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案(含解析).doc

  • 资源ID:5424635       资源大小:1.87M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案(含解析).doc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案(含解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其过程为:P黄圆绿皱 F1 黄圆 F2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配子的产生假说: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配子a雄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b雌配子种类及比例:YRYryRyr1111。(2)配子的结合假说: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1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3)遗传图解3设计测交方案及验证演绎和推理(1)方法:测交实验。(2)遗传图解4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图)(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题型1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项目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对相对性状n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的对数1对2对n对等位基因及位置1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实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配子中减数分裂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从而进入同一配子中实践应用纯种鉴定及杂种自交纯合将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联系在遗传时,遗传定律同时起作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既有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又有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相对性状对数等位基因对数F1配子F1配子可能组合数F2基因型F2表现型种类比例种类比例种类比例11211431212312222(11)24232(121)222(31)23323(11)34333(121)323(31)3nn2n(11)n4n3n(121)n2n(31)n3.用“先分解后组合”法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1)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的问题。(2)分类剖析配子类型问题a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种类数的乘积。b举例:AaBbCCDd产生的配子种类数AaBbCCDd 2 2 1 28种求配子间结合方式的规律: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基因型问题a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杂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b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积。c举例:AaBBCcaaBbcc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Aaaa1Aa1aa2种基因型BBBb1BB1Bb 2种基因型Cccc1Cc1cc 2种基因型子代中基因型种类:2228种。子代中AaBBCc所占的概率为1/21/21/21/8。表现型问题a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杂交所产生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b子代某一表现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表现型概率的乘积。c举例:AaBbCc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AaAa3A_1aa2种表现型Bbbb1Bb1bb 2种表现型CcCc3C_1cc 2种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种类:2228种。子代中A_B_C_所占的概率为3/41/23/49/32。高频考点一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的变式应用例1.某种小鼠的体色受常染色体基因的控制,现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F1都是黑鼠,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体色表现为9黑6灰1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鼠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若F1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2黑1灰1白C.F2灰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D.F2黑鼠有两种基因型【答案】A【变式探究】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PF1F2甲非凸耳凸耳凸耳非凸耳151乙非凸耳凸耳凸耳非凸耳31丙非凸耳凸耳凸耳非凸耳31A.凸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甲、乙、丙均为纯合子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D.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答案】D【解析】根据甲与非凸耳杂交后得到的F1自交,F2出现两种性状,凸耳和非凸耳之比为151,可以推知,凸耳性状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项正确;由于甲、乙、丙与非凸耳杂交,F1都只有一种表现型,且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推知,甲、乙、丙均为纯合子,B项正确;由于甲非凸耳得到的F2凸耳非凸耳151,说明非凸耳是双隐性状,甲是双显性状的纯合子,乙非凸耳得到的F2凸耳非凸耳31,说明乙是单显性状的纯合子,故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2中一定有显性基因,即一定是凸耳,C项正确;由于丙非凸耳得到的F2凸耳非凸耳31,故丙也为单显性状的纯合子,因此乙丙杂交得到的F1为双杂合子,F2为两种表现型,凸耳非凸耳151,D项错误。【举一反三】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120克,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桃子增重15克,故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210克。甲桃树自交,F1每桃重150克。乙桃树自交,F1每桃重120180克。甲、乙两树杂交,F1每桃重135165克。甲、乙两桃树的基因型可能是()A.甲AAbbcc,乙aaBBCCB.甲AaBbcc,乙aabbCCC.甲aaBBcc,乙AaBbCCD.甲AAbbcc,乙aaBbCc【答案】D高频考点二致死基因导致的性状分离比改变例2.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图中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B.C.D.【答案】B【解析】子一代的绿色非条纹个体自交后代中既有绿色又有黄色,说明绿色为显性性状,但子代中绿色个体与黄色个体的比例为(62)(31)21,说明绿色个体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正确、错误;绿色非条纹个体自交后代出现绿色非条纹、黄色非条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等四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6321,说明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错误、正确。【变式探究】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5/8 B.3/5C.1/4 D.3/4【答案】B高频考点三利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表现型与基因型对应关系的具体问题例3.狗的毛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毛(A_B_)、褐毛(aaB_)、红毛(A_bb)和黄毛(aabb)。图中为狗控制毛色的基因及其所在常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小狗的毛色为_,基因A、a与_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正常情况下,如果这只小狗产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卵细胞,可能的原因是在_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_所致,该可遗传变异称为_。