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doc

  • 资源ID:3392619       资源大小:4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doc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背景: “同题异构小说,多重对话经典”的初中语文对话式教学课堂研讨会。一、一“记”你们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内容感知)生:肖老师生日快乐!(今天是肖老师的生日,这个班级的王益民老师知道了,让学生们课前问候表示祝贺。)师:谢谢你们王老师记得我的生日,也谢谢你们记住了我的生日。快乐之余,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记得孔乙己的生日吗?你说。生1:不记得。文章中没有提到。师:那你们记得孔乙己的名字吗?生2:也不记得。师:为什么?生2:因为全文只提到了他的绰号。师:孔乙己,“乙己”两个字是他的绰号。好,打开课本,看看这句话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徐杰老师点评:具有“切入”功能的课堂教学语言,可谓干净利落,别具一格。在借班上课时,教师不仅要适时“暖场”,更要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两者巧妙融合。培东在“记得”与“不记得”之间,用寥寥数语,迅速展开了学生原初阅读经验的交流。)生(齐读):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师:对,这“乙己”还不是他的本名。再问,你记不记得孔乙己家里的人?生3:不记得。师:为什么?生3:因为他是孤儿。师:孤儿,哪里看出来的?生3:小说没有提到他家里的人。师:没有提,你也不能随便下“孤儿”这个结论,但他一定是孤独的人。课文根本没有写到孔乙己家里的人,也没有人去关注孔乙己家里的人。(徐杰老师点评:具有“评判”功能的课堂教学语言,不应该仅是“对错”的判断,更应该在对话过程中渗透评判的依据,这就是“以理服人”。“没有提,你也不能随便下孤儿的结论”,就不仅有评判,还兼有评判的理由;评判之后,培东意犹未尽,从“没有写到家里人”,“没有人关注他的家里人”,得出“孤独”的结论,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孤儿”的回应,更是在有意将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师:同学们,这篇小说你们已经读了几次了,还听说你们还拥有很多孔乙己的赏析资料。读了这篇小说,孔乙己这个人物一定会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那么,请你告诉我,这个连名字都不被人记住的孔乙己,你在阅读小说后,最能记得的是他的什么?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阐述。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可以是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也可以是表示境况的形容词,当然,也可以是表示性格的词。(学生思考)(徐杰老师点评:具有“提问”功能的课堂教学语言,一定是简洁、明确、易操作的。“这个连名字都不被人记住的孔乙己,你在阅读后,最能记得的是他的什么”,提问简明,指向明确。因为是“主问题”,培东对问题的回答方式提出了规范要求,同样,这个要求也是很简洁明了的。试想,如果我们的提问语言啰嗦不清,学生还需要先筛选信息,再参与活动,那就费时不讨好;如果我们的提问语言晦涩难懂,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意图和要求,还需要费劲解读,那就耗力没价值。)生4:我觉得他很可怜。师:你最能记得孔乙己的“可怜”,为什么?生4:因为他本来就很不幸,科举没有考上,而且之后在店里还经常遭到顾客冷眼。师:请坐。你记得孔乙己什么?生5:我记得孔乙己的“守信”。师:守信,怎么说?生5:他经常不带现钱到咸亨酒店去吃饭,就欠钱,后来他还是及时把钱还上了。师:这也是他的一个好品德。来,女孩子,你记得孔乙己什么,一个字来表达试试?生6:迂。师:迂,怎么说?生6:因为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师:满口之乎者也,能不能把“满口”这个词去掉?生6:不能,因为“满口”体现出他的书呆子气太浓了。师:更迂了。请坐!师:你记得孔乙己什么?生7:我记得孔乙己的“骄傲”。师:骄傲?为什么?生7:因为他到咸亨酒店吃饭的时候,他不同于短衣帮,他穿的是长衫。师:哦,长衫。穿长衫为什么骄傲?生7:因为这是读书人的象征。师:也就是说,那是一种自认的身份的象征。师:同学们,他刚才说话有一个地方出问题了,他说孔乙己吃饭的时候,孔乙己到咸亨酒店是吃饭吗?生(齐):不是,是喝酒。师:吃饭和喝酒有什么区别?生8:吃饭更阔气。师:他有没有能力到那个地方去吃饭?生8:没有,他很穷的。师:最多是一碟茴香豆,两碗酒,是吧。