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冲孔复合模具设计

  • 资源ID:32463436       资源大小:833.9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冲孔复合模具设计

冲孔复合模具设计 第 19 页 共 20 页冲孔复合模具设计作者:陆强强 指导老师:许良元(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 09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合肥230036)摘要:垫圈冲孔复合模设计,它的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有一个既是落料凸模又是冲孔凹模的凹凸模。这一复合模为倒装式复合模,凹凸模装在下模,落料凹模和冲孔凸模装在上模。采用刚性推件装置把卡在凹模中的冲件推下,刚性冲件由打杆、推板、连接推杆组成。冲孔废料直接由冲孔凸模从凸凹模内孔推下,无顶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主要完成冲孔、落料两道工序。由打杆顶出制件,橡胶垫驱动的卸料板卸除条料。由弹性挡料销和导料销定位、导料。模架为后侧导柱圆形模架,压入式模柄。由于垫圈的生产为大批量生产,所以在使用模具的前后都应注重模具的保养和修复,防止生产出误差过大的不合格产品。本次设计使用CATIA绘制零件实体并完成装配,进而生成装配工程图和相关的零件图。关键词:冲孔复合模具 CATIA 设计1 引言1.1CATIA简介本次设计主要运用了CATIA进行作图设计,下面是关于CATIA的简单介绍。CATIA具有完备的设计能力和很大的专业覆盖面,它是一套集成的软件应用包,内容覆盖了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它既具有各种类型的协同产品设计的必要功能,也可以进行无缝集成完成支持“端到端”的企业流程解决方案,其特有的DMU电子样机模块功能及混合建模技术更使企业竞争力和生产力的提高。使用CATIA V5版本,可为数字化企业建立一个针对产品整个开发过程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对产品的开发过程进行仿真,实现工人之间的电子通信和产品整个开发过程,包括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程设计、成品定义和制造乃至成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使用和维护。总的来说,CATIA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应用。(1) 先进的混合建模技术和后期修改性。 设计对象的混合建模:在CATIA V5的设计环境中,无论是实体还是曲面,都做到了真正的互操作。 变量和参数化混合建模:在设计时,用户不必考虑参数化设计目标,CATIA V5提供了变量驱动和后参数化能力。 几何和智能工程混合建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以将企业多年的经验积累到CATIA V5的知识库中,用于指导企业新员工,或者指导新产品的开发,以缩短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 方便的修改性:CATIA V5具有方便的修改能力。无论是实体建模还是曲面造型,由于CATIA V5提供了智能化的树结构,用户方便快捷的对产品进行重复修改。在设计的过程中做修改,或者是对方案的更换,都是很简单的事情。 (2)CATIA V5提供了各模块的全相关性和完备的设计能力。CATIA V5的各个模块以相同的数据裤为前提,因此CATIA V5的各个模块存在着真正的全相关性。三维模型的修改能完全体现在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具和数控加工的程序中。这样就使产品就从概念设计到最终产品的形成,从单个零件的设计到最终电子样机的建立,具有统一的数据结构,也将机械设计、工程分析及仿真、数控加工和网络应用解决方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和严密的无纸工作环境。 (3)并行工程的设计环境。CATIA V5提供了多模型链接的工作环境及混合建模方式,使得并行工程设计模式已不再是概念,总设计部门只要把基本的结构尺寸发放下层部门,各分系统的人员便可以开始工作,即可协同工作又不互相牵连:由于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结性,使得上游设计结果可作为下游设计的参照,同时,上游设计的修改可直接对下游工作进行刷新,实现真正的并行设计工作环境,从而大大缩短设计周期。 (4)强大电子商务能力。CATIA V5的基础结构支持即插即用功能的扩展,如OLE;可使用Visual Basic进行高级宏编程。因此,不管工厂规模如何,使用电子设计和文件资料的二次开发应用,会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5)与NT和UNIX硬件平台的独立性。