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医助理医师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内科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共8页]

  • 资源ID:46376986       资源大小:5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助理医师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内科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共8页]

上学吧: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学辅导:内科急症高热治分三段说 对于内科急症高热的病因,笔者同意“毒寓于邪、毒随邪入、邪由毒生”的机理,赞同“寒温统一论”的观点,主张将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融为一体的辨治方法。参照外地经验,结合个人多年体会,自创了一种综合辨证方法“阶段辨证”,即将发热分为初热期、高热期和余热期三个阶段,并自拟三个基本方分而治之,兹将其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初热期指发热初起,邪气在表。证见发热恶寒,头痛,全身酸痛,鼻塞,咳嗽,咽痒或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多浮或浮数。治宜疏解表邪,方用自拟“葛苏银翘汤”:葛根30g,金银花15g,连翘12g,苏叶、荆芥穗、防风各10g,生甘草6g.方中以葛根解肌退热;银花、连翘既有清热解毒之功,且清中有透,具辛凉透表之效;苏叶、芥穗虽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葛根、银、翘同用,可增强辛凉透表之力;防风散风解表,为“风药中之润剂”,动物实验证明有中度解热作用;甘草调和诸药,众药合用具有解肌透表,疏风散热之功。药物加减:若头痛剧烈者,加蔓荆子、僵蚕各10g,以疏风止痛;发热汗不出者,加麻黄、羌活各5g,以发汗解表;咳嗽明显者,加炒杏仁、前胡各10g,以宜肺止咳;伴呕恶腹胀、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各10g,白扁豆15g,以化湿和中。2、高热期此期是整个发热病程的关键阶段,应引起特别重视。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体温高达39以上,以身体灼热、面红目赤、烦渴,脉数等为特征,具有发展快、变化速、来势凶、病势重、威胁大等特点,因此必须采取“截断扭转”法。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方用自拟“柴葛苦苓汤”:柴胡、葛根、土茯苓、黄芩各30g,苦参20g,生大黄10g,生石膏60g.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或鼻饲,病情急重者可日服2剂,分7次服,热衰改日服3次,热退改日服1剂,均温服。或将每剂药煎成1000亳升,分4次保留灌肠,凡1316岁用量减10%,6岁12岁或>60岁者减20%,<5岁和>70岁者减30%。柴葛苦苓汤是在伤寒六书陶氏柴葛解肌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柴葛解肌汤原为外感邪传三阳之证而设,其药物组成偏于解表而逊于清里,适应病证仍属邪在肌表,由于高热之因为“毒寓于邪、毒随邪入”,故清热解毒应贯穿于治疗高热的全过程。从上述思路出发,于拟方时去掉了某些辛温药物如羌活、白芷、生姜、大枣,加入了几味清热解毒之品如苦参、土茯苓、生大黄等。苦参,本草正义言其“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土茯苓,本草正义说可“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大黄,不仅能泻下,还具有泄热、泻火、解毒、祛瘀等作用,并且有较强的抗菌消炎功能。笔者体会,大黄是治疗内科急症高热最常用的主要药物之一,在高热期间,即使大便正常,亦可放胆使用。由于本方多苦寒之品,有败胃及伤正之弊,故用量要适中,中病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对素体虚弱或正气已衰、高热稽留不退的患者,可采用扶正与祛邪并重的治疗措施,即在给解毒、通腑、除热的同时,加用益气生津之品。药物加减: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加知母20g;高热烦燥、时有抽搐者,加羚羊角粉;热盛伤阴,加人参、沙参、石斛等;上焦热盛、咳嗽喘急、痰色黄稠者,合麻杏石甘汤加鱼腥草30g;咽喉肿痛加山豆根10g、马勃10g、玄参15g;关节红肿热痛者加秦艽、忍冬藤各30g,生地20g;大便脓血者加白头翁30g、黄连10g;小便涩痛者加滑石30g,竹叶10g,扁蓄、瞿麦各15g。3、余热期此期指病程日久,邪恋正虚阶段。证见夜热早凉,或持续低热,手足心热,体弱乏力,口干舌燥,神疲欲睡,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养阴、清泄余热。方用自拟“生脉增液汤”:党参15g、太子参、麦冬、五叶子、沙参、玄参、生地各12g,知母、竹叶各10g,生甘草6g.本方是在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基础上加味而成,方中以党参益气健脾补肺以生津;麦冬、沙参、太子参甘寒养阴;玄参、生地、知母滋阴退蒸;竹叶清心除烦;五味子酸收敛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清退余热之功。药物加减:骨蒸劳热者,合清骨散;少寐多梦者,加酸枣仁、百合各10g;盗汗较多者,加煅牡蛎、浮小麦各30g,麻黄根、黄芪各15g;若热已退而仍觉全身乏力、少气懒言,可服用补中益气丸、生脉口服液等成药缓缓图之,俟机体渐次康复。