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3283301       资源大小:3.15MB        全文页数:9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能说明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的依据及操作方法.3.关注环保及健康的有关知识.1.学会复习、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的方法.2.能用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用探究学习的方法研究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1.由对温室效应及CO毒性等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健康安全的意识.通过低碳生活理念,学生能逐步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2.由对碳及其氧化物的不同用途的讨论,体会到物尽其用的道理.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与C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碳的化学性质.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的知识后,再学习碳及其氧化物是顺理成章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几单元里已获得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碳的单质的基础上,学习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等,认识碳酸及碳酸盐,为今后学习酸、碱、盐、金属的知识打下一个基础.因此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后,深入、细致地研究具体物质,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可以冲淡学生在学习物质构成、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中产生的枯燥感,重新激发起学生对神秘的化学知识的兴趣及热情.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碱盐等重要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单元的实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也注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点】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3.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认识碳的单质.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关注环境的责任感.【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1.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活动与探究,增加所学知识的趣味性,使学生掌握类似知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应掌握的知识内容.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调查与研究、做家庭小实验等形式,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化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联系社会与环境知识,利用低碳生活的宣传照片引出二氧化碳性质的主题;联系生活实际方面,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铅笔芯和玻璃刀,学习石墨和金刚石的性质;艺术欣赏方面,利用清明上河图能够流传至今说明碳的稳定性;利用二氧化碳漂流记拟人化的文学笔调,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3.通过以二氧化碳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图、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表格对比法,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思考,促进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消化吸收.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2课时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课时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课时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课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课时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2.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重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理解碳单质的微观结构与它们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师准备】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学生准备】(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导入一:【教师】我们先来看一段发生在玻璃店里的小品.【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和顾客,走到讲台前表演.“顾客”:“老板”,我要配一块玻璃.“老板”:好啊.“顾客”:我自己有一把很锋利的刀,我想自己来划.“老板”:你自己想划,行啊,那你试试.(“顾客”用刀划玻璃没有成功.)“老板”:还是我来吧.(“老板”用玻璃刀很容易地把玻璃裁下来.)“顾客”:你的玻璃刀什么做的?这么厉害!“老板”:我的玻璃刀上镶了一小块金刚石,它的硬度很高,给你看看.“顾客”:哇,只有圆珠笔头这么大,真厉害.谢谢老板!“老板”:不客气.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化学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生动活泼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给学生以鲜明的感观刺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短的几句对白,亲自“操刀”(划玻璃)的感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了金刚石的“坚硬”性.这样的有意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导入二:【提问】同学们认为最昂贵的物质是什么?【展示】金刚石“库利南”图片.【讲解】钻石也叫金刚石,观看最大的金刚石“库利南”以及南非最大的金刚石“南非之星”.说一说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过渡语金刚石如此坚硬耐磨,而且美丽动人,金刚石有个“孪生兄弟”叫石墨.相比起金刚石的坚硬耐磨,石墨的质地却很软,又是一副黑黑的模样.既然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为什么把它俩称为“孪生兄弟”.其原因在哪里呢?一、金刚石思路【展示】玻璃刀上的金刚石.【教师】金刚石还有其他的性质吗?课前布置了大家到网上或书籍中查找有关碳单质的一些资料,先说说有关金刚石的一些资料.【学生】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正八面体结构,它的结晶发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是岩浆作用的产物.金刚石无色透明或带蓝、黄、褐和黑色,有光泽;硬度为10,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密度为3.52 g/cm3;折光率为2.42,具有强色散性.可以用来制作首饰、高硬度的切割材料、高温导体材料等.【教师】谁还有不同资料要补充的吗?【学生】早在罗马时代,就有人把金刚石雕刻成印章,这是最早的金刚石的“工业用途”.事实上,人们从自然界里开采出来的绝大多数金刚石是用于工业的.长期以来,金刚石大多数的工业用途是利用了它坚硬、不易磨损的特性.