CATIA V5是在Windows NT平台和UNIX平台上开发完成的,并在所有其支持的硬件平台上具有统一的数据、功能、版本发放日期、操作环境和应用支持。1.2模具工业及其发展1、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基础工艺装备,在机械、电子、轻工、汽车、纺织、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里,日益成为使用最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它承担了这些工业领域中60%90%的产品零件、组件和部件的生产加工。、模具生产出的制件具有较高的精度、复杂度、一致性、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际上公认的关键工业。模具制造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市场需求上,仅以汽车摩托车行业的模具市场为例。在发达的国家中,模具的最大市场主要在汽车摩托车这一块,占市场的50%左右。汽车基本车型不断增加,模具的更新换代也会随之而来。汽车换型时约有80%的模具需要更换。中国摩托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据统计,我国摩托车共有14种排量、80多个车型,1000多个型号。单辆摩托车的零部件有过半的零件生产需要模具。其他的行业,如电子,通信,家电及建筑等,也存在巨大的模具市场。2、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的模具有了很好的提升。我国主要汽车模具企业,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体现高水平制造技术的多工位级进模,已经从电机、电铁芯片模具,扩大到接插件、电子零件、汽车零件、空调器散热片等家电零件模具上。塑料模热流道技术更趋成熟,气体辅助注射技术已开始采用。模具质量、寿命显著提高,模具交货期较前缩短。模具CAD/CAM/CAE技术在大范围内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电加工在制造模具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模具加工机床品种增多,水平明显提高。模具标准件应用更加广泛,品种有所扩展。模具材料方面由于对模具寿命的重视,优质模具钢的应用有较大进展。正由于模具行业的技术进步,模具水平得以提高,模具国产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历年来进口模具不断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模具出口量稳步增长。模具技术有以下发展趋势:(1) 模具CAD/CAM/CAE正向集成化、三维化、正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2) 模具制造向高效、精密、复合和多功能方向发展(3) 快速经济制模技术得到应用(4) 特种加工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5) 高速铣削加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6) 模具高速扫描及数字化系统将在逆向工程中发挥更大作用(7) 超精加工和复合加工将得到发展(8) 模具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9)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发展迅速2 工艺分析及模具结构设计2.1设计要求图1 零件图如图1所示零件:垫圈(摘自GB/T97、1-2002)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08F优质碳素结构钢 t=2mm设计该零件的冲压工艺与模具 2.2零件的工艺析 产品为规则圆形,落料和冲孔也均为圆形。形状结构对称且简单,无狭槽和尖角;孔与零件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c>1.5t要求。 ( 1.5t=3)(1) 尺寸精度 任务书对冲件的尺寸精度没有作要求。 所以根据其他技术要求来确定尺寸精度。(2)冲裁件断面质量 本零件在断面粗糙度上没有要求,所以只要模具精度达到一般要求,在冲裁后加修整工序,冲裁件断面的质量就可以保证。(3)产品材料分析 对于冲压件材料的要求是低强度,高塑性,表面质量和厚度公差符合国家标准。本设计的产品材料为08钢,属优质碳素结构钢,其力学性能是强度、硬度低而塑性较好,非常适合冲裁加工。其冲裁出的产品表面质量和厚度公差可以很好的得到保证。 经上述分析,该零件适合冲裁加工。 选用一般模具材料就能够满足该模具对材料强度的要求,又由于零件为大批量生产,选用模具材料时适当提高模具材料的一个档次。从零件精度方面看,该零件对公差等级没做特别要求,设计精度要求较低,普通冲裁模生产的冲件一般都可以达IT11级,所以选用的冲裁模为一般精度就可以满足此零件的生产要求。 