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临床内科考试复习资料汇总[共23页]

  • 资源ID:46377261       资源大小:107.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临床内科考试复习资料汇总[共23页]

上学吧: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癫痫辨证论治(一)痫证发作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以及发作程度在辨证时的意义决定本病轻重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发作的时间长短,一个是间隔时间的长短。这主要与痰浊的浅深及正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二)痫证发作期与间歇期的治疗原则治疗方面,宜分标本虚实。频繁发作时,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顺气、熄风开窍定痫。平时以治本为主,宜健脾化痰,补益肝肾,养心安神。(三)分型证治分型主症舌脉治法方药风痰闭阻在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乏力等症(亦有无明显先兆者)。发则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也有短暂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者。舌苔白腻,脉多弦滑。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为主方痰火扰神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症性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清热泻火,化痰开窍当归龙荟丸合涤痰汤加减瘀阻脑络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多继发于外伤后舌苔薄白,脉涩或弦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加减心脾两虚反复发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心肾亏虚癫痫频作,神思恍惚,头晕目眩,两目于涩,面色晦暗,耳轮焦干,健忘,腰膝痠软,神疲乏力。舌红,脉沉细面数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加减。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癫痫的病因病机(一)痫证的常见病因本证之形成,病因可以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先天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胎气受损,由于婴儿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或过分劳累体虚,导致婴儿禀赋不足,二是父母禀赋虚弱或父母患癫痫导致小儿精气不足。后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多由于七情失调,脑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他病之后,或因六淫之邪所干。(二)痫证主要病理基础和基本病理因素及痰邪在发病中的意义及转化病位在心,概由痰、火、瘀等导致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阳痰浊蒙闭心窍,流窜经络而发病。主要病机: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蒙蔽清窍,而尤以痰邪作祟最为主要。若痫证久发不愈,必致脏腑愈虚,痰浊愈结愈深,而成顽痰;痰浊不除,则痫证复作,乃成痼疾。本证的轻重常与痰浊的深浅、正气的盛衰有关。一般初起正气未衰,痰浊不重,故发作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病理性质:初期多实,日久不愈表现虚实夹杂。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癫痫预防和预后 癫痫预防、转归和预后(一)痫证的预防患者必须避免劳累过度及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力求去除发病之诱因;羊肉、酒浆等燥热之品,常易诱发痫证,应当禁忌。做好孕妇保健工作,避免惊吓、劳累,以免胎气受损。本证患者不宜从事驾驶工作、高空及水上作业,不宜骑自行车,以免发生意外。(二)痫证的转归和预后痫证的转归和预后取决于患者的体质强弱、正气盛衰与感邪的轻重。本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病程一般较长,少则一二年,多数患者终生难愈。体质强、正气足的患者,如果治疗得当,痫证发作后予以调理,可以控制发作,但是难以根治;体质弱,正气不足,痰浊沉痼的,往往迁延日久,缠绵难愈,预后较差。若反复频繁发作,少数年幼患者智力发育会受到影响,出现智力减退,甚至成为痴呆。或因发作期痰涎壅盛、痰阻气道,易造成痰阻窒息等危症,必须及时进行抢救。如能防止痫证的频繁发作,一般预后较好,如调治不当或经常遇到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诱因的触动,可导致频繁发作,病情由轻转重。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癫痫诊断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有先天因素或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饮食不洁或不节,或头部外伤,或劳欲过度诱发。2、典型的则突然仆倒,不醒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除疲乏无力以外,一如常人。3、局限性发作可有多种形式。如有动作中断,手中物品落地,或头突然向前倾下而后迅速抬起,或两目上吊,在几秒或几分钟以后缓解,对上述症状发作后全然无知。4、痫证发病多急骤,发作前多有眩晕、胸闷、叹息等先兆。5、脑电图检查多有阳性表现。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喉癌中医药治疗肝气郁结型 肝气郁结型证候: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咳声低弱,神疲乏力,口苦咽干,吞咽不利,妨碍饮食,头晕目眩,胸胁胀痛,舌燥苔薄黄,脉弦。治法:疏肝解郁,清泄肝火。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各10g,柴胡、薄荷各6g,半枝莲15g,生姜5g,白花蛇舌草30g.