金刚石可以用于切割玻璃,制作钻头用于地质勘探、开采石油和打井等,还可以切割水泥,甚至切割大理石等建筑材料.至今,只有用金刚石车刀才能加工超硬的陶瓷,尚无其他代用品.金刚石还是优质的磨料,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比碳化硅耐用一万倍.【教师】金刚石可以做装饰品钻石,大家在商店里应该看过吧,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研磨后,成为装饰品钻石,它还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质,可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等.【投影】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性质用途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具有强色散性经仔细研磨后,成为装饰品钻石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质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等过渡语金刚石是碳单质家族中最璀璨夺目的、最稀有和昂贵的,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我们可以看一下课本提供的石墨的图片(学生看书).同学们有关于石墨的资料吗?二、石墨思路一【学生】石墨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层状结构,灰色,有滑感,易污手;具有导电性.由于熔点高,具有抗腐蚀性等特点,用于高温制坩埚;由于具有滑感,用于机械工业的润滑剂;由于其具有导电性,又可制作电极.【补充】跟金刚石相反,石墨是自然界最软的矿物之一.用石墨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铅笔芯就是用石墨粉和黏土混合制成的.由于石墨的熔点高,所以石墨润滑剂可以在不适宜用普通润滑剂的高温下使用.【教师】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很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很滑腻.石墨的这些性质决定它有哪些用途呢?【学生1】石墨很软,可以做铅笔芯.【学生2】石墨能导电,可以做电极.【学生3】石墨可以做润滑剂,因为它很滑腻.【投影展示】性质用途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很软铅笔芯能导电电极滑腻润滑剂【教师】铅笔是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用品,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由石墨和黏土混合制成的,画画用的铅笔常用“6B”的,写字用的铅笔常用“HB”的,制图用的铅笔常常是“6H”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由于石墨太软,只用石墨做铅笔芯,易断又易磨损,所以加入黏土.我们看看不同型号铅笔的笔迹.设计意图作为学生必备的学习用品铅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课堂上教师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活中的化学,学身边的化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化学的无处不在:“生活处处皆化学”.【展示】一幅用6B铅笔画的人物头像素描.【教师】石墨除了做铅笔芯,还可以做电池的电极.我们取废旧电池中的碳棒来做一个导电的实验.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做这个实验.【学生实验】石墨的导电性.把一根石墨电极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发亮,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教师】铅笔芯的成分里含有石墨,铅笔芯有没有导电性?想不想试一下?【学生】想!(学生很有兴趣)【教师】你们的铅笔盒里有铅笔芯吗?自己上来做这个实验.(多个学生轮流做这个实验)【学生实验】自己的铅笔芯接通电源后,也可以使灯泡发亮.【教师】如果有一把长期不用而生锈的铁锁.怎样轻易打开它呢?想一想.【学生】把铅笔芯的粉末放到锁孔里.因为铅笔芯的成分里有石墨,石墨具有润滑性,可以做润滑剂.【教师】好,这个实验留给同学们回家去做.学习了金刚石和石墨,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投影】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金刚石石墨外观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状晶体深灰色细鳞片状固体光泽加工研磨后有夺目的光泽略有金属光泽硬度最硬较软导电性无良好导热性良好良好用途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教师】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结构模型.【教师】金刚石的碳原子在空间构成连续、坚固的骨架结构,所以坚硬.石墨的碳原子呈平面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小,所以很软,能导电,有滑感.【补充】除了金刚石和石墨以外,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用到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等,它们主要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谁查到了有关木炭和活性炭的资料,请告诉我们.【学生1】木炭是一种黑色多孔的固体.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木材,可以制得木炭.因为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很大,能把气体或溶液中的一些物质吸附在它的表面,可做吸附剂.【学生2】活性炭是黑色粉末状和颗粒状的固体.把木炭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强热,并不断通入水蒸气,便可得到活性炭.活性炭具有比木炭更优良的吸附性,可用来净化各种气体或液体.例如,活性炭可用作电冰箱的去味剂和制糖工业的脱色剂.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装的活性炭,可吸附毒气,而使纯净的空气通过.【教师】同学们资料中提到的吸附性,我们在水的净化里提到过,我们今天做一个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的实验,来证明一下它的吸附性.【学生实验】在盛有半杯水的小烧杯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放入活性炭,轻轻振荡.【教师】由于黑色的活性炭悬浮于溶液中,现象不明显,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使溶液和活性炭充分接触.【学生实验】过滤.【教师】看到什么现象了?【学生】红色消失,液体变无色.【教师】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物质,所以红墨水颜色的褪去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防毒面具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展示】防毒面具(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教师】炭黑是一种黑色的极细粉末,由含碳的有机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或加强热分解制得.蜡烛就是一种含碳的有机物,让它不完全燃烧,能不能制得炭黑呢?【学生实验】收集炭黑.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火焰的上方.设计意图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石墨的“导电性”、活性炭的“吸附性”,并亲手制得炭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也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教师】看到什么现象?【学生】有黑色物质生成.【教师】这就是炭黑,可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颜料以及橡胶轮胎的填料.大家回去后也可做这个实验.焦炭的主要用途是冶炼金属,是工业上冶炼生铁的一种原料,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将会学到它.【教师】现在,我们小结一下刚才学过的几种含碳的物质.