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I).doc

  • 资源ID:6128357       资源大小:257.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I).doc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I)一、选择题(本题共4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近年来,随着甄嬛传琅琊榜的热播,以“子嗣夺嫡”“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古代社会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是A.家国一体 B.君权至上 C.宗族制度 D.嫡庶有别2.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的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3.1938年4月上旬,日本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日本华中方面军夹击武汉。后考虑到华北地区八路军频繁出击而导致“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从而放弃了沿平汉线南下参加武汉会战计划。这说明A.日军全面侵华初期计划不够周密 B.敌后战场由此成为日军进攻重点C.世界战局变动影响了日军侵华方针 D.中共抗战给予正面战场战略支持4.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这种变化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为了提高边区政府的参选率C.开创了新型民主政治模式 D.提升了中国政府的民主程度5.1959年台湾外交部发文: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一变化反映出A.对“一国两制”原则的认同 B.“一个中国”的政治理念C.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D.释放出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6.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一表态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 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7.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8.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A. 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9.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xx、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A.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B.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C.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 D.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10.中国古代“律法不过人情”,怎么理解怎么判,全凭官员个人的理解发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所谓佳话。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里,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查士丁尼法学法总论中也清晰地表达了奴隶制违背自然法的观点。材料表明罗马法()A.理性精神更加的丰富 B.女权得到更有效伸张C.更追求人的政治平等 D.更强调天赋人权原则11.有观点指出,在美国,假如总统犯了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该观点主要强调美国A.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 B.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C.最高司法权由陪审团掌握 D.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12.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A.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B.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使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13.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儿”,其结果已经证明C.马克思主义理论需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十月革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14.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A.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B.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C.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强 D.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15.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A.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C.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16.明代某士人指出:“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这一言论意在说明A.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 B.闽省渔业发达的原因C.沿海贸易网络的形成 D.海禁政策的弊端所在17.明朝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发展造成农业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工商业发展18.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商人非常高兴,他们认为通过广州、厦门等五处通商口岸足以使自己的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并迅速占领中国的市场。但结果却令英国商人比较失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出口商品并没有迅速占领中国的市场,对华商品出口量也没有很大的提升,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很可能是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B.中国人保守的消费观念C.中国人民非常贫困 D.中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19.据浙江百年大事记记载:“一八八九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二月十日,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宁波道台批准立案并通知海关。此为浙江民营火柴厂之始。”这一现象反映出A.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 B.清政府官员心态开放,所以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D.外国资本控制了国内民族资本20.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召开时间会议类型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1960年7月中共中央北戴河工作会议会议重申农村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不再讲3、5年内向社有制过渡。1961年6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邓小平主持)制定了工业七十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讲求经济效果。1961年8、9月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基本建设投资由167亿元降力87亿元,钢产量由1900万吨降为850万吨,粮食产量由4100亿斤降为2700亿斤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造成了严重后果C.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D.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21.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xx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续活力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22.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把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B.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23.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A.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24.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从这一角度看,下列史实不利于“全世界的历史”形成的是A.葡、西两国开辟新航路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轮船飞机等发明使用25.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反映了欧洲A.主导世界经济并占优势 B.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C.形成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D.成为东方商品输出场所26.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受工业革命影响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最终改变了欧洲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27.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方面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如钢铁、采矿、纺织等,被称为“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另一方面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和小型化新兴工业,如电子、核能、宇航、激光等,被称为“朝阳工业”,获得迅猛发展。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A.国家加大干预经济力度 B.政府推行“混合经济”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新经济”的全面展开28.美国学者威克特曾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为此罗斯福在其“新政”中A.加强美国政府对经济生产的干预 B.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C.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D.制定并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29.1979年之前,英国在工党的领导下,国家经济大面积国有化。1979年以后,英国政府对亏损的国有企业开刀:大幅度推行私有化,用比较低的价格使国有企业上市。无论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其本质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这种现象主要表明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加大C.国有化与私有化各有千秋 D.西方各国的经济政策趋同30.1925年,苏联谷物的总产量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水平,但畜牧业还低于革命前的水平。