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资源ID:5486632       资源大小:67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答案C解析在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故选C。2时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影视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清一色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清一色孔孟之道。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下列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B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D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A、C、D三项表述错误。3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远景,提炼和培育出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如北京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精神,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精神,湖南的“心忧天下、厚德致远、脚踏实地、敢为人先”精神等。可见,城市精神()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根植于各地优秀传统文化之中A B C D答案D解析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远景,提炼和培育出自己的城市精神,可见,这些城市精神植根于各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城市精神的提炼和培育是对各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体现了城市精神的继承性和时代性,也体现了城市精神的区域性特征,故正确。中的“必然”说法绝对化。城市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夸大了城市精神的作用。4100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这表明()A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C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顺应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翻了封建帝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从而带来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题意强调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文化的进步,C项正确。A、B项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D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说法错误。5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A文化创新的不确定性因素B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D文化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答案B解析技术本身属于文化范畴,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B说法正确;A、C、D均错误地理解了技术的作用。故选B。6水用之于人生和社会的意义是广泛的。用之于政治,荀子王制中就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用之于军事,则有“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用之于交友,则有“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表明()水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在人类的解读中生发出特殊的文化意义水是传统文化存在和继承的重要物质媒介水的独特性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A B C D答案A解析水广泛的文化内涵是人们从不同角度对水的解读,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正确;错误,水不是文化继承的媒介;错误,水的独特性质不是一种文化现象。7网祭也是祭祀文化的一种传承。网络可以虚拟,但保留了传统祭祀的许多符号和记忆。这说明 ()A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不是原封不动的,其具体内容要因时而变C传统文化对我们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财富D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文化选择答案B解析“网络可以虚拟,但保留了传统祭祀的许多符号和记忆”,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清明节的祭祀文化一直被保留下来,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但是没有体现其民族性,A、C和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8文艺复兴运动复兴了古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对文化的摧残和人性的束缚,更新了人对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启蒙运动改变了人对自然的理解、对自身理解,改变了西方人的价值观。人的心智的解放,也使科学从神学中解放了出来。历史事实说明()A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复兴古代文化B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C思想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带来文化的巨变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着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它们催生着社会变革,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故C项正确。社会发展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发展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B、D两项分别讲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对文化的影响,与题意不符。9“洛阳水席”作为洛阳地方特色,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洛阳某饭店在继承水席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摒弃汤水过多、用材简单的做法,增加了海鲜、甲鱼、蛇羹等原料,提升了水席的档次,并大胆融入牡丹元素,推出牡丹水席宴,使洛阳水席焕发新的活力。这说明()传统文化作为优秀民族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顺应时代变迁的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革故鼎新A BC D答案B解析洛阳某饭店在继承水席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大胆改进,并融入牡丹元素,说明传统文化要顺应时代变迁,符合题意;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与题意不符。 10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三大发明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些事实主要佐证了()A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D世界文化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答案A解析三大发明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说明科技的发展对文化发展的影响,A符合题意。11针对漫画中的文化传承现象,我们得到的启示是()A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承中的主导作用B文化传承过程不能以利益为导向C应传播一种传统文化D传统越经典,价值就越高答案B解析漫画反映了文化传承中,追求商业利益的现象,从而制约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和范围,故选B项。大众传媒是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排除A项。C、D两项本身错误。1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政通人和”、“和谐社会”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B传统文化是稳定不变的 C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D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和谐理念从古代延伸至今天,体现了A项;B项观点错误;C项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D项观点错误,立足实践,与外来优秀文化的交流、借鉴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二、非选择题13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到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所有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今天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对待这种传统文化。答案(1)传统思想。(2)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社会公平的观念要保持;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对传统公平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要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14材料一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已“未富先老”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两亿,约占总人口的14%。老年人口基数大、增加快、“空巢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多,养老保障、养老服务和老年人产品的需求旺盛,但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与从业人员、养老基础设施和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等严重不足。不同单位、行业、地区的养老差距较大,养老方式单一。养老这一系统工程,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形成严峻挑战。材料二“家”文化和“孝”文化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家族成员聚集而居,并肩奋斗图存、相互扶持、休戚与共的“大家庭”生活方式,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与责任。“百善孝为先” 的传统 “孝道”理念,使尊老、爱老、助老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赡养老人为之尽孝是人生之大事,老人在家中获得家人亲情的精神慰藉。我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 (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老年人最中意居家养老方式的原因。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政府在养老问题上应如何作为?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对“家”的强烈热爱与责任、对父母老人尽孝“百善孝为先”的“家”、“孝”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特点,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华传统“家”、“孝”文化,通过世代相传仍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家人休戚与共、子女尊老尽孝的亲情和精神慰藉、对“家”的热爱眷恋与责任,使得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庭,最中意居家养老方式。 (2)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原则,高度重视着力解决养老这一迫切的民生问题。 政府要依法履行经济职能,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通过制定合理的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等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开发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 政府要依法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养老待遇差距。纠错笔记我做错的题目是_错因及改进措施_名师支招老师讲评的题目是_我的笔记_我的心得_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