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计量经济学分析模型

  • 资源ID:62815655       资源大小:125.81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计量经济学分析模型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迅速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由于分配机制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在达到稳定小康之后,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旨在对近几年,我国城镇年人均收入变动对年人均各种消费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我们综合了几种关于收入和消费的主要理论观点;本文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数据,运用一定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而我们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和影响消费的一些因素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并找到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关键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回归;Eviews目 录摘 要I前 言11 问题的提出22 经济理论陈述32.1西方经济学中有关理论假说32.2有关消费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43 相关数据收集64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85 模型的求解和检验95.1计量经济的检验95.1.1模型的回归分析95.1.2拟合优度检验:105.1.3 F检验105.1.4 T检验115.2 计量修正模型检验:115.2.1 Y与x1的一元回归125.2.2拟合优度的检验125.2.3 F检验135.2.4 T检验:135.3经济意义的分析:146 政策建议15结论16参考文献18城镇居民消费模型分析前 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影响不断加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都有了一定的调整,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对其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的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旨在对近15年我国城镇年人均收入变动对年人均各种消费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有关数据进行了计量经济的检验,通过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据此建立了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长期均衡模型。结果显示,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且现在收入的增长对消费的增长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首先,我们综合了几种关于收入和消费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而我们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问题的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联系我国“九五”期间的情况看,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所使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收效明显,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也多次下调,其结果使大量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将后期消费转化为当期消费,大大激活了商品市场,使其流动性增强。投资的增加促使了商品的多元化快速发展。90年代中期以来,短缺经济现象在我国基本消失,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供不应求的商品已很少见,供过于求的商品不断增加,价格开始出现持续下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高,消费量大,商品化程度高,其消费对农村居民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研究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特征,对拓宽消费品市场渠道,确定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和正确引导居民消费方向,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在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过程中,人民的消费水平、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90年代后期我国更是首次出现了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状况,影响我国消费的因素就更成了一个热点问题。我国人均消费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把各个因素对人均消费的影响从定性化转化为定量化?就个消费而言,个人消费主要受到个人收入、商品价格、个人消费偏好的影响。其中个人消费的影响因素个人收入和商品价格是很容易数量化的,至于个人消费偏好可以考虑前期消费量,因为前期消费可以反映个人消费偏好。那么,我国人均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确定为人均收入、商品价格、前期消费,上述分析符合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基于人均消费受到人均收入、商品价格、前期消费因素的影响。从中国统计年鉴找到了从1996-2010年人均消费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商品物价指数的官方数据。想借此来分析我国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具体是如何对消费产生影响的。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收集了我国“九五”期间首年和末年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截面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及比较对比分析,分析我国“九五”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 经济理论陈述2.1西方经济学中有关理论假说(一)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以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为时代背景,在通论中提出了“消费函数”的概念。凯恩斯认为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函数关系。虽然收入水平、商品的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和风俗习惯等因素都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但是在众多的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居民收入水平。因而凯恩斯用c=c(y)来表示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边际消费倾向MPC= c/ y,平均消费倾向APC=c/y。如果消费支出和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那么消费函数可表示为c= + y,其中 表示必不可少的自发的消费,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自问世以来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质疑。