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新课改瘦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化学案含解析.doc

  • 资源ID:5427521       资源大小:1.39M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改瘦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化学案含解析.doc

第二讲城市化熟记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动力机制(连线):3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4意义: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由图忆知 1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表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2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分三个阶段(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较慢,第一产业比重较大。(2)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发展加速,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达70%以上,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3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具体空间差异如下: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目前发展特点(速度)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城市化速度快(超过同期发达国家),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口增长快,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题组练通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是()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解析:1.C2.C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在不同年份的斜率(倾斜程度),可以判断不同年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与美国互有高低,A错。美国晚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错。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对。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D错。第2题,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错。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B错。中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对。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60%,第一产业不可能成为主导产业,D错。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下图显示四个国家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读图完成34题。3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A1个B2个C3个 D4个4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传统工业的复苏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A BC D解析:3.B4.C第3题,图中奥地利、比利时、瑞士三个国家城市化增长速度在19801984年为负值,说明这三个国家出现逆城市化问题。瑞士在19841989年仍是逆城市化状态,奥地利、比利时在19841989年的城市化增长速度为正值,是再城市化现象。第4题,西欧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工业主要是高技术产业,而传统工业产值小,污染重,不会出现复苏,错。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所以再城市化的原因可能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再城市化的表现是城市发展的后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环境质量改善,错、对。方法技巧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和中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乡村和中小城镇环境优美;现代交通网络的建立等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弄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城乡生活的影响(1)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和交通等基础设施。(2)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等。2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地表形态气候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热岛效应河流破坏原有河网系统生态干扰和破坏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3.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形成城市功能分区就业方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聚落景观乡村景观被城市景观所取代人类活动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文化改变地方文化,强化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题组练通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据此回答12题。1新市镇工程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A BC D2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城市()A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B水循环状况受到影响C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热岛效应会明显减弱解析:1.A2.B第1题,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渔村建成了住宅区,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可以缓解、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住宅区的建设不可能控制外来人口迁入;香港地域面积狭小,不存在逆城市化现象,故选A项。第2题,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即住宅区面积扩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不会影响主导风向。该地区大气环流仍以季风为主,故排除A项;住宅区面积扩大,城市空间结构会有一定变化,但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故排除C项;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热岛效应会明显增强,故排除D项;“水泥森林”面积扩大,建筑物、地面硬化等使得降水下渗量减少,地表绿地减少,地表径流迅速流失、蒸发,蒸腾减少,从而影响水循环状况。故选B项。近年来,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城市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国内外多地的成功案例表明,合理设置城市通风廊道(主要借助宽阔的道路、城市开敞空间、城市绿化用地、水域河流以及低矮楼宇群等),是缓解雾霾天气的重要辅助手段。洛阳市区三面环山,并有多个森林公园,多条河流穿城而过,三大铁路干线从城市中间穿过。由于多种原因,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通风廊道并不通畅。据此完成34题。3城市通风廊道规划的实施,可以促进洛阳市()A城市人口比重快速提升B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C城市产业结构趋于合理D城市建筑高度大幅降低4洛阳城市通风廊道不通畅主要是因为()A生态载体不足 B城市土地紧张C缺乏技术指导 D缺少政策支持解析:3.B4.B第3题,城市人口比重的提升与城市经济水平相关,不会因通风廊道建设大幅提高。