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三八节征文范文7篇

  • 资源ID:524404       资源大小:67.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八节征文范文7篇

三八节征文范文 7 篇【篇一】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初听此话没什么感触。那年儿子高二,不停的测考给予他很大的压力。每次成绩出来只要没达到预期分数,老师的说教、学校的排名把他挤压成了一只刺猬,回到家逮谁扎谁。记得那年老公比较忙,每天回家很晚,只有我要去面对儿子的情绪。那可真是青春期遇到更年期。家里出现了踢猫效应,儿子对我发泄情绪,我对晚回的老公发泄情绪。但找人发泄自己的怨气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感觉生活一团糟糕。这时遇到了一位多年没见的同事,看到她变化很大,阳光、乐观,她气淡神闲地和我谈论着生活中的琐事。就这样谈到了樊登读书会。她说每天做家务时、开车时,听听樊登讲书受益匪浅,让我免费试听 7 天。就这样我把樊登读书会带入了家庭。我认为这是我自我成长和生活管理方面目前为止最正确的选择。开始只是无意识地在吃饭的时间及临睡前打开手机和家人一起听。樊登老师用最短的时间讲述了全书的精华。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与儿子听了第一本书我的情绪为何被他人左右。儿子听后感受到自己情绪不稳定是太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无法忍受繁重学习任务后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总是让某人的言论左右自己的情绪。找到结症后孩子开朗了,情绪平稳了。我们母子之间对控制情绪方面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为了提高自己与儿子相处的方式,我又相序听了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养育男孩,在对儿子的理解和与儿子的沟通上不断开悟。推荐儿子听了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儿子顿悟,找到了学习的窍门,成绩逐步提高,情绪日渐稳定。老公在时,我们一起听了樊登老师讲的非暴力沟通、亲密关系。在婚姻中,20 几年的夫妻不可能没有争执。过去总是记着一些上一辈老人的教诲,把一些俗话视为正确,比如:夫妻就是铜锅碰铁刷哪里有不磕碰的?什么争执的原因一个巴掌拍不响谁都有过,什么夫妻问题再大也没关系,都会床头吵架床尾和,不用在意。搞得生活一笔糊涂账。亲密关系这本书让我们明白,其实亲密关系也是一门学问,原来彼此之间的争执并不全是双方性格及爱与不爱的原因,而是潜藏着你童年对归宿感和价值感的无限渴求。明白这些我们就能理解彼此,克制冲动,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我们心中的不快,不至于总说出责怪或指责的话去伤害对方。而是用理解体谅的话来替代。以前多数时候想着对方的行为不随心愿就自己生闷气,越想越气,然后等先生回来就一顿抱怨,搞得乌烟瘴气,自己的需求没解决, 反倒搞得亲密关系冷淡。学习成长后处理事情的方式全部转变。慢声细语地和对方说明自己的需求反倒效果更好。比如告诉他我希望他合理安排时间,一周早回二天和儿子相处,让儿子有和父亲谈心的习惯。老公也通过学习学会了懂我的不容易,知道了父亲角色的不可替代性,理解并配合我的想法。这样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彼此学习面对自己及对方的最好和最糟,学习接受和谅解共同成长,最终达到婚姻生活的提升和幸福。这样的听书习惯仿佛放入生活已无法剥离。每周六的新书我们是必听的,就这样我们一起全家听了 100 多本书。其中次第花开、正念的奇迹、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对我们全家的影响深远。樊登老师对书的精辟解读使我们全家受益,每个家庭成员的精神状态、情绪心灵、生活状态及对未来的规划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家人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包容使我们内心幸福,身体健康,内心更加平和宁静。沐浴书香,家庭幸福!【篇二】自从儿子初二以后,他就再不愿意当小乖乖,摆出姿势让我照相给拍正脸儿了,练就了我的抓拍能力,一起出去玩儿,我跟着他迅速长成的大长腿后面努力追赶时,照了许许多多儿子的背影照片。儿子长大成人,带着新奇在闯世界,与我渐行渐远,我由照顾变成了牵挂。去年去澳洲看他,反而更多的体验到他对我的照顾,周到而粗砺。这是我第一次不跟团并且一个人自己背包出国,当我对自己三角猫英语担心时,他在视频里说:没问题,大胆张嘴。于是我背着行囊勇敢的独自上路了。出于好奇我让儿子提前给我办了当地驾驶证,到了澳洲,当我第一次坐在右舵自驾内心慌慌时,他说怕什么,有我在你边儿上呢,大胆开。