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

  • 资源ID:41470355       资源大小:18.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

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 作者:徐洪涛,黄尧洲,顾敏琪,王克键,齐蓓,赵全利,王书臣【关键词】 气功锻炼;颈背肩臂痛;非药物疗法在临床上颈背肩臂痛作为常见病症,并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气功治疗相关病痛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未引起相关专业人员及患者的重视。临床实践中发现,气功锻炼对该类病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为进一步确定气功锻炼的临床疗效,2004年2月2005年3月,笔者对41例颈背肩臂痛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通过对疼痛部位进行红外热像检测,为气功锻炼疗法治疗颈背肩臂痛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1例受试对象来源于2004年2月2005年3月本院气功科门诊,其中男性10例,女性31例;年龄2177岁,平均(46.413.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0年,平均(4.275.83)年。在该组病例中,导致颈背肩臂痛症的主要病因为颈椎病、胸椎小关节紊乱、更年期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失眠等,本研究只对患者主诉的疼痛症状的气功锻炼效应进行观察,并于观察前做红外热像检测疼痛部位体表温度。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以颈背肩臂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为主诉的门诊患者纳入该项试验研究。排除急重症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病,外伤、骨折伴有颈背肩臂疼痛症状及严重精神障碍等不适宜气功锻炼的患者。2 锻炼方法在临床资料收集完成后,带领患者练习归根气功(中医养生保健操选,北京市中医管理局,2009年)。选练该功法的第4节,强调颈肩背部及上肢的活动,具体练法如下:起式与收式。自然站立,两脚与肩等宽,意念两手托地气上升,如托重球状,与天气合。然后转掌向下,两手导宇宙之气下行,经巅顶,透皮肉、穿骨润脏、泽周身,下行入地。手按浮球。两臂从前方飘起,张腋曲肘,十指向前,掌心向下。两掌手按浮球3次,上不过肩,下至带下。身体随掌蹲起。横掌过膝。第3次下蹲时,双手横掌过膝,向外下撑开。合气内收。随即合气内收至两腿之间,掌心向后。提升肾气。十趾抓地,大腿内收,提肛收腹,合齿耸肩,两拳握固直臂上提至耻骨,屈肘继续上提至带脉高度,随着肘的后伸,两拳沿带脉后行至体侧变掌,全身放松。气暖命门。掌对两肾或腰骶部灌气3次,气温煦腰骶、盆腔内脏,透达腹侧。肾气润发、移精补脑。缩项瞪目,两手朝上,沿督脉上行至两肩胛处,双手沿腋下、肩前、颈侧、项后、至脑后,掌心向头,接引上行之气,两掌继续向前运行至上唇,如是往返3次。天目洞开。两侧中、食、无名指从印堂穴处向两侧拉开,脚跟慢慢踮起。双风贯耳。转掌十指向后,双劳宫分别对双合掌贯气,同时脚跟着地,行开合共3次,气润内耳,开升合曲,掌膝相随。气沉下田。双掌自脑后捋行,顺头顶,向前、下,双手导气沿任脉下行至下丹田,意念稍停片刻,双手继下行,意导浊气下行入地下深处。 重复以上全套动作36次。学练过程约需1015 min,然后患者自练10 min左右。每日2次。3 观测指标与方法 即时效应:气功锻炼后休息20 min,作练功后检测。疼痛缓解情况、主观感受和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红外热像检测疼痛局部体表温度,参照文献1方法,采用WP-95型彩色红外热像仪(由北京市光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提供)检查。受检者先在室温为2426 的候诊环境里适应15 min,使其皮肤温度和室温相平衡。调整好距离,医生操作仪器,观察屏幕彩色图像,以图像清晰、线条分明为原则。受检部位的疼痛病灶数作为统计分析的样本数,观察记录受检部位皮肤温度。红外热像图高温呈深红色、红色及淡红色,低温呈绿色、浅蓝及深蓝色。然后将摄像结果存盘备用。 长时效应:自行练功2周后,休息2 d后复查,评估内容同上。将结果存储,作对比分析。4 疼痛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视觉模拟标尺2,本试验拟定治疗前疼痛分值为10分,由患者自己评价练功后相对于练功前“10分疼痛”的变化程度,可记录为100分。例如和练功前比较,无变化者记为10分;“疼痛减半”记为5分;“疼痛消失”记为0分。根据练功前后的疼痛分值变化评定疗效,练功后,疼痛分值7分为有效;疼痛分值3分为显效;疼痛分值8为无效。