美国经济学家J.S.Duesenberry认为消费者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人们消费水平的影响来决定消费。F.Modigliani则认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消费支出,以达到在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Friedman则认为消费是由永久收入决定的,而不是由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1对于以上的质疑,我们有必要用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凯恩斯消费函数(二)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1由于消费的示范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自身收入影响,而且受他人消费支出和收入影响。2由于消费的棘轮效应,消费支出不仅受消费者当前收入影响,而且受他过去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尤其受高峰时期收入和消费支出影响。即,表示过去最高消费水平,对有其中表示过去最高收入水平。(三)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该假说把收入分解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把分解为持久性消费和暂时性消费,有,,假定:1从而2,其中,是由利息率,消费者非人力资本财富 其他因素决定的,认为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常数。3.与,与,与不相关,即,从而,因此,进而有。所以:消费函数不清,在假设下,函数形式成为弗里德曼持久性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的修正形成或弱形式。2.2有关消费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一)消费结构是消费者为满足不同方面的需要,用于不同方面的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它是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内容。消费结构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又反过来对生产力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对于正确引导消费,实现消费结构合理化,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支出的分类,一般有以下3种,(1) 按吃、穿、住、用划分;(2) 按消费对象基本属性划分,分为非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劳务(3) 按消费的社会功能分为生理消费和社会消费。消费结构变化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中决定作用的是人均收入水平。恩格尔定律揭示了两者的关系,用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个人家庭消费结构,以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指标,也成为衡量富国、穷国的标准,一般也随着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趋于下降。(二)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消费结构变化一般规律可概括为四个转化(1)从自给性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向商品性消费结构转化。(2)在商品性消费结构中,吃为主的消费结构向穿用为主的消费结构转化。(3)由物质性消费为主向精神和劳务性消费为主的结构转化。(4)由商品消费结构向产品性消费结构转化。(三)消费结构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同阶段性特点,是由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决定的。低级阶段特点是以吃穿两项占绝大比重,中级发展阶段吃穿退居次要地位,耐用消费品占主要地位;高级阶段上物质生活消费退居次要地位,文化精神生活消费上升为主要内容。(四)城镇居民消费模型的建立与估计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线性支出系统”或“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建立模型。线性支出系统是英国经济学家斯通(R·stone)于1954年提出的,是用效用函数直接推导出的一种较为复杂的需求系统研究(也称消费结构研究)。1973年经济学家路迟在线性支出系统基础上作了两点改进,又提出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用模型表示为PiXi=PiX0i+*i(Y-PiX0i)i=1,2,n;0<*i<1*i<1式中:PiXi第i种商品人均消费总支出额;PiX0i第i种商品基本需求量(最低限度消费量);Y人均可支配收入;PiX0i人均基本需求总支出;*i第i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1-*i边际储蓄倾向。模型可解释为:给定居民的收入水平Y,他们首先购买各种基本消费品PiX0i。3 相关数据收集在进行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应是能够度量收入对消费倾向的影响的指标。在收入指标和消费倾向的选择上,我们所用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所设模型的样本容量为15个左右,对于一元回归分析计算要求和目的已经足够了。数据涉及四个变量:人均居民消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前期人均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看成是人均收入,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消费和收入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关系。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另外当年的消费和前期的消费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因为前期消费反映消费者偏好,而消费偏好又影响当年的消费。一般说来,一个国家人均消费去年消费1000元,那么今年消费不大可能是10000或者100,多半会在1000左右。当商品价格总体上升时,消费者为了维持原有水平的消费,那么支出就会增加。1996-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统计数据年份当期人均消费支出当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当期价格指数前期消费人均支出消费比重恩格尔系数19963919.474838.90108.83537.570.777648.7619974185.645160.30103.13919.470.787646.6019984331.615425.1099.44185.640.798444.6619994319.245854.0098.74331.610.788542.0720004998.006280.00100.84319.240.795939.4420014843.656859.60100.74998.000.774038.2020026029.887702.8099.04843.650.782837.6820036510.948472.20100.96029.880.768537.1020047182.109421.60103.36510.940.762337.7020057942.8810493.00101.67182.100.757036.7020068696.5511759.50101.57942.880.739535.8020079997.4713785.80104.58696.550.725236.29200811242.8515780.80105.69997.470.712437.89200914619.7517174.7099.111242.850.708936.52201013471.4519109.40103.214619.750.701035.70 数据来源: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4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我们建立了下述的一般模型: :y=a0+ax1+bx2+cx3+c其中 :y为当期城镇人均消费支出, x1为当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x2为当期价格指数, x3为前期城镇人均消费指数支出, c为随机扰动项5 模型的求解和检验我们分别利用EVIEWS软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及统计检验,并针对其中有自相关和异方差影响的方程,进行修正后再来估计参数。