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喉癌中医药治疗痰结湿聚型 痰结湿聚型证候:声音嘶哑,咽喉疼痛,颈部肿核,恶心腹胀,大便溏泄,白带黄粘,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脉沉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散结。方药:导痰汤加减。法半夏、陈皮、白术、枳实、制南星、杏仁、浙贝母、桃仁、葶苈子各10g,茯苓、薏苡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大枣10枚。若痰郁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0g,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黛蛤散、仙鹤草各30g,血余炭、藕节各10g;胸胁胀痛者,加全瓜蒌、延胡索各15g,制乳香、制没药各10g。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喉癌中医药治疗阴虚火旺,毒结咽喉型阴虚火旺,毒结咽喉型 证候:声音嘶哑、咽喉干燥,持续呛咳,咯血喉痛,吞咽困难,颈部肿核,舌质红干,舌苔黄,脉细滑数。治法:养阴滋肾,益气清金,解毒散结。方药:利咽清金汤加减。桔梗、黄芩、浙贝母、生栀子、山豆根各10g,麦冬15g,薄荷、紫苏、金果榄各6g,牛蒡子、马勃各12g,板蓝根20g.另服知柏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2次。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积聚病因病机 1.情志抑郁,气滞血瘀正如济生方积聚论治所说:“忧、思、喜、怒之气,人之所不能无者,过则伤乎五脏,留结而为五积。”情志致病,首先病及气分,使肝气不舒,脾气郁结,导致肝脾气机阻滞。继则由气及血,使血行不畅,经隧不利,脉络瘀阻。若偏重于影响气机的运行,则为聚;气血瘀滞,日积月累,凝结成块则为积。2.酒食内伤,滋生痰浊由于饮酒过度,或嗜食肥甘厚味、煎撙辛辣之品;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以致湿浊内停,甚至凝结成痰。痰浊阻滞之后,又会进一步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气机郁滞,血脉瘀阻,气、血、痰互相搏结,而引起积聚。亦有因饮食不调,因食遇气,食气交阻,气机不畅而成聚证者。3.邪毒侵袭,留着不去寒、湿、热等多种外邪及邪毒如果长时间地作用于人体,或侵袭人体之后留着不去,均可导致受病脏腑失和,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生,气滞血瘀痰凝,日久形成积聚。正如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说:“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4.它病转归,日久咸积黄疸病后,或黄疸经久不退,湿邪留恋,阻滞气血;或久疟不愈;湿痰凝滞,脉络痹阻;或感染血吸虫,虫阻脉道,肝脾气血不畅,脉络瘀阻。以上几种病证,日久不愈,均可转归演变为积证。情志抑郁,饮食损伤,感受邪毒及它病转归是引起积聚的主要原因。其中,情志、饮食、邪毒等致病原因常交错夹杂,混合致病。正气亏虚则是积聚发病的内在因素,积聚的形成及演变,均与正气的强弱密切相关。正如医宗必读积聚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景岳全书积聚亦说:“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即是说,积聚是正虚感邪、正邪斗争而正不胜邪的情况下,邪气踞之,逐渐发展而成。积聚的发生主要关系到肝、脾两脏;气滞、血瘀、痰结是形成积聚的主要病理变化。其中聚证以气机阻滞为主,积证则气滞、血瘀、痰结三者均有,而以血瘀为主。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积聚的临床表现积聚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积和聚又分别有不同的临床特征,积证大多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积块出现之前,相应部位常有疼痛,或兼恶心、呕吐、腹胀,以及倦怠乏力,胃纳减退等症状。作为积证特征的腹内结块,表现为由小渐大,由软渐硬,固定不移,初觉胀痛,继则疼痛逐渐加剧。一般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腹内病变的同时,常出现饮食减少,倦怠乏力,病情较重者甚至面色萎黄,形体日渐消瘦。而积证的后期,一般虚损症状较为突出。聚证则表现为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或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一般病程较短,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亦不如积证明显。正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说:“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辗转痛移,为可治。”景岳全书·积聚亦将两者的特征概括为:“积者,积累之谓,由渐而成者也;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聚证的辨证要点1.辨积与聚积与聚虽合称为一个病证,但两者是有明显区较别的。积证具有积块明显,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程较长,多属血分,病情较重,治疗较难等特点;聚证则无积块,腹中气时聚时散,发有休止,痛无定处,病程较短,多属气分,一般病情较轻,相对地治疗亦较易。至于古代文献以积为脏病,聚为腑病,则不可拘泥,实际上不少积证的积块就发生在胃、肠。2.辨部位积块的部位不同,标志着所病的脏腑不同,临床症状、治疗方药也不尽相同,故有必要加以鉴别。从大量的临床观察来看,在内科范围的脘腹部积块主要见于胃和肝的病变。右胁腹内积块,伴见胁肋刺痛、黄疸、纳差、腹胀等症状者,病在肝;胃脘部积块伴见反胃、呕吐、呕血、便血等症状者,病在胃;右腹积块伴腹泻或便秘、消瘦乏力,以及左腹积块伴大便次数增多、便下脓血者,病在肠。3.辨虚实积证大体可分为初、中、末三期,一般初期正气未至大虚,邪气虽实而不甚,表现为积块较小、质地较软,虽有胀痛不适,而一般情况尚可。中期正气渐衰而邪气渐甚,表现为积块增大、质地较硬、疼痛持续,并有饮食日少,倦怠乏力,形体消瘦等症。末期正气大虚而邪气实甚,表现为积块较大、质地坚硬,疼痛剧烈,并有饮食大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明显消瘦等症。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聚证的治疗原则聚证重调气,积证重活血。