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资源ID:6274839       资源大小:32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一、报刊业走向繁荣阶段时期表现形成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19世纪70年代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发展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繁荣改革开放后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3)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4)走向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2电视事业的发展(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三、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轻巧识记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名师点拨1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异同(1)相同点:两者都可以使人们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学习上的。(2)不同点:现代媒介具有信息的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的特点。通过现代媒介,可以及时迅速地掌握第一手资讯,可以就某一问题在现代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2四大媒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从媒介的本质功能看,可以使民众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从其娱乐功能看,可以给民众带来美妙的精神享受。(3)从其联系功能看,可以加强民众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扩展人们的视野,可以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等。1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2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戊戌变法前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3我国电影事业自1905年起步后发展较快,新中国电影事业逐步走向辉煌。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诞生,近年来电视逐步普及。4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材料一至1905年5月,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报纸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据大公报(1905年)(1)概括材料一所示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教你读史根据数据信息概括其特点。提示上海办报数量居全国首位;办报者多元化;国人自办占主体;大部分报纸没有持续办下去。材料二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它如算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等,犹不可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如时务学堂创办了时务报)。于是维新运动,顿成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戈公振中国报学史(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教你读史根据句号将材料二分为三层,逐层分析其影响。提示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推动了各种学会和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国人办报热潮的形成。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1原因(1)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2)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3)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4)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2特点(1)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2)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3)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材料一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教你读史抓住“追赶飞行的子弹”等关键词分析。提示现象:互联网发展迅速。原因: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价格低廉;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地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材料二进入21世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20世纪90年代,超市的购物方式在几年间就占据了主流市场。进入21世纪以来,网购渐成时尚,年轻人较之中老年人更喜欢网购。网购足不出户,网络几乎可以解决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使人们更加依赖于电脑。网络传播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文化展现了多种生活方式,文娱活动的丰富多彩,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网络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不再轻易相信某种宣传;网络改变了社会政治生活,促进了以民主法制为核心的社会进步。(2)结合材料思考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教你读史抓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展现了多种生活方式”“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的社会进步”等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提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以民主法制为核心的社会进步。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影响及应对之策1影响(1)积极方面: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消极方面: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使不少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等。 2.应对之策 (1)顺应世界潮流。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消除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同时,社会、教师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题组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下表是18951897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年份当年创刊总数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189573189611718974945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A B C D解析:选C材料的落脚点在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因素而非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影响,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属于中国人办报刊影响,错误。对材料理解错误,所以本题凡是含的均是错误的。2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解析:选C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推动了社会新闻的传播。3.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于1904年在芜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开阔视野关注国事启迪民众 传播新知A B C D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近代报刊对当时人们的主要影响有开阔视野、关注国事、启迪民众、传播新知等等,故选A项。题组二影视事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4历史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央视六套电影频道的官方网址是“.m1905.”,其中“m”为“movie”简写,那么“1905”的寓意是()A这一年中国拍了第一部电影B这一年世界电影传入中国C这一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年份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选A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了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5下表是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19851990199519992000报纸总印数(亿份)246.8211.3263.3318.4329.3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 799647 7622 332 1642 931 6823 381 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 05691 572383 513526 483585 007互联网用户(户)7 2133 014 5189 021 717该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A报纸 B广播节目 C电视节目 D互联网解析:选D“发展的速度最快”是本题的题眼,比较发展“速度”,互联网发展是最快的。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进入近代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C报纸杂志 D铁路交通解析:选C铁路交通不属于“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在中国出现于19世纪中期前后,而电影、电视、电报、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出现时间较晚,因此本题选择C项。2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说:“通商口岸的报刊一般用大部分篇幅来报道地方的和商业的新闻,商业版一般是其他版的两倍。反之,维新派报纸有两个主要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消息,在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报纸成为维新派宣传政治纲领的工具 B.通商口岸比维新派活动地区商业发达C阅读报刊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D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前途艰难解析:选A通商口岸的报纸更多的用来宣传商业和地方信息,而维新派的报纸更多的用来宣传新闻和社论,这是宣传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和维新变法的需要,故选A项。3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八天申报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解析:选B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4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 B传播商业信息C宣传政治主张 D娱乐大众解析:选B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上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辟为通商口岸,由于各地言语不通给经商带来不便,所以创办此报是为了传播信息为工商各界服务,此题应该选择B项。5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这种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A电视 B广播C.电影 D互联网解析:选C广播虽然产生比较早,但是其并不能“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故B项错误;19世纪末期电影产生,20世纪初电影在中国诞生,可产生如上所述的效果,故C项正确;电视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互联网出现于1969年,全球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与本题时间不符。6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A说明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B.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标志着地方电视台的纷纷建立D.体现了电视技术的迅速提高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说明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7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 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解析:选A从材料中的“你的粉丝”的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的是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但没有提及信息的内容,故C项与题意不符,B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中“你就是一份都市报”“你就是电视台”等从侧面反映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8“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惜”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解析:选D材料只提到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文化存在,流行在虚拟的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对人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没体现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只能说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所以答案选D项。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材料二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梁启超时报发刊词材料三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歧、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摘自冯自由革命逸史(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我国报刊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人自办报纸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认为“报馆所应尽之义务”有哪些?(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汉口”“上海”“广州”“时适中日战后,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概括其特点;第二小问,中国人办报的原因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从内部和外部原因分析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中“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等信息归纳。第(3)问,从材料中“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等关键语句和所学知识得出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作用。答案:(1)特点:国人自办报刊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中国人自办报刊盛行于维新变法时期;有识之士办报的目的是救亡图存;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原因:社会时势的需求(民族危机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或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传递国内外信息;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引导舆论。 (3)提供与维新派(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民主革命)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注意事项

本文(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tia****nde)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