请坐。师:好,再来说,同学们。你记得孔乙己的什么?生9:我记得孔乙己生活很悲观。师:读书要学会概括,用一个字或两个字?生9:悲。师:孔乙己悲在什么地方?生9:他每次到酒店,都受到别人的嘲笑。师:精神上受欺凌折磨。你记得孔乙己什么?生10:迂腐。师:刚才已经有同学说过了,看来,孔乙己的迂腐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生11:我记得孔乙己的落魄。师:落魄,哪些句子可以说明?生11:当别人问他“你识字吗”,他就显得特别神气,但是当别人问他“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样子。师:“落魄”这个词用来形容人的境况的,更多的是指物质经济状况,你为什么从他的表情上来说明?生11:应该是“落寞”。师:不,我觉得你的“落魄”说得很好,在孔乙己眼里,什么落魄比没钱、生活过得差更糟糕?生11:他自己在仕途上的不顺利。师:这就是孔乙己一生中最大的落魄,最承受不住打击的伤痕。非常好。(徐杰老师点评:具有“追问”功能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追”得及时,“问”得恰当。这个环节的“追问”,充分体现了培东的教学智慧。一“追”:“落魄,哪些句子可以说明”,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文本,避免架空分析;二“追“:“落魄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人的境况的,更多的是指物质经济状况,你为什么从他的表情上来说明”,质疑,把问题再抛给学生;三“追”:启发,在学生提出用“落寞”来替代“落魄”时,培东先肯定了“落魄”,继而启发学生思考“在孔乙己眼里,什么落魄比没钱、生活过得差更糟糕”,学生终于认识到,孔乙己最根本的落魄,乃是“半个秀才都没捞到”,这是一个透过表象分析实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抓住契机,慢慢追;学生循序渐进,渐渐得。)生12:我记得孔乙己的“长衫”。师:又到了那件长衫,具体说说。生12:因为长衫代表孔乙己身为读书人,但又必须与短衫帮混在一起的境况。师:你知道这一件长衫是什么样的?生12:让人看起来很没面子的。师:这长衫就是为他挣面子的,你再看看课文中写他的长衫的语句。生12读:他的长衫,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师:又脏又破的长衫,看似儒雅,但却如此破旧。真是欲上不能、欲下不甘,落魄、懒惰、迂腐与清高尽在其中。(徐杰老师点评:具有“小结”功能的课堂教学语言,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堂活动成果及时进行小结,以形成相对完整的活动结论;另一方面,在“结”的过程中,又需要有认识上的提升。如培东所言的“落魄、懒惰、迂腐与清高”,前三个词语是直接来源于解读认知,“清高”,是老师在学生发言中“面子”的基础上,提升性总结出来。这样的小结,看似轻轻一点,对学生而言,则是又迈进了一步。)生13:我记得孔乙己的“贫穷”。师:贫穷,为什么?生13:因为他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所以说师:那你知道孔乙己一生中最大的贫穷是什么?生13:科举考试没有获得功名。师:科举考试没有功名,自尊心上的贫穷,是他最大的贫穷。再最后请一同学来说说。生14:我记得孔乙己的“痛苦”。师:痛苦,怎么说?生14:他每次在酒店里喝酒的时候,总会受到别人的嘲笑,并且他偷书是为了看书,但几乎每一次都会被别人在身体上进行残害。师:每一次?小说当中哪个句子能说明?来,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师生共读: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师:哪个词说明每一次?生14:一,都。师:读书,要学会从隐性的不明显表意的词上去读。大家把“一”和“都”圈出来。你看,这样一说,我们就知道了,连同你们资料里的孔乙己的“手”孔乙己的“脸”甚至某些动作等等都是我们对这个文学形象最深刻的记忆。迂腐的孔乙己,善良的孔乙己,贫穷的孔乙己,落魄的孔乙己,痛苦的孔乙己,诚信的孔乙己这个在封建科举制度下挣扎的小人物的形象越发清晰了。 二、二“记”小说中的其他人最能“记住”孔乙己的又是什么?(重点研讨)师:同学们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对孔乙己这一文学形象的“记住”。再看看,文章中孔乙己以外的人对孔乙己最能记住的又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思考)生15:孔乙己的伤疤,孔乙己考不中秀才的耻辱。生16:他们记得孔乙己欠钱的话,他们会让孔乙己尽快去还钱,如果孔乙己偷书,他们也会非常记得。师:表达有点急急忙忙,我们还是先一起来读一读孔乙己第一次出场的文字。“孔乙己一到店”预备读(徐杰老师点评:具有“牵引”功能的课堂教学语言,其主要功能就是引领课堂活动行进的大方向。