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

  • 资源ID:47056740       资源大小:594.37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 摘 要: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就我国国内经济情况而言,以往“重投资轻消费”的发展模式很难继续,过分追求高投资的后果已逐渐显现,同时消费不足的问题也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前进。所以在这个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研究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居民消费尤为重要。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来看,财政支出都能够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就我国消费率偏低储蓄率偏高的经济现状而言,如何有效地利用财政支出政策工具来引导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通过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理论研究,探讨财政支出项目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然后依据现有的资料数据分析居民消费和财政支出的现状,进而建立计量模型测算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对居消费的作用程度,从而引导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良性提高。关键词:居民消费;财政支出;问题;政策建议FISCAL EXPENDITURE AND RESIDENT CONSUMPTIONAbstract: Consumption,investment and exports are the three major driving forc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For our domestic economic situation,the previous "heavy investment and light consumption" model of development is difficult to continue.The consequences of excessive pursuit of high investment have been gradually emerging,whil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consumption also began to plague our economy forward.So research fiscal policy affect the resident consumer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is critical phas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ition.Both from the point of view in theory or in practice, public financial spending could have inflation on the residents.Chinas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is the low consumption rate with the high savings rate.How to effectively use fiscal spending policy tools to guide the consumer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this series of questions focus of this study.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private consumption and fiscal expenditure theoretical research,discusses fiscal spending projects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and then based on existing data analysis of consumer spending status quo,thereby establishing econometric models to identify different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the role of the consumer level,and finally learn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made on the basis of fiscal expenditure policies on the improvement plan to guid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reased consumption benign.The i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the financial impact of spending on consumer mechanism. Key words: Resident consumption; 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 Question; Policy suggestions 一、绪论(一)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1选题背景一直以来,投资和出口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但居民的消费能力却在减弱。居民消费作为总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处于长期低下的发展状态。近年来的消费总量虽然得到了提高,但其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据的份额却有所下降。面对我国的经济现状,以往的那些过分依赖出口和政府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己经不适应当下的国情,我国既要保持国内经济总体的平稳增长,又要改变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一定要通过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来实现。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总额为共计16.48万亿元, 居民消费率为35.42%,显然居民消费偏低。直到2011年底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为34.36万亿元。这充分说明了居民潜在的消费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如果通过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把潜在的消费能力释放出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这样就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2选题意义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人均消费水平也有了巨大提升。然而,我国的最终消费总额的年均增长率较低,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消费倾向明显降低。从1978到2007年,全球每年的平均消费率为60.5%。发达国家为60.6%,发展中国家为60.4%。但是我国年平均居民消费只有46.2%。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居民消费还没有得到开发。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为了避免我国陷入通货紧缩的状况,政府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计划,用以扩大内需,刺激国内消费。从1998到2003年,我国奉行积极财政政策,得到举世瞩目,通过超大财政支出来提升民间消费能力。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到2003年底,国内消费率仍徘徊在40%的低水平,消费支出增长较慢,刺激消费并没有实现,与之相反,却造成国内居民储蓄余额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总额达到10万亿之巨。在这种情况下,阐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就有了很大的意义。