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

  • 资源ID:3942364       资源大小:406.1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组基础过关1.(2018天津理综,1,6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神经调节可受激素影响,如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C错误;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的系统是免疫系统,D错误。2.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答案B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而反射则是在反射弧完整的基础上,受到有效的外界刺激后完成的神经调节过程。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反射弧中的各种细胞均为可兴奋细胞B.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构成,有些神经细胞的长度可达1米多C.神经纤维膜外接受刺激,引起Na+内流,膜外形成负电位,这就是动作电位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答案A处于反射弧中的各种细胞均为可兴奋细胞,A正确;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B错误;动作电位是受到刺激后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由钠离子内流形成,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D错误。4.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答案B神经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A、C正确;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没有受刺激则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B错误;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5.下列有关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是神经元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B.神经元在静息时对钠钾离子的通透性是一样的C.在膝反射中,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D.乙酰胆碱可以和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并改变突触后膜的通透性,从而进入答案C反射是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A项错误;神经元在静息时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B项错误;膝反射只涉及两个神经元,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C项正确;乙酰胆碱不进入突触后膜,D项错误。6.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其胞体都位于脊髓B.轴突的末梢就是神经末梢C.多个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就组成一条神经D.只要受到刺激就能迅速发生反应答案B感觉神经元脑体不位于脊髓,而位于脊神经节中,A项错误;轴突的末梢反复分枝,形成神经末梢,B项正确;一条神经包含平行的多条神经纤维,C项错误;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神经元产生兴奋,D项错误。7.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到适当刺激时,会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点时膜电位的维持,与K+从细胞膜侧扩散到侧有关B.c点后,该刺激部位两侧的神经纤维上都能产生局部电流C.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侧主动转运到侧D.ce过程中,该神经纤维要消耗ATP答案C根据糖蛋白的位置可推知为细胞膜外侧,则为细胞膜内侧。a点时,细胞膜处于静息状态,K+从膜内流向膜外侧,为易化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c点后,该刺激部位两侧的神经纤维上都能产生局部电流,B正确;bc过程为Na+内流引起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该过程中Na+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为被动较远,C错误;ce段为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包括K+外流和Na+-K+泵的工作过程,Na+-K+泵将Na+泵出细胞,同时将K+泵入细胞,该过程中消耗ATP,D正确。8.(2018江苏单科,11,2分)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K+的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bc段Na+大量内流,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阶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需要达到阈值的刺激,在受到阈值以上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且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D错误。9.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B.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大答案D根据a处的神经节,可判断a为传入神经,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A正确;通常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起作用后就失去活性,B正确;图中有三个神经元,c处为突触,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要比a处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慢一些,C正确;K+的外流引发静息电位,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如果将神经纤维置于高钠离子环境中,动作电位将变大,D错误。10.(2018浙江4月选考,20,2分)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答案B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A正确;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B错误;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C正确;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器,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产生的兴奋也能沿着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传到效应器,进而引发膝反射,D正确。11.脊椎动物的大脑发送一个神经信号使血管壁的平滑肌松弛,是由平滑肌附近的神经释放信号分子乙酰胆碱,导致附近的上皮细胞产生NO,由它来使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来增强血液流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大脑发送神经信号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B.大脑发出信号使上皮细胞产生的NO属于神经递质C.接受乙酰胆碱的信号与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有关D.上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答案B大脑发送神经信号是通过电信号的方式,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静息电位与钾离子外流有关,动作电位与钠离子内流有关,A正确;大脑支配平滑肌附近的上皮细胞产生NO,NO并不是突触前膜释放的,不属于神经递质,B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只能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C正确;题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上皮细胞产生NO,由它来使平滑肌松弛,就是体液调节,D正确。12.人体膝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乙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的影响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会引起屈肌收缩C.若刺激神经元甲的处会引起伸肌收缩,这种现象不属于反射D.若刺激神经元甲的处,则可在处和处记录到膜电位变化答案B神经元乙的细胞体位于脊髓中,脊髓属于低级反射中枢,其活动可受到高级反射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的递质会导致神经元乙无法产生动作电位,所以屈肌舒张;所谓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刺激神经元甲的处会引起伸肌收缩,但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刺激神经元甲的处,该点会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在该神经纤维上可以进行双向传导,所以在和处均可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13.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请回答:(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该反射弧是元反射弧,其中的传入神经元是(填图中标号)。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2)人体的体温调节与反射活动有关。在寒冷环境中,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可引起反射性收缩,释放热量,以增加产热。在温热环境中,温热刺激皮肤中另一种温度感受器,可产生反射性的,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以增加散热量。