这个教学语言的使用,需要把握好“度”,既不能失之于宽,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体验,导致“放得出去,收不回来”;也不能求之以严,用结论来束缚学生的活动过程,甚至“挖坑让学生跳”。最艺术的做法,就是当放则放,当收则收。我们看培东对这个环节的处理,先“放”: “文章中孔乙己以外的人对孔乙己最能记住的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转变阅读视角,从“我”对孔乙己的评价,转向“文章中的人”对孔乙己的印象;再“收”:“表达有点急急忙忙,我们还是先一起来读一读孔乙己第一次出场的文字”,这里为什么要打住学生的回答,将阅读关注点移到孔乙己的第一次出场?我的猜想是,学生前面的“跳读”行为背后,是思维的“跳跃”,并且这种跳跃性的思维,并不是根植于文本的逐层深入的解读。为了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文本核心,所以老师运用教学语言来组织“定点”欣赏,以此“牵引”学生的活动走向。)生(齐声朗读):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师:好,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再细细读读酒店里的对话。孔乙己一到店,大家说的那句话怎么读?生17读:“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声音有点低)师:是这样说的吗?同学们,这句话怎么说,你说说看。生18:“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声情并茂)师:你读的声音为什么比他响?生18:就是要表现出一种外人对孔乙己的嘲笑,高声嘲笑。师:哪个字可以看出这样子的嘲笑?生18:叫道。师:对,是有人“叫”道,声音要拉高拉长的。来,你再来叫叫看。生18: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师:同学们,这些人记得孔乙己的什么?生(齐):伤疤。师:从哪个字可以判断出大家对孔乙己的伤疤记得特深?你说。生19:“新”字,说明老伤疤大家都没忘记。生20:“又”字,说明这样的嘲笑不止一次。师:“新”字有味,“又”字更有味。来,我们将“又”字去掉,读读看。“孔乙己,你脸上添新伤疤了!”“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这个“又”字说明什么?生21:说明孔乙己不是第一次因为偷书被打而落下伤疤,那些人也不是第一次嘲笑他。师:如果你能把语句顺序反一反,我觉得更棒。表达的时候要从“那些人”出发。生21:因为那些人不是第一次这样嘲笑孔乙己了,也说明孔乙己也不是这样因为偷书被打而落下伤疤。师:说明他们惦记孔乙己的伤疤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句“叫道”。生(齐读):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高声)师:后面说话还有“又”字吗?生22:“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读得很响,嘲讽)师:你为什么读那么响呢?生22:这个时候整个店里的人都在嘲笑孔乙己。师:个体嘲笑转成群体嘲笑,哪几个词加重了这样的嘲讽语气?生22: “又”字。师:还有呢?生22:“偷”字。师:这个“偷”字当然得说很响。最能表达他们对这个事情的认定感的是哪个词?生(齐):“一定”。师:再看看,哪里可以看出这种冷嘲热讽?生(齐):感叹号。师:来,你再把这句话读读看。生22读::你一定又偷人家东西了。(略平淡)师:同学们说这样读行不行?生23:我觉得读得还可以,但还没有刚刚的响亮。师:你知道为什么要读得够响亮的。我们一起看看这句话,“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哎,这里又有一个“又”字,而且说话人已经不是他,注意啊,是“他们”,因此这句话是众多酒客一起“嚷”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嚷,好不好,预备起生齐读:你一定又偷人家东西了。(高声,嘲讽)师:故意的味道没有出来,你还要给我摆出点故意的味道来。“故意的”预备起生齐读此句,师再读此句。(故意嘲讽味足)师:好,从这几句嘲讽中可以看出他们最惦记着的是孔乙己的伤疤。再看看,还有没有?生24:他们还惦记着(语塞一时说不出)师:这些人记得伤疤,还记得他的什么?看一看后面的故事,他们最记得孔乙己的是什么?你来说。生25:他们还记得孔乙己被吊着打。师:被吊着打,打得最悲惨的叙说在哪一段?生(齐):第10段。师:一起来读一读,“一个喝酒的人说道”预备起生齐读: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师:这样一段对话,我再请一位男同学跟我一起对话。这里有两个角色,你想读谁,喝酒的人还是掌柜?生26:随便。师:行。那我读喝酒的人,你读掌柜好吧。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请坐。我们再换一下。接下来一个同学读喝酒的人,另一个同学读掌柜。来,你来读掌柜。两学生分角色朗读。师:同学们,你看鲁迅在写这段对话有什么特点?你来说。