查看参考文献5中的表格11-9,比较三种主要冲模,根据零件的实际尺寸情况,决定采用复合模冲裁该零件。由于冲模的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价格低,而且通用性好,所以采用复合模冲裁该零件。2.3排样和压力计算1、排样零件为规则圆形 ,考虑到零件为大批量生产,如果采用交叉双排或多排,则模具尺寸和结构就会相应增大,从而增加模具生产成本,所以本设计决定采用单排结构。如图2所示。图2 排样查看参考文献10,确定搭边当t=2时,a=2.4mm,b=2mm所以条料宽度B=44+2.4*2=48.8mm材料利用率:式中 一个歩距内冲裁件数目; A冲裁件面积; S歩距长度; B板料宽度;取:n=1; A=*22=1520.53;S=46;B=48.8 =1520.5346*48.8=67.73%2、 计算冲压力(1)冲裁力冲裁力公式为 式中 冲裁力; 冲孔冲裁力; 落料冲裁力。(2) 冲孔冲裁力 式中 K系数(取K=1.1); 孔的个数,n=1。 冲孔周长,mm 材料厚度, 材料抗剪强度,查参考文献10知,MPa。 (3) 落料冲裁力。 所以 (4)卸料力 式中 卸料系数,查参考文献10知,取。 所以 (5)推料力 式中 推料系数,查参考文献10取。 同时卡在凹模洞孔内的件数,。 所以 (6)顶件力 式中 顶件系数,查参考文献10取。 所以 (7)总冲压力 冲裁时,压力机的压力值必须大于或等于冲裁各工艺力的总和。总的冲压力为 选定符合压力供给要求的压力机J23-16。3、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该零件完全对称,模具的压力中心即是几何图形的中心。2.4 凹模设计1、凹模刃口的结构型式 该设计选取整体式的凹模,冲裁凹模的刃口型式有直筒形和锥形两种,冲裁的垫圈的形状为规则的圆形,厚度薄,尺寸的精度要求不严格,零件是机械力推出,不自动下落。所以选用直筒形式的凹模刃口,强度较高,修模后刃口尺寸不变,适于大批量生产。查参考文献5可知,其形式如下图3图3 凹模刃口2、 凸凹模外形尺寸的计算与选取(1)凹模壁厚和厚度 由参考文献5中查表知,凹模的壁厚最小为2836mm。凹模的厚度不小于10mm。(2)凸凹模的最小壁厚凸凹模的内外缘均为刃口。壁厚的尺寸,从强度方面考虑,其壁厚应受最小值限制。凹凸模的最小壁厚与模具结构有关:当模具为正装时,内孔不积存废料,胀力小,最小壁厚应小一些;当模具为倒装结构时,若刃口为直筒形式,且采用下出料方式,则内孔积存废料,胀力大,故最小壁厚应大些。本设计中采用倒装复合模,查参考文献5知,当材料厚度t=2mm时,最小壁厚为4.9mm。3、冲孔凸模尺寸图4 凸模(1)冲孔凸模长度如图4 L=H1+H2+t+H3 式中 凸模固定板厚度; 18mm 凹模厚度, t板材的厚度,t=2mm H3超出的余量,取2mm因此有 (2)凸模强度(压应力)校核校核公式为 式中 凸模最小断面积,; 凸模材料的许用压应力,凸模材料选用Cr12MoV,查参考文献5知,(10001600)MPa,取1200 MPa。因为 MPa<所以凸模强度校核符合要求。(3)凸模刚度(细长杆失稳)校核。校核公式 式中 凸模最大自由高度; E 凸模材料弹性模量,一般取MPa; 凸模最小断面惯性矩,圆形断面; 支承系数,无导板导向;安全系数,钢取23。 代入公式得 mm实际 mm<4652mm 所以凸模刚度符合要求2.5 模具总体结构设计冲孔废料由冲孔凸模冲入凹模洞口中,积累到一定数量,由下模漏料孔排出,不必清除废料,操作方便,应用很广,但工件表面平直度较差,凸凹模承受的张力较大,因此凸凹模的壁厚应严格控制,以免强度不足。经分析,此工件有一个孔,若采用正装式复合模,操作很不方便;另外,此工件无较高的平直度要求,工件精度要求也较低,所以从操作方便、模具制造简单等方面考虑,决定采用倒装式复合模。1、送料定位机构设计 采用定位销纵向定位,安装在凹模和活动卸料板之间。工作时可随凹模下行而压入让位孔内,工作很方便.2、 卸料机构设计(1)条料的卸除 采用弹性卸料板。因为是倒装式复合模,所以卸料板安装在下模。(2)工件的卸除 采用刚性推件装置将工件从落料凹模中推下,落在模具工作表面上。(3)冲孔废料的卸除 下模座上采用漏料孔排出。冲孔废料在下模的凸凹模内积聚到一定数量,便从下模座的漏料孔中排出。 3、出件机构设计 因为是复合模结构,所以采用上出件机构2.6 其它模具零件的设计及选用根据复合模具形式特点:凹模板尺寸并查标准JB/T-6743.1-94,确定其它模板尺寸列于表1:表1模板尺寸表序号名称直径厚材料数量1上垫板100645钢12凸固定板1001845钢13空心垫板100645钢14上卸料板1001445钢15凸凹模固定板1002345钢16下卸料板100845钢1橡胶弹性体的选用:在这里橡胶板的主要作用就是利用橡胶给卸料板施加一个卸料力,关于橡胶的厚度根据经验选用h=8mm。凹模固定板、橡胶板与卸料板固定在一起,固定的时候使橡胶收缩5mm,然后再根据试模的情况适当调整橡胶需要收缩的厚度。模架的选择:根据GB/T2851.5-90,由凹模周界LB 100100,根据GB/T2851.1-1990及安装要求选取:上模座:18016230,下模座:18016240。导柱:1890,导套:184033。