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五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 资源ID:62414354       资源大小:561.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五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课时跟踪检测(五) 地球的结构一、选择题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震中为尼泊尔著名旅游城市博卡拉。据此回答12题。1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面时发生的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 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壳解析:1.C2.D第1题,S波和P波的波速向上经过莫霍面时都明显下降。第2题,根据震源深度可知,其震源位于地壳中。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有关图中各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层和层属于地壳C是软流层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的全部和的大部分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解析:3.B4.C第3题,根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莫霍面以上为地壳,据此知层和层属于地壳。第4题,根据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差异及其变化特点,可以判断古登堡面上部附近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最快。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56题。5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合为岩石圈D图中包括软流层6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C准确预报地震 D研究地核的物质组成解析:5.D6.B第5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故A选项错;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故B选项错;岩石圈包括,故C选项错;包括软流层,故D选项正确。第6题,横波不能在液态和气态物质中通过,据此可以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7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解析:选A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四幅图中A图横波突然消失,可推知可能有液态的石油。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89题。8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圈层 B圈层C圈层 D圈层9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解析:8.B9.C第8题,结合右图判断圈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外核与内核,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第9题,地壳厚度海洋比陆地薄;横波自地壳向地幔传播时速度加快,自地幔向外核时突然消失,因此外核可能是液态;内核中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10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解析:选C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1113题。1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2B圈层是一个()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13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BCD解析:11.D12.B13.D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结合图示A、B、C及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于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二、综合题14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km),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 km。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约为_,B处地壳的厚度约为_。(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_。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第(2)、(3)题,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介于4550 km,B处的地壳厚度介于3035 km,进一步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答案:(1)33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2)4550 km3035 km(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15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和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之中;生物圈占有_圈的底部、_圈的全部和_圈的上部。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解析:从地球圈层的分布可知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分布。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从图中可知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答案:(1)图略。(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氮氧循环运动大气水岩石渗透影响(4)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注意事项

本文(精校版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五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痛***)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