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年粤教版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教案4篇.doc

  • 资源ID:6171940       资源大小:51.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粤教版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教案4篇.doc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一) 学习目标: 1、感受文化美,体会时代背景 2、品味语言美,落实文言词语 3、欣赏结构美,流利朗读课文教学设想:高中课文,最重要的是语言和文化的教育,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要从文化的层面上考虑;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只有把古典文学的教育、古代文化的熏陶与我们现代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养成联系历史和文化,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篇课文要注意的地方是几个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另外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具体掌握故事的情节。将引用课件的形式分析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介绍相关知识并串讲课文第一部分 课文解读: 一、导入 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扎的矛盾冲突。我们下面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 (板书课题) 二、研究课文标题,抓住学习要点 1、介绍文章背景:郑伯克段于鄢,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左传将其演绎成本篇。 2、左传介绍: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左传重在史实叙述,而后两者则重在义理说明。 3、题目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主谓宾介补)(主人公、事件、地点)(具体意义在课文中阐述) 三、齐声朗读课文,强调几个重点、难点的字词。 亟(q)请虢(gu)叔不义不(日匿)(n)亲近祭(zhi)具卒乘(shng)泄泄(y) 都城:国都的城墙必自毙:跌倒,失败 遗(wi)赠送-古音与广东话相近,其它例子:渠,广东话(ku)“他” 四、划段落,按故事内容,第一部分可至段5结尾,前部分可分为三部分(1/234/5),后部分可在“既而悔之”处断开(供参考,讨论)。 五、解析课文 第一部分:(郑伯克段)按事件的发展。导读部分提示“先”,“又”,“既而”,“最后”。(二)课文第一段串讲: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初:当初。左传在追述以前的事情时,习惯上都用“初”。本文讲的是隐公元年(BC722)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了说清此事的来龙去脉,就用“初”字把时间向前推移了39年,追述到郑庄公的母亲出嫁到郑国的那一年,即BC761年。 这一句中“郑武公”是谥号,下一句“庄公”也是谥号。所谓谥号,是在一国的君主或大臣去世以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他一生的所做所为所封的号,带有盖棺论定的性质。因为“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历史是在郑武公和庄公去世后整理出来的,所以叙述他们生前的活动都要用他们死后的谥号,这是古代史书叙事的习惯。 申:申国。申国的国姓是姜姓,而郑国的国姓与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当时的风俗,同姓不婚,所以郑国的国君一定要娶异姓国的女子为妻。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武”是她丈夫的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名。 2、【生庄公及公叔段。】 “生”的主语承上省略,应该是“姜氏生”。庄公是郑国国君,所以用谥号称述他。公叔段:“段”是名,“叔”是弟弟的意思,“共”是段后来失败流亡的诸侯国名。及:连词,与,和。 3、【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寤:本指睡醒,这里是通假字,通“牾”,倒着。“寤生”就是倒生,胎儿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也就是难产。史记郑世家里记载这件事情说:“生之难。”可以与此处相互印证。惊:吃惊,受惊,是个不及物动词,这里用作使动用法,“惊姜氏”意思是使姜氏受惊。 4、【爱公叔段,欲立之,】 译姜氏喜欢公叔段,想要立他作太子。 5、【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亟:音q,副词,屡次。这个字读j,意思是“急”。弗:否定副词,一般否定及物动词,而且及物动词的宾语不出现,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弗”是“不之”的合音形式。许:答应,同意。 