模柄的选择:由装配要求,模柄与模柄孔配合为H7/m6并加销钉防转,查参考文献5第348页得尺寸,模柄形状如图5所示:图5模柄3 零件建模 机械装配及工程图 3.1零件建模 在CATIA V5中可以方便快捷的设计出所需要的零件,下面具体介绍上模座、固定板和弹簧的建模步骤。 1、上模座 (1)打开软件,新建文档。“开始机械设计零件设计”,新建文档进入工作界面。 (2)在XY坐标平面内绘图。点中XY坐标平面,点“草图”进入绘图平面。 (3)以坐标原点为基点,在X、Y坐标轴的四个方向点击各画四条直线,定位出上模座界限,用使下左各为长55mm的直线,向上为75mm的直线,以向上直线的另一端向上绘长为15mm的直线和向右绘直线长58mm,并在后一直线的另一端点击作直径为64mm的圆,以15mm的直线的自由端向右绘直线至与圆相交。以向下长为55的直线的自由端为端点向右作长为55的直线,再向上作直线与圆相交。并在本图右下方画一直径为50 的圆。如图6: 图6 定位 图7 绘图 图8 对称 图9 拉伸 (4)点将白色的直线到坐标原点的距离标出,进行约束。按住ctrl选中两个圆,点击,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相切,使两圆相切,同样的操作,使直径为50的圆与相邻直线相切。在直径为64的圆的上方画一条斜向左下的直线,选中此直线和最上面的直线,点,在弹出的窗口中写入30,使两直线夹角为30度。在选中新画的直线与最大的圆,点击,在弹出的窗口中选取相切。双击,擦出多余的线条,或右击鼠标,点删除选项。得图7: (5)选中图中所有元素,点击镜像,再点击V轴,得到另一半。将上下四条线段删除,并画出两条长线段代替。得图8: (6)点退出工作台,点凸台,在长度中写入30,确定。 (7)再进入XY工作平面,画四个与直径为64同心的圆,直径分别为33和18,并退出,点击凸台拉伸40。得图9。 图10 草图 图11挖切 (8)作如图10所示的图形,画完后,把直径为80的圆和两条直线删除。 (9)退出工作台,点击凹槽,在深度中写入40,得图11: (10)再点击上面,进入工作平面,在左下和右上两个小圆处画直径为20的同心圆。退出工作台,点击凹槽,深度为7,确定。 (11)再点击上面,进入工作平面,在原点处画直径为58的圆,退出工作台,点击凹槽,深度为18,确定。 (12)点击最内侧凸台平面,再点击草图进入工作平面,在原点绘制直径为52的圆,并在圆的上下左右四个正方向上画直径为4的圆,圆心在大圆上。删除大圆,退出工作台,点凹槽,深度为7,确定。如图12: 图12 台阶 图13 点线创建 (13)上模座建模绘完成。可点击“文件,保存”。2、弹簧 (1)点“开始,形状,创成式外形设计”,新建文档。 (2)点“点”创建点1,点确定;再创建点2,并在Y后写入7.5,确定;创建点3,并在X后写入10,在Y后写入7.5。 (3)点“直线”,创建一条直线,在弹出的窗口点1,点2选项中选择创建的点3点2,确定,得如图13所示的图形: (4)点“螺旋线”在弹出的窗口中,写入如图14中的数据: 图14 螺旋曲线定义 图15定义肋 图16弹簧 (5)点“开始,机械设计,零件设计”,点XY坐标平面,点草图进入工作平面,在原点画直径为1的圆,退出工作平面,点“肋”弹出窗口中填写如图15所示的数据。点确定,弹簧绘制完成,如图16。其余零件制作过程相似,下面作简略介绍。3、 模柄 作一直径为58mm的圆并拉伸18mm;再作一直径为11mm的同心圆,并在四周作直径为4mm的四个小圆,四个小圆的圆心在52mm的圆上,做凹槽至底面;再作四个与小圆同心的直径为5mm的圆,作深为4mm的凹槽;作与大圆同心的直径分别为11mm和20mm的圆,拉伸40mm并倒角。如图174、 垫板 作直径为100mm的圆;作四个圆心在直径为80mm的圆上,直径分别为12mm和13mm的圆,且相邻圆的直径不同;作四个直径为6mm的圆,圆心在直径为37mm的圆上。退出工作台,并拉伸6mm。作四个与最小圆同心的圆,直径为8mm,并作深为3mm的凹槽。如图185、 固定板 作直径为100mm的圆;作四个圆心在直径为80mm的圆上,直径分别为12mm和13mm的圆,且相邻圆的直径不同;作四个直径为6mm的圆,圆心在直径为37mm的圆上;作与大圆同心的直径为25mm的圆。退出工作台,并拉伸18mm。作与最大圆同心,直径为30mm的圆,并作深为5mm的凹槽。如图196、 螺钉M4 作直径为6mm的圆,并拉伸4mm;再作直径为4mm的同心圆,同向拉伸23mm。最后作倒角。如图20。 图17 模柄 图18垫板 图19 固定板 图20螺钉7、 凹模 作直径为100mm的圆;作四个圆心在直径为80mm的圆上,直径分别为12mm和13mm的圆,且相邻圆的直径不同;作与大圆同心直径为44mm的圆。退出工作台,并拉伸20mm。在左侧作直径为11mm的圆,圆心在直径为60mm的圆上。并作深为6mm的凹槽。如图218、 定位销 作直径为8mm的圆,拉伸4mm,再作直径为5mm的圆,同向拉伸12mm;作倒角。如图22。9、 卸料板 作直径为100mm的圆;作两个圆心在直径为80mm的圆上,直径为12mm的圆,且分布在左上和右上方;作与大圆同心直径为44mm的圆;在左侧作直径为5mm的圆,圆心在直径为60mm的圆上。退出工作台,并拉伸14mm。如图23。 图21 凹模 图22 定位销 图23卸料板10、 固定板 作直径为100mm的圆;作四个圆心在直径为80mm的圆上,直径分别为12mm和16mm的圆,且相邻圆的直径不同;作与大圆同心直径为44mm的圆。退出工作台,并拉伸23mm。