5 结果5.1 疼痛及伴随症状变化 观察过程中,患者较普遍的感觉气功锻炼后心情舒畅、身体轻松、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伴随症状改善或消失,如食欲增强、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疲劳消失,或精力充沛等。其中,疼痛作为主要观察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即时效应:41例中,显效5例(12.2%),有效28例(68.3%),无效8例(19.5%),总有效率80.5%。长时效应:41例中坚持练功2周以上的28例,其中显效11例(39.3%),有效13例(46.4%),无效4例(14.3%),总有效率85.7%。5.2 练功前后局部最高温度变化情况 气功锻炼后红外热像显示,多数受试者局部体表温度较锻炼前有明显变化。我们以练功前局部最高温为基数,将练功后局部最高温升高、降低的病例分别成组,并将解剖部位相近的颈与背、肩与臂分别并组形成了颈背最高温功后升高组、颈背最高温功后降低组、肩臂最高温功后升高组和肩臂最高温功后降低组。将以上4组分别作练功前温度值与练功后即时效应温度值、长时效应温度值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配对t检验结果除肩臂最高温功后升高组,练功前后长时效应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组练功前后即时效应、长时效应温度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表4。表1 颈背最高温功后降低组患者练功前后局部体表温度比较,表2 颈背最高温功后升高组患者练功前后局部体表温度比较,表3 肩臂最高温功后降低组患者练功前后局部体表温度比较,表4 肩臂最高温功后升高组患者练功前后局部体表温度比较(略)。6 讨论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功锻炼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作用,可促进局部风、寒、湿等邪气的清除。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理解,有着相似的原理,局部和全身肌肉有规律的活动,能促进病灶及全身的血液循环,良好的血液循环为局部炎性代谢产物的清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红外热像试验数据变化特点上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病灶及周围因炎性作用使局部体表温度增高,气功锻炼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能起到清除炎性介质和循环冷却作用而使体温降低;而另一些病例则通过气功锻炼使得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和代谢旺盛,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温度升高,对于局部温度本身就低的病例更是如此。有研究将痹痛患者以红外热像测试,痛而局部温度较周边温度降低者归为寒痹,反之为热痹1,3,但目前很难确立寒、热痹的公认温度指标。本试验未做相关的中医分型诊断,样本量也不够大,无法进行更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气功锻炼后身体轻松,疼痛及伴随症状改善或消失,其即时效应总有效率为80.5%,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达39.3%。提示如果适当延长试验终点,显效率和有效率还有攀升余地,因为医学气功的终极目标是使患者心身状态“止于至善”,故几周的练功时间远远不够。另外,气功锻炼前后病灶局部最高温度的变化显示,无论局部体表温度升高或降低,均与气功锻炼干预有关,其中肩臂最高温功后升高组练功前后长时效应温度比较,可能因其样本量不足,导致相关性差,而致无统计学意义。总之,本气功锻炼方法对颈、背、肩、臂等疼痛性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用于该类患者并作为相关病症的主要或辅助治疗手段。本方法操作方便,随时可行,对环境也无特殊要求,适用于多数相关患者习用,有较大潜在社会效益。【参考文献】 1 欧阳红.WP-95型红外热像仪对痹症临床诊断应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5(增刊):81.2 王 昆,谢广茹.临床癌症疼痛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5659.3 李 炜,邓干初,刘远珍.红外热像仪诊断肩周炎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1):6970.7 / 7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注意事项

本文(气功锻炼治疗颈背肩臂痛临床观察)为本站会员(阳***)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