聚证病在气分,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基本治则,重在调气;积证病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重在活血。要注意区分不同阶段,掌握攻补分寸。积证初期,积块不大,软而不坚,正气尚可,治疗以攻邪为主,予以行气活血、软坚消积;中期积块渐大,质渐坚硬,而正气渐伤,邪盛正虚,治宜攻补兼施;末期积块坚硬,形瘦神疲,正气伤残,治宜扶正培本为主,酌加理气、化瘀、消积之晶,切忌攻伐太过。在积证的治疗中,应注意处理好攻法与补法的关系,正如景岳全书·积聚所说:“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在治疗中应注意“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寓补于攻,或寓攻于补。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聚证的转归预后及预防【转归预后】聚证的预后一般较好,而积证的预后一般较差。正如景岳全书·积聚所说:“无形之聚其散易,有形之积其破难。”一般的聚证,若治疗得当,解除了病因,可望治愈。但亦有部分反复发作,或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积者。积证在腹部扪到积块之前,大多已经历了一段病程,所以当发展成为积证时。治疗比较困难。早在唐代外台秘要·卷十二就谈到:“凡症坚之起,多以渐生,而有觉便牢大者,自难疗也。”现在由于医学的进展,积证的预后已有了很大的好转,可以使患者的症状有所减轻,生存时间延长,部分患者甚至可望获得治愈。积证后期,因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而出现黄疸;水液内聚而成为鼓胀;火热灼伤脉络,或气虚不能摄血,血液外溢?,而致吐血、便血、衄血等,均为病情重笃,预后不良之象,当积极救治。【预防与调摄】积聚之病,起于情志失和者不少,故正确对待各种事物,解除忧虑、紧张,避免情志内伤,对防与治均很重要。饮食上应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晶,多吃新鲜蔬菜。注意劳逸适度,避免过劳。如有胃脘痛、胁痛、泄泻、便血等病证,应及早检查治疗。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慢性胃炎验方秘寒证岳美中:延年半夏汤,古今录验方,载于外台秘要。日本医家对此方颇有研究,汉法医典中即收录本方。其临床应用指征:凡见胃部时有剧烈之疼痛者,且疼痛往往波及于左侧胸部及肩胛部;凡见患者喜屈其上体抵压疼痛之部位,以冀图减轻疼痛者;疼痛时发时止者;多嗳气欠伸,呕吐后疼痛可缓解者,均可投用本方。半夏12,槟榔6克,桔梗3克,枳实3克,前胡6克,鳖甲9克,人参3克,吴茱萸3克,生姜3克。水煎温服,可获神效。回忆早年曾治40岁一男性胃脘痛患者,每一发作,遍地翻滚,呕吐不止,疼痛难忍,脉弦细而紧,遇怒更甚,多方医治无效,经用本方数剂而愈。岳美中医话集吴伯平:寒气凝阻,胃痛骤发,痛势较剧,喜热贸,喜热饮,宜用厚朴温中汤。厚朴30克,干姜21克,陈皮30克,赤茯菩,草豆蔻,木香,炙甘草各15克。共为粗末。每服15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名医特色经验精华孙咸茂:慢性萎缩性胃炎经临床验证及实验室研究,其病机主要是虚寒瘀,拟方益中活血汤,已治疗300多例,治愈率在75,总有效率在95。黄芪30克,肉桂8克,吴茱萸10克,丹参15克,乳没各8克,生蒲黄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芎12克,乌药10克。名医特色经验精华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慢性胃炎验方秘热证张震夏:胃脘时痛,嘈杂纳少,口干欲饮,五心烦热,舌尖红,脉细数。麦冬12克,南沙参12克,川石斛12克,半夏4.5克,炒川楝9克,太子参12克,玉竹9克,竹茹12克,白残花9克水煎服。名老中医医话朱小南:治顽固性胃脘痛方地丁散,为先君手订的家传方之一,临床上用于肝部化火伤津而久年未愈的胃脘痛有确效。公丁香2.4克,鲜生地30克,白术4.5克,陈皮6克,姜川连2.4克,厚朴花4.5克,党参1.8克,麦冬4.5克,五味子2.4克,乌梅3克,甘草节2.4克。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慢性胃炎验方秘实证万潜斋:家秘祛痛散,治诸般心气痛,或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小肠吊疮,及妇人血气刺痛,此方屡用,无不神效。青皮、五灵脂、川楝子、穿山甲、大茴香各3.6克,良姜(香油炒)、元胡索、没药、槟榔各4.5克,沉香3克、木香3.6克(2味不见火研)、砂仁少许上咀,用木鳖子仁3.6克,同前药炒令焦燥,去木鳖仁不用,共为细末。每服6克,加盐一星,用酒或滚水送下。此散加入七制或九制香附末6克更妙。寿世新编虞持:祖传方加味枳术丸,治清痰、食积、酒积、茶积、肉积,在胃脘当心而痛,及痞满恶心,嘈杂嗳气,吞酸呕吐,脾疼等症,其效如神。白术90克,枳实(麸炒黄色)、苍术(米泔浸二宿,焙)、猪苓(去黑皮)、麦芽面(炒黄色)、神曲(微炒黄色)、半夏(汤泡透)各30克,泽泻(去毛)、赤茯苓(去皮)、川芎、黄连(陈壁土炒,去土)、白螺蛳壳(煅)各2l克,缩砂仁、草豆蔻、黄芩(陈壁土同炒)、青皮(去白)、莱服子(炒)、干生姜各15克,陈皮(去白)、香附米(童便浸)、瓜蒌子、厚朴(姜汁制,炒)、槟榔各9克,木香、甘草各6克吞酸,加吴茱萸汤泡,寒月15克,热月7.5克;久病挟虚,加人参、白扁豆、石莲肉各15克;时常口吐清水,加炒滑石30克、煅牡蛎15克。上为细末,用青荷叶泡汤浸晚粳米,研粉作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70100丸,清米饮送下。 医学正传卷四王建勋:治胃痛实证,脘痛而大便不畅,腹痛拒按、少腹坚满,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苔白脉实。熟军咀10克,焦三仙各10克,焦槟榔6克,厚朴6克,鸡内金6克,炒枳壳10克,青皮6克,木香6克,女贞子10克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如何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虚劳的临床表现虚劳多发生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及大病久病,精气耗伤的患者。病程一般较长,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虚劳以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亏损所致的虚弱、不足的证候为其特征,在虚劳共有特征的基础上,由于虚损性质的不同而有气、血、阴、阳虚损之分。气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懒言声低、自汗、脉细;血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头晕眼花、脉细;阴虚损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阳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沉细。