净面积和地面净面积的比值。(2)位置(3) 开启方式二、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p26设计思路:确定设备类型确定所需设备的个数根据计算所得的设备数量,考虑在整幢建筑物中辅导房间的分布情况。最后在建筑平面组合中,根据整幢建筑的使用要求适当调整并确定这些辅助房间的面积、平面形式和尺寸。(一)厕所1、厕所的面积、形状和尺寸:厕所的面积、形状和尺寸是根据室内卫生器具的类型和数量来确定的。2、布置方式:厕所的平面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前室,一种是有前室的。3、位置要求(1)一般要求厕所在建筑平面中应处于既隐蔽,又方便的位置,并与走廊、大厅、过厅等有方便的联系。(2)面积较大、使用人数较多的厕所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少数人使用的厕所允许间接采光,但必须有抽风设施。(3)在确定厕所位置时,还要考虑到尽可能节约管线。(二)浴室、盥洗室(三)厨房p27厨房按平面布置方式有单排、双排、L形、U形几种。厨房设计都应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1、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为此在平面组合中应将厨房靠外墙布置,有天然采光窗、并设有垂直通风道,以便在灶台上方设置专用排烟罩。2、厨房家具设备布置要紧凑,并符合操作流程和人们使用特点。3、厨房的墙面、地面应考虑防水、便于清洁,地面应比一般房间地面低20-30mm。4、厨房应有足够的贮藏空间,可以利用案台、灶台上部、下部的空间贮藏。三、交通联系的平面设计p30(一)分类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交通枢纽空间等。(二)设计要求1. 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全尺度;2. 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3. 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交通路线简捷明确;4. 满足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要。5. 力求节省交通面积。6. 考虑空间处理等造型问题。(三)设计程序1.结合平面布局考虑交通联系部分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2.确定走廊、楼梯等通行疏散要求的宽度3.确定门厅、过厅等人们停留和通行必需的面积4.综合协调考虑空间组合情况(四)各种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1、走道p31(1)作用(2)宽度:走道的宽度主要根据A人流和家具通行、B安全疏散、防火规范、C走道性质、D空间感受来综合考虑。(3)长度:走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即组合需要、采光、耐火等级及防火规范来确定。(4)走道的采光和通风走道的采光和通风主要依靠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2、楼梯:功能、宽度和数量、位置、形式3、坡道(1)特点:(2)适用范围:(3)规范要求:4、自动扶梯(1)适用范围(2)布置方式(3)尺寸规范(4)防火规范5、电梯p33(1)适用范围(2)分类(3)设计要点:确定电梯间的位置及布置方式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要求:A电梯间应布置在人流集中的地方,位置要明显。B 电梯前面应有足够的等候面积。C 按防火规范的要求,设计电梯时应配置辅助楼梯。D布置时可将两者靠近,以便灵活使用,并有利于安全疏散。电梯无天然采光要求,布置较为灵活,主要考虑人流交通方便。电梯等候厅最好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4)布置方式:单面式和对面式。6、门厅p34(1)门厅的面积(2)门厅的宽度与布局(3)门厅的功能7、过厅8、中庭四、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p35(一)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主要任务1.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和卫生要求,合理安排建筑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并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2.组织好建筑物内部及内外之间方便和安全的交通联系。3.考虑到结构布置、施工方法和所用材料的合理性,掌握建筑标准,注意美观要求。