于是我稳稳当当行使在大洋路上、奔驰在广袤草原。在墨尔本俩人都人生地不熟的地界儿,有两天他要去会友,问我是不是和他们一起,我回答:不当电灯泡儿自己玩儿。于是他给我装了谷歌地图,告诉我说要去哪里就输入,然后按着点点走,咱大北京来的,这里太小不够走的。于是我变得勇敢,独自逛名胜拍拍拍、去市场买买买、参观各种博物馆、和极负娱乐精神的黑人大叔们跳广场舞也成了独闯天下的自由侠。有儿子做后盾的妈胆儿越来越大,心越来越野。当他朋友说自己妈独自不敢出门,当同学问他:你妈呢?他说不跟我来自己在外面嗨呢,对于同学朋友的赞许,我俩都很自豪。前一阵看了一篇文章,意思是说女人不要为了照顾孩子和家牺牲了自己,多年后孩子需要的不是婆婆妈妈的照顾,不是唠唠叨叨的指点,而是和他一起奔跑的伙伴。万幸没有放弃自己,脚步虽缓但一直在努力前行。今年秋天以来,我妈妈重病住院,春节期间儿子回来后,下飞机第一句话问的是姥姥好些了没;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是去医院看姥姥。整个寒假期间,他回山东看望年迈的奶奶,在医院看护病重的姥姥,仔细的呵护着老人们的心情。儿子对姥姥的照顾是周到的,给姥姥输营养液、陪着姥姥遛弯儿、给姥姥梳头、端水、洗脚、逗姥姥开心儿子因为太高,和姥姥走在一起或帮她做事时,都要略微弓着后背,脸好和姥姥离的近些。我望着儿子宽厚的背影,默默地欣慰,儿子长大了,慢慢的变得温暖而细腻了,似乎家也可由他们这辈儿顶梁了。年少时读到朱自清的“背影”,是作者感受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而我有感而发的“儿子的背影”,是作为妈妈的内心感受。随着儿子的成长,他的经历、他的高度提高了我的眼界,开阔了我的视野。儿子的照顾温暖简单而粗旷,使儿子的妈妈变得勇敢坚强而果断。人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而我分明感觉到儿子似我身边的一团火温暖着我。养儿真好,做妈妈真好。我得感恩育子过程,这过程使我始终保持对世界的感知欲望,有儿子在前面引领,我会努力追赶,争取不被时代淘汰。我得感谢儿子,他的成长过程,其实也是我的自我完善、成熟过程。做妈妈的真的需要的不多,也许一个眼神儿、一句话,哪怕是自己的一个感受,就把自己感动到了。随着儿子的长大成人,离我越来越远,飞得越来越高,留给我的更多的是背影,我努力追赶,仍望其项背。在社会上 90 后正式出场了,家是他们的避风港,也可以交给他们操持了;国是他们强大的后盾,该为国作些什么了;世界是他们的舞台,可以大显身手了。努力向前吧 90 后的孩子们。【篇三】“家”一个温馨的港湾,尤其父母在的时候,家更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在忙、累、委屈或高兴的时候都会想到地方。我亦更是如此。我的家在幅员辽阔的内蒙古,那里的人善良、朴实,待人热情,我的父母是典型的代表人物,尤其是母亲,她一生用她的行动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 4 人。母亲是一个文化水平低,但思想觉悟很高的人,记得我们兄弟姐妹很小的时候,老爷总是生病,为了给老爷补充营养,她把家里唯一的一只下蛋母杀了给老爷炖汤喝,我们眼巴巴的瞅着,想分块肉解解馋,她硬是没给我们,告诉我们年龄还小,好日子还长着呢,而老爷正是最需要营养的时候,让我们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影响着我的一生,现在我也这样回馈于我的父母。母亲虽然文化水平低,但是在待人接物上我尤其的佩服,与邻居打交道的时候很怕人家吃亏,总是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前年的一个夏天,我的姐姐去探望母亲,被母亲邻居家的大狼狗把腿咬伤,伤势很重,已经疼的不能走路了,当时恰逢我也在母亲家里,我已经生气的受不了了,想着第一要把大狼狗给灭了,其次找狗的主人去问责、然后上法庭解决,赔偿医药费、精神损失费、营养费、务工费等。母亲不同意,说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伤了和气都不好,不要把事情搞的那么严重。在母亲的却解下我们没有把事情搞大,接下来有了我每天陪着姐姐打针、抗感染,换药的历程。至今的我还是耿耿于怀,也许就是这种大局意识,化解了危机,我也把“让一步海阔天空”理解透彻了,母亲又多了一个好邻居,没有这种意识,可能会有冤冤相报的结果。母亲忙碌一生,兢兢业业,勤俭持家,年轻的时候忙着田地里,忙着照顾我们兄弟姐妹,直到睡觉那一刻才可以停下来,从我记事起,母亲做什么事都是先别人后自己,有客人进门迎接,出门相送,礼仪周到。只要别人家有困难,都会毫不犹豫的不帮助,从不记个人回报与得失。可能是受家庭的影响,所以在我们上学选择学校的时候,我和哥哥都选了医学专业,都想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但是有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去年的冬天父亲被不幸的确诊了胰腺癌,母亲觉得天旋地转,这是她没有想得到的,我们兄弟姐妹的泪水也已经不受控制了,但是她反倒安慰我们不要你难过,自己一个人偷偷的抹眼泪,她是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减轻的柔弱老太太,用她内心的强大支撑着我们一个大家庭,我曾几度要休假回去照顾父亲,她都没同意,总说我工作忙,有更多的病人需要我照顾,是我感觉跟惭愧。