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精品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达标检测:十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Word版含答案

  • 资源ID:62773523       资源大小:30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品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达标检测:十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Word版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专题达标检测(十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2017·淮北模拟)作为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地区之一,甘肃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全国的土地利用有重要参考意义。下表示意甘肃县域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变化,其中未利用土地包括撂荒闲置农用地。读表,完成12题。以耕地为主以林地为主以牧草地为主以未利用地为主1997年38%16%27%19%2005年28%24%26%22%1关于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合理的是()经济发展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变化是一把双刃剑多数县域实施了生态退耕政策ABC D2甘肃省对撂荒闲置农用地合理的管理措施有()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撂荒闲置农用地加强被征用土地的管理,防止由于土地征用而导致的耕地撂荒现象对确实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应将其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或交通用地加大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而出现的撂荒闲置农用地问题A BC D解析:1.D2.B第1题,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的确会引起土地利用的变化,但与人为因素相比,气候、生态环境等自然要素的变化更稳定一些,对土地利用的变化影响较小;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土地利用方向及效益,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改造和治理,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但也会给土地带来巨大的压力;根据图中耕地和林地的变化可以判断出甘肃省退耕还林工作效果显著。第2题,甘肃省水分条件较差,应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来实现撂荒地的充分利用;对征用的土地应督促征用单位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城镇建设用地或交通用地的扩大应考虑地块的实际区位,对区位条件不满足实际需求的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应实施有补贴的生态退耕;甘肃省由于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出现了撂荒闲置农用地问题,可通过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缓解劳动力资源不足的状况。(2018届高三·豫北联考)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几年来多地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据此完成35题。3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A气温与土壤类型分布图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C工业与交通分布图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4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5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A BC D解析:3.B4.D5.A第3题,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与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及植被稀少等因素有关,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第4题,结合材料中“近几年来”“短期”“水土流失现象”可以判断主要是人为原因,结合材料中“低山丘陵区”可排除选项A、B;生态环境改善不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排除C;水土流失的原因可能是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故D正确。第5题,一般情况下,随坡度增大,水流流速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单位面积产沙量越高,随着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由于地表径流量减小,加上土壤本身含沙量减少,因此变化趋于平衡,故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曲线是。二、非选择题6(2014·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 m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 cm高度范围内。(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解析:第(1)题,原因主要从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大且日数多等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风沙堆积可能会填埋轨道、侵蚀路基、损害铁路其他设施、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设置方格沙障、阻沙墙、用碎石等覆盖沙面等方面分析。答案:(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位于阿尔巴尼亚和黑山共和国交界处的斯库台湖是濒临灭绝的卷羽鹈鹕的繁育地,也是国际重要鸟类保护区域。湖区生活着280余种鸟类,近50种鱼类,其中18种鱼类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因此该湖在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保护名单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近些年来随着黑山共和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开发却使这个湖泊的地位及其独特的野生动物处于危险之中,该国若干非政府组织在2016年12月的请愿中,希望政府拯救这个湖泊,要求政府停止在莫拉查河上修建水电站,同时停止在湖区国家公园边界之内修建度假村。(1)说明斯库台湖的环境效益。(2)试分析近些年来斯库台湖水质变差的原因。(3)为促进斯库台湖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主要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湿地对当地气候、水、生物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等的影响。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斯库台湖流域内城市较多,水资源的大量使用和污水的排放,使湖泊水污染加剧,且由于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水质变差。第(3)题,为促进湖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应严格控制水电的开发和度假村的建设;斯库台湖位于两国交界处,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该湖区是卷羽鹈鹕的繁育地和国际重要鸟类保护区域,可采取法律措施,加强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力度;流域内应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扩大林草面积。答案:(1)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2)流域内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水资源消耗量增加,使入湖径流减少,湖水自净能力下降;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排放大量污水;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等。(3)严格控制水电的开发;停止湖区度假村的建设;加强国际合作;采取法律措施,加强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力度;流域内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扩大林草面积。8(2017·广西贺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表表示四个地区的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地区纬度森林面积/km2森林覆盖率/%甲49°N80°N3 10134乙8°N12°S1 33659丙7°N10°S88549丁20°N28°N32249材料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片海”之称的广西,具备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据介绍,广西“林纸一体化”纸浆生产项目的生产原料80%是桉木,20%为相思树原木。材料三桉树以其速生丰产、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等优点成为主要的纸浆生产原料之一。我国桉树的主要产区是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和四川。但是桉树有“地下抽水机”之称,大面积种植对周围环境也会造成影响。(1)根据表中提供的资料,说明甲、乙两地的森林类型。(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试分析广西具备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什么?(3)广西等地大量种植桉树会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哪些影响?解析:第(1)题,从纬度分布上可知甲为亚寒带针叶林,乙为热带雨林。第(2)题,从气候、地形、原料、交通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广西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桉树的生长习性及用途,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答案:(1)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2)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适合桉树生长;广西山地众多,适合发展林业;广西南部有北海等海港,方便纸浆和纸制品的运输;邻近广东、海南,靠近东南亚,方便原料输入。(3)有利影响:增加森林覆盖率,为发展造纸业提供大量原料。不利影响:桉树生长对地下水需求很多,大面积种植桉树会造成地下水减少;同时会造成生物入侵等。9捷列克河是俄罗斯北高加索东部的河流。读捷列克河所在区域图,回答问题。(1)捷列克河三角洲广泛分布着盐渍化土壤,分析其成因。(2)试分析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说明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解析:第(1)题,可从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地下水含盐量高、蒸发旺盛等方面分析。第(2)题,土壤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第(3)题,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主要有水利改良措施、农业改良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等。答案:(1)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邻近里海(咸水湖),地下水盐度(含盐量)高;光照强,蒸发旺盛,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集聚。(2)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3)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防淤、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制度、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等。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注意事项

本文(精品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达标检测:十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Word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沈***)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