生27:这里是一连串的问答。师:一连串的问答!我们平时会怎么写?生27:平时会写谁谁谁说。师:谁说,谁说,是这样写的吧。考虑一下,同学们,鲁迅这里为什么不把这些“谁说,谁说,谁说”加塞进去?(学生思考)生28:不加进去,就表示掌柜等人对孔乙己毫不关心和喝酒的人看热闹的心态。师:你觉得这段话是对孔乙己的毫不关心吗?生28:关心了,但关心的是被打的故事,很好奇,很想问个究竟。师:所以说话就会快一些,是不是?生28:是的。如果加上“谁说,谁说,谁说”,可能就破坏了这种急切的感觉。师:那现在再找个同学来读读这个掌柜的,肖老师来读喝酒的人,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师读: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生29读:哦。(很平淡)师:哦,他是这么说的吗?就这个“哦”字怎么读?你来。生30:哦?(询问语气)师模仿读,再邀两生读。师:刚才前两位同学读“哦”,大家能听出是什么标点符号吗?生31:第一个同学平平淡淡,应该是句号。第二个同学,感觉是问号。师:句号,问号。同学们考虑一下,句号,问号,那小说为什么用感叹号呢?来,再读,“他打折了腿了”生(齐):哦!(感叹语气,惊讶)师:哦!为什么发出这声感叹?读书时有想过这问题吗?生32:没有。师:读书就要潜入文字当中,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句号时怎么说,“他打折了腿了”你们说生齐说:哦。(句号语气,平淡)师:问号时怎么说,“他打折了腿了”?生齐说:哦?(问号语气,疑问)师:感叹号时又怎么说,“他打折了腿了”?生齐说:哦!(感叹语气,吃惊)师:哦!(声音延长)这个感叹号里包含怎样的感情?生33:对孔乙己打折腿的惋惜。师:对孔乙己打折腿的惋惜?平时你表达惋惜会用感叹号的吗?生34:我觉得是对他打折腿的惊讶。生35:不关心腿,更想知道是怎么打折的,很好奇。生36:急于听到这里面的故事,很好奇。师:对,惊讶好奇,想知道这个过程有着怎么样的新奇,它将成为这个酒店里的一个谈资一个笑点。所以,他不是关心孔乙己生死,而是猎奇这段所谓的痛快淋漓的被打。来,同学们,感叹号读读试试看,“他打折了腿了”生(齐说):哦!(感叹,吃惊)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读下去。师生分角色读“他总仍旧是偷。打折了怎样呢?”师:你发现吗?掌柜这时候说话还有什么特点?生37:句子很短的,特别急切。师:说话过程中有没有把“孔乙己”给加进去?生(齐):没有。师:我们把主语“孔乙己”加进去试试。(师生共读:“孔乙己后来怎么样?”“孔乙己后来呢?”“孔乙己打折了怎样呢”)师:考虑一下,掌柜说话为什么不把“孔乙己”这一事件的当事者放进去?生38:掌柜急于想知道个中情况,至于孔乙己这个人,是不在心的。师:说得好!他对孔乙己的生死根本就不关心,就想知道这个里面是怎么发生的,好在以后可以面对更多的人说一说这个故事。同学们,这些个“后来呢,后来呢,后来呢”读慢一点还是快一点?生38:快一点,急促,太想知道了。师:好,我们再来把这段话读出味道来。女同学,喝酒的人;男同学,掌柜的酒客的。女同学开始读,预备起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他怎么会来后来打折了腿了”师:很好,我们再来看最后一句话。喝酒的人在说他的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生(齐):句号。师:“许是死了”后面是句号。掌柜的第一声是感叹号,让他也感叹号结束可以吗?读读看,你来。生39读:许是死了!(感叹号语气,强烈)师:你再来读读句号结束。生39:许是死了。(句号语气,平淡)师:为什么用句号?生39:用句号表示一种不太肯定的语气。师:比之感叹号,这里句号确实有不太肯定的语气,还有其他意味吗?生40:用句号表示对孔乙己漠不关心。生41:不轻不重的,随意说说。生42:故事讲完了,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很冷冷的。师:生死无所谓了,没有人会去在意他的生死。这里的句号更能显示冷漠与生命的无足轻重。我们再一起来读读喝酒人的最后一句话。生(齐读):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师:不轻不重,这个故事到这里就没了下文。于是掌柜的就慢慢的算他的账,孔乙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没人去关心他的生死,没人去关心他的生命存在与生命状态。这些酒客惦记的是他伤疤里的笑料、被打折的腿里的故事。那个掌柜呢?他最惦记什么呀?生43:掌柜的记住的是孔乙己欠他的钱。师:欠他的钱,第几段?生43:12段。师:你读一读。生43: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师接读: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生43: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师:这个“又”字文中又出现了。掌柜的说欠钱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标点啊?