(3)一只黑毛雌狗与一只褐毛雄狗交配,产下的子代有黑毛、红毛、黄毛三种表现型,则亲本黑毛雌狗的基因型为_;若子代中的黑毛雌狗与黄毛雄狗交配,产下的小狗是红毛雄狗的概率为_。【答案】(1)黑色B、B或D、d(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联会或四分体)交叉互换基因重组(3)AaBb1/12【解析】(1)根据题意,图甲所示小狗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毛色为黑色,基因A、a与B、B或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正常情况下,如果这只小狗产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卵细胞,说明原先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A或基因g与基因G发生了交叉互换,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或四分体时期),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该可遗传变异称为基因重组。(3)一只黑毛(A_B_)雌狗与一只褐毛(aaB_)雄狗交配,产下的子代有黑毛(A_B_)、红毛(A_bb)、黄毛(aabb)三种表现型,可见亲代雌狗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b的卵细胞,因此亲本黑毛雌狗的基因型为AaBb,褐毛雄狗的基因型是aaBb;子代中的黑毛(1/3AaBB、2/3AaBb)雌狗与黄毛(aabb)雄狗交配,产下的小狗是红毛狗(A_bb)的概率为2/31/21/21/6,是雄狗的概率为1/2,所以后代是红毛雄狗的概率为1/61/21/12。【变式探究】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表现型白花乳白花黄花金黄花基因型AA_Aa_aaB_aa_D_aabbdd请回答:(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_,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2)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F2中黄花基因型有_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_。(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_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_。【答案】(1)AaBBDD乳白花黄花11(2)81/5(3)AaBbDd乳白花高频考点四判断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例4.某二倍体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别对a、b、d基因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再用所得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A【解析】从F1的测交结果可以推测出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BD、ABd、abD、abd,基因A、B始终在一起,基因a、b始终在一起,说明基因A、B在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基因D和d在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变式探究】现提供纯种的高茎叶腋花和矮茎茎顶花的豌豆,叶腋花(E)对茎顶花(e)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欲利用以上两种豌豆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探究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是否与控制高茎、矮茎的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请设计方案并作出判断。【答案】方案一:取纯种的高茎叶腋花和矮茎茎顶花的豌豆杂交得F1,让其自交,如果F2出现四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与控制高茎、矮茎的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分离比为31,则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方案二:取纯种的高茎叶腋花和矮茎茎顶花的豌豆杂交得F1,将F1与纯种矮茎茎顶花豌豆测交,如果测交后代出现四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111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与控制高茎、矮茎的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分离比为11,则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举一反三】某遗传实验小组用纯合的紫花香豌豆(AABB)和白花香豌豆(aabb)杂交,得到F1植株366棵,全部表现为紫花,F1自交后代有1650棵,性状分离比为97。同学甲认为F1产生配子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同学乙认为F1产生配子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你认为同学乙对香豌豆花色遗传的解释是_。(2)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解释是否正确。实验步骤:_;_。实验结果及结论:_;_。【答案】(1)基因型为A_B_的香豌豆开紫花,基因型为aaB_、A_bb、aabb的香豌豆开白花(2)实验步骤:第一年选用F1植株与亲本开白花的香豌豆测交,得到香豌豆种子第二年将香豌豆种子种植,统计花的种类及数量实验结果及结论:如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约为13,说明F1产生配子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其他比例,说明F1产生配子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高频考点五利用自由组合定律判断基因型例5.燕麦颖色有黑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由B、b和Y、y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分析回答:(1)图中亲本中黑颖的基因型为_,F2中白颖的基因型是_。(2)F1测交后代中黄颖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F2黑颖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然为黑颖,这样的个体占F2黑颖燕麦的比例为_。(3)现有两包标签遗失的黄颖燕麦种子,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黄颖燕麦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基因型的黑颖(BBYY)燕麦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_;F1种子长成植株后,_。结果预测: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答案】(1)BByybbyy(2)1/41/3(3)实验步骤:将待测种子分别单独种植并自交,得F1种子按颖色统计植株的比例结果预测:全为黄颖既有黄颖又有白颖,且黄颖白颖31【变式探究】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种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_;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该实验的思路:_。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答案】(1)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2)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子代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形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高频考点六基因型的推测与验证例6.(xx福建,28)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则该推测成立。(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由于三倍体鳟鱼_,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答案】(1)黄体(或黄色)aaBB(2)红眼黑体aabb(3)全部为红眼黄体(4)AaaBBb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变式探究】(xx四川,11)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一甲乙全为灰鼠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验二乙丙全为黑鼠3黑鼠1白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三丁纯合黑鼠1黄鼠1灰鼠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性突变。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上述推测正确。