在母亲及其他兄弟姐妹的照顾下,父亲的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也是的我的良心收到一点慰藉。舍小家,为大家,为了病人的康复我没有更好的照顾父亲。一个家庭朴实无华的教育,身教大于言传,使我的工作收益匪浅,我也在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我们的小团队。【篇四】人间有两种最美好的爱,一种叫母爱,它是温柔的,另一种叫父爱,它是慈祥的。父亲对子女的爱有的是挂在嘴边,有的是藏在心里。我的父亲对我的爱在别人眼中是平凡的,但是在我的心中是伟大的!“父爱如山,有如山之巍峨;父爱似海,有似海之广阔。”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沉默了因为我突然觉得父母对我的爱怎么可能用言语和文字写得完的呢?回忆中那三次让我终生难忘的谈话第一次长谈从小爸爸妈妈工作很忙,都是姥姥姥爷帮忙一起带我,他们对我娇生惯养,养成了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任性。中学时,爸爸将我送到了寄宿学校,离开家人身边的我什么都不会做,跟爸爸闹了很多次,这便有了我成长中爸爸跟我的第一次谈话。我们聊了很久,我记得最深刻的是他跟我讲:“寄读是为了锻炼我的独立能力,改掉从小养成的那些不好的习惯,这是一种爱,也是对我的关怀。”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他眼神里对我的期望,是啊,这一点我无可否认,哪个做父母的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从那时起我慢慢认识到了我该长大了直到军校四年、毕业工作、结婚,这十年多的时间养成了我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我不会在遇到问题时手忙脚乱,反而成了爸爸眼中最懂事的孩子。第二次畅谈大学的选择我觉得是爸爸为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由于家庭原因,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一种刻骨铭心的眷恋,我踏入了那个曾经多少次出现爸爸身影的地方 军校。爸爸送我入校的那天,他告诉了我,“部队生活很单一,只要坚持,相信我会爱上那里,”我当时还持怀疑的态度。部队不同于地方大学,用战友的一句玩笑话说:来到这里除了床单和卫生间的墙是白色的,就连食堂的饭看着两眼放绿光。没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和平年代的我们不会经历老一辈的战争,我们每一天都在重复训练、上课,上课、训练,这里有有汗水,有泪水,虽然辛苦,但我伴着爸爸的鼓励坚持了下来。经过四年的磨炼,我改变了看法、想法,少了很多的埋怨,多了些与爸爸、爷爷他们一样的感触。毕业季,转折从这里开始,由于多方面因素,我也不得不做出选择,心里五味杂陈,是服从分配呢?还是爸爸跟我进行了第二次畅谈,这一次是关于我的就业问题。最终我还是听取了家人的意见选择了转业到地方,记得那一次他说“人生的路很长,十字路口很多,每一次的选择会不同,你只能果断取舍,但是爸爸会在前面为你引路,你尽可以大胆的迈步前行,去实现你的梦想”。虽然我最终也只能选择放弃那一身绿军装,但是那段三代人的梦想伴随我开始了新的航程。再听小曾的那首爸爸的绿军装,我终于理解了它的意义,听懂了爸爸对我别样的爱。曾几何时,我曾多少次顶撞爸爸;曾几何时,我曾多少次不听爸爸的话。但父爱是无言的,用行动难以表达,只能用心去体会。的确,我从来不认为他对我的爱有一分一毫的偏差。第三次深谈2012 年我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变,爱情的结局最美好的就是婚姻,面对还没有做好准备的婚姻问题,我很茫然,这时爸爸跟我进行了第三次深谈。那一夜,我们无眠,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他记得那么清楚,那么多的心里话还是第一次听到。爸爸告诉我“婚姻的成功,一半是婚前的选择,一半是婚后的经营,家和万事兴。但是亲爱的女儿,无论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爸爸都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依靠着爸爸厚实的肩膀,我感觉我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在外读书、工作、结婚的这十几年时间里,每年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这些年走来爸爸给我创造了一路坦途,几乎没有什么问题是需要我自己去解决的。