【展示】木炭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的色素,吸附有异味的物质活性炭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吸附毒气、制糖工业里脱色制白糖炭黑制造墨、油墨、油漆、鞋油和颜料,还可以增加轮胎制品的耐磨性焦炭冶炼金属【教师】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总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结构性质用途(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写板书).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有关性质:【活动】对比思考,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交流】学生观察,形象理解其存在差异的原因【回答】结构不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用比较法分析问题【展示并投影】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结构模型【讨论】通过学习金刚石和石墨的例子,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如何?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性质又决定了它的用途【交流】分析差异原因,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展示】无定形碳包括: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提问】xx年齐齐哈尔发生芥子气中毒事件,中毒者被送往当地医院接受治疗.事件造成了43人中毒,一人死亡.而当时处理事故戴上防毒面具的消防人员却无人中毒,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展示】防毒面具学生恍然大悟,是因为防毒面具中有活性炭回顾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提问】如果水被红墨水污染了,如何进行水的净化【演示】实验6 - 1:将教材中的一个锥形瓶改成A、B两个锥形瓶,加入相同的略显红色的水,分别向A、B两个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木炭粉和活性炭,并提出以下问题:A、B两个锥形瓶中现象有何不同?说明了木炭、活性炭具有什么性质?请你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你们知道这一性质有什么实际用途吗?哪种物质效果更好?【回答】“过滤”【交流】观察现象,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活性炭和木炭都具有吸附能力,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更强木炭具有吸附能力是因为木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进一步深化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三、C60思路一【教师】科学家发现,除了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大家看书,C60的分子结构和什么相似?【学生】和足球相似.【教师】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C60中60表示什么?【学生】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教师】C60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为什么?【学生】是单质,C60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且是纯净物.【教师】目前,人们正在进一步研究C60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应用.C60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谁能说说这方面的信息吗?【学生】除了超导领域外,C60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气体贮存;有感觉功能的传感器;增强金属的强度;新型的催化剂;光学应用;对癌细胞具有杀伤效应等医疗功能.【教师】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又致力于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的研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的结构图.【展示】碳纳米管的结构图.【教师】谁说说关于碳纳米管的性质?【学生1】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材料,它是石墨中一层或几层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笼状“纤维”,内部是空的,外部直径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这样的材料很轻,很结实.它的密度是钢的1/6,而强度却是钢的100倍.用这样轻而柔软、又非常结实的材料做防弹背心是再好不过的了.【学生2】如果用碳纳米管做绳索,是唯一可以从月球挂到地球表面,而不会被自身质量所拉断的绳索.如果用它做成从地球到月球的载人电梯,人们在月球定居就可能实现了.【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不断被发现,碳单质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学了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感受和反思吗?【学生1】我觉得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例如铅笔芯、无轨电车、防毒面具等.化学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生2】化学以实验探究为手段,是一门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化学新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学生3】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思路二【展示】C60分子模型.【介绍】这是一个C60分子,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分子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单纯由碳元素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面为正五边形,20个面为正六边形,整个分子形似足球.C60有着无数优异的性质,它本身是半导体,掺杂后可变成临界温度很高的超导体,由它所衍生出来的碳微管比相同直径的金属强度高100万倍.C60具有金属光泽,有许多优异性能,如超导、强磁性、耐高压、抗化学腐蚀,在光、电、磁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设问】上面我们认识了几种碳的单质,它们的性质类似吗?【学生回答】性质各不相同.【总结并板书】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教师】通过学习,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金刚石、石墨和C60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知识拓展石墨变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金刚石是由碳原子连接形成的“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石墨是一种形成“正六边形层状结构”的“晶体”.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物质、不能导电,而石墨的硬度较小、层之间可以相对滑动、导电性好,化学性质较金刚石活泼,所以石墨和金刚石是结构不同的两类物质,石墨变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之间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比较:物理性质对应的主要用途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装饰品钻石玻璃刀、钻头等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很软,有滑腻感优良的导电性制造铅笔芯,做润滑剂石墨电极C60特殊的物理性质,如超导用于超导领域差异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xx静安区一模)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作电极的是()A.