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质量检测.doc

  • 资源ID:3193836       资源大小:1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质量检测.doc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质量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xx湖南省雅礼中学月考)高速公路限速120 km/h,一般也要求速度不小于80 km/h。冬天大雾天气的时候高速公路经常封道,否则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车祸。如果某人大雾天开车在高速上行驶,设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30 m,该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为安全行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A10 m/s B15 m/s C10 m/s D20 m/s解析设最大速度为vm,能见度为x,反应时间为t,则xvmt,即300.5vm解得:vm15 m/s。答案B2(xx揭阳市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质点前2 s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B1 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C第1 s内质点所受合外力是第5 s内所受合外力的2倍D3 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解析质点前2 s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1.25 m/s,选项A错误;1 s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速度方向没有变化,选项B错误;第1 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12 m/s2,第5 s内的加速度大小a21 m/s2,结合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第1 s内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是第5 s内所受合外力的2倍,选项C正确;3 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错误。答案C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若从t0时刻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100.1v2) m,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 sCt0时刻的速度为10 m/s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 m解析由v2v2ax可得xvv2,对照x(100.1v2) m,可知a5 m/s2,v010 m/s,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t2 s,由v2ax可得刹车过程的位移为x10 m,选项B、D错误。答案C4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t的图象如图2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0.5 m/s和1 s,由此可知()图2A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 m/s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 m/s解析图线的斜率为0.5 m/s2、纵截距为0.5 m/s。由位移公式xv0tat2两边除以对应运动时间t得v0at,可得纵轴截距的物理意义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为物体加速度的一半(a)。所以物体做初速度为v00.5 m/s,加速度大小为a1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C5(xx武汉调研) 如图3所示,在倾角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一质量为2 kg的小球自与斜面底端P点相距0.5 m处,以4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在返回P点之前,若小球与P点之间的距离为d,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d与t的关系式为()图3Ad4t2.5t2 Bd4t2.5t2Cd0.54t2.5t2 Dd0.54t2.5t2解析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由于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下,大小为mgsin ,所以小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满足xv0tat2。初始时刻至P的距离为0.5 m,所以d0.54t2.5t2,D正确。答案D6.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相隔2 s,它们运动的vt图象分别如图4直线甲、乙所示。则()图4At2 s时,两球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B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D甲球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解析由于两球的抛出点未知,则A、C均错误;由图象可知4 s时两球上升的高度均为40 m,则距各自出发点的位移相等,则B正确;由于两球的初速度都为30 m/s,则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均为t3 s,则D正确。答案BD7(xx效实中学摸底)如图5所示,将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5A能判定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能求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C能求出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D如果已知d和T的数值,就能判定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解析根据题图中的信息,利用xaT2,能求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a,选项B正确。能求出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v3,选项C正确。若已知d和T的数值,代入a,若计算得出ag,则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若计算得出a<g,则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选项D正确。能判定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选项A错误。答案BCD8. (xx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6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和n内对应面积均为S,设经过b时刻 别为a和vb,则()图6Aa BaCvb Dvb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可知ab和bc的中点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v2,v1和v2的时间间隔t,应用速度公式可知加速度a,经过b点时的速度vbv1a()。答案BD9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B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度大小均为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上抛的初速度与B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都是2vB两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CA上升的最大高度与B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同D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的同一高度处一定是B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解析设两物体从下落到相遇的时间为t,竖直上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0,则有gtv0gtv,解得v02v,故A正确。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B自由下落到地面的速度为2v,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B,A竖直上抛,在空中运动时间tA2,故B错误。物体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A,B开始下落的高度hBg2,显然两者相等,故C正确。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同一高度h处时,hhBgt2hBg2hBhB,故D错误,故选A、C。答案A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6分)10(12分)某同学利用图7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图7(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和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m/s2,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选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从计数点1到6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x2.00 cm,在6、7计数点间的位移比5、6之间增加了(12.2811.01)cm1.27 cm<2.00 cm,因此,开始减速的时刻在计数点6和7之间。(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5 m/s1.00 m/s。计数点4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4 m/s0.80 m/s。根据v5,得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62v5v4(21.000.80) m/s1.20 m/s。(3)物块在计数点7到11之间做减速运动,根据xaT2得x9x72a1T2x10x82a2T2故a2.00 m/s2物块做减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包括水平桌面的摩擦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摩擦阻力,因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fma,即,因此用计算出的动摩擦因数比的真实值偏大。答案(1)67(或76)(2)1.001.20(3)2.00偏大11(14分) 已知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倾角为,一滑块以初速度v116 m/s从底端A点滑上斜面,经2 s滑至B点后又返回到A点。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8所示。已知上滑的加速度大小是下滑的4倍。求:(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10 m/s2)图8(1)AB之间的距离;(2)滑块再次回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及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解析(1)由vt图象知AB之间的距离为:xAB m16 m。(2)设滑块从A点滑到B点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1,从B点返回到A点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2,由题意知a14a2根据a1ta2t2xAB,得t24 s因为t1t2,则滑块返回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28 m/s则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tt1t26 s。答案(1)16 m(2)8 m/s6 s12(20分)(xx江南十校联考)如图9所示,A球从倾角30的光滑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滚下,然后进入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经M点时速度大小不发生变化,方向立刻变为水平向左。B球从M点开始向左做直线运动,试问:图9(1)若A球从斜面上某一高处静止滚下,同时B球以v08 m/s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A球的高度满足什么条件,A、B两球能发生碰撞。(2)若A球从斜面上N点静止开始滚下,MN10 m,B球同时从M点由静止向左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问:经多长时间两者相碰?(g取10 m/s2)解析(1)A到达水平面上的速度v只要大于8 m/s,A、B两球就可以发生碰撞。设A球自高度h0处开始滚下时A、B两球刚好不发生碰撞,则v8 m/sA球在斜面上滚下时加速度a1gsin 5 m/s2由速度位移关系式知v202a1解得h03.2 m所以使A、B两球发生碰撞的A球的高度应满足h>h03.2 m。(2)A球从N点滚向M点的过程中,由a15 m/s2和x1a1t得t12 sA球滑到底端M点时的速度v1a1t110 m/sA球与B球相碰满足:at2v1(tt1)则t(5) s或t(5) s(舍去)所以经(5) s时间A、B两球相碰。考虑到实际情况,所以t(5) s。答案(1)大于3.2 m(2)(5) s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质量检测.doc)为本站会员(xt****7)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