4.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密切结合基地环境等平面组合的外在条件,注意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二)建筑平面的组合要求影响因素p351、建筑平面各房间的功能关系(1)功能分区概念: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将建筑物若干部分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划分,使之分区明确,又联系方便。(2)功能分区表示法:功能分析图来形象地表示各类建筑的功能关系及联系顺序。(3)功能分区方法:A主次关系B内外关系C联系与分隔D流线组织明确2、建筑的结构布局对平面组合的影响因素p38(1)混合结构(2)框架结构(3)剪力墙结构(4)框剪结构(5)空间结构3、设备管线对平面组合的影响4、场地的地形、地段对平面组合的影响。(四)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关系1、基地的大小、形状和道路布置2、地形条件3、气候条件:(1)气温(2)朝向(3)间距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为:L=H/tan式中:房屋水平间距;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垂直高度;当房屋正南向时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如何确定建筑物日照间距:建筑物以冬至日正午十二点太阳能照射到南向后以房屋的底层窗台为依据确定日照 间距 L=H/tan h L:建筑 物间距 H:南向前排房屋檐口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 h:当地冬至日日十二点的太阳高度角第3章 建筑剖面设计基本概念剖面图在适当的部位将建筑物从上至下垂直剖切开来,令其内部的结构得以暴露,得到该剖切面的正投影图 。建筑物的标高系统将建筑物底层室内某指定地面的高度定为±0.00,单位是米(m)。高于这个标高的为正标高,反之则为负标高。层高:该层的地坪或楼板面到上层楼板面的距离。净高:层高减楼板结构层的厚度。一、建筑剖面设计的任务、内容p48二、房屋剖面形状的影响因素p481、使用要求的影响(可视性、可听性)2、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影响3、采光、通风的要求三、影响建筑层数的因素p511、建筑的使用要求2城市规划和环境的要求3、建筑结构、材料的影响4、防火要求5、经济条件6、节约土地四、建筑层数的确定p53五、影响建筑层高的因素p54(一)人体活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二)采光、通风要求(三)结构高度及其布置方式的影响(四)建筑经济效果(五)室内空间比例六、室内外地面的高差p58(一)底层地坪抬高的原因1 防止室外雨水流入室内。2 房屋自身沉降3 基地地形有起伏。4 艺术造型需要。5 功能分区(二)底层地坪标高设计依据1 内外联系方便。2 施工时的土方量。3 基地排水条件和区域雨量。七、窗台高度的确定p58八、建筑空间的组合p591、单层建筑的空间组合2、多层建筑的空间组合1)叠加组合2)错层组合3)门厅高度处理九、建筑空间的利用p65(一)结构合理前提下,尽量减少结构面积1.合理选择结构方案2.减少固定隔墙3.采用嵌入式、悬挂式的储藏方式(二)夹层空间的利用(三)坡屋顶的利用(四)房间上部空间的利用(五)楼梯间及走道空间的利用不同高度的房间在空间组合中应如何处理?答:应将高度相同或相近,使用性质相近,联系密切的房间,组合在同一层,采用统一的层高;高度相差不大,使用上既有联系又有适当分割的房间,需要组合在同一层时,可采用不同层高,形成错层;高度相差较大的房间,宜安排在不同的楼层上;或将高度较大的房间附设于主体建筑的一端,也可单独设置;以廊子与主体建筑连接,单层建筑可按各房间所需的高度进行组合,形成不等高组合或夹层组合。第4章 建筑物体型组合和立面设计一、建筑体形及立面设计的要求或影响因素p72(一)反映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和特征(二)结合材料性能、结构构造和施工技术的特点(三)适应社会经济条件(四)符合城市规划及基地环境的要求(五)符合建筑美学原则体型与立面设计中一些规律p761、统一与变化2、均衡与稳定3、主从与重点4、对比与协调5、比例与尺度6、韵律二、建筑体型的组合p82(一)建筑体型组合的方式1. 对称式布局: 2.不对称的布局: (二)不同体型的特点和处理1、单一体型2、单元组合体型3、复杂体型(1)主从法:(2)母题法:(3)成对式:(三)体型的转折与转角处理(四)体量的联接1、直接连接:2、咬接:3、以走廊或连接体相连:三、立面设计p86(一)研究对象及设计任务 (二)设计步骤(三)立面设计构成p871.比例适当、尺度正确2.立面的虚实与凹凸3.立面的线条处理4.