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讲近代亚非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doc

  • 资源ID:3234577       资源大小:23.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讲近代亚非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doc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讲近代亚非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1(xx菏泽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改变了埃及的历史,给后人留下诸多启示,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曾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1)有的史学家认为阿里改革“奠定现代埃及国家的基础”;有的却认为阿里改革“并未设法把埃及建成为一个国家”,相反,“为外国资本家的剥削铺平了道路。”你赞成哪种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试从目的、性质、效果三个方面比较戊戌变法与阿里改革的主要差异。答案:(1)赞成改革“奠定现代埃及国家的基础”的观点。理由:创办近代工厂,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进行军事改革,摆脱殖民统治;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各种人才。赞成改革“并未设法把埃及建成为一个国家”“为外国资本家的剥削铺平了道路”的观点。理由: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解决资金匮乏和管理不善的问题,使近代经济发展缓慢;频繁的对外战争使国力衰弱;沉重的苛捐杂税和兵役遭到人民的反对,埃及很快衰落。(2)目的:阿里改革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戊戌变法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性质:阿里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戌戊变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效果:阿里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戌戊变法则完全失败了。2(xx德州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俄国史材料二“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材料三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指出:“我国四千余年之大梦苏醒,实始于之后也。”(1)导致材料中三国梦醒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这些事件反映出三国面临什么共同问题?(2)俄罗斯人与日本人在思索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其结果有何相同之处?解析:第(1)问,实际上是考查三国改革的直接因素、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先回答两国改革的名称,再从近代化的角度回答结果的相同之处。答案:(1)俄国:克里米亚战争。日本:黑船事件。中国:甲午战争。面临的共同问题:工业文明的冲击。(2)措施:俄国: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或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相同之处: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社会进步。3(2011浙江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解析:第(1)问,据材料可知,在同样消息闭塞的情况下,戊戌政变无人知晓,而皇帝和太后驾崩的消息却能家喻户晓。这说明戊戌变法只是在当时社会的上层开展,严重脱离了下层普通百姓。第(2)问,“皇帝的方向”实际上是考查改革的目的,即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在材料中指的是: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维新派工作经验不足,贪多求快,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答案:(1)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4(xx商丘联考)在人类历史上,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其中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与戊戌变法是中外改革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既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梭伦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百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梦蕉亭杂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的支持?(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根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外历史上几个重大改革的认知,包括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戊戌变法,分析和比较历史改革现象,从中发现那些影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第(1)问从材料一中“我手拿一只大盾,保护两方”,就可以得出其改革的指导思想。第(2)问,材料直接展示了商鞅、康有为变法的论据,归纳、概括出来便可。第(3)问,需要对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背景、结果和影响有所认知,注意从改革对各自所处的时代及社会转型的影响。第(4)问的回答要综合比较两次改革的不同之处。解读材料一和材料四得出,前者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后者改革的措施对改革的结果有直接影响,由此得出启示。答案:(1)指导思想:社会公正与阶级调和。(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3)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4)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启示:注意改革的渐进性。5(xx海口期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 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在1898年秋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唐才常等江湖力量,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推动变法。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于是慈禧迅速出击,逮捕、杀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3)材料三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 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3)看法:材料三认为是由于维新派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暴动,招致顽固派镇压。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政治上不成熟,与顽固派对比实力悬殊大。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底盛强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材料二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初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塞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人能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概括、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比较两国改革的共同之处,注意从形式、内容、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答案:(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讲近代亚非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