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6124460       资源大小:228.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新人教版.doc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新人教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反映了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化领域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百家争鸣,因此选A。B是秦朝时期;C是西汉时期;D是唐朝时期。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是A. 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 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答案】B3“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侯奉之天子也。”这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A. “春秋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等信息可知,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D项正确。A项是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高度统一,与题干君权神授思想无关,排除。B项是指排斥其他学派,不让它与儒学共同发展,与题干君权神授思想无关,排除。C项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但与题干君权神授思想无关,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4“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法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经世致用【答案】A5王守仁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A. 克服程朱理学弊端 B.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 修身养性完善道德 D. 应对西学东渐冲击【答案】B【解析】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要通过整治人心挽救统治。故答案为B项。AC项不符合“本质意图”的要求,D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6明末清初顾炎武抨击当时的知识分子“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弄得“股肱惰而百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此思想不包含A. 感叹时局动荡 B. 不满“空谈误国” C. 反对君主专制 D. 强调“实干兴邦”【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对君主专制的态度,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由抨击“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等可知,作者感叹时局动荡、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经世致用,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7有学者评价古希腊某哲学家时指出:他认为智者的相对主义的感觉论只能助长个人利已主义和享乐主义,是造成社会道德混乱的思想根源;他在古代希腊首次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该学者评价的是A. 普罗塔戈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答案】B 8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鲜明地提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合当时的背景,从本质上看,这种观点A. 有利于人性的解放 B. 否定了宗教对人生的价值C. 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D. 是对世俗政权的公开挑战【答案】A【解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一种思想自由的表现,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解放,故A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不否定宗教的作用,故B错误;C属于智者运动的缺陷;材料只是倡导个性解放,不是对政权的挑战,故D错误。点睛:文艺复兴的思想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和黑暗,并未放弃宗教,而是要求宗教世俗化、人性化。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中间,对下层群众影响不大。9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主张A. 反对宗教信仰,倡导自由平等 B. 抨击教会权威,倡导信仰得救C. 倡导理性主义,主张平等法治 D. 反对宗教狂热,维护现存契约【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反映的是理性主义,“社会契约”体现的是平等和法治。故答案为C项。材料所述为消灭宗教狂热,不能体现反对宗教信仰,也不能反映倡导信仰得救,排除AB项;“社会契约”理论是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用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不是具体的“现存契约”,排除D项。10中国古代科技著作有以“经”为名、采用注经式编写体例的传统,例如黄帝内经、周髀算经、神农本草经等,这反映出古代科技A. 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 B. 注重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C. 受到儒家学术方法影响 D. 切合生产生活的实用特征【答案】C【解析】儒家经典是“五经”,后代医学编书体例按照这一标准进行,体现出古代科技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C正确;医学不是儒家经典一部分,故A错误;古代科技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故B错误;医学体例与生产实际没有直接联系,故D错误。11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足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足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刮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统治政策的调整 B. 社会环境的变化C. 城市经济的发展 D. 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C 12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殉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下图)。下列对其书体特征介绍最准确的是A. 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 笔面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C. 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D. 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三帖的书体是行书,行书具有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等特点,故C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篆书的特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是楷书的特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是草书的特点,与材料无关,排除。13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A.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B.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C.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D.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答案】D14“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力。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懦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该学说A. 否定人类自身价值 B. 直接指导启蒙运动 C. 促进经典力学发展 D. 颠覆教会创世学说【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为生物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从“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也可以印证此为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本题选D。A项与题干无关;B项错误,进化论在启蒙运动之后;C项错误,进化论在经典理学之后。15从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看,人类历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事件开始于A. 水能的开发与利用 B. 瓦特改良蒸汽机C. 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D. 爱迪生发明电灯【答案】B【解析】题目限定的条件是“从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推动了煤这一能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可以说是最早的具有“革命意义”的事件,故选B;C晚于B,故排除;A中的始终没有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所以不能称为具有“革命意义”的事件,故排除A;D是对能源的利用,而不是开发,故排除D。1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聘请洋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对于能制造西洋舰船火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上述建议A. 推动西方文化传播 B. 表明国人开始学习西方C. 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 D. 促进了晚清军事近代化【答案】C1719世纪中期,围绕是否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的问题,洋务派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列对洋务派与顽固派思想主张的认识,最恰当的是A. “中体西用” B. “殊途同归” C. “志同道合” D. “立宪改良”【答案】B【解析】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科技维护封建统治,顽固派不主张变革直接维护清王朝统治,他们主要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可谓是“殊途同归”,故B正确;A是洋务派主张;C不符合二者共同点;D是维新派主张。18如图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 仅是亲历者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 B. 