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读《红色家书》有感七篇

  • 资源ID:511687       资源大小:23.9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读《红色家书》有感七篇

读 红 色 家 书 有 感 七 篇读红色家书有感七篇(篇一)“希望你,宁儿啊!快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儿子啊.”这几天,单位组织全体干部排练“七一”文艺汇演红色家书主题节目革命之路,扮演赵一曼的同事声情并茂表演了赵一曼行刑前满怀深情的诵读着写给儿子的遗言,充满浩然正气和慈母大爱,可谓是字字千钧,句句血泪,让我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流淌下来。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感悟红色家书了,随着江西省掀起了学习红色家书热潮,一系列红色家书主题活动相继开展,学习了殷夫、赵一曼、方志敏、夏明翰等革命烈士的家书,读着这些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家书,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来到阴暗恐怖的牢狱之中,站在革命烈士的身旁,看着他们写下这一行行充满红色信仰的文字,真切的感受到家书作者们对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不惧血雨腥风、慨然捐躯赴国难的毅然决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殷夫的别了,哥哥,殷夫家境优越,长他十五岁的大哥对他极为疼爱,但殷夫不要大哥给他安排的前途,“不要荣誉, 不要功建 ”,甚至为了革命事业,毅然与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哥哥决裂,这种强烈的信念感和慷慨赴死的勇气,让我深为震撼,唏嘘不已。英雄虽逝、浩气长存,为了建设光明、美好、幸福、富强的新中国,无数革命志士选择远离父母妻儿,明知牺牲而无怨无悔地走向战场,让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不仅应该爱惜千千万万名烈士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和平与稳定的生活,更应该学习这些烈士不屈不挠、爱国为国的至上情怀。要更加珍惜岗位、珍惜时光,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把从红色家书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划为行动,为实现新时代新使命贡献力量。(篇二)1931 年 3 月的一天,李志强终于接到了丈夫的来信,他们已经失去通信很久了。当她满怀喜悦地把信拆开,却发现寄来的竟是两张白纸,一个字也没有。李志强顿时悲痛欲绝,不禁失声痛哭。原来,丈夫刚参加革命时曾和她约定:出战前他会把一封没有写字的信交给战友,如果自己牺牲了,就由战友把无字信寄回家乡。这封家书的主人名叫陈毅安,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战争、秋收起义。由于长年在外从事革命斗争,书信一直是他与妻子的爱情纽带。这是陈毅安写给妻子的第五十五封信,也是最后一封。在收到无字信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志强都不愿相信自己的爱人已经牺牲了。她多方打听消息,1937 年,她怀着一丝希望,给延安的八路军总指挥部写信,询问丈夫的情况。不久收到彭德怀同志的亲笔回信,证实陈毅安已于 7年前牺牲。这封无字家书是一句来不及说出口的告别。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惨痛的告别一次次上演。“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这是革命烈士夏明翰与母亲的告别。“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是陈觉与妻子的告别。抗战中,四川安县一个叫王建堂的青年即将奔赴前线杀敌,出发前,他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一个包裹。拆开包裹后,众人大吃一惊这是由一块白布制成的大旗,与中国人祝愿亲人顺利出征、平安归来的内容相反,这面旗子正中居然写了个大大的“死”字!白旗上还有几行小字,“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父亲竟然送给儿子一面“死字旗”!谁能想象,那位白发老父是在怎样的悲痛与决绝中书写了这个“死”字,我们仿佛能看到他那只饱经沧桑的手在握住毛笔时的颤抖。“伤时拭血,死后裹身”,这是何等的惨痛,何等的气度,又是何等的悲壮!谁不爱自己的至亲?谁不恋自己的家庭?然而,如果将一己之得失放到民族兴亡的大背景中去考量,生与死、乐与忧、奋起与沉默、斗争与妥协,无数革命先烈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抉择。面对年轻的妻子、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他们有眷恋、有不舍,有亏欠。但是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牺牲与永别。斯人已逝,风骨长存!历史激荡起的硝烟与尘埃虽已远去,但先烈们挥洒的热血与激情依旧流淌。一封封家书,是革命先烈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的高度浓缩,是情怀、理想、信仰的高度凝聚。他们的碧血丹心可昭日月,他们的赤胆忠诚犹如丰碑。一封封家书,一次次告别,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诉说着未尽的遗志,寄托着殷切的期盼。抚今追昔,我们能够告慰先烈的,是今日之中国,河清海晏、欣欣向荣。继往开来,我们能够回应时代的,是有无数继承者将不辱使命、负重前行。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启航,让我们继承先辈遗志,忠诚坚定、担当尽责、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篇三)近段时间以来,一封封感人至深的红色家书在网络和媒体上展播亮相,被人们诵读、转发、热议。有的看完家书后不忍释手、动情落泪,有的反映说“每读一遍,都是对自己精神上的一次洗礼,对心灵的一次滋养”,有的把品读家书作为寻找初心、增强生活勇气的一个法宝 红色家书正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魅力,历经岁月的沉淀,穿越重重的时空,焕发出明亮而迷人的光芒。红色家书的光,是“仰之弥高、信之如山”的信仰之光。许多家书拥有刻骨铭心的力量,给人无穷的勇气,其原因就在于里面包含着高于天的革命理想、坚如山的革命信念。比如,曾领导宜兴秋收起义的史砚芬,在即将被执行死刑前给弟弟妹妹的诀别信写道,“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思是说,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史砚芬的临终遗言,也正是他最真实内心想法的吐露,那就是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始终坚信一定有“千万同志”能继承自己的遗志。也正是这种信仰,24 岁的他,面对酷刑拷打决不投降,面对死亡毫无畏惧。谁不爱自己的父母,谁无儿女家庭,但是为了革命信仰,许许多多像史砚芬一样的革命先烈勇于牺牲自己的一切,最终换来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当前,面对国际各种社会思潮的风云激荡,面对利益纷争的现实世界,我们更要以这种信仰之光凝心定向、照亮前进道路,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不迷茫、不动摇、不畏惧,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不断前进。红色家书的光,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光。