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虚劳的治疗原则对于虚劳的治疗,以补益为基本原则。正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虚则补之”。在进行补益的时候,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在应用补益这个基本原则治疗虚劳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三点:重视补益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补益脾肾,先后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对于虚中央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从辨证的关系看,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气的作用,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虚劳的病程较长,影响的因素较多,要将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及生活调摄密切结合起来,方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阴阳对立制约的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阴阳的相互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具有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阴阳双方的相互制约,主要体现为对立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调控作用。正是由于阴和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均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正常者如“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立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故说“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阴阳交感互藏的关系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是说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故说:“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一般地说,表示事物属性的成分占有绝对大的比例,并呈显象状态。而被寓涵于事物或现象内部不得显露的成分,所占比例较少,它虽不能代表事物的属性,但却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阴阳消长的关系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的平衡。阳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关系。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互为消长,或为阴长阳消,或为阳长阴消。由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则主要表现为阴阳的皆消皆长,即此长彼亦长,或此消彼亦消。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阴阳学说的六个主要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阴阳的相互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具有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阴阳双方的相互制约,主要体现为对立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调控作用。正是由于阴和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均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正常者如“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二)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转化的前提条件)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立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故说“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三)阴阳的交感互藏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是说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故说:“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一般地说,表示事物属性的成分占有绝对大的比例,并呈显象状态。而被寓涵于事物或现象内部不得显露的成分,所占比例较少,它虽不能代表事物的属性,但却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四)阴阳的消长(量的改变)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的平衡。阳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关系。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互为消长,或为阴长阳消,或为阳长阴消。由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则主要表现为阴阳的皆消皆长,即此长彼亦长,或此消彼亦消。(五)阴阳的转化(质的改变)阴阳转化,是指事物对立双方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或人体病证性质阳热或阴寒的变化。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又一基本形式,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性即发生转化,故说转化是消长的结果。