与政治相关的史料价值有限C. 掺杂了亲历者撰写时的思想感情 D. 涉及政治事件就会出现分歧【答案】C19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民主共和可以安稳”的前提条件是A. 推翻袁世凯统治 B. 反对尊孔读经C. 进行思想文化革命 D. 发展民族工业【答案】C【解析】材料“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体现了陈独秀主张要将国民大脑中的封建旧思想洗刷干净,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民主共和可以安稳”,于是开展新文化运动,故C正确;材料中的主张与推翻袁世凯、反对尊孔读经没有直接关系,也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BD。20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A. 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 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C. 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 D. 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答案】A【解析】“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表明是为了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社会主义也是为了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两者都是对资本主义的反思,故A项正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没有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仍然是土地私有,没有提倡土地完全公有,故C项错误;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问题的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故D项错误。211927年8月,毛泽东提出:“要在湖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由此可知,毛泽东A. 萌发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 最早提出了土地革命的主张C. 意识到建立人民军队的重要性 D. 总结了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答案】A【解析】“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体现出毛泽东不愿意走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上山说明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A正确;材料不涉及土地革命主张,故B错误;人民军队不是材料提及主旨,故C错误;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故D错误。22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这一“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A. 经济特区开始建立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C.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答案】A23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B. 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东方红一号”发射C. 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籼型杂交水稻问世D. 时期:秦山核电站建成、超级计算机诞生【答案】D【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期是1950到1959年,中近程导弹成功在1964年、第一颗氢弹爆炸在1967年,不符合时间范围,故A项错误;时期是1963到196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在1964年、“东方红一号”发射在1970年,故B项错误;时期是1966到1975年,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在1965年、籼型杂交水稻问世在1973年,故C项错误;时期是1975年后,秦山核电站建成在1991年、超级计算机诞生在1983年,故D项正确。故选D。24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A. “双百”方针全面贯彻 B. 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C. 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D.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答案】B25在美术创作上,某画派强调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该画派的风格属于A. 浪漫主义 B. 古典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强调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典型特征,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摘编自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孟子、朱熹、黄宗羲三位思想家在君主统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他们思想的共同点。(5分)(2)材料二的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分析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7分)【答案】(1)观点:孟子:实行仁政;朱熹:“正君心”;黄宗羲:使学校成为限制君权的机构。(3分)思想:儒家民本思想。(2分)(2)原因:专制政体导致民智低下;虚骄自大的传统观念导致文明封闭。(4分)说明:形式相似,都借助古代(古典)文化;内容相同,都批判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4分)(3)新发展:启蒙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以理性为思想武器;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的蓝图。(3分)作用:启蒙运动冲击着欧洲封建统治;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4分)(2)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依据材料归纳。第一个省略号之前反映的是专制政体的影响;第一个省略号之后反映的是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古学复兴和西欧文艺复兴都借助于古代文化,内容上都批判旧的思想,宣传了资产阶级文化。(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以理性为思想武器;描绘未来资本主义的蓝图等方面概括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的新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冲击欧洲封建统治、解放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准备思想基础、传播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观念、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等方面思考作答。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6分)(2)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理想社会的相同点,并试从建立理想社会的方式、内容和前提等方面分析两者的不同。(12分)【答案】(1)张载: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3分)欧文: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3分)(2)同:两者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空想);两者都充满了理想色彩;都强调天下大同(为公);都重视实验验证。 (4分)异:方式上: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会;欧文: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内容上: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道德和维持等级秩序为特色的;欧文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8分)【解析】本题考查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以及这种探索“理想社会”的异同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张载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应当联系教材所学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以及材料中的“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反映出的信息来回答。欧文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应当联系教材所学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来回答。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火药及火药武器,但是,16、17世纪欧洲造出来的火炮和燧发枪从工艺和爆炸性上远远高于中国。17世纪英国的波义耳提出了化学概念,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清晰阐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同年他的初等化学概论一书出版,列出了33种元素以及化学方程式。1825年,歇夫列里提出了黑色火药的化学反应式:2KNO3+3C+S=K2S+N2+3CO2,据此配制火药的最佳比例为:硝74.84、硫11.84、炭11.32。英国按照这个方程式配制的炮用火药比例为74.84、硫11.84、炭14;枪用火药比例为硝75、硫10、炭15,无论哪种配方,爆炸力都大于中国清朝仍在使用的传统配方:硝80、硫10、炭10。摘自许春风谈对必修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提取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联系时代背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举例:科技发展受制于社会环境。1619世纪,火药的不同发展状况是中西方社会发展状况的缩影。明中期以后至清前期,中国专制集权政治,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生产方式的落后,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使中国科技难以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过渡。16世纪以来,思想解放运动不断推进,民主政治逐步确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开展,都刺激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社会各领域的落后制约了科技发展,导致了中国的落伍,成为近代中国灾难的根源。

注意事项

本文(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max****ui)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