以上第一段,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正是母亲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二) 教学目的: 1、理清情节发展,分析重点段落 2、分析人物性格 3、评郑庄公的为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左传简介: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相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着重记叙了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善于叙事,其中描写战争尤为精彩。 二、关于课文: 公元前722年,在郑国统治者内部发生了一件骨肉相残的事件,即“郑伯克段于鄢”。本文通过记叙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权夺利,最后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事件。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虚伪卑鄙。 三、课文词语讲析: 1、掌握以下加点的词语: 1)亟请于武公(屡次)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都邑,城:城墙) 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不过:不超过,参:同“三”,国:国都) 4)姜氏欲之,焉辟害?(焉:怎能,辟=“避”) 5)蔓,难图也(蔓:蔓延,生长,图:图谋,谋划) 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贰:两属) 7)无庸,将自及(庸=用,自及:自己遭殃的意思) 8)不义不昵,厚将崩(昵:亲近,厚:指土地扩大)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完:修治城廓,聚:积聚粮草,甲:铠甲,兵:武器,卒:步兵,乘:战车) 10)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羹:带汁的肉,遗:赠送) 11)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地道,名用如动词,挖地道) 12)爱其母,施及庄公(延续推及) 2、翻译下列句子: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制,是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儿,其他地方都可以唯命是从。 2)姜氏何厌之有? 姜氏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呢? 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人的统治,君王将对他怎么办? 4)不义不昵,厚将崩。 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即使扩大了土地,也会分崩离析。 5)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颍考叔说:“冒味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四、情节内容 1)姜氏请立共叔段。 2)共叔段不断扩张领地。 3)郑伯克段于鄢。 4)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合好。 五、艺术手法分析 1、描写战争详略得当: 本文体现了左传擅长描写战争的高度技巧,突出表现在叙事的详略上面,对于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经过,文章只作非常简略的叙述:“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大叔出奔共。”寥寥数语,详细叙述和描写的是战前战后的各种人物活动。战前共叔段的不断扩张与庄公的虚伪应对,战后庄公出禁姜氏以及采纳颍考叔的计议,与姜氏和好的经过,文章都用了很多笔墨,精心剪裁材料。这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看法。文章详写战争的起因以及人物的各种活动,就深刻揭示了战争的内在原因和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突出了主题。 2、成功地刻画了人物: 本文围绕郑庄公与共叔段争权这一中心,将人物置于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封给制这一地方,庄公因制是险要之地而不给,可见其精明,深知其利害关系,“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据说虢叔恃险不修德政,被郑武公所灭,话中所含杀机,姜氏未必可知。求制不得而求京,这也在庄公意料之中,可见其老谋深算。共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之下,违反国家制度,肆意扩张,臣下再三劝他约束共叔段,及早消除隐患,庄公光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决不是宽容,而是故意纵养其恶,后又说:“不义不昵,厚将崩。”对于共叔段自取灭亡的结局显得胸有成竹。当共叔段与姜密谋袭郑,完全暴露其叛乱行径时,庄公才认为“火候”已到,下令出兵伐京,一举击败共叙段。