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学辅导:喉癌中医药治疗肝气郁结型肝气郁结型证候: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咳声低弱,神疲乏力,口苦咽干,吞咽不利,妨碍饮食,头晕目眩,胸胁胀痛,舌燥苔薄黄,脉弦。治法:疏肝解郁,清泄肝火。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各10g,柴胡、薄荷各6g,半枝莲15g,生姜5g,白花蛇舌草30g.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学辅导:喉癌中医药治疗痰结湿聚型 痰结湿聚型:证候:声音嘶哑,咽喉疼痛,颈部肿核,恶心腹胀,大便溏泄,白带黄粘,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脉沉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散结。方药:导痰汤加减。法半夏、陈皮、白术、枳实、制南星、杏仁、浙贝母、桃仁、葶苈子各10g,茯苓、薏苡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大枣10枚。若痰郁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0g,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黛蛤散、仙鹤草各30g,血余炭、藕节各10g;胸胁胀痛者,加全瓜蒌、延胡索各15g,制乳香、制没药各10g。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学辅导:积聚病因病机 1.情志抑郁,气滞血瘀正如济生方积聚论治所说:“忧、思、喜、怒之气,人之所不能无者,过则伤乎五脏,留结而为五积。”情志致病,首先病及气分,使肝气不舒,脾气郁结,导致肝脾气机阻滞。继则由气及血,使血行不畅,经隧不利,脉络瘀阻。若偏重于影响气机的运行,则为聚;气血瘀滞,日积月累,凝结成块则为积。2.酒食内伤,滋生痰浊由于饮酒过度,或嗜食肥甘厚味、煎撙辛辣之品;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以致湿浊内停,甚至凝结成痰。痰浊阻滞之后,又会进一步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气机郁滞,血脉瘀阻,气、血、痰互相搏结,而引起积聚。亦有因饮食不调,因食遇气,食气交阻,气机不畅而成聚证者。3.邪毒侵袭,留着不去寒、湿、热等多种外邪及邪毒如果长时间地作用于人体,或侵袭人体之后留着不去,均可导致受病脏腑失和,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生,气滞血瘀痰凝,日久形成积聚。正如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说:“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4.它病转归,日久咸积黄疸病后,或黄疸经久不退,湿邪留恋,阻滞气血;或久疟不愈;湿痰凝滞,脉络痹阻;或感染血吸虫,虫阻脉道,肝脾气血不畅,脉络瘀阻。以上几种病证,日久不愈,均可转归演变为积证。情志抑郁,饮食损伤,感受邪毒及它病转归是引起积聚的主要原因。其中,情志、饮食、邪毒等致病原因常交错夹杂,混合致病。正气亏虚则是积聚发病的内在因素,积聚的形成及演变,均与正气的强弱密切相关。正如医宗必读积聚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景岳全书积聚亦说:“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即是说,积聚是正虚感邪、正邪斗争而正不胜邪的情况下,邪气踞之,逐渐发展而成。积聚的发生主要关系到肝、脾两脏;气滞、血瘀、痰结是形成积聚的主要病理变化。其中聚证以气机阻滞为主,积证则气滞、血瘀、痰结三者均有,而以血瘀为主。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学辅导:积聚的临床表现 积聚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积和聚又分别有不同的临床特征,积证大多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积块出现之前,相应部位常有疼痛,或兼恶心、呕吐、腹胀,以及倦怠乏力,胃纳减退等症状。作为积证特征的腹内结块,表现为由小渐大,由软渐硬,固定不移,初觉胀痛,继则疼痛逐渐加剧。一般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腹内病变的同时,常出现饮食减少,倦怠乏力,病情较重者甚至面色萎黄,形体日渐消瘦。而积证的后期,一般虚损症状较为突出。聚证则表现为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或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一般病程较短,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亦不如积证明显。正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说:“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辗转痛移,为可治。”景岳全书积聚亦将两者的特征概括为:“积者,积累之谓,由渐而成者也;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学辅导:聚证的治疗原则 聚证重调气,积证重活血。聚证病在气分,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基本治则,重在调气;积证病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重在活血。要注意区分不同阶段,掌握攻补分寸。积证初期,积块不大,软而不坚,正气尚可,治疗以攻邪为主,予以行气活血、软坚消积;中期积块渐大,质渐坚硬,而正气渐伤,邪盛正虚,治宜攻补兼施;末期积块坚硬,形瘦神疲,正气伤残,治宜扶正培本为主,酌加理气、化瘀、消积之晶,切忌攻伐太过。