答案(1)三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2)骨骼肌血管舒张反应解析(1)题图所示的反射弧包含了三个神经元,属于三元反射弧;通过神经节的存在可判断是传入神经元;神经元的显著特征是在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2)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会反射性收缩以增加产热;温热刺激下,血管舒张导致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14.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小泡来源于(结构),其中的物质通过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3)当b物质与AMPA结合后,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转变为,此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4)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填“增加”“不变”“减少”)。答案(1)高尔基体胞吐(2)表达(转录和翻译)(3)化学信号电信号由负变正(4)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AMPA)减少解析(1)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释放出来的。(2)a过程是形成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过程,即基因的表达。(3)b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突触后膜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4)由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即AMPA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如果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抗体和BDNF结合,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将减少。B组能力提升1.(2016浙江4月选考,23,2分)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实验过程中,先测定正常情况下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仅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处理心率(次/分)正常情况90仅阻断神经甲180仅阻断神经乙70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B.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C.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D.神经乙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甲强答案D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作用。从表中结果判断,仅阻断神经甲,心率增大,说明神经甲有减慢心率的作用,A正确;仅阻断神经乙,心率减慢,说明神经乙有加快心率的作用,B正确;心脏是受甲和乙两种神经共同支配的,C正确;甲、乙两种神经哪个对心率的控制作用更强,要通过心率的变化幅度进行判断,阻断神经甲后的心率变化量更大,说明神经甲比神经乙对心率的影响强,D错误。2.(2016浙江10月选考,27,2分)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的指针偏转达到最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甲电极的左侧B.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膜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C.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D.处于图状态时,膜发生的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答案C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膜外电位相等,中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刺激点位于乙电极的右侧,A项错误;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B项错误;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项正确;处于图状态时,膜发生的K+内流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项错误。3.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膝反射B.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并向脊髓传导C.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膝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答案D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反应,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A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但是不能向脊髓(反射中枢)传导,B错误;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都是单向的,C错误;膝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脊髓是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4.膝反射进行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膝反射示意图,其中表示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适宜电流刺激A,可产生膝反射B.膝反射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其反射中枢是C.膝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位于伸肌中D.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B处,仅结构上电位表指针会偏转,结构上不偏转答案A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突触的传递等知识,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伸肌(感受器)AB反射中枢伸肌(效应器),及伸肌(感受器)AB反射中枢屈肌(效应器),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用适宜电流刺激A传入神经元,可产生膝反应,但由于感受器没有参与,所以该反应不是反射,A错误;膝反射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其反射中枢是,B正确;图中显示,膝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位于伸肌中,C正确;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B处,由于仅结构神经纤维接收的是兴奋性递质的刺激,故上电位表指针会偏转,而结构神经纤维接收的是抑制性递质的刺激,故上电位表指针不偏转,D正确。5.如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末梢不可能含有A-C受体B.如果降低突触间隙处Na+浓度,会使兴奋传递的时间延长C.当A-C与受体结合后即可产生负电波D.膝反射是一种最简单的反射弧二元反射弧,即涉及两条神经答案B轴突末梢也可能含有A-C受体,A错误;如果降低突触间隙处Na+浓度,则Na+进入细胞内的速率会降低,所以会使兴奋传递的时间延长,B正确;当A-C与受体结合,Na+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并不是立即产生负电波,C错误;膝反射的反射弧一种最简单的反射弧二元反射弧,含有两种神经元,即涉及两条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但并非只涉及两条神经,D错误。6.甲、乙为电表。a、b、c、d是测量电极,e、f是刺激电极,各电极均置于神经细胞膜外表面。e、f之间的神经纤维被结扎。e使静息膜电位差明显增大、f使静息膜电位差明显减小。给予e点低于阈值的刺激、给予f点高于阈值的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电表a、b处均能测得一个负电位B.甲电表指针可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当c处为外负内正状态时,K+通道可能处于开放状态D.当兴奋传到d处时,膜发生的Na+外流需要Na+通道协助答案C由于a、b均处于神经纤维膜外,无电位差存在,所以甲电表不能测得电位,A错误;由于给e点低于阈值的刺激,所以无法引起神经纤维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而不会改变膜内外电位,所以甲电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当c处为外负内正状态时,说明c处处于兴奋状态,主要原因是Na+通道打开,但此时其他部位的K+通道可能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当兴奋传到d处时,膜发生的Na+内流(因为膜外的Na+浓度比膜内高)需要Na+通道协助,D错误。7.神经纤维上某处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一个动作电位(时间为M毫秒),并发生传导。若某一时刻膜电位的状态(表1、表2分别接与a、b处)及引起电位变化的K+、Na+流向模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点位于ab段中点B.表1、表2指针将分别发生右偏和左偏C.ab段处于去极化过程D.动作电位在a、b间传导的时间为M毫秒答案B据图,表1的下方是K+外流,而表2的下方是Na+内流,说明a区域为动作电位发生后的恢复,b区域为即将形成动作电位,因此刺激点不可能位于ab段中点,A错误。表1处K+外流,膜电位将变为外正内负,所以指针将向右偏,表2处Na+内流,膜电位将变为外负内正,所以指针将向左偏,B正确。ab段处于复极化过程,C错误。神经纤维上某处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一个动作电位(时间为M毫秒),则动作电位在a、b间传导的时间大于M毫秒,D错误。8.