于是本文将从总量和结构下手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剖析验证,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判断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大小,然后进行相关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中国财政支出的影响,确定财政支出如何导致居民消费。(2)分析居民消费对不同财政类型的反映情况。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第一部分:绪论。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采取的各种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论述。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主要表述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总概况。第三部分:理论框架部分。从各个角度详细研究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第四部分: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在结构上的变化,特别是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变化特点,再构建一个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模型。最后,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第五部分: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2研究方法本文是在我国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动态视角考察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为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分析研究方法:(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行为所产生得变化均属于定性分析,而对各种数量指标所进行的分析属于定量分析。(2)历史分析法:对1978年至今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进行研究,了解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状况的关系,旨在为分析当前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状况提供有效数据支持。(3)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文中将财政支出总量与结构相结合叙述居民消费的需求影响。一方面,对理论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增加了它们之间的实践性。(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从原理上看,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挤出效应”,即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对居民消费的减少;另一种是“挤入效应”,即财政支出的增加会使的居民消费提高。(1)挤出效应谢建国、陈漓高(2002)研究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后建立了跨期替代模型,得出在较短时间内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呈现出一种互补关系,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呈现替代关系的结论。黄赜琳(2005)通过构建模型来研究,模型中主要因素是企业、居民和政府,此模型叫RBC模型,主要研究我国就业与生产率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会呈现挤出效应。姜洋(2009)构建的模型是在消费者基础上的,通过采取我国各省份的数据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政府支出过多将压缩居民消费能力,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它们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厦门大学的苑德宇(2010)利用全国30个省份在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的居民消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教文卫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作用,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2)挤入效应胡东书(2002)长期从事于国务院体质改革的政策研究,他指出,我国政府消费与民间消费整体上呈现互补关系,但仅从财政支出结构而言,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教支出与居民消费具有正相关。李广众(2005)采用了最优消费选择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变量为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的欧拉方程,经过计量检验证明了国内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具有互补的关系,财政支出能推动居民的消费。财政部办公厅课题组(2001)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了相同的结论,对于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存在互补关系的。刘溶沧,马栓友(2001)通过建立相关模型,从收支角度对财政支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积极地财政支出政策对消费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可以总体提高居民消费。王丽娜(2008)运用了协整分析方法得出社会公共性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弹性系数较大,挤入作用较为明显。官永彬(2008)利用回归模型,探究农业事业费用支出对农村人均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建设费用支出与农村救济对农民消费有着挤出,而农村生产事业支出则具有挤入效应。2国外研究现状随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国外的经济学家有一个关于增加政府开支的争论,是否有支出的乘数效应是非常不同的。(1)消费支出的减少抵消了政府支出的增加,因而财政支出会变小甚至是负的。从国际来看,美国的经济学家Friedman(1957)认为居民的消费支出是由永久可支配收入来决定的。Bailey(1971)也首次提出了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可能是替代或挤出。Kormendi(1983)通过建立居民的消费函数得出持久收入假说的理论,他认为美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一种明显的替代关系。Aschauer(1985)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持久收入决定模型来研究美国的相关消费数据,结果表明,美国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有着明显的的替代关系,而且替代区间为0.23,0.42。TsungwuHo(2001)通过对大多数工业国家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他认为多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均具有显著的替代关系。Amano和 Wirjanto(1997)通过对美国居民消费的相对价格分析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两者之间的跨时期替代弹性,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每增1个单位,就会减少0.9个单位的居民消费。Barro对政府支出带来的短期效应分析,认为政府的公共支出对消费有积极的影响,使消费和在短期内提高产量,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又分析了长期,显示居民消费增加比例会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具有一定的挤出。(2)财政支出的增加是由消费支出的增加和财政支出乘数的进一步提高是非常大的。