立面的色彩与质感5.立面的重点与细部处理(1)色彩的种类与基本特性色彩的种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色彩的基本特性:A色相。B纯度。C明度。四、色调的选择主要考虑因素p891、要适应气候条2、要与四周环境相协调3、建筑的性质及类型对色彩有不同要求4、应充分考虑民族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第二篇民用建筑第1章 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一、建筑物的构造组成部分各自的作用p951、地基作用: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 2、墙的作用:1)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基础;2)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作用,内墙起着分隔空间、隔声、遮挡视线以及保证室内环境舒适的作用。 3、柱的作用:承受屋顶和楼板层传来的荷载4、楼板层作用:是水平方向的承重结构构件,分隔楼层之间的空间。支承着人和家具设备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墙或柱。5、楼梯的作用:房屋的垂直交通设施,上下楼层、疏散人流。6、屋顶的作用:屋顶是房屋顶部的围护和承重构件。7、门窗的作用:门主要用来通行,窗主要用来采光 和通风。处于外墙上的门窗又是围 护构件的一部分。二、影响建筑构造设计的因素p961、外来作用的影响2、自然气候的影响3、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4、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5、经济条件的影响6、建筑标准的影响三、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p98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变化的要求2、充分发挥所用材料的各种性能3、注意施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4、注意感官效果及对建筑空间构成的影响5、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符合相关各项建筑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四、常用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一)、墙承重结构1、砌体墙承重:2、钢筋混凝土墙承重系统(二)、骨架结构支承系统所适用的建筑类型1、框架结构体系:2、框剪、框筒等体系 3、板柱体系4、单层刚架、拱5、排架 :(三)、空间结构支承系统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1、薄壳 :2、网架3、悬索4、膜:5、混合形式 第2章 地基基础一、基础和地基的基本概念p100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为基础,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地基则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壤层。二.地基类型p103地基应满足的要求:强度要求;变形要求;稳定性要求、耐久性要求、经济指标要求。地基按土层性质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一)天然地基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作为建筑物地基的土类有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人工填土及特殊土等。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须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天然地基。(二)人工地基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人工地基。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化学加固法和打桩法。三、 基础的类型p106(一)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1、刚性基础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一般指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较低的材料就称为刚性材料。