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ppt

  • 资源ID:5343228       资源大小:1.31MB        全文页数:8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4.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ppt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王志兵 什么是信息技术 目前关于 信息技术 没有统一的定义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 传输 存储 加工 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 凡是能够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IT即InformationTechnology 就是感测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Technology IT 定义1 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 其内容包括 数据与信息的采集 表示 处理 安全 传输 交换 显现 管理 组织 存储 检索等 定义2 利用电子计算机 遥感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 传递 存储 显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广义 培养社会成员的 信息处理能力 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狭义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 培养学生 信息处理能力 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一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是从1982年由计算机教育起步 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 成为今天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按其特征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时间上可分为前10年 中10年和后10年 即重点试验到逐步普及发展的前10年 更新换代向深层次加速普及发展的中10年 在全国中小学完成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实现 校校通 和教育初步信息化的后10年 有代表性的图片 从选修课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 1983年 制订了 高中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 1994年10月颁布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 1997年10月颁布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 修订稿 2001年10月颁布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2003年9月颁布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计算机文化论 计算机工具论 信息素养论 1982 1991 重点学校选修课 1984邓小平 计算机从娃娃抓起 1981伊尔肖夫 计算机语言是人类第二文化 1992 2000 所有中学校选修课 1994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 1997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 修订稿 2001 2010 所有中小学校必修课 2000 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1992 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 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 2003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信息文化论 普通高中新课程 技术 信息技术的文化特征演化 1982 1991 DOS 精英技术 精英文化 1991 2000 Windows Office Wps等专业技术 专业技能 傻瓜化 人性化 与用户友好 2000 2010 互连网 多媒体 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大众技术 大众文化 从专业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观念的转变 专用工具 前沿技术 傻瓜化操作系统 大众文化工具 精英端 大众端 信息 技术 计算机 技术 课程目标的涵义 为总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而存在的概括性的总体要求 称为总目标或目的 对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各个方面进行精确 详细的说明 是教师和学生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与学后应达到什么要求 具有哪些效果 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称为具体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的性质 任务所决定的文化论 工具论 信息素养论在基础教育的三个学段 小学 初中和高中分别开始信息技术课程 总目标基本相同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 一 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 一 初中阶段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 二 高中阶段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变化 三 从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 训练技能 转为重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从单纯地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转向重视经历过程 运用方法 培养学生获取 加工 利用信息的能力 进一步强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和文化性 努力将教学起点从 零起点 改为 非零起点 中小学学生学习信息技术 并不是要把它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也不仅仅是用它来录入文字 处理文档 数据和完成作业 而是要将它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提高学习 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中小学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地掌握各种 哪怕仅仅是主流的 信息技术软硬件知识和技能 因为信息技术发展太快 而且是全方位的 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 应该在满足中小学生当前应用需求的基础上 逐渐领悟信息社会及人类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形成自觉的信息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 生活和工作中把应用信息技术潜移默化为自觉行为 并通过自主学习 实践完善达到驾驭信息环境的能力 使他们在学习 应用 实践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内化为认知工具 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 信息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信息素养 能认识到准确 完整的信息是明智决策的基础 能识别信息需求 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阐明问题 能确定潜在的信息来源 能形成成功的 信息 查询策略 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或其他技术访问信息源能评估信息 能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组织信息 能将新信息整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 能在批判性行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信息素养定义1 1 信息素养标准1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2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并按要求评价信息 标准3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准确地 有创造性地利用信息 信息素养定义2 2 独立学习标准4 作为独立学习者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捕捉与个人兴趣相关的信息 标准5 作为独立学习者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欣赏文学作品和对信息进行的其他有创意的表达 标准6 作为独立学习者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力争在信息搜索和知识生成方面具有杰出能力 3 社会责任标准7 对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认识到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8 对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践行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合乎伦理的行为 标准9 对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有效参与到捕捉和生产信息的群体中 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 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索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对其他信息进行创造性地表达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道德的行为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信息素养定义3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 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信息的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 是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 行为 理论观点等 从信息角度的理解 感受和评价 通俗地讲 面对不懂的东西 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 并知道到哪里 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 这就是信息意识 二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信息的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 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 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 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 它不仅体现着一个人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 而且还制约着他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二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 信息的采集 传输 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 我们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 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二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信息的道德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 