Karras(1994)采用多个国家的数据对政府财政支出与消费者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增加消费的边际效用水平,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政府当局的财政支出与消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补。Devereux、Head和Lapham(1996)通过对财政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带动总需求的增长,实际工资的增加和财政支出对居民的互补效应。Riccardo Fiorito和Tryphon KoUintzas(2004)选用十二个欧洲国家的消费数据研究公共产品和有益品两大类,结果显示,公共产品类财政支出挤出居民消费;有益品类财政支出挤入居民消费,而且有益品的挤入效应大于公共产品的挤出效应。总的来说,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3国内外研究文献评价综上所述,由于数据的地域和时间差异,以及采用实证方法的不同,经济学进行分析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既有可能表现为挤入效应也有可能表现为挤出效应。由上可知,单纯从总量上分析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不充分的,还必须考虑居民消费如何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性变化。政府不仅要保持财政支出规模适度满足基本公共服务,还必须对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各类财政支出的影响,合理的调整,以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二、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理论分析(一)概念界定1财政支出财政支出也叫预算支出,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我国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费支出,社会文教费支出,其它支出。2居民消费居民消费指是在一段时间内,国家(或地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消耗量,和政府消费构成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是根据当前的时期,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买家的价格是由购买者计算居民消费除了包含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以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如虚拟性消费)获得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居民虚拟消费包括以下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或实物转移等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商品和服务;住户自己生产并由自己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其中,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二)理论依据对于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与消费关系的理论上,有着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理论的代表,另外一种是强调 “混合经济体制”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地方代表。其中,凯恩斯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政府可以推动财政赤字的消耗。此后,支出已成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的最重要手段。到第二十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面临“滞胀”问题,因为理论没有得到有效运用,所以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1973年,巴罗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开始研究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他认为,政府产生的债务融资支出,在居民的政府债券下并不是净财富,居民征税直接减少了可支配收入,其结果是造成消费减少。本论文在对于财政支出和消费支出两大趋势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章的相关概念理论定义后,介绍了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理论和挤出效应理论。1凯恩斯理论凯因斯的投资乘数理论主要从短期和静态的角度揭示变化的投资收益及相互关系。此理论并没有考虑投资的生产能力效应而是考虑投资的需求效应。它本质上揭示了从非充分就业到充分就业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凯因斯的乘数理论,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乘数是有效性以及国家资源的使用。当投资乘数起作用时,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的财政支出,能够成倍的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长同时能够带动消费的增长,居民消费从而得到了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呈正相关。然而乘数的作用是有限的,正相关关系不明显。如果充分就业,就会出现明显的挤出效应。2内生增长理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其核心思想是能够不依赖外界的力量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Barro(1990)通过建立内生模型来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现财政支出的内生变量会对私人的投资回报率产生改变,进而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所以从理论上证明了财政支出大大的影响了经济发展。Barro认为,政府生产性支出规模合理的判断是必要的。(三)不同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理论1政府购买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机制在凯恩斯文献中,凯恩斯提到“消费倾向作为一个比较稳定的函数,总消费量主要决定于总所得量 。”因此我们可知,居民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此关系用函数表示如下: (1)其中C表示居民消费,表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行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在消费决策上,一般来说,人们消费的增长始终是低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可以把凯恩斯关于消费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用线性化函数表示如下: (2)其中,a和b是常数,a:>0且0<b<l;a被称为自发消费,自发消费是居民生活必需的消费支出,与收入无关,是固定值;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其倾向递减。表示收入增加带来消费增加,但消费增加的速度低于收入。凯恩斯基于三部门经济模型,从国民总支出与总收入的角度构建了二者的恒等关系:C+I+G=C+S+T。其中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S表示储蓄,T表示税收。若只考虑定量税即=Y-T,那么。从而通过求导可以推导出两个乘数为和。这里表示政府购买性支出乘数,表示税收乘数。在政府同时进行征税的情况下,政府行为的总效应是(+),而+=l,即扩张效应一定程度上都为紧缩效应所抵消。但是,总体上政府行为对经济具有扩张效应,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变动会带来同样大小的国民收入变动。同样在只考虑定量税的情况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减去定量税,因此消费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有。