作直径为52mm的圆,并作深为5mm的凹槽,如图24。11、 垫板 作直径为100mm的圆;作四个圆心在直径为80mm的圆上,直径分别为12mm和13mm的圆,且相邻圆的直径不同;作与大圆同心直径为30mm的圆。退出工作台,并拉伸6mm,如图25。12、 卸料螺钉M12 作直径为16mm的圆,拉伸7mm,再作直径为12mm的圆,同向拉伸58mm;作直径为10mm的圆,同向拉伸12mm,并作M10*1的外螺纹,作倒角。如图26。 图24 固定板 图25垫板 图26卸料螺钉13、 下模座 作图方法相似。如图27。14、 凹凸模 作直径为48 mm的圆,拉伸5mm;再作直径为44mm的圆,拉伸40mm;在底面作直径为25mm的圆,并作深为45mm的凹槽。如图28。15、 卸料板 作直径为44mm的圆;作四个圆心在直径为37mm的圆上,直径均为4mm的圆;作与大圆同心直径为25mm的圆。退出工作台,并拉伸5mm。如图29。 图27 下模座 图28凹凸模 图29卸料板16、 橡胶弹性体 作直径为44mm的圆;作四个圆心在直径为37mm的圆上,直径均为6mm的圆;作与大圆同心直径为25mm的圆。退出工作台,并拉伸8mm。如图30。17、 凸模 作直径为29mm的圆,拉伸5mm,再作直径为25mm的圆,同向拉伸45mm。如图31。18、 连接推杆 作直径为7mm的圆,拉伸3mm,再作直径为6mm的圆,同向拉伸29mm;作直径为4mm的圆,同向拉伸6mm,并作M4*1的外螺纹,作倒角。如图32。 图30橡胶弹性体 图31 凸模 图32连接推杆19、 圆柱销 作直径为12mm的圆,镜像范围下拉深27mm,并在两端作倒角。如图33。20、 推板 作直径为45mm的圆,拉深3mm.如图34。21、 打杆 作直径为20mm的圆,拉伸3mm;再作直径为11mm的圆,同向拉伸80mm。如图35.22、 螺钉M12 作直径为16mm的圆,拉伸7mm,再作直径为12mm的圆,同向拉伸60mm,并作M12*1的外螺纹;作直径为10mm的圆,同向拉伸7mm,并作M10*1的外螺纹,作倒角。如图36。 图33 圆柱销 图34推板 图35 打杆 图36螺钉3.2装配设计 装配的概念在工程中非常重要,CATIA能够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将零件进行装配合成。装配体的零部件可以包括独立的零件,也可以是其他的装配体。将一个零部件放入装配体,这个零部件才会与装配体文件产生链接的关系。装配图必须和零部件文存放在一,否则没有意义,对单个的零部件的修改,在总装配图中只需要刷新就可以相应的得到更改。传统的设计方法有两种:(1)自下而上设计法 此为比较传统的方法。在自下而上设计中,先制作零件实体,再组装装配体,根据设计要求,将各个零件进行配合。该方法的优点是:每个零件都是单独逐个设计的,他们之间装配起来约束关系和重组构建较为方便简单。如果对单个零件的设计工作比较注重,可以使用该方法。在对零件的大小和尺寸的关系不注重的情况下,该方法较为适用。(2)自上而下设计法 自上而下设计法从装配体中开始设计,这是与上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使用一零件的几何体来帮助定义另一个零件,或生成组装零件后,才添加特征。本设计中的模具结构较为简单,故采用第一种设计法。图37装配图图38爆炸视图3.3工程图图39工程图结 论 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和翻阅资料,使得自己对于冲裁模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了冲裁模的设计流程,包括冲裁件的工艺分析,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必要的工艺计算,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压力机的型号的选择。提高了自己对CATIA的运用能力,能够很好运用软件设计出零件图,并装配出总装图和生成工程图。经过这次冲孔的模具的设计,使我更深一次地了解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前瞻后顾的做事态度,设计数据要随手记下,做事要分清条理,有些细小的数据更是不能大意,有时候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设计数据前后有差异,最后又重新检查及时更正,浪费很多时间。不过后来自己越来越细心,养成了严谨的态度,越来越顺利。除此之外,我对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以及模具制造业在各行各业的重要性有了不少了解。遇见问题,找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勤思考,不局限思维的心态也得到加深。致 谢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使得我的毕业论文更加的规范,内容更加完整。他不放过每一个小细节,例如指出了我图片下面应标明图号、名称,作图如何规范。在文中提到的参考文献的括号不正确,他也会细心指出。在看到文中有不对的地方会用红色标出,方便了后来我的修改。 总之这次设计让我获益匪浅。