然而,偶然一天我看到爸爸有点斑白的鬓角,我才意识到,在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成长中,每一次的十字路口都有他的指引、教导和陪伴。可当我在阳光下逐渐长大,而他们却渐渐衰老,操心和忧愁使皱纹爬上了他们原本无忧无虑的脸庞。在这一刻,我只想祈求时光走的慢一些,再慢一些,让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陪他们慢慢变老,一起分享每一天的快乐生活,让他们还能用那种爱滋养这样的一个我。爱如无言的流水,细腻的滋润着每一个点滴。风起云涌、日升月落、冬去春来、花开花谢,在他们的话语中,我认识了世界,开始了思考。他们不仅养育了我,还教会我做人做事、授我以知识,有道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爸爸妈妈,感谢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你们真的辛苦了!你们用爱让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有你们的地方就有家,有爱,就有了一切让我们彼此相亲相爱,守望未来最美的幸福。【篇五】小草之所以能茁壮成长,是因为那勤劳的土地源源不断的给小草送去养分,奉献的雨露毫不吝啬的给它送去水分,慈爱的太阳不求回报的给它送去阳光。春风轻抚着它,雷电考验着它,石头捶打着他 几个月后,小草变成了茁壮的大草,即使有路人的踩踏,它依旧保持青绿,依旧保持活力。因为在它成长时获得了环境的滋润,因此打下了最坚实的根基。而我们不就像那小草,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远古时就有“礼仪之邦”之称,所以对于家风家训更是重视。而要说起我的家风家训不得不说说我走过金婚劳苦功高的父母。42 年出生的父亲长母亲一岁,都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岁月。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贫困、人民公社等,又赶上上山下乡的时期,可想而知生活的艰难!听父母讲过去的故事在以前听多了时哥哥们会开玩笑的说:又给我们忆苦思甜了!现在随年岁增长再来回味愈加感觉其中的辛酸,如同听一段民族的苦难史、家族的苦难史。66 年后我们兄妹几个不合时宜的降生,增加了这个家庭的负担。父亲在队里做了会计,母亲在学校教书,大家以自己的方式挣点工分,以此贴补人口日益增多的一大家子的开销。再后来哥哥姐姐们几人相继上学,父母开始不分昼夜的辛苦劳作来换点学杂费。据说,当时每晚磨面到深夜,第二天赶早两人推车跑几十里路卖到外地挣个差价贴补家用。就是这样,到 84 年大哥上大学、我即将上小学那会儿,家里还没脱贫、吃的还是黄面窝窝!很心酸的记忆是:大哥上大学那会儿有次来信最后写着:别寄 20 元,因为字体草,父母都看成“另寄 20 元”一直纳闷!后来才知道:每月都只寄 20 元根本不够哥在大学的花费,所以才特意交代别寄 20!母亲说过:我们兄妹小时候,父亲整日都是眉头紧锁,为养家糊口奔波,哪有心情抱抱我们?这点我有记忆:小时候的印象父亲是不苟言笑的,我们兄妹几个都怕他,哪像现在对侄女、外孙甚至外孙的孩子!一见面就乐的合不拢嘴,用“含饴弄孙”这个词来形容就太对了,几日不见就打电话或亲自赶去看望。在那样的环境中,唯一能让二老欣慰的就是哥哥姐姐们优异的成绩,能够苦中作乐的是对我们的教育大事。母亲是教师,为家庭挣工分。闲来不忘把三字经写给我们读:“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还自编了称为打油诗的“在家住高楼不如学字在心头朋友不来借贼也偷不走”勉励我们好好学习。即使在后来侄女上学期间,母亲去作伴,也不忘写些勉励的话给她贴在床头,以至于每到母亲要去时,侄女赶紧“复习复习”!小时候每到过年都是我们家最热闹的时候,街坊邻里都送来红纸,让父母帮忙写春联。这时候母亲研磨,父亲书写,偶尔交换一下,这场景我想是走过金婚的二老最浪漫的事儿-无论过去和现在我都会想到红袖添香的浪漫桥段!对我们姊妹的教育,父母很少去说教,更多的是言传身教。父亲是独子,对奶奶特别孝敬,我们兄妹都看在眼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些像是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06 年大哥工作调动到外地,临走前我们兄妹一起吃饭,席间哥哥说,我们兄妹走到现在得益于母亲是教师、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不是从小交给我们多少文化知识,更多的是潜意识里给我们的影响。我们在学生时代,不是高智商、绝对算得上低情商,不是傻,是踏实,务实,是不圆滑、事故,也正因为此,所以才能致力于学习或钻研,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父母都没有所谓的陋习,闲暇时就是看书。