常用的有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毛石等。通常按刚性材料的受力状况,基础在传力时只能在材料的允许范围内控制,这个控制范围的夹角称为刚性角,用表示。2、非刚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为非刚性基础或柔性基础。(二)按构造型式分类1、条形基础2、独立式基础3、井格式基础4、片筏式基础5、箱形基础(三)按材料分1、砖基础2、毛石基础3、灰土基础4、三合土基础5、混凝土基础6、钢筋混凝土基础(四)按埋深分1、不埋基础:(0m)2、浅基础:(0-5m或基础埋深小于基础宽度4倍)3、深基础:(>5m或基础埋深大于或等于基础宽度4倍)四、 基础的埋置深度p105(一) 基础的埋置深度概念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如图)。埋深大于或等于4m的称为深基础;埋深小于4m的称为浅基础;当基础直接做在地表面上的称不埋基础。(二)埋深适当的必要性(三)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1、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2、工程地质条件3、水文地质条件4、地基土壤冻胀深度5、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6、建筑物的用途五、 地下室的防水防潮构造建筑物下部的地下使用空间称为地下室。地下室一般由墙身、底板、顶板、门窗、楼梯等部分组成。(一) 地下室防潮构造当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均在地下室地坪标高以下时,须在地下室外墙外面设垂直防潮层。(二) 地下室防水构造当设计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地下室的外墙和底板都浸泡在水中,应考虑进行防水处理。常采用的防水措施有三种:1、沥青卷材防水(1)外防水(2)内防水2、防水混凝土防水3、弹性材料防水(三)人工降、排水法1、外排法2、内排法第3章 墙体的构造一、墙体的类型p111(一)按墙体所在位置分类按墙体在平面上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外墙和内墙。按墙体在平面上方向,可分为纵墙和横墙。对于一片墙来说,窗与窗之间和窗与门之间的称为窗间墙,窗台下面的墙称为窗下墙或者窗肚墙。(二)按墙体受力状况分类在混合结构建筑中,按墙体受力方式分为两种:承重墙和非承重墙。非承重墙又可分为:1、自承重墙;2、隔墙;3、填充墙;4、幕墙。(三)按材料: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四)按施工方式分类:按施工方法墙体可以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三种。(五)按墙体构造方式分类:按构造方式墙体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二、 墙体的设计要求p112(一)结构方面的要求p1121、合理选择墙体结构布置方案(1)横墙承重:(2)纵墙承重:(3)纵横墙承重:(4)部分框架承重:2、具有足够的强度(1)材料的种类:A 砖B 砂浆(2)墙的尺度我国标准砖的规格为240mm×115mm×53mm(3)施工技术方法为了保证墙体的强度,砖砌体的砖缝必须横平竖直,错缝搭接,避免通缝。(4)门窗洞口强度处理过梁 A 砖拱过梁B 钢筋砖过梁C 钢筋混凝土过梁3、具有足够的稳定性(1)墙的尺寸(长、高、厚)(2)墙体材料标号(3)构造柱 A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B 构造柱的构造(4)纵横墙体间的间距(5)壁柱和门垛(6)圈梁(二)功能方面的要求p1131、防水防潮要求(1)窗台A 作用B 做法(2)勒脚A 概念B 作用C 构造做法D 防潮层水平防潮层的位置:(1)当室内地面垫层为不透水材料时,应设在室内地面垫层高度范围内,一般为室内地面下一皮转处。(2)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设在平齐或者高于地面60mm高度处 (3)当墙身两侧室内地面标高不等时,应在墙身两侧地面附近设两道水平防潮层和一道垂直防潮层。墙身水平防潮层的构造做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第一,防水砂浆防潮层/第二,细石混凝土防潮层/第三,油毡防潮层(3)外墙周围排水处理A 散水B 明沟2、防变形的要求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1)伸缩缝(或温度缝)(2)沉降缝(3)防震缝3、防火要求(1)防火分区分隔(2)选用难燃或不燃烧的材料制作构件(3)设置防火墙(4)增加消防设施4.控制噪音的要求(1)声音传播途径A 通过墙体的缝隙或微孔B 墙体震动(2)墙体隔声构造措施A 加墙墙体的密缝处理。