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兴奋性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即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的内容物释放到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答案D由图可知,为突触后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小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速度快,而突触间隙的存在使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有时间延搁,速度慢,所以刺激C处,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A错误;刺激D处,兴奋不能逆向通过突触到达肌肉和F,所以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不会明显增强,B错误;兴奋性神经递质必须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是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完成的,D正确。9.下图中乙图是甲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丙图是乙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BAB.C处,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C.丙图中物质a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丙图的b如果不能与a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答案C根据丙图可知,神经递质由A侧的神经元释放,作用于B侧的神经元,因此可判断甲图中的兴奋传递方向是AB,A错误。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到乙图中的C处,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B错误。丙图中的a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且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正确。丙图的b是a的受体,如果a不能与b结合,则不能完成兴奋的传递,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10.根据突触前细胞传来的信号,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为兴奋性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效应(抑制效应是指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的为抑制性突触。如图为某种动物体内神经调节的局部图(带圈数字代表不同的突触小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突触小泡中是兴奋性神经递质B.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其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C.图中的突触类型有轴突树突型、轴突肌肉型D.突触2和突触3的作用相同,均是抑制肌肉兴奋答案A据图可知,突触1为兴奋性突触,因此,的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也应该是兴奋性神经递质,A正确;突触3为抑制性突触,因此,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B错误;由图可知,突触1和3为轴突肌肉型,突触2是轴突轴突型,C错误;突触2的作用是抑制处的轴突兴奋,突触3则是抑制肌肉细胞兴奋,D错误。11.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答案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因突触小泡膜的保护而避免被细胞内水解酶等破坏,A正确;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根据题图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可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离子通道开放,C正确;若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引起Na+通道开放,Na+内流,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引起Cl-内流,D错误。12.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正离子的流动B.ab段钠离子通道开放,bc段钠离子通道关闭C.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0 mVD.cd段钾离子排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答案D分析曲线图可知,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主要为钾离子外流。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a点之前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有钾离子外流,A错误;ab段与bc段均是内向电流,此时都是钠离子通道开放,B错误;c点时神经纤维处于动作电位,此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所以其膜内电位大于0 mV,C错误;cd段钾离子通过钾离子通道蛋白排出细胞,属于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正确。13.(2017北京理综,29,16分)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方式进入胞内。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 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4)图中内容从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1)神经递质(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3)C、B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4)细胞和分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及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1)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膜电位变化。(2)分析图示可知: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通过离子通道以易化扩散的方式进入胞内,进而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但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发生了图中的过程,即胞内的A受体转移到了细胞膜上。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但序列相反(C酶正常磷酸化胞内肽段T),实验组所用短肽应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同(C酶磷酸化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的短肽,从而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为验证假设,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用HFS处理的对照实验,并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4)图中内容从细胞水平(神经细胞)和分子水平(蛋白质分子)揭示了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14.(2016江苏单科,26,8分)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成分含量NaCl6.5KCl0.14CaCl20.12NaHCO30.2NaH2PO40.01葡萄糖2.0任氏液成分(g/L)(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其Na+/K+比与体液中的Na+/K+比接近。(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答案(1)NaHCO3、NaH2PO4细胞外液(组织液)(2)细胞失水(3)传出神经、效应器(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稳态及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NaHCO3和NaH2PO4,任氏液中Na+/K+比与组织液的Na+/K+比接近。(2)若将任氏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提高到15%,相当于细胞外液浓度增大,会造成标本细胞失水引起标本活性降低。(3)该标本中脊髓损毁,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结构正常,仍然能发挥功能。(4)刺激坐骨神经产生兴奋,兴奋传到突触前膜,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5)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会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持续刺激突触后膜,导致肌肉痉挛;突触前膜不释放乙酰胆碱及突触后膜的阳离子通道不开放,均不能使突触后膜兴奋,导致肌肉松弛。故题中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肉毒杆菌毒素、箭毒。15.(2018海南单科,27,8分)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填“能”或“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答案(1)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2)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3)不能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解析(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3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xt****7)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