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四)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doc

  • 资源ID:6260938       资源大小:293.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四)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doc

专题跟踪检测(四)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里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A题干中“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应该是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国参战,美俄支持英法联军,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的双方是清政府与日本,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英、法、美、俄都是侵略者,故D项错误。2天津条约规定:“大清皇上特简(选择)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主持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清政府()A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B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C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D改变传统的对外交往体制解析:选D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标志着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故A项错误;“完全放弃”说法绝对,此时清政府并没有完全放弃华夷等级观念,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故C项错误;材料“自不得提书夷字”,反映出清政府改变了以夷夏传统观念处理对外交往的体制,故D项正确。3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A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最早进行“师夷”实践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解析:选D抗击西方列强侵略仍属于“太平天国的圈子”,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洪仁玕并未提出学习西方民主共和,故B项错误;由于战争环境的影响,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未能实施,最早进行“师夷”实践的是洋务派,故C项错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故D项正确。4(2018资阳二模)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A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B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C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D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解析:选D手绘场景图与现场影像资料不同,不能当作一手资料,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报刊与日本报刊的手绘场景图存在明显的不同,故B项错误;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手绘场景图,虽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但可以部分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真相,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报刊上的图片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日本报刊上的图片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等人”,反映了两国作者强烈的主观因素,故D项正确。5(2018菏泽一模)“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解析:选B材料中“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等体现了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故B项正确。6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解析:选D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故A项错误;B、C两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英法联合发动的,与材料中“德国、日本”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表明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革命开始成为主流,故D项正确。7(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A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革命派、立宪派等数个阵营相互合作促成的,故A项正确。8(2019届高三江南十校联考)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C五四运动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D革命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发生重大变化解析:选D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不意味着自此中华民族就走向伟大复兴,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的指导思想并不是民主与科学,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9(2018邯郸摸底)下面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表明()时间结果19121920年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或被教唆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产业工人的声援19211923年罢工持续时间长,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A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D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解析:选A材料中“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表明是自发,“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表明是自觉阶段,故A项正确;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19211923年”包含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大罢工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非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提到“政治诉求”,但没有涉及民主意识迅速提高,故D项错误。10开国上将李天佑在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中记载:“两个团的团长、政治委员都已牺牲或负伤了,营连指导员也剩的不多了。在脚山铺阻击时战士们喊出了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与敌人进行数次白刃格斗。”以上叙述反映了()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中国共产党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D工农红军主力摆脱了围追堵截解析:选B从材料“把敌人挡在湘江岸边”“一切为了苏维埃新中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指挥,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故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在红军长征之前,故C项错误;材料场景是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此时红军还没有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故D项错误。11抗战期间,有电影人认为,中国影片自产生以来,其制作的对象,都是都会市民。而今天抗战电影最大多数的观众,是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我们必须制作以农村观众为对象的“农村影片”。该主张意在()A激发沦陷区民族意识B以文化宣传增强抗战力量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解析:选B题干未提及地区是否为沦陷区,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电影人将制作对象由都会市民转移到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希望激发小城市市民、农民士兵的抗战积极性,故B项正确;电影人的主张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且全面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已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电影制作对象,而非制作内容,故D项错误。12(2019届高三乌鲁木齐统考)美国“企图协助安排一个既可避免内战又可保持甚至增加国民政府势力的临时办法”,以便“将共产党人纳入一个宪政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与材料内容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 D国共两党的北平和谈解析:选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故B项错误;重庆谈判是为推动抗战胜利后中国实行民主宪政和避免内战,故C项正确;北平和谈是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为缓解败局的假和平阴谋,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重庆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建立历代帝王庙”得出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从材料“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得出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从材料“雍正帝驳斥”体现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第二小问,可以从政治、民族、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得出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从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与孙中山的言论可得通过政治革命打破王朝政治、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根据所学可得出反专制、求民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第二小问,从政治、民族意识和思想文化发展等方面归纳。答案:(1)举措: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背景:巩固统治、加强集权的需要;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的发展;受儒家正统思想文化的影响。(2)特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反专制、求民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通过政治革命打破王朝政治、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14(2018长郡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开过众多“革命借条”,如下表所列的三张代表性“革命借条”。时间、地点名称内容1930年湖北孝感红军借条“因我们红军现在扩大武装经济特向杨长银先生借大洋四百元经济困难队长涂杏(印章)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1945年湖南宝庚(今邵阳)八路军借条“借爱国人士周莲池先生大米陆拾肆斗、大肥猪壹条、银元肆佰贰拾块、铜钱伍佰块、小钱十贯,祖国统一时来中央。八路军贺龍(盖有贺龙和陈菊生的印章)一九四五年三月”1949年湖南宁远解放军借条“今借到张先生土荣家马壹匹此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湘南司令部(朱印)十一月十三日条”据湖南发现1945年八路军借条等整理根据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革命借条”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财政困难在不同时期向一些人士借用了一些物资或钱财,围绕革命借条拟定论题时一是从借条的背景出发,阐述借条出现的背景,展示党对人民的信用。二是从把借条作为历史材料的角度出发,要对借条的真伪进行辨别,这就牵涉史料研究,看借条信息是否符合当时的情景。答案:示例一:论题:艰难的革命环境催生“革命借条”。阐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无产阶级的军队,财政来源少,经济困难,加上国民党的“围剿”与打压,不断扩充的革命队伍的吃穿与作战费用等必需品供应十分紧张。为了进一步开展革命斗争,部队不得不借助于殷实之家,在当时无法偿还的情况下立下借据。这些从民间借来的钱物对民主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助。示例二:论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出的“革命借条”的真伪需要辨别。阐释:“革命借条”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真伪需要辨别。在辨别时,应注意以下要素:时间上,其使用的纪年方法是否正确;字体上,繁体与简体的使用是否合理;内容上,措辞是否得当,如“祖国统一”;字迹、署名和印章,是否与经办人相吻合等。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四)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doc)为本站会员(tia****nde)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