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12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新人教版

  • 资源ID:34822184       资源大小:2.50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12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十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图例上层洞穴下层洞穴石钟乳、石笋岩石ABC D解析:从图中信息“石钟乳、石笋”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石钟乳、石笋是在溶洞内发育形成的,故应先有溶洞,再有石钟乳。答案:D读地貌景观图(如图),回答23题。2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丙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褶皱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成,也属于内力作用。答案:D3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1 / 7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峰林为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而成,以化学作用为主;“V”字形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以机械作用为主。答案:C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请你帮他们分析完成45题。4该小组选择的地形区中,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是()喜马拉雅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三峡海南岛A BC D解析:在各地区中很明显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长江三峡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华北平原与黄河堆积作用密切相关。由此可得出结论。答案:D5该小组对地形区进行“微观”研究,下列地貌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喜马拉雅山上的冰斗地壳运动B内蒙古高原西部的沙丘风力搬运C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风力侵蚀D海南岛“南天一柱”海浪侵蚀解析:海南岛“南天一柱”是海蚀柱,是海水侵蚀地貌的重要类型。答案:D甲图中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中是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中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女王头”。据此回答69题。6“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喷出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岩浆侵入作用7在中国,石灰岩形成的地貌广布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8下列岩石中,与石灰岩成因类似的是()A石英砂岩 B板岩C花岗岩 D大理岩9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C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解析:石灰岩受流水侵蚀形成形态各异的景观;我国石灰岩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是云贵高原;石灰岩与石英砂岩都是沉积岩,而板岩和大理岩都是变质岩,花岗岩是岩浆岩;海岸怪石“女王头”是由海浪的拍打以及海水的腐蚀而逐渐形成的。答案:6.C7.D8.A9.A(2012苏北四市模拟)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完成1011题。10上图中“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B CD解析:黄土桥所在的地区黄土广布,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最严重。答案:A11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碳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A BC D解析: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不仅与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有关,还与碳循环、水循环有关。答案:D读下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到新的顺序依次是()A花岗岩、玄武岩、砾岩、页岩、石灰岩B石灰岩、页岩、砾岩、玄武岩、花岗岩C石灰岩、页岩、花岗岩、玄武岩、砾岩D砾岩、花岗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解析:沉积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是,下层岩层老,上层岩层新,故岩层的新老排列为:砾岩、页岩、石灰岩;又从图中可以看出,砾岩内无侵入岩,故花岗岩和玄武岩形成的年代更早。答案:C13M岩石为()A花岗岩 B煤炭C板岩 D大理岩解析:M岩石在花岗岩与石灰岩之间,是由石灰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答案:D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灰岩、页岩都属于a类岩石Bb不能转化为d是因为b为岩浆,d为变质岩C花岗岩和玄武岩都属于c类岩石Dd为岩浆解析:由图中b、c两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可知这两类岩石是沉积岩和变质岩,而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为变质岩和沉积岩,所以a为岩浆岩,d为岩浆,石灰岩、页岩都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答案:D15图中各地质作用与序号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作用一定能形成化石B火山喷发与的活动有关C作用最强烈的表现形式是流水的侵蚀作用D大理岩、板岩的形成需经过阶段解析:为沉积作用,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为变质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答案:B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图中地貌是_地貌,在我国往往形成于_地区。(2)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岩,简述判断理由。(3)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4)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岩。(5)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简述其理由。(6)地层A、B的形成次序是_ _。解析:图示地表为流动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图可知,A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的下半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A与B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B为岩浆沿着原有岩层的薄弱地带上升侵入,所以A形成早,B形成晚。答案:(1)沙丘西北(2)沉积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3)标注略(C标注在B的下半部,D标注在B地顶端(地表)。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4)变质(5)A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6)A形成年代早,B形成年代晚。17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图。(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解析:做此题首先要判断出图中的地貌名称,它们分别是:A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B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陡崖;C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和角峰;D为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岛和河口三角洲;E为风力堆积形成的新月形沙丘。然后再分析这些地貌所处的地理环境,A和E发生在干旱的沙漠地区;B发生在沿海地区;C发生在高纬或高山有大规模冰川运动的地区;D发生在河口处。答案: (1)B(2)C冰川侵蚀作用(3)A和E。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12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新人教版)为本站会员(每****)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