在积证的治疗中,应注意处理好攻法与补法的关系,正如景岳全书积聚所说:“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在治疗中应注意“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寓补于攻,或寓攻于补。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学辅导:聚证的转归预后及预防 【转归预后】聚证的预后一般较好,而积证的预后一般较差。正如景岳全书积聚所说:“无形之聚其散易,有形之积其破难。”一般的聚证,若治疗得当,解除了病因,可望治愈。但亦有部分反复发作,或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积者。积证在腹部扪到积块之前,大多已经历了一段病程,所以当发展成为积证时。治疗比较困难。早在唐代外台秘要卷十二就谈到:“凡症坚之起,多以渐生,而有觉便牢大者,自难疗也。”现在由于医学的进展,积证的预后已有了很大的好转,可以使患者的症状有所减轻,生存时间延长,部分患者甚至可望获得治愈。积证后期,因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而出现黄疸;水液内聚而成为鼓胀;火热灼伤脉络,或气虚不能摄血,血液外溢?,而致吐血、便血、衄血等,均为病情重笃,预后不良之象,当积极救治。【预防与调摄】积聚之病,起于情志失和者不少,故正确对待各种事物,解除忧虑、紧张,避免情志内伤,对防与治均很重要。饮食上应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晶,多吃新鲜蔬菜。注意劳逸适度,避免过劳。如有胃脘痛、胁痛、泄泻、便血等病证,应及早检查治疗。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学辅导:内科急症高热治分三段说 对于内科急症高热的病因,笔者同意“毒寓于邪、毒随邪入、邪由毒生”的机理,赞同“寒温统一论”的观点,主张将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融为一体的辨治方法。参照外地经验,结合个人多年体会,自创了一种综合辨证方法“阶段辨证”,即将发热分为初热期、高热期和余热期三个阶段,并自拟三个基本方分而治之,兹将其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初热期:指发热初起,邪气在表。证见发热恶寒,头痛,全身酸痛,鼻塞,咳嗽,咽痒或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多浮或浮数。治宜疏解表邪,方用自拟“葛苏银翘汤”:葛根30g,金银花15g,连翘12g,苏叶、荆芥穗、防风各10g,生甘草6g.方中以葛根解肌退热;银花、连翘既有清热解毒之功,且清中有透,具辛凉透表之效;苏叶、芥穗虽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葛根、银、翘同用,可增强辛凉透表之力;防风散风解表,为“风药中之润剂”,动物实验证明有中度解热作用;甘草调和诸药,众药合用具有解肌透表,疏风散热之功。药物加减:若头痛剧烈者,加蔓荆子、僵蚕各10g,以疏风止痛;发热汗不出者,加麻黄、羌活各5g,以发汗解表;咳嗽明显者,加炒杏仁、前胡各10g,以宜肺止咳;伴呕恶腹胀、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各10g,白扁豆15g,以化湿和中。2、高热期此期是整个发热病程的关键阶段,应引起特别重视。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体温高达39以上,以身体灼热、面红目赤、烦渴,脉数等为特征,具有发展快、变化速、来势凶、病势重、威胁大等特点,因此必须采取“截断扭转”法。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方用自拟“柴葛苦苓汤”:柴胡、葛根、土茯苓、黄芩各30g,苦参20g,生大黄10g,生石膏60g.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或鼻饲,病情急重者可日服2剂,分7次服,热衰改日服3次,热退改日服1剂,均温服。或将每剂药煎成1000亳升,分4次保留灌肠,凡1316岁用量减10%,6岁12岁或>60岁者减20%,<5岁和>70岁者减30%。柴葛苦苓汤是在伤寒六书陶氏柴葛解肌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柴葛解肌汤原为外感邪传三阳之证而设,其药物组成偏于解表而逊于清里,适应病证仍属邪在肌表,由于高热之因为“毒寓于邪、毒随邪入”,故清热解毒应贯穿于治疗高热的全过程。从上述思路出发,于拟方时去掉了某些辛温药物如羌活、白芷、生姜、大枣,加入了几味清热解毒之品如苦参、土茯苓、生大黄等。苦参,本草正义言其“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土茯苓,本草正义说可“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大黄,不仅能泻下,还具有泄热、泻火、解毒、祛瘀等作用,并且有较强的抗菌消炎功能。笔者体会,大黄是治疗内科急症高热最常用的主要药物之一,在高热期间,即使大便正常,亦可放胆使用。由于本方多苦寒之品,有败胃及伤正之弊,故用量要适中,中病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对素体虚弱或正气已衰、高热稽留不退的患者,可采用扶正与祛邪并重的治疗措施,即在给解毒、通腑、除热的同时,加用益气生津之品。药物加减: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加知母20g;高热烦燥、时有抽搐者,加羚羊角粉;热盛伤阴,加人参、沙参、石斛等;上焦热盛、咳嗽喘急、痰色黄稠者,合麻杏石甘汤加鱼腥草30g;咽喉肿痛加山豆根10g、马勃10g、玄参15g;关节红肿热痛者加秦艽、忍冬藤各30g,生地20g;大便脓血者加白头翁30g、黄连10g;小便涩痛者加滑石30g,竹叶10g,扁蓄、瞿麦各15g。3、余热期此期指病程日久,邪恋正虚阶段。证见夜热早凉,或持续低热,手足心热,体弱乏力,口干舌燥,神疲欲睡,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养阴、清泄余热。