在当时家里书籍算是很多了,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在家看过小说家春秋等,还有些记不得名字的法国名著,由此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大学期间每学期都去图书馆借书20 本左右,当时曾经做过记录。所以现在也很注重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每日书不离手,十岁的孩子已经看了汉武大帝唐太宗平凡的世界等多部长篇小说。渐渐的哥哥们都毕业了、成家了,家里的负担稍微轻松了,父亲的脸上皱纹慢慢舒展了,笑容渐次多了起来。大哥医学院毕业工作二十多年又人才引进去了大都市,二哥更是一路硕士博士走到博士后,姐姐成绩优异却因为辍学帮忙干家务成为哥哥们最大的内疚,但是争气的外甥女也一鼓作气医学院毕业顺利参加工作,而两个侄女现在也都在 985 院校的同济大学和华南理工读研!老爹今年已经 75,老娘也是 74 了,老娘除了老胃病,身体都很硬朗。为了照顾方便,也解了俩儿子在外的后顾之忧,这些年便住在市里,姐姐也跟到了身边,平时我和姐姐不时去看看。二老很知足,平时没事儿去大转盘逛逛,锻炼锻炼,也经常坐车去桥边或到公园听听唱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作为他们最小的女儿,我跟在父母身边最久,看得出,父亲的知足、满意是发自心底的:日常和母亲结伴去买买菜做做饭,这时成为了消遣,不再有生活的压力,闲来去河边钓钓鱼,结识三两同行者,谈着谈着成了“渔友”。可是对于成家晚、孩子还小的我他们还是时刻放在心上,不时提醒,甚至写成字幅让我们带回去:“在校工作要尽职,认真学习苦钻研。教育学生要耐心,不可急躁和厌烦。同事之间要团结,互帮互学争模范。生活艰苦又朴素,优良作风代代传。教育贺贺是大事,父母言行做垂范。佳节亲朋来饮酒,千万莫要把酒贪。酒后千万莫开车,安全第一记心间。肺腑之言千万遍,期待健康和平安。”这些我们都挂在家里书房,时刻提醒自己,感念父母恩情,报效国家社会。这是母亲写给我儿的名言、警句,还逐字逐句给他解读: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只有有了优良的家风,才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谢谢了!我的父母、我的家!真心的祝福父母健康平安,幸福天天!祝愿我的家和睦安康、岁岁年年!【篇六】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四年啦,我还是没有做过他去世的梦。在我的梦里,他一直都活着,平静地和蔼地好好地跟我们在一起。四年前那场生死离别,似乎根本没有发生过。有时候我会突然想起,从前偶尔听到的、关于他的故事。这些故事,我当初如风过耳,以为根本就没记到心里,没想到却刻在我的脑海里。我现在想起后,会仔细解读它背后的意义,这时总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总会情不自禁地说:哦,原来他是这个样子。父亲是什么样子呢?我父亲有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因为长得高大威猛,又练过拳脚,天不怕地不怕,人送外号“老虎”。后来国家到村子里来招工人,来人一眼就相中了父亲。村里人也识趣,一齐提名把他举荐了出去。而父亲一脱离小小的村庄,感受了新天地的阔大,马上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心里有所畏惧了。他们在郑州集训后,有一场文化课考试,如果考不过,就得退回原藉。父亲不想回去,可是文化课又不好,怎么办呢?“孩子乖!你们知道我多用功!人家都睡了,我就到厕所里继续背书,背了足足半年,硬是考过了!”多少年后,父亲还满脸自豪地给我们这样说。而我们,总是像听天方夜谭似的,对他的话半信半疑。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他一点也不喜欢读书。这是父亲一生中唯一一次决定命运的文化考试,它不仅让父亲跳出农门,当上了一名光荣的地质工人,最重要的是,让他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他一生尊重有文化的人,就是从那时开始的。父亲一表人才,又当上了工人,给他介绍对象的可不少,连驻地的姑娘都看上了他,但他只喜欢母亲。母亲长得非常漂亮,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美女。最重要的是,她是个文化人,她是她们公社唯一一个考上师范的女学生。父亲对母亲真是一见倾心啊,迫不及待地就跟母亲订了婚,恋恋不舍地回单位上班。不久母亲嫌他脾气暴,有所动摇。父亲千里迢迢从南方跑回来,找到母亲,撂下一句话:“你同意不同意?你不同意我现在就走。”结果母亲同意了。父亲是个大个子,急性子,点火就炸,可他一辈子都没母亲动过一根指头。有时他们也吵架,每次吵架总是父亲输,总是他躲出家门,而母亲怕他有事,让我们去找他回来。父亲当然不怕母亲的拳头,他怕的是她嘴里说出来的一套套的大道理。后来我长大了,也学着跟父亲顶嘴,父亲并不以为忤,举手投降: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我不跟你们这些秀才讲。