阴阳的相互转化,一般都发生于事物发展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则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生、化、极、变,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其中的“重”、“极”、“甚”,即是事物阴阳总体属性发生转化的必备条件。(六)阴阳的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调节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对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是阴阳双方自动地向最佳目标的运动和发展,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阴阳自和是阴阳运动的深层次规律,因而可以揭示人体疾病自愈的内在变化机制。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相对稳定状态。通过彼此之间随时发生着的消长和转化,从而使阴阳双方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阴阳的平衡,是动态的常阈平衡。即是说阴阳双方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但又常是稳定在正常限度之内,是动态的均势,而非绝对的静态平衡。维持其平衡状态的机制,则是建议在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基础上的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和转化运动。阴阳双方维持其动态常阈平衡的标志,在自然界即是气候的正常变化、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在人体则是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和协调。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阴阳转化的关系阴阳转化,是指事物对立双方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或人体病证性质阳热或阴寒的变化。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又一基本形式,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性即发生转化,故说转化是消长的结果。阴阳的相互转化,一般都发生于事物发展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则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生、化、极、变,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其中的“重”、“极”、“甚”,即是事物阴阳总体属性发生转化的必备条件。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阴阳自和与平衡的关系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调节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对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是阴阳双方自动地向最佳目标的运动和发展,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阴阳自和是阴阳运动的深层次规律,因而可以揭示人体疾病自愈的内在变化机制。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相对稳定状态。通过彼此之间随时发生着的消长和转化,从而使阴阳双方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阴阳的平衡,是动态的常阈平衡。即是说阴阳双方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但又常是稳定在正常限度之内,是动态的均势,而非绝对的静态平衡。维持其平衡状态的机制,则是建议在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基础上的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和转化运动。阴阳双方维持其动态常阈平衡的标志,在自然界即是气候的正常变化、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在人体则是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和协调。2011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癫痫汇总一.癫痫诊断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有先天因素或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饮食不洁或不节,或头部外伤,或劳欲过度诱发。2、典型的则突然仆倒,不醒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除疲乏无力以外,一如常人。3、局限性发作可有多种形式。如有动作中断,手中物品落地,或头突然向前倾下而后迅速抬起,或两目上吊,在几秒或几分钟以后缓解,对上述症状发作后全然无知。4、痫证发病多急骤,发作前多有眩晕、胸闷、叹息等先兆。5、脑电图检查多有阳性表现。二.癫痫辨证论治(一)痫证发作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以及发作程度在辨证时的意义决定本病轻重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发作的时间长短,一个是间隔时间的长短。这主要与痰浊的浅深及正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二)痫证发作期与间歇期的治疗原则治疗方面,宜分标本虚实。频繁发作时,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顺气、熄风开窍定痫。平时以治本为主,宜健脾化痰,补益肝肾,养心安神。(三)分型证治分型主症舌脉治法方药风痰闭阻在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乏力等症(亦有无明显先兆者)。发则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也有短暂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者。