方用自拟“生脉增液汤”:党参15g、太子参、麦冬、五叶子、沙参、玄参、生地各12g,知母、竹叶各10g,生甘草6g.本方是在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基础上加味而成,方中以党参益气健脾补肺以生津;麦冬、沙参、太子参甘寒养阴;玄参、生地、知母滋阴退蒸;竹叶清心除烦;五味子酸收敛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清退余热之功。药物加减:骨蒸劳热者,合清骨散;少寐多梦者,加酸枣仁、百合各10g;盗汗较多者,加煅牡蛎、浮小麦各30g,麻黄根、黄芪各15g;若热已退而仍觉全身乏力、少气懒言,可服用补中益气丸、生脉口服液等成药缓缓图之,俟机体渐次康复。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学辅导: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它的主要表现是震颤、强直、运动缓慢及姿势障碍等。震颤:多从一侧肢体开始,节律性抖动,静止休息时更明显,睡眠时消失。随着疾病的发展,对侧肢体及下颌、口唇、舌部也会出现颤抖。强直:肢体与躯干肌肉僵硬,面部表情刻板,眨眼动作减少,称为“面具脸”。动作缓慢: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穿衣服、系鞋带等动作缓慢,字越写越小,行走时两步之间距离缩小,讲话声音低沉、语音单调,后期可能有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姿势障碍:病人站立时头颈与躯干前倾,膝关节微曲;行走时,身体前倾,容易跌倒。其他可能还有皮肤油脂溢出、排便困难、情绪低落以及智能减退等症状。帕金森氏病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脑内的黑质、尾状核、壳核中的多巴胺含量减少。神经元的老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感染、一氧化碳中毒以及遗传倾向等,都被认为与本病的发生有关。治法:平肝熄风,益气养血,通经络钩藤15、全蝎6、天麻10、龟板20(先煎)、白芍20、牡蛎30(先煎)、党参15、黄芪20、丹参15、红花10、石菖蒲12 加减:(1)腰膝酸软,加牛滕15杜仲18(2)肢体麻木,加鸡血藤18(3)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15珍珠母30龙骨30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学辅导:虚劳的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以补益为基本原则。正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虚则补之”。在进行补益的时候,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在应用补益这个基本原则治疗虚劳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三点:重视补益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补益脾肾,先后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对于虚中央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从辨证的关系看,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气的作用,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虚劳的病程较长,影响的因素较多,要将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及生活调摄密切结合起来,方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2010年中医助理内科学辅导:震颤的转归预后及预防【转归预后】本病多为原发性的,亦可继发于湿热病、中风、中毒、颅脑外伤等疾病。临床多呈缓慢进展加重,有时病情可暂时停止进展,也有在数年内迅速发展至完全残废者,一般不能自动缓解,治疗较难,预后欠佳。体质强盛,正气尚充,病程较短的病人,运用中医治疗,部分病人可痊愈,部分病例在一定程度上病情可得到控制。少数气血亏虚,肾阴亏损,虚风内动病人,经益气养血、育阴熄风治疗,也有一定好转。但若失治或调摄治疗不当,以致气血大亏,脏器虚损,则逐年加重,可转为痴呆,每多并发它证而不治。【预防与调摄】增强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导致颤震的各种致病因素,如尽量保持安定情绪,切忌忧思郁怒等不良的精神刺激;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受风、受热、受潮,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节制房事;饮食清淡,进食尽可能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及嗜食肥甘厚味,戒除烟酒,忌过咸伤肾之品;防止中毒及颅脑损伤等,对预防颤震的发生都有作用。调摄护理方面,尚应加强功能锻炼,做适量被动运动,按摩肢体,行走等活动要注意安全,做好帮助喂哺等生活护理工作。上学吧为您提供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资料下载:上学吧为您提供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资料下载: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助理医师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内科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共8页])为本站会员(gfy****yf)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