B 增加墙体密实性及厚度C 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弹性材料的夹层墙D 尽量利用垂直绿化降噪声5.保温的要求传热的基本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为满足保温的要求,可采取以下的措施:(1)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A 增加围护结构的厚度B 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作保温层,制作组合墙C 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2)“冷桥”的处理 (3)防止蒸汽渗透6、隔热的要求(1)外墙表面用光滑、平整、浅色材料。(2)外墙墙体用热阻大、容重轻的材料。(3)在外墙内部设通风间层,利用空气的流动带走热量,降低外墙内表面温度。(4)在窗口外侧设置遮阳设施,以遮档太阳光直射室内(5)在外墙外表面种植攀缘植物使之遮盖整个外墙,吸收太阳辐射热,起到隔热作用。7、建筑节能要求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为贯彻国家的节能政策,改善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大,热工效率差的状况,必须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措施来节约能耗。具体措施: 1)墙体节能做法主要有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墙体自保温; 2)幕墙节能工程采用隔热型材、中空玻璃; 3)门窗外侧设遮阳设施,中空玻璃采用双道密封; 4)屋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采光屋面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气密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5)有条件的情况下,地面工程也应做好节能工作; 6)设备的散热器、保温材料的散热量、导热系数、密度等在进场使用前应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7)空调系统夏季室内温度不得低于26度,冬季室内温度不得高于20度。8)市政工程主要从提升工程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积极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科学安排施工等方面进行控制。(三)施工方面的要求建筑工业化的关键就是墙体的改革,必须改变手工生产及操作,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采用轻质强度高的墙体材料,以减轻自重,降低成本,为避免砌强墙时大量砍砖,墙段尺寸应符合砌块的模数。三、砖墙的组砌p1161、组砌原则:横平竖直、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砂浆饱满、厚薄均匀2、组砌方式:全顺式、一顺一丁式、梅花丁式、多顺一丁式3、砖墙尺度:墙厚、墙段尺度四、砖墙细部构造p1181、勒脚2、防潮层3、散水4、门窗过梁5、窗台6、圈梁7、墙体加固其它墙:空体砖墙、复合墙五、隔墙p1241、块材隔墙块材隔墙是用普通粘土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块材砌筑而成,常采用普通砖隔墙和砌块隔墙两种。(1)普通砖隔墙:为了保证砖隔墙不承重,在砖墙砌到楼板底或梁底时,将立砖斜砌一皮,或将空隙塞木楔打紧,然后用砂浆填缝。(2)砌块隔墙2、轻骨架隔墙(1)板条抹灰隔墙(2)立筋面板隔墙3、 板材隔墙六、墙面装修p1311、墙面装修的作用1)保护墙体。增强墙体的坚固性、耐久性,延长墙体的使用年限。2)改善墙体的使用功能。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隔声能力。3)提高建筑的艺术效果,美化环境。2、墙面装修的分类1)按装修所处部位不同,有室外装修和室内装修两类。2)按饰面材料和构造不同,有清水勾缝、抹灰类、贴面类、涂刷类、裱糊类、铺钉类、玻璃(或金属)幕墙等。3、墙面装修构造:(1)清水砖墙(2)砂浆抹灰:在构造上和施工时须分层操作。护角:是指房间内墙体转角、门口边等阳角部位。(3)装饰抹灰:A 水刷石B 干粘石C 斩假石(4)面砖(5)陶瓷锦砖饰面(6)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饰面:A 石材拴挂法(湿法挂贴)B 干挂石材法(连接件挂接法)(7)涂料类(8)裱糊类(9)铺钉类七、墙面抹灰的种类及做法p133(一)抹灰组成和作用:1、底层抹灰2、中层抹灰3、层面抹灰(二)抹灰质量等级标准(三)墙面抹灰厚度(四)墙面抹灰的种类(五)墙面抹灰的细部构造:1、冲筋和灰饼2、护角3、清水墙勾缝4、弹涂饰面八、特殊墙体(一)骨架墙骨架墙系指填充或悬挂于框架或排架柱间,并由框架或排架承受其荷载的墙体。