庄公设下陷井,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象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掌握在郑庄公手里,可见其深藏不露,工于心计。庄公幽禁姜氏,并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可不久就后悔了,这是因为其害怕蒙上不孝的名声,后听从颍考叔之见,在燧道中与姜氏相见,并赋诗说:“大隧到中,其乐也融融!”实足表现了其虚伪。 2)共叔段是个贪婪狂妄,愚昧无知的人物,他依仗姜氏对他的偏爱,自以为有恃无恐,野心勃勃,不断扩张,他所居京地的城墙违反当时制度的规定,又命西边,北边地区归自己管辖,庄公心怀杀机,但表面不动声色,让他在自取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愚昧狂妄的共叔段却以为庄公可欺,最后发动叛乱,很快被庄公击败。 3)姜氏偏狭昏愦,以和情于政。立长立嫡是西周以来继承问题上的根本制度。姜氏不懂政治,却偏要干涉政治。甚至要充当共叔段袭郑内应。结果导致共叔段失败,自己也被幽禁起来。 4)颍考叔聪慧机智,当她听说庄公幽禁姜氏,不久又后悔这件事后,特地以进献的名义见庄公。在庄公赐食时乘机献策,使庄公在遂道中与姜氏相见,摆脱了两难的尴尬处境。 3、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由此厌之,表现了姜氏乖戾偏狭。颍考叔“食舍肉”既写出了其纯孝,更突出了其聪慧机敏,“隧而相见”则表现了庄公与统治阶级宣扬的孝道的虚伪可笑。 4、衬托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生动。 以共叙段的贪婪妄和愚昧无知,衬托庄公的老谋深算;以姜氏的昏愦和随心所欲,映衬庄公的精明和藏而不露;蔡仲和公子吕为国除害的迫切心情,衬托出庄公的城府之深,手段高明。颍考叔的“纯孝”反衬庄公的不孝与虚伪。 六、文章赏析 公元前722年,在郑国统治者内部发生了一件骨肉相残的事件,这就是春秋上所谓的“郑伯克段于鄢”,公羊谷梁都提及此事,但左传的文字最具体精彩。 姜氏厌恶其子郑庄公始于庄公出生时的难产,可是她对于共叔段,却又非常溺爱,屡次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虽遭武公拒绝,但姜氏并不就此罢休,这就充分说明这个女人不仅愚蠢而且顽固。姜氏的一恶一爱,始终贯穿于矛盾的产生、发展和激化的过程,正是行文的脉络所在。 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制,地在虎牢,形势险要,姜氏居心何在,庄公是十分清楚的,当然不能允许,告诉姜氏:“制他邑唯命”据说虢叔恃险不修德政,结果被郑武公所灭,对于庄公这段话中所包含的杀机,姜氏未必能够完全参透。求制不及而求京,也在庄公意料之中,由此可见,姜氏的筹篡一开始就落入庄公的掌握之中了。 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总是把维护自己的权力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即使是母子兄弟之间,也丝毫不有缓解他们之间的权力之争,郑庄公即位到共叔段外逃,共经过二十二年,这漫长的岁月,突出表现了庄公蓄谋已久,甚至连他的大臣也觉察不出其心迹,被蒙在鼓里,当祭仲提出京的制度不合规定时,庄公却说:“姜氏要这么干,我有什么办法呢?”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等到祭仲提醒他“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时,他才说:“多行不义”的话,这个“毙”字和“虢叔死焉”的“死”字是一脉相承的,即使在这一点透露之中,也遮上了一层帷幕:表明这是在自杀,而非他杀,企图逃避杀弟的罪责,可说既狠毒又狡猾。 庄公没下的陷井,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权力欲望的沟壑是永远填不满的,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的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像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在庄公手里,如果加以扼制,共叔段就会收敛,郑庄公企图使其自我毁灭的目的就会落空,因此,不管共叔段使“西鄙北鄙贰于已”也好,还是进而把二邑归为已有,封地扩展到禀延也好,庄公都不露声色,听之任之,即使他的心腹公子吕连续向他提出警告。其至说出:“欲与太叔,臣请事之,若不与,则请除之”这样的话来激他,他都不为所动,这说明庄公的深藏不露,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等到共叔段完成了进攻国都的准备,并得知姜氏开城作内应的时间之后,才“可矣”。公子吕伐京后,共叔段逃到鄢,庄公亲率军攻鄢,终于使共叔段彻底垮台,对于姜氏当然也不放过,把她放逐到城颍,且誓曰:“不及黄泉,天相见也!”怨恨之深溢于言表,再也用不着掩盖了。 和郑庄公的极端冷酷相此,共叔段则表现为极度狂热,这种狂热,既表现了攫取权力的野心,也表现了施展权术的低能,共叔段的步步副近,实际上都是在步步落入庄公为他设下的陷井,争权夺利,可以使人变得冷酷无情,也可以使人变得骄横狂热,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是封建统治者罪恶本质的表现。因此,这一对亲兄弟,犹如一根毒藤上结出的一双恶果,其胚胎并没什么大的区别,不过一个是胜利者,一个是失败者而已。 姜氏共叔段母子的密谋及活动,在文章中并没有作正面描写,只是通过简要的记叙和郑庄公与祭仲、公子吕的对话表现出来,这样写不仅使文字显得十分简洁,而且突出了郑庄公在这场斗争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姜氏、共叔段的密谋活动,郑庄公了如指掌;而姜氏,共叔段对郑庄公的险恶用心及严密布置却毫无所知。