舌苔白腻,脉多弦滑。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为主方痰火扰神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症性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清热泻火,化痰开窍当归龙荟丸合涤痰汤加减瘀阻脑络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多继发于外伤后舌苔薄白,脉涩或弦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加减心脾两虚反复发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心肾亏虚癫痫频作,神思恍惚,头晕目眩,两目于涩,面色晦暗,耳轮焦干,健忘,腰膝痠软,神疲乏力。舌红,脉沉细面数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加减。三.癫痫预防和预后 癫痫预防、转归和预后(一)痫证的预防患者必须避免劳累过度及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力求去除发病之诱因;羊肉、酒浆等燥热之品,常易诱发痫证,应当禁忌。做好孕妇保健工作,避免惊吓、劳累,以免胎气受损。本证患者不宜从事驾驶工作、高空及水上作业,不宜骑自行车,以免发生意外。(二)痫证的转归和预后痫证的转归和预后取决于患者的体质强弱、正气盛衰与感邪的轻重。本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病程一般较长,少则一二年,多数患者终生难愈。体质强、正气足的患者,如果治疗得当,痫证发作后予以调理,可以控制发作,但是难以根治;体质弱,正气不足,痰浊沉痼的,往往迁延日久,缠绵难愈,预后较差。若反复频繁发作,少数年幼患者智力发育会受到影响,出现智力减退,甚至成为痴呆。或因发作期痰涎壅盛、痰阻气道,易造成痰阻窒息等危症,必须及时进行抢救。如能防止痫证的频繁发作,一般预后较好,如调治不当或经常遇到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诱因的触动,可导致频繁发作,病情由轻转重。四.癫痫的病因病机(一)痫证的常见病因本证之形成,病因可以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先天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胎气受损,由于婴儿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或过分劳累体虚,导致婴儿禀赋不足,二是父母禀赋虚弱或父母患癫痫导致小儿精气不足。后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多由于七情失调,脑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他病之后,或因六淫之邪所干。(二)痫证主要病理基础和基本病理因素及痰邪在发病中的意义及转化病位在心,概由痰、火、瘀等导致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阳痰浊蒙闭心窍,流窜经络而发病。主要病机: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蒙蔽清窍,而尤以痰邪作祟最为主要。若痫证久发不愈,必致脏腑愈虚,痰浊愈结愈深,而成顽痰;痰浊不除,则痫证复作,乃成痼疾。本证的轻重常与痰浊的深浅、正气的盛衰有关。一般初起正气未衰,痰浊不重,故发作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2011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喉癌中医药治疗汇总一.喉癌中医药治疗痰结湿聚型 痰结湿聚型证候:声音嘶哑,咽喉疼痛,颈部肿核,恶心腹胀,大便溏泄,白带黄粘,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脉沉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散结。方药:导痰汤加减。法半夏、陈皮、白术、枳实、制南星、杏仁、浙贝母、桃仁、葶苈子各10g,茯苓、薏苡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大枣10枚。若痰郁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0g,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黛蛤散、仙鹤草各30g,血余炭、藕节各10g;胸胁胀痛者,加全瓜蒌、延胡索各15g,制乳香、制没药各10g。二.喉癌中医药治疗肝气郁结型 肝气郁结型证候: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咳声低弱,神疲乏力,口苦咽干,吞咽不利,妨碍饮食,头晕目眩,胸胁胀痛,舌燥苔薄黄,脉弦。治法:疏肝解郁,清泄肝火。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各10g,柴胡、薄荷各6g,半枝莲15g,生姜5g,白花蛇舌草30g.三.喉癌中医药治疗阴虚火旺,毒结咽喉型阴虚火旺,毒结咽喉型证候:声音嘶哑、咽喉干燥,持续呛咳,咯血喉痛,吞咽困难,颈部肿核,舌质红干,舌苔黄,脉细滑数。治法:养阴滋肾,益气清金,解毒散结。方药:利咽清金汤加减。桔梗、黄芩、浙贝母、生栀子、山豆根各10g,麦冬15g,薄荷、紫苏、金果榄各6g,牛蒡子、马勃各12g,板蓝根20g.另服知柏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2次。2011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阴阳学说汇总一.阴阳对立制约的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阴阳的相互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具有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阴阳双方的相互制约,主要体现为对立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调控作用。正是由于阴和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均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正常者如“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二.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立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故说“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三.