结合政府购买性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可以推导出政府购买性支出对消费的影响是:由于b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所以b/(l-b)是一个正数,所以通过赤字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会带动居民消费的增加,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府购买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2转移支付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机制转移支付的费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这两方面的支出均无偿提供给居民,即意味着领取这部分财政转移的居民其实际收入的增加,进而其消费能力得到提升。首先社会保障性支出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影响居民的消费:一是社会保障体系有分散风险的作用,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功能,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居民对未来收支不确定性的担心;二是社会保障性支出可以调节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状况,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低收入者从高收入者那里获得了一定的购买力,而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一般来说比较强,因此社会保障性支出的这种再分配活动会增加整个社会的消费数量;三是消费者可以把目前用来消费的资金加入到社会保障基金中,推迟到以后使用,社会保障性支出可以起类似保险的作用,为居民的大额支出项目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其次,财政补贴支出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影响居民的消费:一是价格补贴,针对消费品的价格补贴,会降低消费品的销售价格,居民对消费的需求量相应地就会增加,针对投资品的价格补贴会降低下游产品的价格并降低最终消费品的价格,进而居民消费需求会扩大;二是直接收入补贴,居民收入的增加相应会提高居民消费;三是针对企业的财政贴息和税式支出,它们都是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生产者的一种收入补贴,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从而会降低商品和服务的销售价格,刺激居民的消费。综上,无论是政府购买性支出还是转移支付性支出,均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3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适用性分析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即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源。政府购买性支出拉动经济增长就是利用了闲置资源,闲置资源的利用带来了经济发展,进而促进了居民消费。但是,在一个没有闲置资源的经济体里,政府购买性支出的乘数效应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实际影响作用,还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而定。如果我们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的特点,即“二元经济(指一个经济体存在着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和居民储蓄率高的情况,那么,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又会有所差别。在中国,有很多需要农村农业劳动力的。2008年末,我国农村外出就业人员超过1.4亿人,还有在本地企业就业的从业人员0.85亿人,加起来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农民工数量总计1.25亿人,而2008年我国全部农村的就业人员总数达到4.73亿人,可以说,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大约40%实现了就地或外出就业,即从传统部门转移到了现代部门。但是,按照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农业部门至多只要1.8亿左右的劳动力即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就是说,至少还有6800万的农村劳动力是剩余劳动力,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强度有下降的趋势,农村劳动力人数已达1100万。在1992-199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每年800万的数量减少了,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到1997-2003年的数目减少到500万,2003年以后这一数字又进一步减少。可以说,我国农村要转移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且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居民储蓄率高的特点,1993后,居民的储蓄率最高值达到40%,2008的居民储蓄率达到51%,结果就是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呈上升趋势。2009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68772亿元,而我国同期GDP为340406. 90亿元。储蓄存款余额占同期GDP的76.5%。在高储蓄率的情况下,若政府提高财政支出水平,把闲置在银行里的大量居民储蓄存款转化成了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那么,财政支出将对短期的经济拉动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综上,在凯恩斯理论中,政府支出的方式和力度最终都会影响居民消费,而不管是政府购买性支出还是转移支付性支出,其对居民消费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将这一理论放在我国的经济情境下考察,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四)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理论1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机制以“李嘉图等价”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若在财政支出路径一定的情况下,不管是通过债券融资还是税收融资,居民消费对政府融资方式本身没有明显反应机制。因此当政府利用债券融资增加财政支出时,由于消费者能够预见到政府举债与未来征税的替代关系,财政支出便会挤出居民消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是通过财政支出对居民产生负的财富效应达到的。财政支出的增加,其融资方式必须依靠向居民征税或发行债券。然而,在国家总的实际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税收的增加会降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无疑会抑制居民消费;其次,政府发债意味着在未来某个时期要偿还的政府债务增加,不仅导致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减少,还使居民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财富减少了。总之,无论财政支出的增加是依靠发债还是借助增税,居民都可以理性地预见到自己总财富变少了,因此会相应减少消费。2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适用性分析新古典经济学的李嘉图等价学说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设条件之上,包括利他动机假设、无流动性约束假设、无不确定性假设、一次性总付税假设和财政预算约束假设。若假设前提改变,那么,李嘉图等价是否发生则另需考虑。据此,影响李嘉图等价成立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居民的税负能否转移,如果税负能够转移李嘉图等价就不成立,反之则是。在我国,李嘉图等价能否成立,必须将理论分析条件放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进行,包括:第一,财产税假设。财产税假设是指地方政府的收入全部来自对居民财产征税获得但是。如果包括扭曲性税收,那么政府债券就具有真实的经济效应(Abel,1986) 。就我国来说,在我国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主要是流转税和所得税,以2009年为例,2009年我国地方政府税收总收入26157.44亿元。地方政府税收总收入已占总收入的72.2%;相比之下,地方政府财产税类约占16.3%。由此,从财产税在中国的情况看,我们与国外财产税情景相差甚大,因此,可以预期,在财产税甚为微弱的现实背景下,李嘉图等价在我国地方政府层面是不能成立的。第二,财政预算约束假设。