参 考 文 献1 吕林 主编 模具制造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 张景黎 主编 模具识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 曹岩 曹现刚 主编 CATIA V5基础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 祁红志 主编 模具制造工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5 杨占尧 主编 最新模具标准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 王敏杰 宋满仓 主编 模具制造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7 许发樾 编著 模具标准化与原型结构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 付宏生 主编 模具识图与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9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 连接与紧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0 二代龙震工作室 编著 冲压模具基础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The design of Punching compound die Writer:Qiangqiang Lu Instructor:Liangyuan Xu(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its automat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ifei:230036)AbstractWasher punching compound die is designed.The main characteristic is it has a punch-cum-blanking die,it can be used by a blanking die or punching punch. The compound die is flip chip type compound die,the punch-cum-blanking die is installed in mold,blanking die and punching punch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die.Using rigid ejecting device pushdown the card in the concave die. Stamping consists of rigid rod, pushing plate, connection of the push rod.Punched scrap directly by punching punch push from intensive inner hole, no top device,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complete punching and blanking two major working procedure.Consists the peak of the parts, rubber mat driven stripper plate strip material unloading. By the elastic damping pin and pin positioning, guidance materials.Circular die set for the side guide column formwork, handle the type of mould. Because the manufacture of gaskets for mass production, so in the use of the mould before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old maintenance and repair, to prevent unqualified products produce the error is too large.This design USES CATIA entities and completes the assembly drawing parts, thus generating engineering drawings and related assembly parts diagram.Keywords: Punching compound die CATIA Design

注意事项

本文(冲孔复合模具设计)为本站会员(仙***)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