感叹号,为啥这里用感叹号呀?生44:这里说明掌柜的对孔乙己欠钱的事非常关心。生45:孔乙己还不如这十九个钱。师:对欠的钱非常关心,但对这个人的生与死根本不在乎,所以,掌柜记得的永远是孔乙己的钱。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预备起生齐读,师接读到这段结束。师:你看掌柜的终于把粉板给取下了,取下粉板其实也就代表着什么?你来说说看。生46:说明孔乙己现在已经无法偿还这个债务了。师:哦,还有吗?生47:没有太大希望了。师:没太大希望了,钱来不了了。生48:他也许觉得孔乙己已经死了。师:孔乙己可能死了。孔乙己对掌柜的来讲,他只是粉板上的一个名字,一个符号,绝对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课文中写这个“记”字写了三次,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次的“记”,在第三段的结束。“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生齐读。师:把“记”字圈点下来,老师也写在黑板上了。(教师板书:记)师:还有一个“记”在哪里?哦,这个同学眼尖,你来说。生49:第五段中“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好。暂时记在粉板上”。师:“暂时记在粉板上”,又一个“记”。看,孔乙己被大家记住,只是一个符号,不是一个生命,是他的离奇曲折的某些故事,是他伤疤残腿里的伤痕累累的谈笑,不关乎生死。再看一下,课文还写一个人对孔乙己的记忆,这个人是谁?(学生思考)生50:店小二。师:店小二,也就是文章中的“我”,所以第一次去记住孔乙己的就有“我”。“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读读。生齐读。师:你怎么理解“我”这个十二岁的小伙计的记得?“我”记得的是孔乙己的什么?你来说说看生50:小伙计记得的也是孔乙己引起的一些笑声。师:孔乙己引发的一些笑话、笑料、笑的场景。“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所以,对一个孩子来讲,他记得孔乙己,是因为孔乙己让他活泼的,也让所有人活泼的。这就更说明了?生51:没有人真正去关心孔乙己的命运,没有,他只是人们的笑柄。师:他只是一个笑料,只是那个社会的笑料,供大家取乐,供大家开心的一个笑料。所以,孔乙己就这样被所有的人记住了。文章中也写到了孔乙己对别人说了个“记”字,他是对谁说的?(学生思考,有举手)生52:记住茴香豆的茴字。师:这句话是怎么说的?生52读“不能写吧?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师:对,你从这里孔乙己的两个“记着”能读出点什么呢?我们一起把这话读一读。生齐读。师:你从两个“记着”读出点孔乙己的什么来?生沉默不语。师:想不出来,建议你把这句话再读一读,来生52读后答:从这看出孔乙己十分想帮助小伙计,很善良。师:想帮助谁?生52:帮助鲁迅。师:是鲁迅吗?生53:不是,是“我”。师:这关系到小说中的一个概念了。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所以这儿,孔乙己关注“我”,关注这个小伙计,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的善良。但是这个小伙计却一样反讽孔乙己,看他那句话是怎么说的?他说“谁要你教”“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一起来读读,预备起生齐读。(徐杰老师点评:具有“启发”功能的课堂教学语言,需要老师及时抓住启发的契机,并即时组织好启发的教学语言,从而“点亮”学生的思维。这一段课堂活动,用时18分钟,在老师不断的启发之下,学生不断超越自己,获取更为丰硕的阅读体验。我们来看看,培东一共采取了哪些形式的启发性教学语言。“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大家说说该怎么读?这是用讨论读法来启发思考;“哪个字可以判断大家对孔乙己的伤疤记得特深?”这是通过品析关键词来理解人物;暗示学生关注“鲁迅在写这段对话有什么特点”,甚至于“刚才这两位同学读哦,大家能听出是什么标点符号吗?”,从句式和标点进而窥斑见豹。如此启发,实在是高妙之举。由此可见,通过教学语言来启发学生思考,要保证“启”了之后能“发”就需要斟酌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话”说对了,是启发,说得不妥,就可能成为阻碍。) 三、三“记”这些人真的是“记住”孔乙己了吗?(主题探究)师:由此看到,大人们嘲笑他,小孩子也在嘲笑他。因此,孔乙己的故事就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这样的话,老师就想再问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些人真的是记住孔乙己了吗?(生沉默。)师:记住他的伤疤,记住他的故事,你觉得这些人真的记住孔乙己了吗?生54:这些人没有记住孔乙己。