妙在似明实暗,似暗实明。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对话,郑庄公这个奸雄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遂为母子如初”的结尾,读来使人感到十分滑稽,有人称之为丑剧,亦不为过,像姜氏母子这样早已失去了普通人性的典型人物,在经过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挣斗之后,能够毫无芥蒂再叙什么天伦之乐吗?何况在刚出生之时就埋下了怨恨的种子,“遂为母子如初”的“初”字就缺乏依据,显得勉强了,血腥的厮杀早就把统治阶级竭力宣扬的那层薄薄的“孝悌”的外衣撕得粉碎了。无怪乎史官对此事的评论也感到为难了。“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这是作者针对颍考叔而说的。将孝道永赐予汝之族类,似乎是郑庄公受到颍考叔孝母的感染,其实不过是庄公借此就坡下驴。他之所以欣然接受颍考叔的建议,不过是企图缝补这些破碎的外衣,掩盖已经充分暴露的肮脏的躯体和丑恶的灵魂。这也是千古奸雄的伎俩,因为在这里郑庄公又集中地表现了他的伪善,而伪善是永远和丑恶伴随在一起的. 2019-2020年粤教版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教案4篇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的研讨,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 2、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 教学设计: 本文学习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讨将遵循几个原则:学生自己学习研究为主;重在学习过程;强调信息的收集;注重创新。所以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将主要是两大环节:学习对象及研讨方向的布置选择;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环节将在课外由学习自己完成。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作者的褒贬程度 预习布置: 1、朗读课文不少于3遍。 2、参照注释,弄懂全文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 3、产生的疑问,写在纸条上汇总。 4、汇总阶段:把问题汇总,合并,设定几个或十几个大的问题下发。 5、针对问题(选择研究目标),收集资料、信息,解决一两个问题。 6、将自己和其他同学讨论的结果写成小论文,准备课上展示 【文学常识介绍】一、 关于“春秋” 二、关于“左传” 三、关于郑伯克段于鄢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板书课题导入 郑伯克段于鄢 郑什么呢?读成b ?b?bi?有人说应该读成b,因为“伯,霸也”。山西有一个地方叫伯强,当地人就读成b强,看过全文,我们觉得还是读b好。 二、故事简述 隐公之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三、论文交流(15分钟) 四、评论阶段(10分钟) 古人评左公从儒家的正统理念出发,大多将庄公作反面教材,所以很多人认为 A阴险狡诈B老谋深算C心机深藏D心狠手毒 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他到底是(板书)是巨奸还是理智明君?行径地他的态度如何呢?请大家发言(讨论) 五、总结 六、课后: 要求:修改自己的论文,最好打印入盘,超过1500字的,要在开头写100写的内容提示。 【教学后记】郑伯克段于鄢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借历史事件寄寓思想感情的艺术。2、培养学生团结友善、坦诚相待的品质。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发展脉络。2、继续对文言重点实词、虚词与特殊句式的学习。3、注重分析人物刻画与主题表达的关系,准确把握文章作者写作意图。4、能比较客观的评品历史人物。导言:上课前我先提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会遵循一定的原则吗?(会。)有同学可以介绍一下你的原则是什么吗?(好,我归纳了一下大概有对人要真诚、守信、谦虚,以团结、顾全大局等).现今我们在处理各种关系时都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这样相互间才会少一分尔虞我诈,多一些和睦与融洽。那如果在封建制度异常严格的春秋时期不按原则办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将从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中了解有关的史实,以对我们有所警戒。 一、 由于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以及其中主要人物与他们之间的身份关系,这对我们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与作者的情感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默读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在默读时结合课前预习完成下列图表,把自己的答案写在一张草稿纸上,我将对同学们的答案进行查开:结构段落主要人物、身份关系和性格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注:对演示答案只进行补充,不讲解,至于原因且看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结构段落主要人物、身份关系和性格姜氏(母亲)共叔段(儿、弟弟、大叔)庄公(儿、兄长、国君)开端1任性阴毒狡诈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老谋深算薄情寡义发展24高潮5结局67说明,好,大家请看这里面有母子、有兄弟、有君臣等诸多关系,照平时这几组关系将会演绎出一些什么故事呢?