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题.doc

  • 资源ID:5665451       资源大小:92.50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题.doc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pn b yn y shu lin wn r nn zhn dn d xn s un i sh dn d jun二、辨字组词磅( )敛( )俊( )碗( )漆( )榜( )剑( )竣( )蜿( )膝(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并完成练习。银装素( ) 玉( )银末 寒冬( )月 塞外边( )风刀霜( ) 风卷( )云 神清气( ) 狂风( )雪四、查字典,填空。“灌”字的读音是(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写这个字的时候,左边应写得( )些,右边应写得( )些。 “灌输知识”中的“灌”应选_。(浇。装进去。输送)五、选择正确的解释填空。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端:端正,不歪斜 东西的一头 项目,方面 事情的开头 仔细的看 用手平正地拿着2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异:不同的 分开 另外的,别的 特别的 奇怪六、牵线搭桥。让两岸的两兄弟手牵手。冬日的 忙碌 严格的 态度春日的 凝重 严厉的 要求夏日的 轻盈 严肃的 形势秋日的 浪漫 严峻的 目光七、按要求写句子。1小树苗不停地摇摆着,鸟儿叫着。(改写成拟人句)_ _。2用“哺育”造句_ _。3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成语。(改病句)_ _。4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改为反问句)_ _。八、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写在括号里。1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2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3啄木鸟医生用自己的“镊子”,把大树肚里的虫子取了出来,大树开心地笑了。( )4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5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6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九、课文链接。1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_顺序,先写_的风光,接着写_,再写通过_来到_,最后_。外洞的特点是_,内洞的特点是_,孔隙的特点是_。2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_,_的白鸥_,真让人担心_。3你用_的清流,_;你用_,推动新的时代。十、阅读风景线。(一)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nn nn )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sh s)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qi q)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慰)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恋 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1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2解释词语。前赴后继:_ _。 锲而不舍:_ _。3“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从句中“数百斤重”“十几米远”你体会到_。“竟”你读出了作者的_之情。4如果把烟台的海比_。5这段话中把涌浪比作_和_。6烟台的海就是山东烟台北面的_海。那么,春天烟台的海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夏天的海宛如_,冬天烟台的海仿佛_。(二)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 )拾起头( )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新鲜 鲜美 鲜艳)的花朵,红的、黄的、自的、紫的争奇斗妍,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 “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 不怕伐,( )留下一段树桩,很快( )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 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 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丽 美化 赞美)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选一个最恰当的词。2。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关联词分别填入第二、第四自然段的括号内。A只要就 B只有才 3“悬”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公开揭示 B无着落,没结果 C挂 D挂念 E距离远。“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这句话中“悬”的意思应选 _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乃至( ) 爱惜( ) 供应( ) 依附( )5.从文中找出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抄在下面。_ _6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1)西双版纳的植物中含油量最大的是_。(2)作者把“扁担藤”比作_ ,这是因为_。(3) 黑心树的特点 一是_ _ ,二是_ , 所以人们称它为_。 7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 _十一、作文天地。馈赠礼物传递人世间的一份真情。知道吗?大自然也馈赠给人类无价的礼物:资源、生命、良辰、美景你是否发现春天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请你以春天的礼物为题,尽情地描绘大自然赐予的这份厚礼吧。你的笔下一定会尽它独特的魅力。附送:株洲市云龙示范区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学校 教师 年上学期云龙示范区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年上学期目 录备课内容备课节数主备课教师第一单元13唐兆东第二单元、汉语拼音、标点14黄孟军第三单元、字 词14张红星第四单元、句子14邹小兰第五单元、作文16唐灿明成长足迹、阅读15帅向阳古诗词背诵、综合复习14唐婧测试12自行备课合计112原教案使用后修改意见第一单元教学案单元要点分析 : 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讲读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两篇略读课文顶碗少年手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一”和“回顾拓展一”。本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散文,有记叙文。文章内容朴实、真诚,语句或优美,或简洁,通过平凡的事物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个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启迪,发人深思。学弈告戒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两小儿辩日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圣人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学无止境 ,培养了学生探求真理、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品质;匆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桃花心木使我们懂得了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自觉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顶碗少年让我们感悟到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手指则让我们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教学课时:13课时1、文言文两则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5指名说全文大意。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1) 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四、迁移训练、练读古文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Co C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Cod 教学反思:2、 匆匆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课前准备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3匆匆fla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4有感情齐读本段。