1、框架外墙板的类型按所使用的材料,外墙板可分为三类,即单一材料墙板、复合材料墙板、玻璃幕墙。2、外墙板的布置方式:外墙板可以布置在框架外侧,或框架之间,或安装在附加墙架上。3、外墙板与框架的连接外墙板可以采用上挂或下承两种方式支承于框架柱、梁或楼板上。根据不同的板材类型和板材的布置方式,可采取焊接法、螺栓联结法、插筋锚固法等将外墙板固定在框架上。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应注意以下构造要点:1、外墙板与框架连接应安全可靠;2、不要出现“冷桥”现象,防止产生结露;3、构造简单,施工方便。4、 框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二)建筑幕墙1、幕墙类型2、玻璃幕墙的构造组成玻璃幕墙由玻璃和金属框组成幕墙单元,借助于螺栓和连接铁件安装到框架上。3、玻璃幕墙细部构造相关问题 1勒脚的作用什么?常用的材料做法有哪几种?作用:(1)保护墙身,防止雨水渗入。(2)加固墙身,防止外界机械碰撞。(3)装饰墙身,美化立面。 做法:石砌,涂抹灰类,贴面等。2砖混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主要有哪些?(1)限制建筑物的总高度和层数。(2)限制横墙间距及墙体的局部尺寸。(3)提高砌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4)设置圈梁。(5)设置构造柱。3门窗洞口上部过梁的常用做法有哪几种?其适用范围如何?答:常用做法有三种,即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砖拱过梁适用于洞口跨度为1.8m以内,钢筋砖过梁为2m以内,二者不宜用于洞口上有集中荷载、震动较大、地基土质不均匀或地震区等;钢筋混凝土过梁具有坚固耐用、施工简便等特点,可用于较大洞或有集中载荷等情况,目前广泛采用。 4墙面装修按材料和施工工艺不同主要有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答:分为勾缝类、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裱糊类、铺钉类(1)勾缝类:多用于砖墙的外表面,能保持砌体材料的本色和质地,因而称清水墙面。(2)抹灰类:属现场湿作业,具有材料来源广、施工操作简便、造价低等特点,耐久低、易开裂、功效低。(3)贴面类:耐久性强、施工简便、工期短、质量高、装饰性好、易清洗、广泛使用。(4)铺钉类:通常有木质板墙面和金属薄板墙面;木质墙板美观大方、安装简便、防潮防火欠佳,金属薄板墙面具有质轻、外观美、经久耐用、强度高等特点。(5)裱糊类:具有色彩艳丽、图案雅致、耐水、抗油、易清洁等优点。第四章 楼地层一.楼板层作用p137(一)水平分隔空间(二)承受并传递水平和垂直荷载(三)隔声、防火、防水(四)安排管线(五)增加房屋刚度和整体性二.楼板层设计要求p137(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二)隔空气传声和撞击传声的能力(三)防火能力、防水和防潮能力(四)工业化施工要求(五)满足经济性要求三.楼板层的基本组成p137(一)面层(二)结构层(三)附加层(四)楼板顶棚层四.楼板类型p138(一)木楼板。(二)砖楼板。(三)钢筋混凝土楼板。(四)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五.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构造p140(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做法:现场支模扎筋 浇注混凝土 养护 脱模 2、优点 (1)整体性好、耐久性好、抗震性好(2)适应各种形式的建筑平面(3)对起重运输设备要求不高3、缺点(1)耗模板(2)工期长4、板型(1)板式楼板(2)梁板式楼板单向肋梁楼板、双向板肋梁楼板、井式楼板(3)无梁楼板(二)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p1421.做法;预制 安装 2.优点 (1)节省模板(2)改善制作时的施工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3.缺点4.板的类型(1)实心平板(2)槽形板(3)空心板5.预制板的结构布置与细部处理p144(1)板的布置A 根据房间开间、进深确定板的支承方式板式或梁板式 B 依据板的规格进行合理布置1、板的规格类型越少越好2、优先采用较大板型3、避免三面支承4、排板过程中的差额处理(2)板的搁置:A 搁置宽度。B 坐浆。C 锚固钢筋D 板在矩形或花篮形梁上的搁置(3)板的接缝: A 端缝B 侧缝(三)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p1451.