(母慈子孝、兄弟同心、君贤臣忠等,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符合传统的道德规范。那在本文中这几组关系是否就是按照这种道德规范展开的呢?请同学们来看第一段内容。)二、课前预习我们知道作者在第一段着重描述了母子关系,那么姜氏对两个儿子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请一位同学用文中语句做答。)生活中各位有犯错误的时候吗?(有)那你的父母是怎样对待的呢(说服、教育,最多也就是骂两句 ,但最终会和好如初的)姜氏生庄公时出现难产现象并非庄公之过,但姜氏却因此对自己两个亲生儿子庞爱有偏,且还准备废长立幼,这样的行为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实非一个慈母的表现,那么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她的性格,是怎样的呢?。 恶之(郑庄公) (欲废之) 任性爱共叔段 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教师:好,通过开端介绍可知,由于姜氏的原因,已使庄公与共叔段这两兄弟一开始就因王位而陷入一场争斗,那么兄弟与君臣关系将会怎样展开呢?我们接着向下看。三、下面我们分组讨论25段内容,原则上分为两大针锋相对的集团,即姜氏集团与庄公集团,第一与第三组分别找出与姜氏和共叔段相关的语言与行为的语句,而中间两组就找出郑庄公的语言与行为的语句,并分别对主人公如此说与做的原因做简要分析。 姜氏 共叔段 郑庄公为之请制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为之请京 都城过百雉 姜氏欲之,焉辟害;多行不义,必自毙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无庸,将自及 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不义不(n),厚将崩将启之 完聚,缮甲兵,具车乘,将袭郑 可矣 命伐京 注:各组派代表阐述自己所扮角色这样说话与做的原因,教师加以点评。四、下面我们就对故事发展与高潮中三个主要人物间的关系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 明确:姜氏作为两人母亲,却伙同自己喜欢的二儿子巧设奸计,阴谋内外夹击,推翻大儿子的政权。(由此可见姜氏的狡诈阴毒。) 共叔段以弟攻兄,以臣犯君。(通过其犯上兵败的经历,可见其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庄公面对母亲与弟弟正在犯的错误,没有从母子之情与手足情谊出发,给予及时的劝阻,而是采取放纵的态度,并巧设缓兵之计,一步步将两个人引入设计好的圈套,借用国君的身份打击二人。(可见庄公的老谋深算,薄情寡义。)教师:通过以上三组关系的分析,那么前面语言、行为所要表述的内容就可以用这两句话来 加以概括。(步步进入圈套,走向灭亡。暗暗实现计谋,走向成功。)教师:上面我们通过对这三个主要人物很有个性的语言与行为的简要分析,了解到一些他们很有特点的性格,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五、结论,故事到这个地方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三组关系并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传统的道德规范要求展开,因而向我们展示的是在古代那个社会大变革时期母亲算计自己的亲生儿子,兄弟之间手足相残,臣子犯上做难,诸侯随意讨伐,人们的心灵已经严重扭曲等一系列让人感到恐怖与寒心的画面,对此孔子也不免发出了周室衰微,道德沦丧的感慨。虽说现在已经没有君贤臣忠的要求,但母慈子孝,兄弟同心仍然是我们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必须予以遵守,希望同学们能在具体生活中去实践它,做一个孝敬的孩子。六、下面全班朗读15段,共同体会那段腥风血雨的历程,从中接受教训。七、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说明遵循原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之外,它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与行为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也惟妙惟肖,而在我们的文章中也会因有类似的描写而增色不少,下面就请你对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人进行一次语言或者行为上的个性化的描写。思考:1、对历史人物郑庄公“阴险恶毒”的评价是否合理?请结合时代背景加以分析。 作业:1、对自己所熟悉的人进行个性化的语言或行为的描写。2、预习67段,看作者试着怎样去改变当时混乱的社会局面?