父亲对我们的学习十分重视,在我们家,再大的事也大不过我们上学。他常常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只要你们愿意上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供应你们。他去世的头几天,手术之后第一次清醒过来,还在劝慰我们:我没事,我还等着我孙子考上大学呢!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姊妹三人都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尤其是姐姐,身为家庭妇女,年近五十,居然重新学习了初中的文化知识,来教授她的女儿。父亲当上工人以后,分到了南方的大山里。母亲问他在山里都干什么,他说在找石头。找什么石头?就再也不说了,而且一忍就是很多年。甚至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他都没给母亲说,他们的地质队在南方找铀。父亲是个没有一点城府的人,还有点小吹牛,我真不知道,他怎么能忍住谁都不告诉。要知道,“下属于核工业部”,那是一份多么气派光荣的职业啊。不过,我从这事上也学会了一点:人一定要守规则,不能做的事一定不要做。找石头是个很辛苦的活,有时候走的远,只能睡在山里面。钻矿的时候,还得睡在帐蓬里。十多年后,父亲在一次工作中,被摆动的钻杆击中头部,住了院。又加上长期露宿导致了很严重的风湿病,他就从钻矿队退到了炊事班,搞起了后勤。父亲几乎是干一行爱一行,到炊事班不久,他就练就了一手好手艺,炒的菜,做的面食大家都爱吃,常常有人打菜的时候,站在窗口直截了当地问:哪个是老张炒的?领导见他干得那么好,想提拔他当班长。当时他们队是军队编制,当班长就是领导了,对前途很有帮助。但动员了父亲好几次,他都不干。他是个实在人,喜欢有活自己干,不想去支使别人。领导见父亲不干班长,就让他当班副兼采购。炊事员当然愿意自己去买菜,所以他很喜欢这活。他工作得那么认真,母亲对我们说过一件事。说有一年她去探亲,正赶上上级给父亲所在的连队送咸鸭蛋,摆了满满一间房子,吃了好长时间,许多人都吃烦了,父亲却不知道拿一个给母亲。父亲的一个好朋友听说了,借到炊事班去看父亲的机会,背着他揣了两个,送给了母亲。父亲看见了,还嘟囔着说,那都是有数的。母亲说完这个故事会再说:你爸干了十多年采购,咱家总共就白吃了单位两个咸鸭蛋。更有甚者,我们去食堂打菜,遇上父亲掌勺,怕别人说他给我们多打了,总是让我们再到旁边窗口去打。不过即使重新排队,我们家也从未因为这些事生过气,因为父亲那么耿直清廉,我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去沾公家的便宜。父亲退休后回到家乡,说起他的单位总是眼睛瞪得老大,谁都不服,似乎全世界就他的工作最好最气派。他身体一直很好,人到老年,性情又变得越来越开朗,我以为他会长命百岁,谁想到他会骤然离开我们呢。年青时那次头部受伤,在父亲脑中留下一个淤血点,后来转为脑瘤,父亲就死在这件事上。一个普通工人,为他热爱的事业贡献了生命,令我悲伤又自豪。父亲从生病到离世,只有短短九天时间。他生养我几十年,我只伺候了他九天。我有太多的孝心没有来得及表达,我有太多的热爱没有来得及告诉他。我恨自己是个女儿并且远嫁,一年见不了他几天。在他去世后的这几年内,我常常惊讶地发现,自己身上与他相似的地方。我又常常检视自己,力求发现跟他更多的相似点。这一切无非想证明,我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非是想证明,他并没有消失,他还在和我在一起。亲爱的父亲,来生我们还做一家人,那时我一定要做你的儿子,守你一生一世。【篇七】我有些激动,又有些恍惚。你问我家的家风家训吗?我家吗?我好似坠回了思念已久的童年还未破败的老家土瓦房,被树木围着的大院子。天冷得我缩了缩脖子,“咔嚓”一声,这才发现脚下还残存着未化净的雪。饭香味从厨房传来,我听到姑姑们和母亲爽朗的笑声。一群提着灯笼的孩子从我面前笑闹而过,跑得再快,我还是认出来了,最末的那个不就是我?六七岁吧?堂屋里父亲和姑父们已经在摆桌子了,不知谁喊了句“端菜喽”,孩子们放下玩耍,跟着大人的脚步奔进厨房。个小手小的人儿,明明帮不上忙,却还是不弃地跟着。爷爷坐到正对门的主位,奶奶也被孩子们搀扶到了旁边的位置。接着姑姑、姑父们两侧落座,父亲、母亲坐在了两侧的最下端,而背对着门的座位则是留给两个成了年的大哥哥。大桌旁边还有一个小巧的四方桌,这会儿已经坐满了一群小人儿。“嘭”的一声炮竹炸起,接着“噼里啪啦”,烟雾腾起间,两个表哥奔了进来。爷爷边拿起筷子夹菜,边笑道:“开饭!”大桌、小桌霎时热闹了起来这边的炮竹刚停,隔壁家的就响起,接着屋后的、河对岸的、山那头的此起彼伏在大别山的每一个角落。 原来,过年了!我忍着泪水,微笑着转身。一个眨眼,周围已然不再寒冷,丝丝风儿吹过,带着清爽。前面,那不是退休了的爷爷吗?笨重的锄头被他轻易地扛在肩上,一只手牵着年幼的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爷爷低头看向朗朗吟诵的小人儿,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容不断加深。