金刚石B.石墨C.炭黑D.活性炭解析:在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炭黑中,由于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材料.故答案为B.2.(xx邵阳中考)xx年邵阳市中考实行网上阅卷,考生答题时必须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A.木炭B.石墨C.焦炭D.铅解析: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不含焦炭、金属铅.故答案为B.3.“碳”的世界丰富多彩.(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金刚石石墨C60结构用途作电极材料作超导体材料相应的性质硬度大/表中几种物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合物、混合物).(2)“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碳海绵”的特性是.解析:由于金刚石的硬度大,可以切割玻璃、大理石等,石墨有导电性,可以作电极材料,金刚石、石墨、C60几种物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题意,“碳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故答案为:(1)切割玻璃;导电;单质(2)吸附性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一、碳的几种单质1.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比较.碳单质结构性质用途金刚石网状结构硬度大作玻璃刀、钻探机的钻头石墨层状结构导电性作电池电极等质软制铅笔芯等木炭吸附性食品和工业产品中吸附色素和异味等活性炭吸附性防毒面具、制糖工业等C60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球状结构超导和稳定性用于超导等领域小结结构性质用途 2.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的用途.3.木炭与活性炭的结构及性质.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12页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第4题.【选做题】教材第112页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C.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软D.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xx重庆中考)“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3.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这四种物质组成元素都是碳元素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能力提升】4.实验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B.一定是木炭或活性炭中的一种C.一定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D.可能是一种碳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组成的混合物5.日前,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炭雕(如图所示,主要成分是木炭)成为了家装的新宠.炭雕之所以能用于空气净化是源于它具有(性质).【拓展探究】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图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图、对应三种碳单质,图单质的名称是,图单质的名称是,图单质的化学式是.(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答案与解析】1.B(解析: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说法正确;金刚石不能够导电,故B说法错误;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较软的物质之一,故C说法正确;金刚石、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其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故D说法正确.)2.C(解析:“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碳单质难溶于水,碳海绵难溶于水;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3.C(解析: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故A项错误;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不相同的,故B项错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其余4个碳原子相连,形成正四面体结构;而在石墨、C60、碳纳米管中,每个碳原子是与另外3个碳原子相连的.)4.D(解析:不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也可能是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木炭或活性炭中的一种,也可能是木炭和活性炭的混合物.不一定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也可能是碳元素的几种单质的混合物.可能是一种碳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组成的混合物.)5.吸附性(解析: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一些有害气体,用于空气净化,所以炭雕之所以能用于空气净化是源于它具有吸附性.)6.(1)4(2)金刚石;石墨;C60(3)CCl4(解析:(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2)由碳单质的结构可知,图的碳原子的排列是空间网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单质的名称是金刚石;图的碳原子的排列是层状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单质的名称是石墨;图是由60个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具有这种结构的单质的化学式是C60;(3)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Cl4.)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规律的“发现者”,“紧紧围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主线”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真正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课前都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为本节课的一气呵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和交流,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孪生兄弟比高低不知何年何月,碳家族养育了一对孪生兄弟.老大名叫金刚石,生得通体透亮,膀阔腰圆,英俊之气咄咄逼人;老二名叫石墨,长得黑不溜秋,柔软无比,毫无男儿阳刚之气.自古孪生七分似,怎奈这对兄弟有天壤之别,让人好生狐疑.其实,兄弟俩的身份千真万确,容不得怀疑.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兄弟俩的性格之所以不同,只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已.金刚石是结晶碳,每个碳原子周围有4个碳原子,距离都是相等的,原子之间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而石墨内部的碳原子同相邻的碳原子的距离是不相等的,离得较远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拉力较弱,容易断裂分手,这样,金刚石和石墨就出现了硬和软的不同“个性”.在化学王国里,像金刚石和石墨这种由一种元素(即碳元素)形成的不同性质的物质,叫同素异形体.