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个方案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的研讨,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2、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3、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4、教学重点:人物塑造,特别是郑庄公这个人难点:如何认识作者的褒贬程度5、教时安排2节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关于“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孔子为了维护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名定分,巩固最高奴隶主政权,使“大一统”局面恢复安定。他的这种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笔法表现出来。二、关于“左传”1、关于“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2、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3、前人多说左传不传春秋,因为左传的文笔富艳浮夸,其详载历史的本末及有关佚闻琐事,太过细致,有如文学作品中的小说,违背了“春秋大义”。4、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包含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5、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故事性强,善于用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6、司马迁、班固都说作者是左丘明,班固并说左丘明是鲁左史,大多人认可这个说法。三、关于郑伯克段于鄢1、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2、作为一个标题,一句历史大事记,这标题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本身、地点。“郑伯在鄢地打败段”,看似平常但我们若想想,郑伯与段是嫡亲兄弟,“鄢”又不在郑国境内。这些问题,就感到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简单。3、在课文的第五节后,省了这么一句话:“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这段话解释经文何以如标题这样记的原因。4、孔子是一个保守的人,他一生主张克已复礼,要恢复以前的“礼”,要恢复那“伦理”,对当时道德论表的感慨深恶痛绝。左传顺承此意,本文就写了一国君家庭内部的矛盾斗争,再现了当时统治阶级为争权夺利不顾伦理道德的情形。5、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究竟赞扬了什么?遣责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四、布置阅读1、朗读课文不少于5遍。2、参照注释,弄懂全文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3、产生的疑问,写在纸条上汇总。(这是“继承”的步骤,对古代文学作品我们首先是“拿来”,先学习,学透之后再超越)(这也是广泛阅读、广泛“生疑”阶段,没有固定的目标要求,“放开”的阶段)4、汇总阶段:把问题汇总,合并,设定几个或十几个大的问题下发。5、针对问题(选择研究目标),收集资料、信息,解决一两个问题。6、将自己和其他同学讨论的结果写成小论文,准备课上展示第二教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板书课题导入郑伯克段于鄢郑什么呢?读成b?b?bi?有人说应该读成b,因为“伯,霸也”。山西有一个地方叫伯强,当地人就读成b强,看过全文,我们觉得还是读b好。二、故事简述1、这题目里含有一个故事:隐公之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2、这样一个历史事件,这样的一个家庭悲喜剧,不同时代的人总是要记录、评述、解说的。大圣人孔子就用了九个字“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记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了,也不是没有褒贬,但他的春秋笔法再高明,再有情感,总也说不清,这不过是新闻标题而已。比如,郑伯的“何”如何解释?根据伯仲叔季的排行释成兄长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郑哥哥克了段弟弟。那如果理解成爵位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郑伯爵克了段叛逆。有的同学问段的结果(或叫下场)是怎样的?是死了还是流浪远方?题目上只有“克”这个字,相当麻烦,到底是打败,打垮攻克还是杀掉了,再如“于鄢”,古人说,鄢,远也,在很远的地方哥儿俩怎么会决战一场呢?再看看地图(幻灯展示地图)怎么会呢。这许多的的疑问都令人难解三、庄公形象讨论。古文观止选其为第一篇,对庄公的评述很有代表性,从前到后共用了(出示幻灯片)“他邑唯命”(四字毒甚)“焉辟害”(毒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庄公之心愈毒矣)“无庸,将自及”(毒甚)“不义不暱,厚将崩”(更加惨毒矣)“尔有母遗,衣我独无”(非复前日含毒恶声)“其乐也融融”(则知其前之阴毒也)“其乐也洩洩”(从前一路刻毒惨伤之心)“毒”字用了九次,归结为一句话“残忍之尤”。