像歌一样的古诗再次传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脚下的路通向不远处的水田,充满生命的绿色在前方不断招手。爷爷将小人儿抱到田埂上坐定,自己提着锄头沿着田埂绕圈,一会儿停下来锄两下,一会儿停下来添些土。小小的我还在开心地哼着古诗。而此刻的我却记起了,这儿最多隔不过一日爷爷便会来的,来除草,来灌水,来放水然后,大自然的风儿吹呀吹,绿油油的稻田变成了金黄,田里的水渗入美丽的丰收里。一顶草帽、一把镰刀,割呀割;扎成一捆又一捆,堆呀堆,堆得老高;拉来老黄牛,架起成吨重的石磙,碾呀碾;再用木铣扬一扬,伴着风儿吹一吹,送往打米厂爷爷说,莫洒饭。奶奶说,莫挑食。妈妈说,吃干净。爸爸拍拍我的头,好孩子我看向远方的风景,美得像新生儿的眼睛。垂眸间,我竟坐在一张木板床上,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扭头看去,竟是更小些的我。脸颊红扑扑的,两道小眉毛蹙了又蹙,还没睁眼,便开始喊起了妈妈。哼哼了两声,见无人答应,这才翻身坐起,左顾右盼。没有动静的四周让她感觉不安,小手抓了件花绿色的棉背心便往身上穿,扣子已经错了两个,裤子大概是想不起来,趴在床上,一点点往下滑。双脚一着地,套了棉拖就往外跑。我一个激灵赶紧跟上。四方形的瓦房大院,这是母亲教过书的地方啊。撩眼望去,一下子便瞧见了在教室里兜圈上早自习的母亲,年轻漂亮的母亲可小小的我太矮了,下个石板台阶都得手脚并用,所以要一间、一间教室地去找。终于,也许是看到熟悉的学生,也许是母女间的心电感应,她停在了有她妈妈的教室门口。母亲转到了讲台边,一眼扫到了门口的那个小小身影。母亲笑了,继续以兜圈的速度迈出来,一把将幼时的我抱住,解开大衣将小人儿裹住,嘴巴动了动,我没能听清,声音便被朗朗的读书声盖住。我想,她是在问:狗儿,冷吗?我看向已经抱着再次熟睡的我坐在讲台上的母亲,再也忍不住热泪盈眶是的,我的母亲是一位人民教师。母亲说,她的职业是自己选择的,是每一个渴望学习的乡下孩子让她做的选择。此刻,看着哄着我,又看顾着学生,头发还是乌黑发亮的母亲时,我忽然记起家里桌上那些成堆的作业、试卷,一个班八九十人,二十几年前教师缺乏的乡下,一个老师带几个班是常态,乡下停电也是常态。蜡烛下母亲批改作业的身影,我不敢忘。被肩周炎折磨着,不得不用左手托着右手在黑板上写字的母亲的身影,我,不能忘。有一年回了家,母亲和我说,教过我的一位老师去世了,我震惊得不敢相信,四十岁不到的人,怎么说走便走了。母亲说,是肺结核。我眼前忽然闪现,从前值日擦黑板时,飘飞的白色粉笔灰。母亲说,书还是要好好教的,放心一滴墨水滴落,在被眼泪浸湿的纸张上化成一大片的深情,我深吸一口气我们家是整个大中国无数的家庭中普普通通的一个,我们家没有传承的书籍和字帖,没有传承的牌匾和宝物,甚至没有传承的只言片语有的只是一个心 尊重之心。长辈们用亲身行动不断告诉我:尊老爱幼;尊重劳动成果;尊重每一份职业;尊重每一个选择;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此刻,我恍惚着,人生的奇妙之处是不是就在这里。所谓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此刻,我更为激动的,不是大富大贵,也无需著书立说,也许大多数家风都是这样,于平凡中显现伟大。就让这阵家风轻轻地吹着,不停地吹着,从过去,到现在,再吹向更美好的未来【篇八】呕心沥血十余载,终于盼来喜讯传。孙女考上理工大,举家亲朋俱欢颜。父母闻讯喜落泪,爷奶梦中笑声甜。弟弟以姊为榜样,书香门第代代传。2015 年 7 月,侄女顺利考上洛阳理工大学,父亲一时兴起作下这首诗,以此纪念这举家欢颜的时刻。同期,女儿如愿收到江西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学习自己心仪的茶学专业,又是令人高兴的事。记得小时候,总觉得家里的一些习惯与邻里不同:想在吃饭时端着碗跑到街上听大人们神侃、想随同学到村头的小河里嬉水玩、想光着脚丫在院里的青石板地面上跳房子却总是被告知 “不行!”年少懵懂的我曾经分外委屈,只能在课间休息时一脸羡慕的听小伙伴们讲各种好玩的趣事。心疼我的外祖父语重心长地说:“你爷爷家是书香门第,怎能和一般人家的孩子一样?大人现在的约束是为了你以后懂礼数”。我的祖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医,他扶危济困、乐于助人,虽说家里生活也只够温饱,却还是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不仅免费看病赠药,还从多方面给予帮助,颇受当地人的尊重。祖父的这种余荫,直到我到市里上重点高中依然受到泽惠。不仅如此,他还将视若珍宝、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传男不传女的平生医疗技艺和心得,无私地传授给了一个毫不相关的“外人”,只为了能治病救人,解除更多人的痛苦。祖父的言传身教,使我们从小就树立了乐于助人的观念。祖父不仅医术精湛,还学识渊博,他的一手蝇头小楷更是让人看着赏心悦目。同样,祖父拥有一颗细腻的心,关心着家里的每一个人。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悄悄的躲在阁楼上,翻看祖父的书籍和手记,其中最难忘的是一本祖父手写的札记,上面详细记载着父辈和我们小辈人的出生日期、时辰、小名及学名,而且每人都配有一首他老人家自己写的诗。