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答案】(1)2aabb38/9黑aaBB、aaBb(2)A显黄鼠灰鼠黑鼠211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依据上述结论,可知实验一的F2中的4白鼠共有AAbb、Aabb、aabb三种基因型,9灰鼠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AABB只占1份,故杂合子所占比例为8/9。依据上述结论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_,可推知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实验二的亲本组合为(乙)aabb和(丙)aaBB,其F2的基因型为aaBB(黑鼠)、aaBb(黑鼠)、aabb(白鼠)。(2)根据题意和实验三可知,纯合灰鼠(AABB)后代中突变体丁(黄鼠)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F1出现灰鼠(A_B_)和黄鼠,比例为11,F1中黄鼠随机交配,F2中黄鼠占3/4,说明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情况,基因A突变为A1,则突变体丁(黄鼠)基因型是A1ABB,F1中黄鼠基因型为A1aBB,其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黄鼠A1_BB占3/4,符合题意;第二种情况,基因B突变为B1,则突变体丁(黄鼠)基因型是AAB1B,F1中黄鼠基因型为AaB1B,其随机交配产生的F2黄鼠_B1_占3/4,黑鼠aaBB占1/16,不符合题意。若上述第一种情况成立,实验三F1中黄鼠A1aBB与灰鼠AaBB杂交,后代会出现A1aBB、A1ABB、AaBB、aaBB4种基因型,其表现型比例为黄鼠灰鼠黑鼠211。突变体丁黄鼠基因型是A1ABB,其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含有A1、A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含有A1、A的染色体片段互换位置,导致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出现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1.(xx上海卷.25)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A.614厘米B.616厘米C.814厘米D.816厘米【答案】C【解析】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F1中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长度最短为6+2=8厘米,含有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是AaBBCc,长度为6+42=14厘米。【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2.(xx新课标卷.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xx新课标2卷.32)(12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答案】(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3)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所以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3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5)实验2中的无毛黄肉B(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 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xx年江苏卷.30) (7 分)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 人有1 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 A、a 表示)。 图1 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1、2、3 及胎儿1(羊水细胞)的 DNA 经限制酶 Msp玉消化,产生不同的片段(kb 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 cDNA 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1 的基因型分别为 。(2)依据 cDNA 探针杂交结果,胎儿1 的基因型是 。 1 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3)若2 和3 生的第2 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 PKU 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 倍。(4)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 b 表示),2 和3 色觉正常,1 是红绿色盲患者,则1 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 。 若2 和3 再生一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 PKU 患者的概率为 。【答案】(1)Aa、aa (2)Aa 279/280 (3)46.67 (4)AaXbY 1/3360(xx年福建卷.28)(14分)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则该推测成立。(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答案】(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xx年山东卷.28)(14分)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 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 。(3)用某基因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和 。(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个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用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答案】(1)常 X X和Y(注:两空可颠倒) (2)AAXBYB、aaXbXb(注:顺序可颠倒) 1/3 (3)0 1/2 (4).品系1和品系2(或两个品系) 黑体 .灰体黑体97 . 灰体黑体11都表现为刚毛,雄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11,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据此可推断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上。在实验二中,F2的雌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11,雄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31,如果等位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理论上实验二的亲本基因型应分别为XBY、XbXb,F1的基因型为XBXb、XbY,进而推出在F2中,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在雌果蝇和雄果蝇中都是11,理论值与实验结果不符,说明等位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体上。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aaXbXb。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则F1的基因型为XBXb、XbYB,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四种基因型的数量比相等,含有基因B的果蝇均表现为长翅,所以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1/3。 (3)用某基因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则“某基因的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XBYB。在实验一中,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F1的基因型为XBXb、XBYb,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四种基因型的数量比相等,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F2中所占比例为0;在实验二中,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xx年上海卷.综合题六)分析有关猫毛色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12分)猫的毛皮有的呈纯色(如白色、黄色、黑色等),有的呈色斑,两者合称为毛色性状,其控制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决定毛色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及其拉制性状如图24。(1)将不同毛色的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据表2分析,控制毛色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是_。