工业总产值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周转量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70%。这说明当时苏联A.迫切要求改变经济体制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还没有最終完成C.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废止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非常有限31.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基础 B.斯大林准备放弃计划经济体制C.农民对斯大林模式产生严重不满 D.斯大林为其经济发展模式辩解32.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A.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 B.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C.彻底消除个人迷信根源 D.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33.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国内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A.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B.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的自由化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D.使缔约国丧失了国内立法自主权34.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的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安全抵达港口。”这段材料不涉及A.全球化下联系的紧密性 B.全球化下利益分配问题C.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问题 D.全球化出现的必然性35.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一主张A.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B.体现了对孔子“德治”思想的发挥C.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D.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36.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宋儒自喜为通天下路程,为亦以晓路称之,其实一步未行,一处未到”。又特别强调“书本上见心头上思,可无所不及,而最易自欺欺世。”以下主张与他的观点最相近的是A.格物致知 B.本心体悟 C.心外无物 D.经世致用37.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对明清书法评述道:由于统治者对书道有所偏颇,所以行草之发展“几越唐宋”,而篆隶八分却无一名家。据此可得出A.篆书和隶书不顺应社会需要 B.明清书法派别之争尤为明显C.明清书法艺术的功利性较强 D.行草书体因帝王爱好而流行38.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方式缺乏质的变化 B.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C.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39.1907年初,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同时,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也致电清政府的“宪政编查馆”,提出限期3年召开国会的主张。该材料表明梁启超A.积极宣传和领导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B.支持和配合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希望政府速行立宪,抵制革命 D.支持立宪运动,反对清朝统治40.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材料说明张之洞A.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B.突破中体西用思想C.受变法图强思想影响 D.批判传统伦理道德41.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的)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A.调和劳资关系 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C.没收外国资本 D.合理分配社会财富42.1912年孙中山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在辛亥革命中保持了中立 B.中国外交近代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孙中山对西方国家态度过于理想化 D.宣言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反帝性质43.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A.“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 B.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 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44.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A.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B.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C.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45.在伏尔泰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孟德斯鸠则提出,“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由此可知孟德斯鸠倡导A.法律所允许的权利和自由 B.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C.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D.法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46.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宣称:“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这表明文艺复兴A.是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 B.论述了天赋人权思想C.强调人和人性的价值 D.将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47.牛顿根据自已的研究成果,说地球是个扁球体,象只大桔子,并且准确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后被证实。该成果的意义是A.构成近代力学体系基础和近代物理学支柱 B.印证理性的正确性,促进启蒙运动的兴起C.证明了自然科学具有预见力和理论指导性 D.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48. “他的小说形式别具一格、情节浪漫离奇、人物怪诞多样、思想深遼缈远,而小说中所表现的独到的审美理想、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理想以及一反传统的理想人物,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然魅力无穷,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该作家的代表作是A.十日谈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百年孤独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49题25分,第50题12分,第51、52、53为选修题,每题15分三者任选其一,,共52分)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理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材料二 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和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13分)50、 【原创】(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 关于商业的发展, 在高中历史现行的各种版本中,很多材料都体现了当时各国的政策,材料如下:人教版必修二中提到:在某一变法措施中,要求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人民版必修二中提到:英国鼓励出口、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国家财富增长很快,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岳麓版必修三中提到:明夷待访录中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结合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近代史的相关内容,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种历史现象,指出它所反映的经济政策或思想,并概述和评价该经济政策或思想。(要求简要提取历史现象及指出相关经济政策,对该经济政策或思想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5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文帝改革的意义。(9分)5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89年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美英法苏原占领国持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反对德国统一;法国提出有条件支持德国国家统一,要求德国放弃马克,接受欧元,加快欧盟统一进程,使统一后的德国融入欧洲,以此限制德国的强大。同英法不同,美国则支持德国统一,其前提是统一后的德国须承认德波边界现状,继续留在北约;而前苏联要求统一后的德国退出北约,成为中立国家。面对美苏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对立立场,联郑德国总理科尔凭着对德国统一历史机遇的责任性,加紧外交谈判,1990年7月在同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会晤时,在统一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990年9月12日,美英法苏外长和两德外长签署“4+2”条约,宣布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主权。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分裂历史由此结束。 德国:由主权统一到内部统一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分裂后重新统一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国对德国统一态度不同的实质以及德国统一的影响。(9分)5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出身草根的詹姆斯库克在1768年1779年间三次奉命出海探索太平洋的经历中,在数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为西方所知的地带,由他命名的地方更是遍布太平洋各地。透过运用测经仪,他为新西兰与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岛屿绘制大量地图,地图的精确度和规模皆为前人所不能及的。大部分经他绘制的岛屿和海岸线地图,都是首次出现于西方的地图集和航海图集内的。在历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现出集合航海技术、测量和绘图技术、逆境自强能力和危机领导能力等各方面的才华,为当时航海史上的一大突破。在xx年由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英国百大伟人”选举中詹姆斯。库克名列第12位。摘编自百度百科詹姆斯库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詹姆斯库克实现航海史大突破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詹姆斯库克在太平洋的航海探险活动。