财政预算约束假设是指政府不能借新债还旧债,政府债券最终必须依靠对居民征税来偿还。如果政府可以持续地借新债还旧债,那么,没有任何一代人需要偿还本期发行的债务,如此一来,李嘉图等价就不能成立(Feldstein,1976。)在我国,地方政府掌握着重要的土地资源,可以通过出让土地来获得大量的收入以支持其财政支出。据有关资料,2009年,我国政府土地出让收入1.58万亿元,但同期地方财政支出却达到了6.2万亿元,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达到25.7%的比重;而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更是猛增到2.71万亿元,可以用来支持36%的地方财政支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即使举借债务,也可能并不需要通过增税融资偿债,这就违反了李嘉图等价的财政预算约束假设前提。第三,无流动性约束假设。无流动性约束假设是指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出或借入资金,从而达到家庭消费安排的最大化效用。在我国,由于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商业银行形成了以支持生产为主的信贷格局,放贷的重点也一直放在了工商企业上面。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居民面临的流动性约束水平以值衡量为0.886,而我国城镇居民的流动性约束以值衡量为0.8346。在城镇居民中受到流动性约束的比重为70.52%,在农村居民中受到流动性约束的比重为58.3%。所以,我国居民普遍面临着流动性约束,如此一来,李嘉图等价所预设的无流动性约束假设在我国就不存在。三、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及问题(一)关于我国财政支出总量的分析从1978年到今天,我国财政支出总量始终增长很快。可是,从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来看,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呈现V型翻转的趋势(如图1-2) ,从初始的30.8%一路下滑,短短15年时间下滑到1994年的12%,为加强政府宏观经调整能力,实现财政收入的根本好转,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便应运而生,两个比重随之逐渐提高。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一步步提升到2009年的23.4%。以1995年为界,前17年和后14年呈现出V字增长趋势。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总体偏低,尤其近几年下滑趋势非常明显,居民消费支出偏低必将影响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图1 1978一2009年我国的GDP、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Fig 1 From 1978 to 2009, Chinas GDP, expenditure and consumption图2 财政支和居民消费占GDP比重Fig 2 Expenditure and consumption share of GDP图3 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增长率Fig 3 Expenditure and consumption growth(二)关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分析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财政支出结构不同。国家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见表1,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情况见图4,各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见图5。表1 国家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Table 1 National fiscal expenditures by functional categories年份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19780.6407510.130969890.1495780.047144170.03155719800.5822290.16195080.1577440.061464970.03661219820.549090.197547930.1433760.073854860.03613119840.5691760.195212280.1062660.082185980.0471619860.5254050.220004440.0910470.099795460.06352219880.5051320.233292260.0875080.109023330.06504519900.4436420.239204950.0941470.13444070.08856619920.4309790.259237880.1009730.123833570.08497719940.4132310.259214310.0950710.146337930.08614619960.4074030.262116140.0907160.149325670.0904419980.3870570.271414260.0865610.148198120.1067720000.3618390.275989680.076010.174249830.11191120020.3026190.268650060.0774390.185974340.16531720040.2745910.263875220.0729430.191932990.19665820060.2655590.268329970.0737060.187296850.205119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从总开支占支出方面的比重来看,行政开支一直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社会文化和教育保持稳定增长,并在2006年首次超过经济建设支出,成为支出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项目,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直接干预弱化,同时也逐步减少了对经济建设的政府支出,从1978年占总支出64,骤减至2006年的26.6,与此同时国家对公共基础领域成服务社会文教从13.1逐渐增加至26.8。 图4 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情况Fig 4 Fiscal expenditure by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by nature图5 各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Fig 5 Expenditures total fiscal expenditure(三)主要问题1财政支出结构不规范,“越位”与“缺位”并存,以致管了不该管的,该管的管不了或者管不好 一过度的政府干预,市场监管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有越位现象;二财政支出重心不清晰,支出过于分散,本该由财政支出的部分得不到保障,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足。主要表现方式有:第一,国家财政支出呈下降趋势,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减弱。第二,财政补贴支出的负担日趋沉重。第三,不断攀升的行政管理费用,挤占了急需的公共支出项目。第四,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致使农业发展缓慢。第五,福利保障性支出明显不足,延缓了我国市场化发展进程。2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大,规模不断膨胀,收支矛盾加剧随着投资体制的改革,需要降低国有企业的投资支出,但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主要表现有: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产生大量失业人员,政府对失业人员需要进行工作安排或者培训;二企业进一步走向,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根本。这要求政府对社会保障承担责任;三地区间贫富差距扩大,对财政的转移支付的要求在提高;四只有对科研教育加大投入,才能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尽管近年来的投资较多,但与我国快速发展经济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看,今后的经济发展需要财政支出增大投入。但近年来,财政收入却并没有增加,收支失衡进一步加剧。3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长期以来我们对财政支出的管理方法处于粗放型,常规方法是依据前几年支出的实际平均数,外加因物价上涨和事业发展带来增加部分,进而编制单位的支出预算。