5.1计量经济的检验5.1.1模型的回归分析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OSL分析,结果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23/12 Time: 12:29Sample: 1996 2010Included observations: 15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C7625.2215561.3781.3711030.1977X10.9631970.1815835.3044490.0003X2-72.1800254.74883-1.3183850.2142X3-0.3351340.266021-1.2598030.2338R-squared0.978886 Mean dependent var7486.099Adjusted R-squared0.973128 S.D. dependent var3471.704S.E. of regression569.1062 Akaike info criterion15.74919Sum squared resid3562700. Schwarz criterion15.93800Log likelihood-114.1189 F-statistic169.9956Durbin-Watson stat2.101077 Prob(F-statistic)0.000000从估计可得模型:Y=7625.221+0.963197 X172.18002 X20.335134 X35.1.2拟合优度检验:可得到样本拟合优度R-squared=0.978886修正拟合优度的系数为Adjusted-squared=0.973128即R2=0.9788 R2=0.9731由此计算结果表明,拟合优度的值较高,估计的样本回归方程较好的拟合了样本观察值。5.1.3 F检验提出检验的原假设为 H0:a=b=c= 0对立假设为H1:至少有一个a(b、c)不等于零(i=1,2)由表1可得,F统计量为239.3986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从附录中查出分子自由度为3,分母自由度为11的F分布上侧分位数F0.025(3,11)=2.66。因为F=239.3986>2.66,所以否定H0,总体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即认为在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价格指数、前期消费指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5.1.4 T检验提出检验的原假设为H0:a1=0,i=1,2由表1,得t统计量为a的t-statistic=5.304449b的t-statistic=-1.318385c的t-statistic=-1.259803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从附录中可查出,自由度v=11的t分布双侧分位数t0.025(11)=2.2010,因为a=5.304449> t0.025(11)=2.2010,所以否定H0,即认为在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价格指数、前期消费指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b=|-1.318385|=1.318385< t0.025(11)=2.2010,所以不否定H0,即认为在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价格指数、前期消费指数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c=|-1.259803|=1.259803< t0.025(11)=2.2010,所以不否定H0,即认为在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价格指数、前期消费指数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通过以上分析该模型通过经济意义检验,拟合优度检验,F检验,a通过了t检验,b、c没有通过t检验,所以应该剔除b、c继续进行修正检验。5.2 计量修正模型检验:为了得到较高的拟合值,对解释变量做以下分析:除x1以外,包括常数项在内的所有变量的t值相伴概率均远大于O05都不满足t检验时的显著性水平。所以要对模型进行调整,重新进行估计。鉴于此情况,对每个变量分别进行一元回归,以期找到拟合优度最高的变量,并以此为基础。5.2.1 Y与x1的一元回归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23/12 Time: 12:37Sample: 1996 2010Included observations: 15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C243.9552369.89800.6595200.5211X10.7334180.03407421.524410.0000R-squared0.972706 Mean dependent var7486.099Adjusted R-squared0.970607 S.D. dependent var3471.704S.E. of regression595.2046 Akaike info criterion15.73925Sum squared resid4605491. Schwarz criterion15.83366Log likelihood-116.0444 F-statistic463.3002Durbin-Watson stat2.857010 Prob(F-statistic)0.000000从估计可得模型:Y=243.9552+0.733418 X15.2.2拟合优度的检验由以上可知: R-squared=0.992706拟合优度的系数为Adjusted-squared=0.990607即R2=0.9927 R2=0.9906计算结果表明,估计的样本回归方程较好的拟合了样本观察值。5.2.3 F检验提出检验的原假设为 H0:a=0对立假设为H1:至少有a不等于零(i=1,2)由表1可得,F统计量为F-statistic=463.3002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从附录中查出分子自由度为1,分母自由度为13的F分布上侧分位数F0.025(1,13)=3.14。因为F=463.3002>3.14,所以否定H0,总体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即认为在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价格指数、前期消费指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5.2.4 T检验:提出检验的原假设为H0:a1=0,i=1,2由表1,得t统计量为a1的t-statistic=21.5244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从附录中可查出,自由度v=1的t分布双侧分位数t0.025(1)=12.7062,因为t1=21.5244> t0.025(1)=12.7062,所以否定H0,即认为在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价格指数、前期消费指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过以上分析该模型通过经济意义检验,拟合优度检验,F检验,a通过了t检验。 由此模型结果表明,拟合优度的值更高,变量X1可以更好地解释被解释变量Y。估计的样本回归方程更好的拟合了样本观察值.5.3经济意义的分析: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来看,消费、投资、出口构成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需求,其中,消费是三大需求中最稳定、最重要的部分。根据本文举例的1996年201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消费比重由1996年的77.76增加到2008年的70.10,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发展较成熟时,消费比重有所下降,反之,当经济相对低迷的时候,消费仍然是稳定增加,从而导致比重上升。由最终确定的模型可知,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l元,人均消费支出就会增加046元,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居民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的支撑作用尤为关键。