其实,金刚石和石墨只是它们许多孪生兄弟中的两个,它们的兄弟还有炭黑、木炭、活性炭、焦炭等,碳元素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金刚石身价百倍,价值连城,风流国王用来装饰皇冠,点缀权杖,耀武扬威达四方.它一身钢筋铁骨,铜头铁脑,刀砍不入,枪打不进,钻石如土,削铁如泥.它充当钻探机的钻头,开凿坚硬的岩层锐不可当,切割大理石、坚硬的金属真是手到擒来.石墨虽貌不如兄,却也能以柔克刚,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耐热、耐火、耐酸本领无与伦比,传热导电独怀绝技.它可制成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它也有十八般武艺.“血浓于水”.毕竟是同根同宗同种,外形虽有差别,内质并无二样.通过一定的外科“整形手术”,这对孪生兄弟居然能互换面孔,金刚石可以变成石墨,石墨也可以变成金刚石,它们再也不会有什么遗憾的了.第课时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通过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导入一:【材料引入】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书画家,他们留下的传世之作经过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洗礼,流传于世幸存下来的已不多见,成为我国文化中的瑰宝.下面两幅就是古代留下的珍贵字画.【展示】学生欣赏两幅古代字画图片:明代:董其昌国画:漓江烟雨图(元朝)导入二:【材料引入】曾经有个故事,说一个国王想把他的几个小钻石合成一个大的,结果全烧没了.在172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了燃烧金刚石的实验.他将金刚石放置在玻璃罩里,用放大镜把日光聚集使金刚石燃烧,得到无色气体.通过验证发现这种气体是CO2,从而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过渡语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钻石燃烧的故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说明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多种单质,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一、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思路一【投影】资料: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提问】为什么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学生讨论回答】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板书】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思路二【学生】为什么明代董其昌的作品历经几百余年而依然笔锋清晰,漓江烟雨图保存到现在色泽鲜艳而不褪色呢?【教师】你们知道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是用什么来书写或绘制字画的?【学生】(异口同声)墨汁!【教师】墨汁又是用什么制成的?【学生】用炭黑制成的.【教师】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古代字画保存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纸或布都已开始腐烂破损,但墨色依然不变,这说明碳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猜猜看.设计意图导入由欣赏字画开始,好像与化学无关,实则新颖别致,独树一帜,吸引学生的眼球,从欣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此时并不直接向同学们解释,而是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想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应该是很稳定的.【教师】都同意他的观点吗?【学生】(立即反驳)不对,木炭可以在氧气中燃烧,怎么说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呢?我觉得应该是活泼的.【教师】其实,这两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但不够准确.【学生】我们说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是稳定还是活泼应该是有条件的.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点燃条件下,碳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教师】这位同学分析正确,我们在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时,一定要注意将条件和结论有机地联系起来,辩证地看待问题,才不至于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关于碳单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还有哪些应用吗?大家讨论.【学生】我发现铁路枕木和街上木制电线杆表面都被烧焦炭化,我想这也是利用了碳单质常温下的稳定性.枕木和木制电线杆表面炭化处理后,经得起日晒、风吹和雨打,都不容易发生变化,可以有效地防止木头腐烂,虽然表面变得黑不溜秋,也不美观,但增加了使用的年限.过渡语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那么在点燃的情况下会怎样呢?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在点燃条件下,碳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如何检验燃烧产物?二、碳与氧气的反应思路一【教师】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你所看到的实验现象.(一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C+O2CO2)【学生】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教师】如果氧气的量不充足,碳燃烧就不充分,这时生成一氧化碳,同时放出热量.(一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2C+O22CO)【教师】上述两个反应,在以煤为燃料的煤炉里也经常发生.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当空气充足、炉火很旺时,煤燃烧充分,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当空气不充足、炉火不旺时,煤燃烧不充分,生成较多量的一氧化碳.从上述内容的学习,你能得到哪些重要的发现?【学生】说明碳具有可燃性.【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其燃烧的产物也不相同.【教师】的确,反应条件对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有重要的影响的.条件不同,主要的产物可能也不相同(强调主要产物,防止误解成只有一种产物).所以,冬天里烧煤烤火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什么?【学生】(反应迅速)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因煤燃烧缺氧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而引起中毒.【展示】碳跟氧气的反应碳的可燃性.燃烧条件化学方程式结论启示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碳具有可燃性;条件不同,燃烧主要产物可能也不相同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注明反应条件;冬天用煤取暖一定要注意通风燃烧不充分2C+O22CO【教师】碳不仅可以和氧气反应,在较高温度时它还能和某些氧化物反应.设计意图尊重客观事实,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在不同的条件下,相同的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物可能也不相同.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此处不仅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获得结论,更重要的是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关注生命,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思路二【设问】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那么在点燃的情况下会怎样呢?