在如今的经济体制中,一些公司的规模逐渐增大,能力也在慢慢提高,如果继续沿用原有的基数法,就会加剧公司财政负担。另一方面这种做法造成在预算确定之前,政府各部门为了增加拨款而相互争投资、争项目;预算确定之后,由于监管不严,造成财政资金的使用混乱,挪用、浪费等不良现象也慢慢显现出来;一些项目的支出缺乏透明度,容易滋生腐败,不利于廉政建设。四、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一)模型的构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不但取决于总支出的总量,还取决于财政支出结构。本文选取与消费相关性较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对教育,公共卫生支出与支出作为模型的自变量来分析财政支出规模对消费的影响。计量模型为:。其中为随机误差项。(二)指标和数据的选择本文在研究不同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带来的影响时,以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1),总的教育和医疗支出(G2)和农业总支出(G3)作为财政支出变量,居民消费总额(Y)来体现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情况,以及国民生产总值(GDP)来代表我国宏观经济的变化情况,样本区间为1995-2011年,各变量均为年度数据。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原始数据如表2:表2 我国的GDP与各项财政支出总额Table 2 Chinas GDP and the total expenditure年份居民消费绝对额国内生产总值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和教育支出支农支出199528369.7063216.90115.461794.60430.22199736921.5081658.50328.422384.60560.77199941920.4091125.001197.442928.08677.46200149435.86109027.991987.403857.61917.96200357649.81136613.402655.914967.521134.86200572958.71187423.503698.866713.581792.40200796332.50266599.605447.169112.283404.072009123584.62348775.507606.6814431.736720.412011164945.23465731.3011109.4022926.849937.55资料来源:根据1995-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数据整理得到。(三)计量结果分析本文通过ADF检验发现,上述模型中设定的五个数列都是二阶单整的,在进行二阶差分后,五个时间序列都是平稳的,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二阶检验具体结果见表3。表3 二阶检验结果Table 3 Second-order test results变量检验类型ADF检验值临界值结论2Ln Y(C、T、0)-6.51251%:-4.8001 5%:-3.7912 10%:-3.3423平稳2LnGDP(0、0、0)-2.47071%:-2.7406 5%:-1.9684 10%:-1.6044平稳2Ln G1(C、T、2)-5.21761%:-4.9923 5%:-3.8753 10%:-3.3883平稳2Ln G2(C、T、1)-5.98751%:-4.8863 5%:-3.8390 10%:-3.3631平稳2Ln G3(C、0、0)-7.261%:-4.0044 5%:-3.080 10%:-2.6904平稳Ln Y=4.296+0.339 Ln GDP+0.034 Ln G1+0.22 Ln G2+0.07 Ln G3t=(10.86)(5.54)(4.62)(3.61)(2.14)P=(0.0000)(0.0001)(0.0006)(0.0035)(0.0545)adj R2=0.9992 D.W.=1.82342 F=5702.24通过回归方程拟合,可知:在1995-2011这期间,LnY变化的99.9%可由其他四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n-k-l=12的t统计量的临界值是。检验中,所有t值都大于该临界值,所有这五个解释变量都显著于90%的水平下,都成功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从变量LnGDP前的参数可知在所选取的时间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涨1%,居民消费支出就会提高0.339%;同样的变量前的参数0.034说明社会保障支出每增加1%,居民消费支出将会增加0.034%;变量前的参数0.22说明教育医疗卫生支出每增加1%,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0.22%;变量前的参数0.07说明支农支出每增加1%,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0.07%。意味着这些变量所代表的各项支出都对居民消费有正相关关系。(四)结论根据上述实证分析我们可知: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支农支出等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动态关系。并且这些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着正向的拉动作用。因为社会保障支出的弹性系数是0.034,所以社会保障支出每增长1%,居民消费就会增长0.034%。实证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的弹性系数很低,可能是由于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所导致的。此外,1995-2011年间,社会保障支出的提升是有限的。教育医疗卫生支出的弹性系数是0.22,说明我国的教育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较为明著。支农支出的弹性系数是0.07,所以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也并不大,因为支农支出主要针对农村人口,所以就全国居民消费来讲,影响范围也是有局限性的。五、结论与政策建议(一)主要结论由于个人收入的分配是决定消费支出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居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支出逐步开始由居民自己承担,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支出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消费行为的改变,与我国的情况,一个很好的解释。我国财政支出不足,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缓慢增长缓慢,故居民的小份额可支配收入和政府财政支出都在挤压居民消费,无疑产生了叠加效应,导致我国居民整体消费不足。因此调动居民消费应当改变居民的预期消费。因为在居民预期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不断增加而政府财政支出又较低的情况下,居民即期消费意愿不足,只有改变各个心理账户的比例,将收入更多地存放入预防保障性账户,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二)政策建议1充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的动机并不在于储蓄给人们带来的收益,而主要在于人们对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不确定收入预期,因此,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投资的财政支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稳定消费预期,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加快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的合作医疗相关制度。将农村贫困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其收入。2加大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财政性教育支出却没有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要求,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阻碍着我国经济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为义务教育均等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尤其是要为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普遍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尽快实现地区和城乡教育水平的均等化,解决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建立起对求学困难家庭的教育补贴制度。