进一步分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1%以上为贫困,51%59为温饱,41%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我国的恩格尔系数由1996年的48.76降到2010年的35.70,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水平正在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阶段过渡。6 政策建议1.引导消费趋向。为全面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应提高在住房和医疗保健的支出,同时消费应考虑到长期的回报率,人们更应注重在金融保险证券行业和科技教育方面的投资。2. 扩大总的消费支出。市场经济是重视消费的经济,社会再生产虽然是以生产为起点运行的,但是消费对生产也有能动的反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明确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转变过去对消费的消极观念,降低储蓄,扩大投资,通过激活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城镇居民增长畅销机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机制调节;改善居民消费结构:积极拓宽消费领域更新居民消费观念强化消费市场监督管理。 4. 总之,运用上述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情况,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对消费情况的不同影响,为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提供依据。并对扩大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与难点探讨给予帮助。同时,在使用该模型时要注意结合模型自身和消费本身的特性。因为模型本身的动态的,不同的时间周期内影响它的主要因素不一定是相同的,届时就需要有效的预测较近几年的居民的人均消费情况,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结果。结论1从数据来看。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有着重要的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随着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而有相应的增长。2.从检验上可以看出,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是消费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但并非唯一原因。消费支出同时还受到可支配收入、价格指数、前期消费指数的影响。所以在研究如何扩大内需,鼓励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时,要将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作为重要的而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因素考虑。3.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对1996年2010年全国人均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有了初步了解。得到居民消费与收入高度正相关,收入水平确实是决定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应着力增加居民收入,这样才能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推动该市的经济发展。当然也要重视非收入因素对消费的制约,如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等,都能促进居民的消费支出,提高消费水平。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前期人均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对人均居民消费都有显著影响。尤其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人均收入对人均居民消费有显著影响,它符合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 = +y 。这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相符。5.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对比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消费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但居民的消费水平并没有与经济同步增长。这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制约,收入差距扩大,劳动在收入分配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等原因,使得居民的消费水平并不高。 6.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出口受到很大打击,加速投资又极易造成产能过剩,由此可见,积极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是我国保增长促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提高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也有利于改变我国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来促进经济增长的现状,降低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而消费的前提与收入有关。从经济循环的角度看,收入对投资与消费的影响巨大,如果收入没有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的同步增长关系,那么投资与消费的“双拉动”作用将大打折扣。从统计数据看,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并未随经济的增长而同步提高,尤其是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整体经济仍处于较快上升时期,这为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要抓住这个历史赋予的难得机遇,廓清发展思路,树立新的发展观念,努力使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匹配,从而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增长。7.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各级党和政府要把关注民生问题作为一项更加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使人民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形成经济增长社会财富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增加消费水平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和良性互动。参考文献1.李长风.经济计量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2.易丹辉、尹德光.居民消费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3.肖宜滨.买方市场下农民需求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19984.王健.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览.国家行政出版社,1998 5.丁冰.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6.褚时健、魏杰.微观经济运行需求主体-居民经济行为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2

注意事项

本文(计量经济学分析模型)为本站会员(细水****9)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