3、古人评左公从儒家的正统理念出发,大多将庄公作反面教材,所以很多人认为A阴险狡诈B老谋深算C心机深藏D心狠手毒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他到底是(板书)是巨奸还是理智明君?W行径地他的态度如何呢?请大家发言(讨论)四、总结1、刚才围绕着对郑庄公的评价这个核心问题说的很好,限于时间问题,今天只能到这儿,有时间我们还可以就其他问题进行讨论。2、关于庄公,无庸置疑,他是主要人物,孔子借这个人物表现什么?(见后附录)五、课后:要求:修改自己的论文,最好打印入盘,超过1500字的,要在开头写100写的内容提示。附录一、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资料补充1、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春秋里能体现出儒家的观点。孔子以“仁”为核心,讲究追求“礼”。按儒家的正统伦理道德观念,要求六条,也就是六个字:义、行、慈、孝、爱、敬,即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是处理好君臣、母子、兄弟的伦理关系的准则。恐怕作者是借这事讽刺这里面的人都不遵守“礼义”,这才是孔子的本义。庄公治国要治,要仁治要礼治。2、左传的作者是谁可能还有争论,但他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看待这一切,看到的是权势相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泯灭。如果孔子的看法有点愤恨或失望的话。谷梁传解释春秋大义比较准的,大家看这段解说(幻灯)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克”是什么意思?能够做到呀。能够做到什么呢?能够杀人呀。为什么不说杀?这样可以看出段拥有士兵和百姓。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呢?杀了世子或同母弟的,称为君。因为他称作君,所以知道他是弟弟。段的弟却不称弟;是公子却不称公子,是贬低他呀。段丧失子弟的道理。责备段,但更责备郑伯。为什么更责备郑伯?更责备郑伯的千方百计地蓄谋干成那杀人的事。“于鄢”,就是很远的地方。这就如同说郑伯从他母亲的怀里夺过来杀死似的,这是更严厉责备他的呀。那么作为郑伯应该怎么办?要慢慢地去追那逃贼,这是爱自己亲人的正确做法。)“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要慢慢地去追那逃贼,这是爱自己亲人的正确做法!”感到如何?迂腐滑稽!左丘明呢?恐怕还想为其开出一剂良药;只要孝心永存心中,一切都可变的美好,所以他写了后半截的故事。(182个字)只不过这场宣扬孝心的过程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如同在看一幕丑剧。那种表演令人作呕!反映出儒家的礼教观念的尴尬。3、不少同学问到“道为母子为初”,怎样如初的问题,供大家思考。我个人理解是如“没有撕破脸之前”,放逐之前,“心里当寇仇,脸上涂蜜油”那样吧!肮脏的政治角逐,人性的泯灭,哪能是善良而又天真腐迂的儒生们提倡的孝能解决的呢。4、郑庄公的做法也有迫不得已的因素宗法制度下的继承原则:“立嫡以长为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强调正室正统,所以历史上每个朝代新君即位之日,也大都是许多竞争者被杀之时。郑庄公此人由于某些被动的原因,隐忍以久,既可说其心计高,也可说比别的国君高明一点。5、“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闵公元年,仲孙子湫论庆父日:“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定公六年,公叔文子谏卫侯曰:“天将多阳虎之罪以毙之,君姑待之,若何?”韩非子说林下:有与悍者邻,欲卖宅避之,人曰:“是其贯将满矣,子姑待之”。“待”之时义大矣哉。“待”者,待恶贯之满盈时机之成熟也,故本节下文云:“公闻其期,曰可矣”。北齐书陆法和传法和曰:“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檀越但待侯景熟。”6、“不义不暱,厚将崩。”杜注:不义于君,不亲于兄,非众所附,虽厚必崩。不暱谓众不亲附叔段,非谓叔段不亲于兄,其语紧承“厚众”而驳之,遥应“多行不义”而早之,言不义则不得众矣。7、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杜预注“明郑伯志在于杀”,正义服虞云:“公本欲养成其恶而加诛,使不得生出此郑伯之志意也。”按庄公七年春,“文姜会齐侯于防,齐志也”,皆指隐衷蓄意而言,一欲杀害,一欲幽会,同为心事之不可告人者。”附录二、郑伯克段于鄢研究课题(仅供参考)1左传对春秋的解释是否准确?这中间的记事是否可信?2从历史著作的角度看,孔子和左丘明都想借此时表达一个什么思想?3对郑庄公这个人究竟怎么看待?4事情结束时说“母子和好如初”,这个“如初”到底是什么样一种状态?5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这篇文章值得你学习什么?6这是一出家庭悲剧,何必要以喜剧结束?7为什么古代绝大多数评论家都贬斥庄公?8这是家庭悲剧还是政治悲剧,或社会悲剧、人性悲剧、道德悲剧?9这篇文章写的都是反面人物,包括颍考叔,为什么?10最后一段可否删去?11如果我们根据这个故事来解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如何解释?12现代的人应该如何解读左传版郑伯克段于鄢?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粤教版必修五《郑伯克段于鄢》教案4篇.doc)为本站会员(tia****nde)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