通过财政支出支持教育,减少教育的居民的压力,释放居民消费能力。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尤其是通过各种助学绿色通道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正常入学,确保受教肓机会的公平,同时设置多种类型的奖学金制度减少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求学成本。财政支出还要支持各种对社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培训学习提升居民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通过提高收入来刺激消费。3充分提高我国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我国现有的医疗卫生体系相当不完善,医疗改革的目标远远没有实现,医疗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居民消费的一个特大难题,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加强医疗卫生领域中政府的责任,扩大财政卫生医疗支出规模,提高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比重。要适当改革现有的公立医院财政差额拨款制度,增加财政资金对非营利性的公立医院的投入,解决医疗机构运行困难的问题,杜绝医药通过抬高收费来弥补支出的行为。同时通过则政政策积极推进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水平,从根源上处理居民面对的医疗卫生问题。4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力度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农业支出能够在全国层面上显著地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的支出差距,可见农业支出对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支出的投入,特别要加大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调整农业财政投入渠道,建立合理、透明的财政支农政策,建立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不仅从生产上,更要从生活环境上使“三农”问题有一个质的改善。而且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村生活用水,增加电力,道路和通讯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政府还应继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扩大对农业的补贴范围,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参考文献1 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2 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3 谢建国,陈漓高.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个基于跨期替代模型的中国经验分析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第6期.4 黄赜琳.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一个基于三部门RBC模型的实证研究情况分析J.2005(6):27-39.5 姜洋,邓翔.替代还是互补中国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关系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9(3):176 苑德宇,张静静,韩俊霞.居民消费、财政支出与区域效应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J.统计研究,2010(2):44527 胡书东.中国财政支出和民间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2(6):26328 李广众.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J.世界经济,2005(5):38-45.9 财政部办公厅课题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计量检验R.2001(17):32-36. 10 杨子晖.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期内替代与跨期替代J.世界经济,2006(8):374611 刘溶沧,马栓友,赤字,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具有挤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1(1):21-27.12 王丽娜.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8(8):31-33. 13 官永彬.中国农村财政支出对农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8(4)104-109.14 Bailey M J National Income and Price LevelM.New York:McGrawhil1,197115 Kormendi Roger Government debt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 sector behavior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3,73(5):994-1010.16 Aschauer DA.Fiscal Policy and Aggregate Dem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1):117-127.17 Tsungwu Ho.The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 on Consumption:A Panel Integration Analysis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10,2001:9510818 Amano Robert A,Wirjanto Tony S.Letratemperal Substitution and Government Spending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79,1997:605609.19 Barro R J.Output Effects of Government Purchas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4,1980:34335020 Karras G.Govern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 Consumption: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94,26(1):92221 Deverux M B Head A C.Lapham B J.Monopolistic-competition,increasing return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J,1996,Vo128:233-254.22 Riccardo Fiorito,Tryphon Kollintzas.Pulic Goods,Merit Goods,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Private and Government ConsumtionJ. European Review,48,2004:13671398.23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三联书社,1957年2月第1版第80页.24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三联书社,1957年2月第1版第84-85页.25 方莉:中国劳动力供求总量关系的变化特区J经济,2009年第n期.26 张玉兰: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现状与变动情况分析J对外经贸,2011年第08期.27 Abel, A. B. (1986) "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Accidental Bequests," Amer. Econ. Rev. 75(4),pp. 777-91.28 国家统计局网,29 Feldstein, M. (1976) Perceived wealth in bonds and social security: a comment. Journal o

注意事项

本文(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