(6分)历史试题试卷答案1.B由于古代帝王是君权至上,而王位继承又是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以致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的现象屡屡发生,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家国一体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族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是个等级森严的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嫡庶有别只是古代社会出现这些现象的一个原因而非根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A由材料分析可知“领地国家”时期,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在领地内拥有统治权,要向国王缴纳赋税,综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正确;分封制下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故B错在“绝对”,故B错误;当时是贵族土地所有制,故C错误;此时尚未形成集权机制,故D错误。3.D日军由于受到华北地区八路军的掣肘,抽出兵力放弃了南下参加武汉会战计划,说明中共军队对于正面战场极大支持,故D正确;材料体现出日本计划是周密的,故A错误;此时,正面战场是主要进攻方向,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世界战局的影响,故C错误。4.A材料“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可以分析出,抗战时期中共在边区政治建设上扩大选举和被选举权利,这有利于团结各阶级的力量进行抗战,从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的改变,没有体现出边区政府的参选率,故B项排除;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是民主的基本形式,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的是边区政府的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5.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色中国改为中共政权,说明台湾当局认为大陆的中共政权只是中华民国里面的政权之一,这实际上体现了其“一个中国”的理念,故B项正确;一国两制80年代才提出,排除A项;1959年,当时台湾当局与大陆关系紧张,没有放弃敌视大陆的立场,也没有释放出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故CD项错误。6.A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可以发表见解相反的文章”等字眼意在强调这一表态利于发表不同的言论,利于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发挥,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文学创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不涉及人民教育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7.A8.D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和美国关系进行改善,D正确;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A错误;中国当时已经突破意识形态外交,B错误;中国并不能拯救美国的衰落,C错误。9.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是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主要体现公民法庭力图避免权力误用,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苏格拉底的悲剧的内容,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信息,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C。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而不是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排除D。10.A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律法不过人情”,而罗马法提到“妇女地位有所提高”、“认为奴隶制不合理”,体现了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对过去落后鄙陋的观念有所批判与摒弃,理性精神逐渐丰富,故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妇女地位有所提高”,而不是女权得到更有效伸张,排除B。法典只是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妇女、奴隶的地位,但并不代表罗马法追求人的政治平等,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天赋人权原则,而是强调罗马法理性精神更加的丰富,排除D。11.D由材料“假如美国总统犯了叛国大罪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遵照民主制和司法制度,美国注重严格的政治审判程序,D符合题意;A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B的表述过于绝对,也与题意不符,排除;C的说法错误,且在材料上没有体现,排除。12.A材料“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说明,大宪章开了“限政”的先河;材料“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说明光荣革命是对政治传统的所捍卫,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故BCD项错误。13.C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革命的爆发有其必然性,十月革命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理论本身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只是就他所生活的时代作出预言,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由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决定的,具备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B、D项说法错误,均排除。14.B15.A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促进了欧洲国家的发展,同时也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计划,造成欧洲的分裂与对峙,故A正确;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B错;马歇尔计划意在控制西欧,“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表述错误,排除C;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故D与材料无关,排除。16.D“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可知这里的“禁”应是指海禁;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易形成敌对势力,故在说海禁政策的弊端所在,故选D。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闽省渔业发达的原因则为表面现象,排除A,B;材料与沿海贸易网络无关,排除C。17.B依据材料意思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从事农业人口的减少,并没有说明农业发展的衰退,所以A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故可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人口的减少,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这就说明了工商业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动,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到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故可排除C;材料中讲到的“游手趁食(谋生)者”,是说靠手工业谋生的人,而不是无业游民,所以D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故可排除。18.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的最大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因此人们往往不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就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故A项正确;BCD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9.A【详解】从材料“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可知宁波商人开设的民营火柴厂采用的是近代机器生产方式,反映了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B项错误;19世纪末,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外国资本与民族资本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20.D“钢产量由1900万吨降为850万吨”等字眼体现的是国民经济的调整,即材料反映了中央已经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53年时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基本完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自身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未强调工业化的成就,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1.B材料讲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民意将土地承包权进行了修改,这就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展现了农村的活力,但是不能说明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根本性变革,所以答案选B,排除A。中国依然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依然是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农民拥有承包权和经营权,排除C、D。22.A从材料反映的内容来看,上海在近代时候已经出现公共交通礼貌意识,这样的守则体现出社会对公共意识的培养,故A项正确;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指的是近代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因此材料没有体现出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使用人群,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上海的租界,不能说明整个中华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故D项错误。23.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交通工具进步带来的相关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由材料中“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到“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进而出现“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等,可知交通工具的进步冲击了传统观念,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速度快”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符合材料总体主旨,排除;D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故选C。24.B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葡、西两国开辟新航路,密切了世界的联系,排除A。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的商业利益,也不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故选B;C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排除C;新式交通工具是世界的技术条件,排除D。