密肋楼板2.叠合楼板 3.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五.阳台p147(一)阳台的类型阳台按其与外墙面的关系分为挑阳台、凹阳台、半挑半凹阳台;按其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中间阳台和转角阳台。阳台按使用功能不同又可分为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二)设计要求:1、安全适用2、坚固耐久3、排水顺畅4、立面美观5、方便施工(三)阳台结构布置方式:1、挑梁搭板式2、挑板与圈梁结合式3、现浇平衡板挑板式(四)阳台栏杆1、栏杆形式:栏杆的形式有实体、空花和混合式。按材料可分为砖砌、钢筋混凝土和金属栏杆。2、栏杆扶手;栏杆扶手有金属和钢筋混凝土两种。3、细部构造(1)栏杆与扶手的连接方式有焊接、现浇等方式。(2)栏杆与面梁或阳台板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榫接坐浆、现浇等。(3)扶手与墙的连接有榫接坐浆、现浇。(五)阳台隔板(六)阳台排水阳台排水有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种。六、 雨篷p149根据雨篷板的支承方式不同,有悬板式和梁板式两种。七、顶棚构造p155(1) 直接式顶棚(2) 悬吊式顶棚A 吊顶的类型B 吊顶的构造组成C 木质(植物)板材吊顶构造D 矿物板材吊顶构造E 金属板材吊顶构造八、.地坪和地面p150(一)基本概念1.地坪:地坪层指建筑物底层房间与土层的交接处。所起作用是承受地坪上的荷载,并均匀地传给地坪以下土层。2.地面:楼板层的面层和地坪面层的通称。(二)地坪的构成:1.面层2.附加层3.结构层4.垫层(三)地面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的坚固性和刚度2.保温性能好3.具有一定的弹性4.易清洁、经济5.满足某些特殊要求6、防水、防潮、防火、耐腐蚀。(四) 地面的类型1、整体类地面:水泥砂浆地面、细石混凝土地面、水泥石屑地面、水磨石地面等。2、镶铺类地面:砖铺地面、面砖、缸砖及陶瓷锦砖地面等。还有木地面,常采用条木地面和拼花木地面。3、粘贴类地面:聚氯乙烯塑料地面、地毡、地毯。4、涂料类地面:各种高分子合成涂料所形成的地面。(五)地面构造1、水泥砂浆地2、水泥石屑地面3、水磨石地面4、铺砖地面5、缸砖、地面砖及陶瓷锦砖地面6、天然石板地面7、木地面。按构造方式有架空、实铺和粘贴三种。8、塑料地面9、涂料地面九.建筑隔声构造1.尽量选择面密度高的材料2.带空气间层的组合墙3.内填吸声材料的组合墙4.密缝处理5.楼面处理6.楼板层中加弹性垫层7.吊顶相关问题1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特点是什么?常用的板型有哪几种?答:特点:可节省楼板,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施工速度,并利于推动建筑工业化,但整体性差。实心板、空心板、槽型板等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整体性好,刚度大,利于抗震,梁板布置灵活等特点,但其模板耗材大,施工速度慢,施工受季节限制,适用于地震地区及平面形状不规则或防水要求高的房间。3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式楼板中各构建的构造尺寸范围是什么?答:主梁的经济跨度为5-8米,梁高为跨度的1/8-1/12,梁宽为梁高的1/2-1/3,次梁的经济跨度为主梁的间距,即4-6米,次梁高为其跨度的1/12-1/18,宽度为高度的1/2-1/3,板的跨度为次梁的间距,一般为1.7-3米,厚度为其跨度的1/40-1/45,且一般不小于60毫米。第五章 楼梯与台阶一、楼梯的组成(一)楼梯段(二)平台(三)栏杆二、楼梯的类型p161(一)按形式来分楼梯的形式主要有单跑梯、双跑梯(平行双跑、直双跑、L型、双分式、双合式、剪刀式)、三跑梯、弧形梯、螺旋楼梯等形式。(二)按使用性质分:有主要楼梯、次要楼梯、消防楼梯。(三)按材料分:有木质、钢筋混凝土、钢质、混合式及金属楼梯。三.楼梯的位置p160楼梯的设计要求:1、作为主要楼梯,应与主要出人口邻近,且位置明显;同时还应避免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在交接处拥挤、堵塞。2、必须满足防火要求,楼梯间除允许直接对外开窗采光外,不得向室内任何房间开窗;楼梯间四周墙壁必须为防火墙;对防火要求高的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设计成封闭式楼梯或防烟楼梯。3、楼梯间必须有良好的自然采光。4.满足施工要求:方便施工,经济,结构合理5.造型美观根据人流组织、防火疏散等要求确定楼梯的位置。主楼梯:要放在主入口处,做到明显易找。/次要楼梯:常布置在次要入口附近,与主楼梯配合共同起到人流疏散、安全防火的作用。/消防楼梯:常设在建筑端部,平时不用,可采取开敞式。