也许是从那时起,就为我埋下了爱写日记的种子,使我至今受益:受他的影响,从怀上女儿起,我便为她写了一本本“成长日记”,如今女儿常常捧着日记看着自己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哭的还是笑的,都是满满的爱意,都是千金难求的礼物。父亲从小受到祖父的熏陶,虽是在农村生长,却依旧熏得一身书香。他的经历像极了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虽家境贫困,逆境生长,却有着一身傲骨,不轻易向命运屈服。他刻苦学习、博览群书,积极投身于文艺事业,凭借着自己家传的板胡技艺,成为了当时学校宣传队的主力。在随后的教师生涯中,父亲曾受家庭成分影响几经坎坷,也曾因教学能力强多次被上级下调令调离乡村,他却始终不忘初心,立志为乡村的孩子们创造一片蓝天。父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品德培养和素质教育,他除了担任化学和物理两科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主动承担了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凭借自己多种多样的技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多次带领学生获得焦作市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吾生有志甘林泉,教坛驰骋四十年。多次提携均谢绝,桃红李白香满园。”是父亲退休后赋的自传诗。父亲一生受祖父影响极深,他热心公益,即便退休后也闲不下来,除了开办免费二胡班培养村里的孩子外,还为拯救濒临绝种的传统地方戏种“怀邦”到处奔走,在他和一帮志同道合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怀邦”已申遗成功,走出焦作,在新乡、山西等地广为流传,父亲也在 2014 年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我的少年时代,正赶上改革开放的好年代,身为校长、性格开朗的的父亲深知兴趣培养的重要性,他给予了我们姊妹三人自由的发展空间:我自小喜爱读书,父亲想尽办法为我提供条件,我的房间里总是摆着各种各样的书籍。这种徜徉书海的感觉,甚是美妙。常言道: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或许是因为常读书的缘故,身为工人的我竟也有着文人雅士的雅致。妹妹思维敏捷、爱好专研,父亲就为她提供了各种训练机会,甚至买来零配件,带着妹妹自己动手组装收音机。即便到了重点高中,妹妹的数理化依然排名第一,这都得益于父亲的引导。弟弟擅长音乐,动手能力强,父亲就手把手教他拉二胡,还没有上学,他就可以随着文艺团到处演出了。现在,弟弟凭着精湛的操作检修技艺,成为一家资深外企的骨干。祖父和父亲都是我所追求的远方,他们为我营造出的书香,在女儿身上传扬。不知是性格使然还是受到我的影响,女儿对读书的兴趣过犹不及:孩提时,唯一能让她安静下来的就是读书,尚不识字的她总是缠着大人为她读书,等自己有了读书能力,她就常捧着书本阅读,家里的书柜上总是摆满了我们两人爱读的书。相比现代那些喜欢天马行空小说的孩子,女儿却偏偏喜爱中外文学名著,更偏爱古典唯美的文字,唐诗、宋词、毛泽东诗词她都有大量的背诵,为此,她被班里同学戏称为“理科班的文科生”。女儿从小喜欢绘画,我也尽可能的给她创造条件,学习之余的信手涂鸦,使得女儿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也不再害怕。弹钢琴、练舞蹈、学游泳、善长跑,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女儿变得越来越自信。大学军训时的一组跆拳道表演,使她成为同期新生心中的“男神”。加入记者团、参加啦啦队、参与下乡支教、担任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编排整场文艺晚会 女儿在大学里活出了她精彩的人生,也为家里的弟妹们树立了榜样。如今,茶学专业的女儿更是受益于这一身的才艺,她身上的气质也让众多茶文化熏陶出来的老师喜爱,更有老师赞赏她是“为学茶而生的”。女儿也对我说,感谢年少时我对她的严厉管教,让她有了如今的模样。永种竹梅为门第,常怀古道是人家。书香门第,不单是笔墨纸砚、经史子集俱全的富贵人家,也不在于家中有多少高级文凭、多少值得夸耀的傲人成就。一杯清茶道汉唐,妙笔丹青画平安。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书香门第,更是一种家风,是一种不因时间流逝而消逝的风骨。祖父,父亲,我,女儿,一身书香一脉相承而又推陈出新,相信这书香,还会在子孙后代的身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注意事项

本文(三八节征文范文7篇)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