许多家书虽然是“家书”,写给家人朋友,讲的是不同的“家里的事”,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字里行间无不闪现“国”的影子,无不蕴含着炽烈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比如,黄继光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表达了他为国捐躯的决心。又比如,钱学森给父亲的好友陈叔通的信写道,“惟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道出了他为国求知的志向。当前,我们处于和平建设时期,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像以前先辈那样,即使是报国也面临着险恶的环境和重重阻挠。不仅如此,“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提出,为我们实现报国之志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我们当像先烈一样存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奋发图强,努力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红色家书的光,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之光。许多家书都对后辈殷殷关怀、循循教诲,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充满了励志的正能量。比如,陈云致女儿陈伟华的信中,鼓励她“要做大鹏鸟,决不做蓬间雀”。又比如,李万君的父亲李世忠写给他的一封家书说,“脏或累,活儿总得有人干,大家都走了,谁来完成任务啊”,成为激励李万君奋进的精神动力。他凭借艰苦的努力付出,最终从一名焊绿皮火车厕所水箱、饮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这对于当代年青人是一个深刻的启示和激励,即不论在哪个年代,真正的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并不是像社会上个别人鼓吹的“出生决定出路”“拼搏不如拼爹”。因此,年青人不要怕吃苦受累,要趁年轻好好奋斗一把,在奋斗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在奋斗中让自己的人生绽放绚烂光彩。红色家书中的光充满了温暖、力量和希望。我们要读懂这些光,沐浴这些光,循着这些光,去通往更辽阔的精神境界,去追求更美好的幸福生活,去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篇四)信仰是砥砺前行的精神指引。方志敏带领部队不顾雨雪和饥饿,不分昼夜,绕过敌人之封锁线。历经磨难的理想信念,更加可贵、更加卓绝、更加伟大,更加具有力量。我们一旦构筑起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上的坚定信念,就能聚合起堪比钢铁,无坚不摧的力量。特别是面对加快发展的历史新机遇,面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始终坚定信念,扛起使命担当,努力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信心是砥砺前行的动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时刻保持政治清醒。政治上要靠得住,心中有党,始终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守规矩;群众要信得过,心中有民,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责任要担得起,心中有责,以一个地方的发展事业为重,担当负责,履职尽责;自身要过得硬,心中有戒,在言行表现、党性观念、组织原则等都能和一名合格党员的形象符合。信念是真抓实干的精神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需要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共产党是执政为民的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让百姓富起来,切实为人民谋福祉,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要使乡村美起来,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实施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百姓安居乐意、社会和谐稳定。要把发展担起来,敢于攻坚克难,敢于担当负责,这既是对一方发展负责,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红色家书记叙着革命先烈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政治担当,展现出革命先烈坚守信仰、坚定信念的高贵品质,体现了革命先烈一心向党、投身革命的革命情怀,更需要一代代的共产党人传承下去,从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我们更应一往无前的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坚定政治信念、强化政治责任、落实政治担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一、感受信仰之光,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情怀“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先烈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始终坚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坚信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生活,坚信有人能够继承他们遗志。这些“未死的同志”是谁呢?那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包括新时代奋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的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我们要不断从红色家书中获取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初心”情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赤子之心、赤诚之情,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二、体察至亲之爱,践行修身齐家的“自律”操守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号召全省党员干部“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饱含着对全省党员干部的关心关爱,寄托着对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殷切期望。我们要将品读红色家书与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紧密结合起来,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教育约束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以良好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三、正视时代之问,彰显实干为先的“使命”担当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的号召,更彰显了一种“使命”的担当。