通风廊道能缓解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几乎不会影响到产业结构,也不会使城市建筑高度大幅降低。根据材料信息通风廊道主要借助宽阔的道路、城市开敞空间、城市绿化用地、水域河流及低矮楼宇群等形成贯穿于城市各部分的结构,可以使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第4题,洛阳市有多个森林公园,多条河流穿城而过,三大铁路干线从城市中间穿过,均可作为城市通风廊道生态载体,生态载体充足,A错;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若干城市通风廊道,说明有一定的政策和技术支持,C、D错;城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建设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导致生态廊道土地紧张,导致通风廊道建设不通畅,B对。方法技巧图示法整合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难点一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的一般分析思路典题示例(2016海南高考)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部分产业迁至郊区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 BC D解析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读图可知,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2)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第(3)题,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答案(1)C(2)B(3)A师说技法(一)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的分析思路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1景观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带来的影响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郊区农业用地将转化为城镇用地,将增加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带来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化。(二)城市化问题解决措施的总体结构集训过关(2018北京高考)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A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解析:1.A2.D第1题,图中显示,区的土地利用强度最大,根据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含义可知,区的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由于区位于城市中心,可推知建筑物密度大,A对。区的土地利用强度较大,且位于区附近,可推知为住宅区,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错。区的土地利用强度较小,建筑物较稀疏,且在住宅区外围,应为工业区,商业网点较少,C错。区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错。第2题,民俗博物馆一般都依托既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并不会使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A错。划定耕地保护区和增加种植业投入都不会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B、C错。甲地位于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甲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大,因此最可能是扩大卫星城规模所致,D对。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在3至6之间。下表为全国40个不同等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统计表。据此完成35题。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一类城市10.9112.8511.6612.7014.4413.6312.6913.26二类城市10.2410.559.259.459.889.568.939.08三类城市10.2610.6610.2311.0311.9110.9510.2310.793一类城市房价收入比最高,其原因可能是()A居民收入水平低B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C城市交通便利D外来农民工较多4表中我国不同等级城市房价收入比最合理的是()A一类城市 B二类城市C三类城市 D都合理5促进我国第三类城市房价收入比合理化的有效措施是()A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居民收入B改善基础设施C加快城市化进程D减少农民工进城数量解析:3.B4.B5.A第3题,房价收入比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住房价格和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虽然大城市居民收入较高,但城市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有限,住房需求量大,造成房价较高;外来农民工多会返乡购房,故其对一类城市房价的影响是有限的;交通便利与否和房价收入比没有必然联系。第4题,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二类城市房价收入比最接近合理值。第5题,影响我国第三类城市房价收入比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较低,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从而降低房价收入比。重难点二掌握城市化进程图的类型及判读步骤典题示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阶段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2)分析阶段中,A、B城市化的特点。解析根据示意图,城区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A、B两城市面积均不断增大;城区沿河流扩展;两城区连成一片。坐标图显示城市中心人口密度的变化,两城均出现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的现象,因此推断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阶段出现人口由市中心流向郊区的现象,导致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阶段,两城市连成一片,形成大城市带。答案(1)郊区城市化。(2)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师说技法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可以展示城市发展过程,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或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进程图有以下几种类型:1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判读步骤第一步:读数值,分析城市化水平高低。例如上图,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在70%以上。第二步:读曲线斜率,分析速度快慢。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中期阶段后期斜率变小,城市化速度逐渐减慢。第三步:读转折点,分阶段。从上图中发现,有两个转折点,可将城市化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第四步:观察整条曲线,分析趋势。城市化水平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城市化水平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后期将在高位趋于平缓。2城市城区面积变化图判读步骤第一步:读数量变化。比较乙图和丙图,可发现丙发展阶段城市数量较多,增加了两个新的城镇。第二步:读形态变化。对比丙图和丁图,可发现从丙阶段到丁阶段,城市占地面积扩大,逐渐发展成团状。第三步:读图例及其他信息,推测城市人口的变化。对比甲、乙、丙、丁四个阶段,可推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3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判读步骤第一步:根据横纵坐标类型,确定变量。例如上图,横坐标表示与市中心距离,纵坐标表示人口密度。曲线反映与市中心的距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第二步:比较曲线形态变化,推断城市化发展阶段。