阴阳交感互藏的关系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是说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故说:“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一般地说,表示事物属性的成分占有绝对大的比例,并呈显象状态。而被寓涵于事物或现象内部不得显露的成分,所占比例较少,它虽不能代表事物的属性,但却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四. 阴阳消长的关系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的平衡。阳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关系。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互为消长,或为阴长阳消,或为阳长阴消。由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则主要表现为阴阳的皆消皆长,即此长彼亦长,或此消彼亦消。五. 阴阳转化的关系阴阳转化,是指事物对立双方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或人体病证性质阳热或阴寒的变化。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又一基本形式,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性即发生转化,故说转化是消长的结果。阴阳的相互转化,一般都发生于事物发展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则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生、化、极、变,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其中的“重”、“极”、“甚”,即是事物阴阳总体属性发生转化的必备条件。六.阴阳自和与平衡的关系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调节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对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是阴阳双方自动地向最佳目标的运动和发展,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阴阳自和是阴阳运动的深层次规律,因而可以揭示人体疾病自愈的内在变化机制。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相对稳定状态。通过彼此之间随时发生着的消长和转化,从而使阴阳双方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阴阳的平衡,是动态的常阈平衡。即是说阴阳双方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但又常是稳定在正常限度之内,是动态的均势,而非绝对的静态平衡。维持其平衡状态的机制,则是建议在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基础上的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和转化运动。阴阳双方维持其动态常阈平衡的标志,在自然界即是气候的正常变化、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在人体则是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和协调。七.阴阳学说的六个主要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阴阳的相互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具有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阴阳双方的相互制约,主要体现为对立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调控作用。正是由于阴和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均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正常者如“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二)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转化的前提条件)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对立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故说“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三)阴阳的交感互藏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是说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故说:“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一般地说,表示事物属性的成分占有绝对大的比例,并呈显象状态。而被寓涵于事物或现象内部不得显露的成分,所占比例较少,它虽不能代表事物的属性,但却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四)阴阳的消长(量的改变)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的平衡。阳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关系。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互为消长,或为阴长阳消,或为阳长阴消。由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则主要表现为阴阳的皆消皆长,即此长彼亦长,或此消彼亦消。(五)阴阳的转化(质的改变)阴阳转化,是指事物对立双方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或人体病证性质阳热或阴寒的变化。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又一基本形式,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性即发生转化,故说转化是消长的结果。