师:理由是生54:在第九自然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说明孔乙己对别人的生活并没有影响。师:“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同学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生齐读。师:你来说说看,这句话里还能读出什么来?生55:孔乙己被大家抛弃,不存在一样。生56:他们觉得孔乙己有没有都无所谓。师:孔乙己的有无都是无所谓的,他根本就不是一个被人深深记住并关怀的人。他的存在,最多是给这单调无聊的世界一点笑料。他被所有的人包括和他一样的底层的人所践踏嘲笑,他不是一个被记住的人,相反,是一个生(齐):被忘掉的人。(教师板书,在“记”前写下一个大大的“忘”)师:是的,这是一个被忘记的人。他们记得的只是孔乙己伤疤中的片段,是打折了腿的那种情状,和被打折了的腿的讥讽,那是他们的笑料与谈资。但他们忘记的是孔乙己的灵魂、他的内心世界、他痛苦的表情、他悲惨的命运。被人屈辱地记着,被人残酷地忘记,这就是孔乙己!在这“忘”与“记”之间游移的都是嘲笑奚落打击,都是冷冷的讥讽的目光。这些人,我们称之为?生(齐):看客。师:写出这个字,“看”字。(教师板书:忘看-记)师:所以,同学们,这部小说不仅揭示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它有一种最深的寓意。通过记住,通过忘记,通过这些看,你觉得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还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思考。生57:我觉得要告诉我们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师:对当时社会的抨击。生58:科举教育对人毒害之深,等级观念深刻。师:这些在小说中都有表现,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社会的罪恶。围绕老师的板书来看,还可看出什么?生59:我觉得写出了当时人们的冷漠,社会的悲凉。生60:我看出这些人没有同情心。师:这些人,主要是什么人?生61:老百姓,酒客。生62:社会上这些和孔乙己一样的人都只好奇某些人的悲惨,而不在意某些人的生命感觉。生63:他们就是冷冷的看客。生64:没有丝毫同情,他们冷漠麻木的心灵令人悲哀。师:好奇某些人的悲惨,而根本不在意这些人的存在本身。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预备起(生齐读12,13段)师:同学们,我们越来越能感觉到,这些看客只想咀嚼他人的悲哀,只想品味他人的痛苦,他们只想成为他们某些痛苦故事的传播者,做幸灾乐祸者,做冷眼旁观者,甚至做恶语相向的人。也正是这些人慢慢地把孔乙己带进了死亡的边缘。因此,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国民,尤其是中国的国民,永远是戏剧的看客。”鲁迅还说过一句话:“无数个远方,无数的人们,都跟我们每一个人有关。”同学们,孔乙己这个故事永远咀嚼不完,这个故事永远思考不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应该笑,但走进孔乙己的世界,我们真的很想哭。让我们一起怀念这个不幸的苦人,一起来读读他最后的背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让我们怀着很沉痛的心情,预备起生(齐读):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缓慢、悲凉)师:“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记住这个背影,也让它留给当代社会去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人。下课。(徐杰老师点评:具有“点化”功能的课堂教学语言,其最高的境界,就是执教者通过自己的言说,能使学生产生豁然的感觉、收获顿悟的成就。这个主题研讨环节,培东数度点化学生,极精妙。如:“他不是一个被记住的人这是一个被忘记的人被人屈辱地记着,被人残酷地忘记”这一段精彩的讲析,回扣了前面文本解读的关键词“记”和“忘”,学生经此一点,视角触及“看客”,批判现实味道更浓;再如:教者接着对“看客”进行了描述,“这些看客只想咀嚼他人的悲哀,只想品味他人的痛苦,他们只想成为他们某些痛苦故事的传播者,做幸灾乐祸者,做冷眼旁观者,甚至做恶语相向的人。也正是这些人慢慢地把孔乙己带进了死亡的边缘”,这段“有温度”的描述,感染着学生,也帮助学生清醒认识到“看客”的危害;最后引用鲁迅的话,“无数个远方,无数的人们,都跟我们每个人有关”,让学生瞬间能把读小说,读社会,和读自己联系起来,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意义,一点即透。)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doc)为本站会员(sh****n)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