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人教版(I).doc

  • 资源ID:3080328       资源大小:13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人教版(I).doc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新人教版 (I)撰写人:_时 间:_1 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污染。1.2过程与方法: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备;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对比,学习对比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及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识;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通过全面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任何事物的两面性。通过对一氧化碳的毒性的了解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装置设计及制取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有机结合。3 专家建议4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对比学习法。5 教学用具二氧化碳:仪器:大烧杯(2个)、试管(6个)、导管、橡皮塞、酒精灯、试管夹、集气瓶、试管架、铁丝、火柴。 药品: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三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蜡烛、稀硫酸、汽水。一氧化碳:多媒体展示台、有关实验仪器(一氧化碳性质实验)。6 教学过程6.1二氧化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指导学生用课题2所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组装配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取以供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之用。指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完成课本P114页表格。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来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可参照书P113-114页有关实验,也可自由发挥)。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指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化学变化?根据书P114页实验66来实施探究得到结论并填在书P115页的表格上,并作出分析:(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2)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4)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一事实,学会根据现象、结论作出科学分析。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分析,用多媒体展示结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学生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H2CO3= H2O+CO2熟练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提问: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为什么会有一层薄膜?可能是怎么来的?学生讨论:1、与二氧化碳反应。2、与氧气反应。3、与水反应。并用实验探究得出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结论。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并熟练写出:CO2+Ca(OH)2=CaCO3+H2O知道二氧化碳的鉴定方法。多媒体展示干冰及用途,并提问: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和已有的化学知识,能否说出二氧化碳有哪些应用?学生思考、讨论得出: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等用途。让学生了解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二氧化碳的功与过(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与研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关注温室效应。学完本课题,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讨论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相关用途。反思与交流。6.2一氧化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指导学生观察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要求学生学会和二氧化碳进行对比。学生首先回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在教师指导下,观察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对比得表格如下:CO2CO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让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初步学会对比学习的方法。教师演示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即实验6-7点燃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出回答:能够燃烧,放出大量热,火焰呈蓝色。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由现象得出结论。多媒体展示煤炉里,煤层上方、中方、下方各发生的化学反应。点燃学生书写各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温 上方:2CO+O2= 2CO2点燃中方:C+CO2= 2CO 下方:C+O2= CO2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演示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即实验6-8观察现象并归纳结论:正常血液 CO 血液(深红色) (鲜红色)原因:一氧化碳及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一氧化碳有毒。了解一氧化碳的中毒的事例过程。提出讨论问题: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2、用煤火取暖时,应该怎样防止煤气中毒?3、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很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4、如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交流、汇报:1、炭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在缺氧,不通风等条件易发生煤气中毒,因此,取暖时应保持通风。2、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中毒不易发觉,加入有气味的气体,有利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如发生煤气泄漏事件,应及时关闭泄漏源,保持通风等。通过对一氧化碳的毒性了解,增强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师演示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即实验6-9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现象,并根据现象作出分析,填写下表现象分析化学方程式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学会根据现象分析结论。提问:由于一氧化碳气体有毒,在设计此实验时,书中用了尾气回收装置,你有何新的改进方案?学生讨论、交流、汇报:1、气球收集。2、重新用作能源,来还原氧化铜。学会探究新方法,新途径的能力。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你能说出一氧化碳的用途吗?其中哪些有利于人类,哪些不利于人类?学生讨论、交流、汇报:1、有利的一面: 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2、不利的一面: 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等。通过全面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任何事物的两面性。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回忆、汇报: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相关用途。反思与交流。7 板书设计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 气体 无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H2CO3= H2O+ CO2(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3)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3、二氧化碳的用途(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等用途二、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 气体 无 比空气略小 难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点燃 2CO+O2=2CO2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O+CuO=Cu+CO23、一氧化碳的用途有利的一面: 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不利的一面: 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等。5 / 5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人教版(I).doc)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