猫的毛色性状由毛色基因W和色素淡化基因C共同决定,两者相互不连锁,色素淡化基因C包括C(原有毛色)、Cb(奶白色)、Cs(纯白色)、c(白化)。其中,Cb 和Cs对C呈隐性,对c呈显性,且基因C对基因W有抑制作用(C除外)。(2)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出现四种颜色不同的猫,其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两种颜色的猫交配,它们生育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3)考虑基因W与基因C的共同作用,若一只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此猫的基因型是_。(4)基因型分别为WlWC+Cs与WTWCsc的两只猫交配,生育出白色小猫的可能性是_.【答案】(1)WT、Wh、WI、W+(2)奶白色:纯白色=1:1(3)WhWIC+Cb WhW+C+Cb WhWIC+CS WhW+C+CS(4)3/4(3)根据题意,该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该白猫的基因型一定为Wh_C+_,根据题意和前面分析的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可以推知可能的基因型有WhWIC+Cb、WhW+C+Cb、WhWIC+CS、WhW+C+CS四种情况。(4)WlWC+Cs与WTWCsc交配,生育出的白色小猫的基因型为WT_ C+_,有四种情况:WhWIC+Cb、WhW+C+Cb、WhWIC+CS、WhW+C+CS。1(xx安徽卷)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团(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答案】B2(xx海南卷)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D7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答案】B【解析】一对等位基因的纯合包括显性纯合与隐性纯合,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概率都是1/2,故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概率为1/21/21/21/21/21/21/277/128,A项错误。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概率为1/81/16(765)/(321) 35/128,B项正确。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概率为1/321/4(76)/(21)21/128,C项错误。7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相等,为1/21/21/21/21/21/21/21/128,D项错误。3(xx全国卷)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和_。(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和_。【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随机结合相等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31 (2)假设抗锈病和感锈病受A、a控制,无芒和有芒受B、b控制,则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4(xx四川卷)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一甲乙全为灰鼠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验二乙丙全为黑鼠3黑鼠1白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实验一的F2中,白鼠共有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三丁纯合黑鼠1黄鼠1灰鼠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性突变。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上述推测正确。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答案】(1)2aabb38/9黑aaBB、aaBb(2)A显黄鼠灰鼠黑鼠211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因型为aabb。由题可知,B/b控制黑色物质的合成,则黑鼠的基因型为aaB_,白鼠的基因型除了aabb外,还有AAbb和Aabb,共3种。在实验一的F2中,灰鼠的基因型为A_B_占9份,纯合的为AABB占1份,其余都是杂合的,杂合的占8/9;根据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图和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可推知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aaB_),有了黑色物质才能形成灰色物质(A_B_);实验二的亲本组合:乙(aabb)丙(aaBB),它们的F1全为黑鼠(aaBb),F2的情况为:1黑鼠(aaBB)2黑鼠(aaBb)1白鼠(aabb),黑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5(xx福建卷)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_。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_。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_。(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这一基本条件。(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S、S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否定了这种说法。(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答案】(1)1/6终止密码(子)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4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3)S(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碱基互补配对 (2)据F1 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可知F1中的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但比例不符合1111,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3)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加热杀死的S与R 型菌混合培养,出现的S型菌全为S,说明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的说法不成立。(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6(xx江苏卷)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图1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中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_,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_。如果用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用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2)图2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_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答案】 (1)3 1121/31/27(2)棒眼雌性雄性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Y 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正常眼雌性X 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由F1:()正常眼长翅()正常眼残翅求算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即:Vg_XXvgvg XY。由亲代可知F1中 2/3Vgvgvgvg 残翅vgvg的概率是2/31/21/3;XXXY正常眼(XX XY)的概率是1,所以后代中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3。再由F1:()棒眼长翅()正常眼长翅 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即:Vg_ XClBXVg_ XY,由亲代可知F1中: 2/3Vgvg2/3Vgvg残翅vgvg的概率是2/32/31/41/9;XClBXX YXClBX XXXClBYXY1111,其中XClBY胚胎致死,棒眼(XClBX)概率为1/3;所以后代中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91/31/27。(2)根据图2亲代()XClBX()X? YF1:XClBX?XX?XClBY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