四、楼梯的数量楼梯的数量应根据使用需要和防火要求确定。五.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p164(一)现浇楼梯1、 板式梯段2、梁板式楼梯段(二)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1、预制装配梁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梁承式楼梯的承力系统:踏步斜梁平台梁两边墙或柱平台两边墙/平台平台梁和纵墙(1)梯段A 梁板式梯段B 板式梯段(2)平台梁(3)平台板(4)构件连接构造A 踏步板与梯斜梁连接B 梯斜梁或梯段板与平台梁连接C 梯斜梁或梯段板与梯基连接2、预制装配墙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预制装配墙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系指预制钢筋混凝土踏步板直接搁置在墙上的一种楼梯形式,其踏步板一般采用一字形、L形断面。3、预制装配墙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楼梯预制装配墙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楼梯系指预制钢筋混凝土踏步板一端嵌固于楼梯间侧墙上,另一端凌空悬挑的楼梯形式。(三)踏步的踏面及防滑p172楼梯踏步的踏面应光洁、耐磨,易于清扫。为防止行人在上下楼梯时滑跌,做防滑条。(四)栏杆、栏板与扶手 楼梯和扶手的作用和设计要求是:栏杆起维护作用,扶手扶做依扶用并兼起装饰作用,栏杆扶手的设计应考虑坚固、安全、适用和美观等。1、栏杆:栏杆与踏步的连接方式;有锚接、焊接和栓接三种。2、栏板3、混合式:混合式是指空花式和栏板式两种栏杆形式的组合。4、 扶手(五)楼梯的基础六、楼梯的设计p163(一)楼梯平面表示(二)楼梯的尺寸1.开间=半墙厚+楼梯宽度+梯井宽度+梯段宽度+半墙厚2.进深=半墙厚+楼层平台宽度+梯段长度+中间平台宽度+半墙厚3.剖面:为保证在这些部位通行或搬运物件时不受影响,其净高在平台处应大于2m;在梯段处应大于2. 2m。4.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七、室外台阶与坡道批176(一) 台阶与坡道的形式(二)台阶构造(三)坡道构造八、 电梯p178(一)电梯的类型(二)电梯的组成1、电梯井道2、电梯机房3、井道地坑4、组成电梯的有关部件:轿厢、井壁导轨和导轨支架、牵引轮及其钢支架、钢丝绳、平衡锤、轿厢开关门、检修起重吊钩等、有关电器部件。(三)电梯与建筑物相关部位的构造(四)电梯井道构造1、电梯井道的设计应满足如下要求:(1)井道的防火(2)井道的隔振与隔声(3)井道的通风(4)其它2、电梯井道细部构造电梯井道的细部构造包括厅门的门套装修及厅门的牛腿处理,导轨撑架与井壁的固结处理等。九、 自动扶梯p179十.有高差处无障碍设计的构造问题建筑设计上无障碍设计的相关规范:1、在一切公共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坡度不大于1/12。2、在盲人经常出入处设置盲道。3、门净空廊宽度要在0.8米以上,采用旋转门的场所需另设残疾人入口。4、建筑走廊净空宽度应在1.3米以上。5、公厕设带扶手的座式便器,门隔断外开或推拉。6、电梯入口净宽应在0.8米以上。第六章:屋顶一.屋顶的功能及设计要求p1821、功能要求:(一)要求屋顶起良好的围护作用,具有防水、保温和隔热性能。其中防止雨水渗漏是屋顶的基本功能要求,也是屋顶设计的核心。(二)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三)满足人们对建筑艺术即美观方面的需求。2、构造要求3、造型要求4、其他要求二.屋顶的组成p183屋面/支承结构/附加层三.屋顶的类型p183(一)平屋顶:平屋顶通常是指排水坡度小于5的屋顶,常用坡度为2%3%。(二)坡屋顶:坡屋顶是指屋面坡度大于10%。(三)其它形式的屋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屋顶结构形式,如拱结构、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网架结构屋顶等。这类屋顶多用于较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四)屋顶形式的影响因素:1对屋顶形式的设计要求2支撑形式3建筑的平面形状4屋面材料5地区气候特点6传统风俗习惯(五)屋顶坡度表示方法:角度法、斜率法、百分比法四.平屋顶的设计要求p185(一)防水要求屋面防水的“导”与“堵”。平屋顶,以导为辅,以堵为主;坡屋顶,以堵为辅,以导为主。屋面的防水等级四级1.屋顶排水:(1)屋顶排水坡度的表示方法:角度法、斜率法和百分比法(2)影响屋顶坡度的因素A 屋面防水材料与排水

注意事项

本文(房屋建筑学考题及答案doc)为本站会员(沈***)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