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反思

  • 资源ID:54847806       资源大小:13.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反思数与形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否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否关注让现实的教育资成为我们优质的教学素材?是否将问题情境镶嵌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当中,而催生对学生终生发展、更有价值的新思维、新思路?是否关注每节课的生命课堂与教学效果?这就是我对这节课深刻体会与反思。1.先“数”后“形”, 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已经逐渐借助推理与知识迁移来完成,并结合教材挖掘、创造条件开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入中高年级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同时又满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先“数”后“形”的顺序,把形象真正放在“支撑”地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服务。2.引导学生数形结合,相互印证。形的问题中包含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这种完美结合。既可以从数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看看可以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数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互相印证结果、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例1中可以先让学生计算1+3+5+的得数,使学生发现得到的和都是“平方数”,再通过图形的规律理解“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的含义。3.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能力。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4.重视利用图形来分析p 题意,理清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的配套的练习中,题目中蕴含的信息量较大,直接让学生来读懂题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结合图形来分析p 题目意思,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整个教学思路个人觉得还是清晰,衔接紧凑,整个教学过程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的培养。如:学生摆好两幅图后。我向学生提问:“观察,摆成的大正方形与它们对应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学生回答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有几个加数,和就是加数个数的平方”后,我进一步提问:“这个规律是借助什么而推导出来?”接下来,由学生的猜想进入到验证的过程。在验证时,我很重视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如:我提问:根据这样的规律,下一个算式是什么,你能直接用乘法表示吗?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尝试了从猜想到验证这样一种科学的探究规律的方法。  每个班的学生都有差异,不可能整齐划一,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不能为少数精英而设,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在这节课中,学生操作、讨论时,我重点巡查差生;在汇报时,简单的问题尽可能的点差生;为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应用与拓展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讨三角形、长方形中蕴含着数的规律。充分利用课间沟通了正方形数与三角形数之间的联系。  但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对学生渗透不够。对于驾驭课程的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怎样引导学生哪种摆法合适,还有待研究。没有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数与形之间的规律,老师包办多了一点。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抛出有探究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讲解更有价值,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第 4 页 共 4 页

注意事项

本文(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反思)为本站会员(古***)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