今后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这样的关键节点、关键时期,我们要正视时代之问、顺应时代之需,在品读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汲取力量,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扎实推进强产业、兴城市、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重党建等中心工作,为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贵溪样板”继续奋斗。(篇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日前,我心怀虔诚和敬畏,细细品读了红色家书。读罢掩卷,我感慨万千。家书寄语、纸短情长,透过这一封封家书,我不仅感受到了先烈们对于家人、朋友的那份炽热、深沉的爱,更读到了先烈们那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执着的使命担当。这些红色的基因必将凝聚磅礴力量,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砥砺前行。这些家书有的是烈士就义前的呐喊、有的是对妻儿的叮咛、有的是对父母的思念,他们的呐喊、叮咛和思念化成一封封充满亲情、爱情与激情的家书,透过这一封封家书,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感人故事,让我们得到了一次红色的洗礼,感受到了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革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革命事业是一场万里长征,唯有信仰坚定的人,方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正是对革命能成功、必成功的坚信,凝聚强大的信仰力量,支撑着先烈们一往无前。陈觉烈士在就义前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中写到“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正是因为有坚定的信仰,他们坚信中国革命能取得胜利,坚信全中国人民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坚信会有一代代共产党员来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业。这一封封充满革命激情的书信,充满了前辈们家国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他们心中有家、心中有国,唯独从来不思考自己的得失,这种舍身取义的奉献精神,今天的我们还有多少存留心间。一个大写的人,从来不是用所谓身价来衡量的,而是用奉献来标注的。我们感谢革命先烈为我们所作出的牺牲,今天我们继承了他们的事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必不能忘却他们的遗志,要把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富强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党的引领下,实现新时达的革命任务和目标。(篇六)近来,本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诵读学习了红色家书,重温了中国革命先烈的光辉历史,感到深深的震撼,倍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汲取了奋发前行的力量,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毛泽建就义前的遗书;“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邓贞谦狱中绝笔书。一封封家书,一句句诀笔书,彰显了英雄烈士视死如归,舍身取义的英雄气概,英雄虽逝、浩气长存,为了推翻压在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建设光明、美好、幸福、富强的新中国,老一辈革命党人浴血奋战,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史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始终身体力行的践行着“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他们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峥嵘岁月,抛头颅、洒热血,以赤子之心、爱国之情,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坚定信仰、时代担当、无私奉献,更从中汲取到信仰的力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加奋发有为。(篇七)身为 90 后的我们也许还曾有过书信往来的记忆,但随着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手机已经完全取代了家书的功能。异国他乡,相思乡愁,一部手机就能解决。可是在那战火硝烟的时代,家书不仅寄托着思念之情,还抒发着战士们革命抱负,更折射出了中国革命的奋斗历史。读红色家书,读出了战士对父母的挂念又无法尽孝的愧疚之情。邓雅声在狱中坚持斗争,恨不能战死沙场,如此将士却在遗书中动情写道:“所念念不敢忘者,只高堂老母耳”。杜永瘦在给妻子的遗书中,让其妻子设法向母亲隐瞒他的死讯;“混得一时是一时”。读红色家书,读出了战士对妻子的愧疚,仍望其继续坚持革命事业。正如王器民对妻子高慧根的对不住,“惟是对你很是对不住,我们夫妻可谓是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啊”,仍要求她和富于革命性的同志生活,继续革命事业;刘谦初临死之时希妻子谨记住自己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好好爱护母亲、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读红色家书,读出了战士对孩子们的期许。王孝锡在狱中诀别不忘“更嘱贤妻一件事,还当培育革命花”;赵一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儿子,望他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牺牲的。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绝对忠诚、坚持信念的精神。夏明翰在最后行刑时刻,挥笔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用鲜血和生命坚守共产主义能够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即使上刀山下火海,也无所畏惧。黄竞西本是商人,家境殷实,但关心国家前途,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狱中受尽酷刑,反动派却无法从他口中获得一丝线索。面对死亡,无畏无惧,绝对忠诚。李大钊同志被捕后,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在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候,仍思考着要如何保存革命力量,坚持革命必胜的信念。冯玉祥将军称他为“在北方指导国民革命运动最忠实、最努力和最有力的的领袖”。“红色家书”对于我们不再是小小家书,更折射出中国革命血与泪的奋斗史。李大钊同志在监狱的最后日子里奋笔疾书,但未给家人留下一封书信,却给我们党留下了重要的“红色家书”。狱中自述写明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之变、甲午之战、辛亥革命至今,首要之计中国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其次中国不能用日本的维新时代政策,现今是资本主义崩颓时期,要采取新政策;此外还要唤起民众的反压迫、共团结之心。“红色家书”字里行间透出了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那种矢志不渝、奉献祖国的高尚情操,也折射出我们中国革命的艰苦旅程。

注意事项

本文(读《红色家书》有感七篇)为本站会员(冇种爱&****;兂可...)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