阴阳的相互转化,一般都发生于事物发展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则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生、化、极、变,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其中的“重”、“极”、“甚”,即是事物阴阳总体属性发生转化的必备条件。(六)阴阳的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调节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对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能力。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是阴阳双方自动地向最佳目标的运动和发展,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阴阳自和是阴阳运动的深层次规律,因而可以揭示人体疾病自愈的内在变化机制。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相对稳定状态。通过彼此之间随时发生着的消长和转化,从而使阴阳双方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阴阳的平衡,是动态的常阈平衡。即是说阴阳双方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但又常是稳定在正常限度之内,是动态的均势,而非绝对的静态平衡。维持其平衡状态的机制,则是建议在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基础上的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和转化运动。阴阳双方维持其动态常阈平衡的标志,在自然界即是气候的正常变化、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在人体则是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和协调。201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辅导:胸痹病因病机(一)胸痹的常见病因外因:寒邪内侵内因: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二)胸痹病机及其转化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临床上有轻、中、重的不同。201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辅导:胸痹诊断和鉴别(一)诊断要点1.左侧胸或膻中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等处,甚至可以沿手少阴、手厥阴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并兼心悸。2.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到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缓解。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而诱发,也有无明显诱因或在安静时发病的。4、心电图为必查项目。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诊断。(二)胸痹与胃痛、真心痛、悬饮的鉴别1.胃脘痛: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而易与胃脘痛混淆,但胃脘痛多伴有暖气、呃逆、泛吐酸水或清涎等脾胃证候,可予以鉴别。2.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或结代等危重证候。3.悬饮:胸肋胀痛,持续不解,伴咳唾引痛。并有咳嗽、咳痰等肺系症状。201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培训:胸痹概述一、概述(一)胸痹的概念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都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二)胸痹的源流记载首见于内经,有心痛,真心病等,金匮要略有专门的论述。(三)胸痹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胸痹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其他疾病表现为膻中及左胸部发作的憋闷疼痛为主症时也可以参照本章。如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等。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积聚的临床表现积聚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积和聚又分别有不同的临床特征,积证大多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积块出现之前,相应部位常有疼痛,或兼恶心、呕吐、腹胀,以及倦怠乏力,胃纳减退等症状。作为积证特征的腹内结块,表现为由小渐大,由软渐硬,固定不移,初觉胀痛,继则疼痛逐渐加剧。一般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腹内病变的同时,常出现饮食减少,倦怠乏力,病情较重者甚至面色萎黄,形体日渐消瘦。而积证的后期,一般虚损症状较为突出。聚证则表现为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或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一般病程较短,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亦不如积证明显。正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说:“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辗转痛移,为可治。”景岳全书·积聚亦将两者的特征概括为:“积者,积累之谓,由渐而成者也;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辅导:聚证的辨证要点1.辨积与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助理医师中医临床内科考试复习资料汇总[共23页])为本站会员(gfy****yf)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