25.A根据材料“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及所学知识可知资本输出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欧洲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主导世界经济,故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趋势基本上是20世纪90年代左右,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中不仅仅涉及东方商品,还涉及美洲、欧洲商品,故D项错误。26.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荷兰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角;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原因是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从“英国金融”发展到“美国金融”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根据以上分析,ABC项均不正确。世界金融中心最终从欧洲转移到美洲,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故选D。27.C材料反映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产业升级,主要在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B;“新经济”即知识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D。28.C表明罗斯福新政要通过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能力来释放市场活力,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以渡过经济危机,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政府对经济生产的干预,排除A;B是金融措施,排除;D是发展工业的措施,排除。29.A30.B31.D材料反映了苏联为了实现工业化而让农业、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材料中的“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等字眼说明了斯大林在为自己所创建的经济发展模式辩解,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C均是自身是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两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斯大林并未放弃计划经济体制,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32.D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并没有评价赫鲁晓夫以政治改革为重点,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与“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无关,故B项排除;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是赫鲁晓夫自己也个人崇拜,故C项排除;“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尚未打破了原有体制框架,故D项正确。33C“法律”条款规定意在直接表明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贸易的法制化而非自由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贸易组织并未使缔约国丧失了国内立法自主权,选项D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法律”条款和“法制”化进程是吻合的,所以选C。34.D35.B由材料“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可知材料主要指孔子人的思想,故选B;材料与中国早期民本思想无关,排除A;材料为体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排除C;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与材料无关,排除D。36.D“一步未行,一处未到、自欺欺世”等字眼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有实际的用途,要做到经世致用而不能空谈误国,但是材料根本就不涉及格物致知、本心体悟以及心外无物方面的信息,所以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37.C材料反映了统治者对草书的偏爱,导致社会对草书的的执着追求,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社彩,C正确;“篆隶八分却元一名家”是因统治者偏爱行草而造成的而非这两种书体不能适应社会需要,A错误;题干没有体现书法派别之争,B是对材料的曲解;早在魏晋至唐代行、草两书体就已经流行,D错误。38.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许多科技发明无法得到社会的推广应用,往往出现中断、失传的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存在是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B项是思想方面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C项说法错误,错在“历代”;D项包含在A项之中。39.C材料中“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说明梁启超不主张通过革命进行推翻旧政府,而是实现立宪运动,C正确;维新运动已经失败,A错误;B与材料主旨相反;D中反对清王朝不符合维新派主张。40.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根据材料进行分析。41.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涉及到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的问题,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调和劳资关系不适合社会主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生产资料收归国有不适合民生主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没收外国资本不适合民生主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42.C材料“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体现出孙中山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希望西方列强保持中立,故C项正确,A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43.C材料“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反映了对美术家的作品忽视社会主义建设倾向的批判,说明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故C正确;1955年中国并没有严重的“左”倾错误,故A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故D错误。故选C。44.B根据材料中的“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说明雅典的主流思想是信仰神的存在,人文精神还没有占据主流。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并非“多神崇拜”,排除A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45.A材料“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说明了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只是能够做法律允许做的事情,体现的是法律与自由的内在联系,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排除D;材料强调了社会生活中人的自由是有限度的,与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无关,B错误;材料未涉及自由对民主的影响,C错误。46.C材料“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人文主义强调人和人性的价值,故C正确;古希腊智者运动是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思想,故B错误;宗教改革将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故D错误。故选C。47.C牛顿根据自已的研究成果推断和计算地球的形状和算出相关的数据,后来得到证实,这说明牛顿的研究成果是具有预见性的,由于依据其成果得出的预见性结论,所以说明其成果还具有理论指导性,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48.B根据“情节浪漫离奇、人物怪诞多样、思想深邃缈远”“审美理想、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理想以及一反传统的理想人物”,结合所学,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采用对比、夸张塑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材料符合浪漫主义文学,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B;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排除ACD。49.(1)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学思想规范家族和家庭;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8分)影响: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4分)(2)原因:封建礼教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9分)认识:儒家伦理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人生现、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伦理观又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极大阻碍了近代民主政治和自由、平等的实现。(4分)(1)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漸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慣,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宋代儒学社会化的影响,应当根据材料并联系教材所学儒学的影响来回答。(2)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并联系教材所学当时的社会背景如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因素来回答。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应当根据所学辩证分析所带来的影响。50、(12分)例历史现象:制止弃农经商,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鼓励农业生产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概述和评价:重农抑商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开始,汉武帝的盐铁专营、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都是其具体实践,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该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来很大的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到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其他政策或思想为英国的重商主义、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思想。51.(1)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6分)(2)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9分)试题分析:(1)材料中说,建文帝“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省并州县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归纳可得,其改革主要是四个方面,宽刑狱,轻赋税,并州县,削宗藩。(2)建文帝改革的意义应紧密结合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I).doc)为本站会员(max****ui)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