自觉地选择对学习 生活有用的内容 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 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 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 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信息意识是先导 信息知识是基础 信息能力是核心 信息道德是保证 信息素养的内涵 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能够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 有效地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有信息素养的人懂得如何学习 即知道如何组织 如何查找到相关信息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8年提交的 关于信息素养的总结报告 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技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 技术素养 理解技术 使用技术 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素养是指利用数字技术 传播工具和网络来获取 管理 整合 评价和创造信息 以便在知识社会中发挥作用 1 获取信息 有收集和重新获取信息的意识并知道如何收集和检索信息 2 管理信息 能够应用现有组织或分类明细表对信息进行管理 3 整合信息 能够解释和描述信息 这包括概括 比较和对比各种信息 4 评价信息 能够判断信息的质量 适用性 有效性和效率 5 创造信息 通过组合 应用 设计 创造或加工信息来生成新的信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学生兼顾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协调发展 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是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 也是在知识社会中开展终生学习的基本条件 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既相互联系 又有所区别 如果简单化地用一个概念去取代另外一个概念 会对深入理解和有效落实信息技术教育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信息时代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所需人才的关键 是蕴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自1993年以来 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的45 是由信息产业带动 作为信息领域高科技的代表 美国微软公司在发展的最快时期每周增加资产4亿美元 而这种变革是以大规模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前提的 资料出处 黄光平 经济转型与职教发展 引自 中国教育报 2002年10月4日第4版 2 信息 技术教育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应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准备 技术在以非凡的速度发展着 新技术层出不穷 现有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扩展 所有这些使得人们理解并自如地把握现代技术的概念和作用显得格外重要 技术素养 之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资料出处 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 技术学习的内容 新世纪里 信息和知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对信息和知识的有效应用 单靠读 写 算等传统的能力基础已经不能胜任 教师 学生 雇员和公民必须形成新的素养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信息素养 之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价值 资料出处 21世纪素养峰会 2002年3月7 8日 德国柏林 2 信息 技术教育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应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准备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现状堪忧 不惜血本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外软件公司的奴隶 至少一部分人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原创能力最大的软件输入国 莫尔定律 每18月一次 近乎麻木地集体买 埋 单 中国应成为技术输出国 什么时候 怎样才能 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 3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亟需反思和重新定位 4 我国各界对开设 信息 技术课程的需求和呼声 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对9省市12个行业2378位从业人员的调查 赞成在高中开设技术课程的比例 厂矿企业 农业 运输 文教等行业人员87 42 赞成 企业界赞成的占93 65 有子女就读高中的家长有69 8 赞成 担心影响高考 信息技术必修课逐步普及 所有农村初中和城镇初中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条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大中城市的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在逐步普及的同时 还出现了 开课时间提前 教育方式日趋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即 有条件的地区开始从小学1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 开课内容在2000年 纲要 的基础上 很多学校还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 进行了机器人教学 LOGO语言教学等多种尝试 我国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国家规定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全国乡 镇 以上有条件的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增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和综合实践活动 2001年颁发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必修课2000年11月14日的颁发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必修课2003年3月颁布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必修 选修 四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的启示 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知识本位阶段 知识就是力量智力本位阶段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人本位阶段 还教育的另一半 新课程的几点基本原则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 增强与社会进步 科技发展 学生经验的联系 拓展视野 引导创新与实践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构建重基础 多样化 有层次 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会收集 判断和处理信息 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环境意识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课程理念 提高信息素养 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社会需求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环境需求关注全体学生 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需求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学生需求注重交流与合作 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文化需求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 提升信息素养 具备信息的获取 加工 管理 呈现与交流的能力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 方法 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发表观点 交流思想 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2条 二 过程与方法 6条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条 知识与技能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 加工 管理 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 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3 能从日常生活 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 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相关性 5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 存储和管理 过程与方法6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 发表观点 交流思想 开展合作 7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通过有计划的 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 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 完成信息作品等 8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 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0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1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负责任地 安全地 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应用 算法与程序设计 数据管理技术 网络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初步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课时 36学时 模块学分 2 2 X 通用技术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 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 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 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 养成积极 负责 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 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 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 提高生活质量 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还没有课程标准 我省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国家政策以及2000年11月14日的颁发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为基本 