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生物下册 4.3.2发生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5872709       资源大小:2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生物下册 4.3.2发生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教材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三章第二节和第四章第三节部分内容的重新整合,这节课内容将前面学过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后面学习的血液循环紧密联系起来,再进行深入加工,将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一并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对比、理解。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等有关内容。经过初中的生物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描述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制作、演示和动手操作,实现体验、感知、实践、参与。以此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生物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制作模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四、重点、难点定位1)教学重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及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2)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及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五、教法学法教法:问题导入、探索发现、模型演示、推理、总结学法:观察、操作、体验、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比较呼出气体与大气中的气体成分百分比含量变化表,可以发现:氮气和其他气体百分比含量并未发生变化,而氧气的百分比含量,在呼出气体中有所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百分比含量在呼出的气体中则有所增加。那么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到哪里去了呢?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又是哪里来的呢?原因是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到达人体内,在人体内进行了气体交换,即肺泡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呼出气体和大气中成分百分比含量的变化,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制作模型过程视频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是个抽象的生理过程,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我们生物实验小组制作了几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我们首先看模型制作的过程。设计意图:将模型制作的过程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力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对所探究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体,以达到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的。肺泡处气体交换提出问题:那么肺泡与血液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呢?交换的结果又是什么?取出模型,介绍结构,然后演示,转动齿轮,模拟肺泡处血液流动的过程中,可以明确看到,在血液流动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少的暗红色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多的鲜红色的动脉血。引导学生推断: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设计意图: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借助图片和模型来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新知识。突出学习重点,强化学习效果,同时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作好铺垫。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提出问题:组织细胞与血液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交换的结果又是什么?转动齿轮,模拟组织细胞处血液流动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的鲜红色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的暗红色的静脉血。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这是因为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到了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到了血液,所以交换后组织细胞周围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设计意图: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借助图片和模型来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新知识。突出学习重点,强化学习效果,同时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作好铺垫。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是同时、时时刻刻在进行然后利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模型”演示。提出问题“假如我是氧气,请问到组织细胞怎么走?”“假如我是二氧化碳,请问到肺泡怎么走”然后进行实践,取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模型,上有不同颜色的磁扣,红色代表氧气分子,蓝色代表二氧化碳分子,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讨论,1min后,随机找同学上来进行演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路径。设计意图:通过请学生帮老师,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用满腔热情产生师生共鸣,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及时引燃创新的火花。同时利用人体内气体交换模型,让学生对气体交换有个整体概念,肺泡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是同时、随时进行。体验留给同学们5min,可以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讨论,可以体验上课用的模型,可以演示路径、也可以自己一个人静静的体会等。设计意图:学生随时感受热烈学习气氛的感染,其态度、价值观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学习不是无味的,而是一种乐趣,认识到了生命的奥妙;在相互交流中体验了平等、尊重、了解、互助,学会了合作、共享、评价和反思,时时感受到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获得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总结提出问题:呼出气体中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是在哪里被消耗了?组织细胞呼出气体中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又是从哪里来的?组织细胞设计意图:教学并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而要教给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教给他们掌握知识的钥匙,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使他们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六、板书设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肺泡处气体交换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四、总结七、教学反思(1) 分组合作制作模型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演示,相互交流,增加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和对未知事物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锻炼学习能力,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知识基础,同时真正落实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一个客观的、有形的生理现象,但受现有条件的限制,无法将其显现出来,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借助模型演示,学生直观理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以此突破重点,同时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3)采用制作模型,倡导体验参与,既可以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同时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生物下册 4.3.2发生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jun****875)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