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1.doc

  • 资源ID:3370382       资源大小:97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1.doc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答题时间:20分钟)1.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A. 太阳辐射能 B. 重力能C. 核聚变反应 D. 放射性元素衰变读下面的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2. 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 甲和乙B. 乙和丙 C. 丙和丁D. 甲和丙3. 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搬运作用 B. 风化作用 C. 变质作用 D. 地壳运动*4. 读“世界部分地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中海属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区B. 红海属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区C. 阿拉伯半岛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区D. 阿尔卑斯山处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交界地区,多火山、地震5. 与背斜成山相吻合的构造示意图是()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6. 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7. 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 东非大裂谷B. 日本列岛C. 阿尔卑斯山脉D. 落基山脉8. 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 B. C. D. *9. 读下图,回答问题。(1)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2)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3)在图示中画出断层两侧岩体的运动方向。(4)相关部门决定在该区域寻找水源,你认为在_处钻井最合适,原因是什么?*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乙图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甲图是乙图岩层局部放大图。材料二“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1)乙图所示地区位于_板块和_板块的交界处,其边界类型为_边界。判断依据是_。(2)、两处分别可能是_(岩石类型)和_(岩石类型),理由是_。(3)结合材料二和甲图,判断图乙中处至少发生过_次地震()A. 2 B. 3 C. 4 D. 51. D 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2. D 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褶皱为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而成,也属于内力作用。3. D 解析:由图中可看出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这是地壳水平运动挤压的结果。搬运、风化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变质作用是已有岩石转变为新岩石的过程。4. D 解析:阿尔卑斯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属于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交界处。5. A 解析:A为背斜成山;B为背斜成谷;C和D分别为断层构造形成的地垒和地堑。6. A 解析:图示板块边界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高原或山地。7. C 解析: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日本列岛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8.C 解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以及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9. (1)E、D、C (2)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3)左侧上升,右侧下降。(4)G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容易找到地下水。解析:(1)岩层越往下,年龄越老。由图中可看出,先发生褶皱再发生断层,后又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故年龄由老到新依次为E、D、C。(2)图中有褶皱和断层,说明是由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造成的;图中有花岗岩的形成,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的,故有岩浆活动。(3)由图中可看出,断层左侧的岩层上升,右侧的岩层下降。(4)G处为向斜,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10. (1)亚欧非洲消亡图中地质构造为褶皱,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花岗岩大理岩处为岩浆侵入地壳凝固,而形成的侵入岩,所以应为花岗岩;处为石灰岩接近岩浆受高温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应为大理岩 (3)B解析:(1)乙图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图中为褶皱,是由于板块的碰撞和水平挤压形成的。(2)为岩浆进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的,为侵入岩,典型代表是花岗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之后,使地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为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3)由甲图可以看出,该处有三次岩浆侵入和喷出,故至少发生过3次地震

注意事项

本文(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 湘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