若升高温度,又如何呢?【回顾提问】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板演】C+O2CO2【介绍】当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总结板书】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碳与氧气反应:C+O2CO2(充分燃烧)2C+O22CO(不充分燃烧)三、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思路一【引导】碳在高温时还有重要的性质.【活动与探究】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交流】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粉末中有红色物质.分析得产物为二氧化碳、铜.【设问】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都已确定,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板书】跟某些氧化物反应:2CuO+C2Cu+CO2【分析】从分子组成上看,CuO转变为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讨论回答】CuO转变为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中的氧.【讲解并板书】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2Fe2O3+3C4Fe+3CO2.【提问】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回答】此反应是还原反应,其中碳具有还原性.【介绍】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制取多种金属.思路二【展示】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活动】教师演示教材第110页实验6 - 2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教师】该装置中的酒精灯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上面加了一个铁丝网罩,我家里的燃气灶上也放了一个类似的网罩.【教师】你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吗?【学生】这样会使火焰集中,从而提高温度.【教师】这说明碳与氧化铜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高温.【教师】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哪些现象?【学生】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教师】该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谁能分析一下?(交流讨论,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学生】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特征反应,说明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物质,说明有铜生成.理由有二:一是铜为红色金属,该反应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二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另一种产物只可能是铜.【板演】(一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展示】现象结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二氧化碳生成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物质有铜生成【教师】这个实验中在操作上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学生】为什么实验完毕后要先撤出导气管?【学生】这个实验装置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几乎相同,先撤导气管是为了防止试管中的气体因冷却压强减小而使石灰水倒吸,这样会导致热试管因骤冷而炸裂.【学生】为什么要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教师】请看下面的补充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补充做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红色的铜丝表面变成黑色.说明在加热条件下,铜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如果未等试管冷却就将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生成的红色铜在灼热条件下,又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从而观察不到红色铜的生成.【教师】观察这个化学方程式有什么特点?【学生】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而生成物也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学生】我发现在这个反应里,氧化铜失去了氧而变成了单质铜,碳得到了氧化铜里的氧而变成了二氧化碳.【教师】像氧化铜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氧化铜因失去氧变成铜,我们就说氧化铜被还原.是木炭使氧化铜失去了氧,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我们就说木炭具有还原性.【教师】利用碳的还原性,说明碳具有哪项重要应用?【学生】在工业上,可以用它来冶炼金属,即将金属氧化物里的金属还原出来.【教师】这是冶炼金属的一种方法.例如,焦炭可以在高温下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也可以将三氧化钨(WO3)还原为钨.请同学们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两学生上台书写)【展示】2Fe2O3+3C4Fe+3CO22WO3+3C2W+3CO2知识拓展碳的可燃性中,碳与氧气反应既可生成CO2,又可生成CO,这是碳本身具有的性质,是内因,而“O2充足与O2不充足”是一个外在条件,是外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含碳元素的燃料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都会产生CO,所以,预防“煤气”中毒采取的措施之一是:烟道通畅,燃气热水器使用时,使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有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性质用途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可成为饰品钻石硬度大(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可用来裁玻璃等,作钻探机的钻头等石墨深灰色、质软用于制墨、制铅笔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作电极等有滑腻感作润滑剂木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产品里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毒气;脱色制白糖;作冰箱除味剂等碳化学性质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接触,都不容易发生变化)用墨书写的字画历经千年不褪色;需要保留的档案材料用碳素笔书写等可燃性(碳与氧气反应)利用碳燃烧放热,取暖、做饭等还原性(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用于冶炼金属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国画恒久远,一幅永流传”说明碳单质()A.不可燃B.有吸附作用C.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D.是还原剂解析:“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国画恒久远,一幅永流传”,说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能够保存很长时间.故答案为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都很硬B.