重点参考2003年3月颁布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五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和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 传输信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 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阶段性目标 初中 1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 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埋 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在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 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 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 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完成各种任务 4 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相关性 5 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 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建议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 具有积极主动地学习 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并形成继续发展自己在信息技术某项特长的愿望 形成从环境中敏锐地捕捉信息的意识 并对信息的价值做出恰当的判断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获取 加工 管理 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过程 创新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 法规及安全维护常识 能够主动防范或抵制不良信息行为 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伦理道德 价值观念及责任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双素养双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初中阶段继续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 并逐渐强调对技术原理 方法的掌握 1 知道数据 信息及计算机信息编码 度量等基础知识 知道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 熟练应用操作系统管理信息 了解计算机硬件功能及性能指标 尝试设计装机方案 并能对计算机简单故障进行诊断 2 知道计算机互联的原理与基础技术 在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局域网的结构 组建 尝试基于局域网的通信与资源共享 3 能够使用各种搜索技巧以提高网络资源搜索的效率 并能够选择合适的下载工具保存信息 对信息的真伪 优劣 权威性和时效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研究技能 4 能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具有一定结构的 可读性强的文档 并能根据工作要求生成各种形式的文档文件 如封面 履历表 研究性报告 展牌等 5 利用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 信息 能够实现数据查询 统计 排序及按要求提取信息 了解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一般功能与工作过程 6 能够使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 综合利用文本 图片 表格 动画 声音 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设计具有清晰严谨的组织结构的多媒体作品 并考虑具体情景与观众需要 选择更合适的呈现方式与发布途径 7 了解多种网络通讯工具的功能与特性 知道网络交流中同步 异步 点对点 点对面几种模式 能够根据具体的学习需要 选择合适的通讯工具开展远程交流合作 8 能够结合产权 版权纠纷的具体案例展开讨论 理解信息社会知识传播的特点及产生的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知识产权和版权相关规定的认识 二 过程与方法在小学阶段积累技术经验的前提下 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更准确地确定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 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合作 综合多种知识 提高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能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能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并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 最后能够分析和整合获得的信息求得问题的可能性答案 2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或社区服务活动中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寻求帮助与合作 开展调查 查阅资料 处理信息 数据统计 编写研究性报告及发布信息等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信息获取 加工 管理 表达与交流的一般工作过程 感受信息技术对工作效率的提高 3 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或信息作品全面的评价 能够反思自己发现问题一直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包括对问题的定位 获取相关信息的策略 加工信息的策略以及集成软件的选择等等 4 在使用各种信息处理软件的基础上 总结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操作方式 挖掘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并能广泛迁移 三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初中阶段应强调学生对人与技术关系的理性认识 增强对技术后果的辩证分析能力 增强技术利用的责任感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1 关注与日常生活 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 并有应用新技术改进自己学习的意识 树立要成为未来信息时代合格公民和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志向 2 形成主动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并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或探索其它学科学习问题或困难的意识 3 通过参与更多的范围更广的信息活动以及调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体会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 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并能从一些反面案例中初步体会信息技术影响的两面性 4 规范自己的网络学习行为 能够遵守信息使用过程中的法律法规 伦理道德等 形成对自己的重要信息进行保密的意识 增强净化和维护周围信息环境的责任感 四 行为与创新强调学生个性化地使用信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自觉地应用信息技术 并强调对技术的创新利用和创新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1 形成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其它科目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能够通过恰当地方式寻求更有力地帮助 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深刻性和创新性 2 具有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意识 不盲信 盲从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不参与不良信息活动 做信息社会健康的良好公民 3 要养成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的习惯 在自己的信息作品或问题解决方案中要用规范的方式注明不同资料的来源 包括论文 著作 网络资料等 六 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着的几个突出问题 计算机教育的影响难以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内容陈旧 过时和重复师资问题经费问题政策问题社会问题 七 信息技术课程未来发展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在实验中逐渐走向成熟信息技术课程在探索中谋求突破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共存互生 八 反思自己的教学 1 你认为有哪些教学活动会对学生将来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产生好的影响 2 有哪些教学活动能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 谢谢老师们 wzb 做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上好课的准备 备课上好课的过程 驾驭课堂好课的升华 反思和研究 教师的位置和职责 制定课标 人员部门职责 课程专家 教研员 教研员 教研员 教研员 解读课程课程标准 我们的位置 我们的职责 课程中心省教研部门省教研部门地市教研部门地市教研部门县 区 教研部门县 区 教研部门学校教务处学校教研室学校教研组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学科教师 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落实课程教学目标 政府官员 制定政策 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 新课程思想的实践者 教学目标的落实者 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 从广义讲 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开展教学活动 总结推广教学经验 加强教学业务学习 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具体到学科 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培养 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一个博克的观点 调整心态 用心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 夯实教学基本功 这是做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 经常反思 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 并逐渐尝试写一些教学随笔 与同行共享 勤奋刻苦 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以更好的服务信息技术教学 并且适时的帮助同事 比如和他们探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等 但不能只为他们做 嫁衣 筛选并辅导学生参加电脑作品大赛 机器人比赛 信息学奥赛 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我 实现自我 拓宽自己的业务渠道 结合实际情况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 贡献力量 自身的价值可以在学校的层面上得到认可 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爱岗敬业 前提扎实的专业知识 基础驾驭课堂教学 能力 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从一道招聘教师试题看信息技术教师素质要求 合格信息技术教师 我是信息技术教师我做信息技术教师 爱岗敬业 合格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任务.ppt)为本站会员(xt****7)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