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2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 我能做_, 我还能做_。过去的日子如_, 被_;如_, 被_。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3、桃花心木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萎( ) 秧( )番( ) 锻( ) 勃( )委( ) 殃( )翻( )段( ) 脖( )4练习把课文读熟。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课件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1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生活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4读了高原红柳,你想到了什么?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石走沙飞,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记得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树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茶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采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内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的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札根的。可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却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17自然段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5有感情朗读全文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教学反思: 、手指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课前准备: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2自学题的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1自读课文,填表格。手指名称优 点 缺 点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3、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五个手指的故事“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教学反思:词语盘点教学目标1、积累“哲理”等词语,能够正确书写“挪移”等词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地运用。2、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书写“挪移”等词语,并能够在习作中准确运用所积累的词语。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用一用等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词语,并积累下来,能够灵活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词语卡片以及相关练习教学过程:一、 读读写写1、 学生自由认读词语,并和同桌互相检查读。2、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3、 大家一起读一读词语。4、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想一想词语中生字的书写要点。5、 指名反馈,教师强调容易写错的词语。6、 要求学生动笔把老师强调的词语写一写,教师巡视辅导。7、 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进行讲评再强调。8、 再读词语,巩固书写。9、 教师:在这些词语,有五个成语,我们一起读一读。“专心致志、无缘无故、语重心长、狂风暴雨、勃勃生机”10、 指名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用这些词语造句。二、 读读记记1、 学业生自由地读一读。2、 指句读,集体评议。3、 教师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附和、惊心动魄、养尊处优”4、 再读成语,熟读成诵。5、 拓展练习。(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慌乱( ) 喧哗( ) 机敏( )(2) 用下列成语造句 座无虚席: 意想不到:三、 课堂小结四、 布置作业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教学反思:口语交际 习作一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课前准备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二、充分准备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三、小组演练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五、总结点拨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第二、三课时 (习作)一、明确要求1、 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2、 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3、 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二、习作指导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可翻阅手头资料)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习作指导自然化)三、自主成文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四、习作欣赏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五、习作修改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教学反思:回顾 拓展一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3阅读成语故事书。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日积月累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成语故事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综合练习及讲评(2课时)一、划去加点字错误的读音。旋转(zhun zhun) 徘徊(png pi) 萦绕(yn yng)喝彩(h h) 曲线(q q) 薄弱(bo b) 二、看拼音,写词语。nu dng zhng rng yng mio k wi( ) ( ) ( ) ( ) y fn dun lin yu y shng j b b( ) ( ) (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镇静( ) 聪明( ) 简单( )渺小 ( ) 容易( ) 特别( )四、根据意思写成语。1、话说得诚恳,有分量,情意深长。 ( )2、没有人能明白它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3、没有原因,没有理由 ( )4、盯着看某样物体,眼睛不转动,形容十分专注。 ( )5、使人神魂震惊。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 )6、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 )五、选词填空。任凭也不 不管都 只有才1、( )刮风下雨,解放军战士( )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2、( )善于调查研究,( )能做出正确判断。3、革命先烈( )敌人严刑拷打,( )吐露党的机密。六、联系课文,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七、修改病句。1、邮票对我太感兴趣了。 2、这道题终于最后被我解答出来了。 3、我穿上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下来。 4、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老师身上。 八、阅读短文,并作答。一叶障目 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 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可是,他太激动了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