例如,b图和a图相比,b图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距离市中心8 km 处人口密度增加,反映b时期该城市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第三步:比较市中心数值变化,推断城市化水平高低。例如,比较a图和c图,前者市中心人口密度在120千人/km2以上,而后者在120千人/km2以下,表示从a图发展阶段到c图发展阶段,市中心人口逐渐下降,人口逐渐向郊区迁移。集训过关(2015天津高考)图1、图2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结合图1中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2结合图2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解析:1.B2.D第1题,根据人口密度图例,从图1中信息看,城区西北部人口密度基本没有变化,而中部和东部人口密度增长快,故A、C、D选项错误;从整个城市来说,人口密度是增加的,B选项正确。第2题,从图2中信息看,随着市区主干道和外环路的增加,商业区主要分布在交通通达度优越的位置,故有分散趋势,A错误;老工业区只有一个,新工业区并没有向其集聚,B错误;滨湖地区在图示东南和西北方向,城区并未在湖边有大的扩展,也就不会有大量住宅区,C错误;中部、南部路网密度相比15年前显著增大,D正确。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读图,完成35题。3据图推测,都市核心区衰落开始于()ABC D4阶段为()A郊区城市化阶段 B再城市化阶段C虚假城市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5阶段的特征是()A区域不平衡状态加速发展B高科技是区域发展主导力量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扩大D较大中心城市出现于此阶段解析:3.B4.A5.B第3题,都市核心区衰落一般是人口的外迁所致。从图中可以看出,都市核心区在时间点之前人口变化率是正值,表明人口一直在增加,在时间点之后人口变化率为负值,表明时间点是衰落的开始。第4题,阶段都市区的人口变化率一直保持正值,说明城市人口一直在增长,且城市规模在向外扩展,是城市发展向郊区扩展时期,即郊区城市化阶段。第5题,根据城市发展周期,阶段为再城市化阶段,该阶段到了城市化发展的后期,因此区域处于高水平的均衡发展阶段;第二产业比重落后于第三产业;较大的中心城市出现于城市化阶段。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阶段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A初期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7阶段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交通通达性差地价昂贵污染严重远离商业中心A BC D解析:6.A7.B第6题,阶段,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市中心人口密度远大于郊区,表明城市化进程尚处于初期阶段。第7题,阶段,城市中心区出现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城市化问题,随着交通发展、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且环境条件较好,导致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郊区人口密度上升。聚焦城市发展新模式锁定热点模式一: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模式二:共生城市所谓“共生城市”就是城市内部的各个节点,包括交通、建筑、能源、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在内的各个部分,相互交织构成整体,所有要素都得到良性循环,用科学的方法发掘和利用城市各个子系统的协同性,最终实现城市、环境和资源的综合效益。模式三: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四:生态城市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演练热点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解析:1.A2.D第1题,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地理信息系统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A对。跟踪动态定位信息是GPS的功能;网络信息不属于地理空间信息,其整合、集成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获取实时通讯信息是通讯工具的作用。第2题,根据图示智慧城市涉及的内容,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等,城市管理借助于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使城市发展合理化。城市最重要的功能为服务功能,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提升服务功能。海绵城市(如图所示)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34题。3海绵城市中的()A树木、草坪可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C河流、湖泊可调节多雨期和少雨期的降水量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4城市小区建设采取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主要作用是()A增强雨水的滞留和下渗B削弱雨水对建筑物的冲刷C增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保证小区生活和绿化用水解析:3.B4.A第3题,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涵养水源,增加下渗,故A项错误;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故B项正确;湖泊可以调蓄多雨期和少雨期的水量,但河流无此功能,故C项错误;拦水坝减缓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可以增加下渗,但城市小区因地面硬化,可能减少下渗量,故D项错误。第4题,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可起到增强雨水的滞留和下渗作用,故A项正确;雨水对建筑物的冲刷与雨量的大小有关,故B项错误;生物物种与所在生长环境有关,故C项错误;雨水无法直接替代生活用水,故D项错误。(2019南昌模拟)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图AC、AD、AB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完成56题。5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AK1线 BAC曲线CAD曲线 DAB曲线6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控制城市化进程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集中布局城市用地分散城市职能A BC D解析:5.D6.A第5题,AB线显示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呈快速下降趋势,且K2线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B点远低于K2线,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最不可取的发展道路。第6题,生态城市的建设要从城市的绿化、交通建设、工业建设、规划等方面着手。控制城市化进程不符合现实;集中布局城市用地会导致城市问题的出现。了解热点遵循新发展理念,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是提高城市宜居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1)推进新能源新科技应用,着力打造低碳新区。城市建设只有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一体谋划、统筹推进,才能实现宜居宜业的目标。(2)推进环境绿化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新区。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规模,应以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基本依据,在坚持科学合理开发的同时注重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把城市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3)推进信息网络资源共享,着力打造智慧新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是彻底改变粗放治理方式、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和有效抓手。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改瘦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化学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