单质碳具有还原性C.用活性炭可除去硬水中的氯化钙杂质D.木炭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解析: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是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石墨很柔软,故选项A错误;单质碳具有还原性,故选项B正确;用活性炭不能除去硬水中的氯化钙杂质,故选项C错误;木炭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故答案为B.3.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纳米(1 nm=10-9 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B.碳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C.碳纳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D.碳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解析:A.碳纳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碳纳米管由碳元素组成,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C.碳纳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说法正确.D.碳纳米管属于碳的单质,和碳的化学性质相同,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4.如图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盛装C和CuO的试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2)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3)盛装C和CuO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解析:C和CuO都为黑色粉末,在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试管中的粉末会逐渐变红,是因为有红色的铜被还原出来;在实验时,给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提高加热的温度.故答案为:(1)黑色粉末变红(2)提高温度(3)C+2CuO2Cu+CO2.第2课时二、碳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绘制书画和档案填写).2.可燃性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跟氧气反应:C+O2CO2(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2C+O22CO(不充分燃烧).3.还原性C+2CuO2Cu+CO2.3C+2Fe2O34Fe+3CO2.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12页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第7题.【选做题】教材第112页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账本等应用毛笔或注入碳素墨汁的钢笔书写.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被氧化成稳定的物质C.被还原成稳定的物质D.跟纸反应生成稳定的物质2.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A.黑色固体B.易溶于水C.有吸附性D.能够燃烧3.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A.稳定性B.吸附性C.可燃性D.还原性4.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碳、氢两种元素,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都是无色物质,然而,火焰上方往往产生缕缕黑烟,黑烟的主要成分是,产生的原因是,这股黑烟能消除室内因抽烟而产生的难闻气味,说明了黑烟具有性.【能力提升】5.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B.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6.有关C+2CuO2Cu+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CuO具有氧化性B.C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拓展探究】7.实验室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1)盛放氧化铜的试管内的现象是;盛放石灰水的试管内的现象是.(2)盛放氧化铜的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填基本反应类型),在这个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具有还原性.(3)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应先,再.【答案与解析】1.A(解析: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账本等应用毛笔或注入碳素墨汁的钢笔书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B(解析:由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所以其颜色为黑色,主要成分是碳,所以可燃烧,多孔性说明竹炭具有吸附性,木炭不易溶于水,竹炭也不例外.)3.B(解析:A.稳定性是说碳一般不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C.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还原性需要和其他物质反应体现,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4.炭黑;蜡烛不完全燃烧;吸附(解析:蜡烛在不充分燃烧时,火焰上方往往产生缕缕黑烟,黑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具有吸附性,能消除室内因抽烟而产生的那股难闻气味.)5.D(解析: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CuO2Cu+CO2.A.根据该反应方程式知,反应前固体CuO中含有氧原子,反应后固体Cu中不含有氧原子,所以该叙述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该叙述错误;C.根据该反应方程式计算可知,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的质量和碳的质量不相等,所以该叙述错误;D.根据该反应方程式知,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所以该叙述正确.)6.A(解析:在此反应中,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使氧化铜被还原,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故A正确;在此反应中,碳与氧结合生成了二氧化碳,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故B错误;反应前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0,反应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C错误;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7.(1)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C+2CuO2Cu+CO2;置换反应;氧化铜;碳(3)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熄灭酒精灯(解析:(1)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和木炭是黑色粉末,铜是红色的粉末,所以会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会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木炭具有还原性,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tia****nde)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