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本科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 资源ID:28709358       资源大小:6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本科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广西区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视频案例分析目 录摘要.1引言.1一、整合概念.2二、广西整合现状及趋势.2三、整合在教学中的优势.3(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二)呈现过程,降低教学的难度.4(三)巧用多媒体手段凸现本质, 发展学生思维.5(四)即时反馈,便于教学.5(五)增加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6(六)利用平台,完成交流.6四、整合在教学中的反思.7(一)提高教师素质.7(二)适度激趣.8(三)合理利用信息手段,有效整合.9(四)处理好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关系.9结束语.10参考文献 .10致谢 .10本科毕业论文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广西区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视频案例分析小学教育 龙果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当前教学趋势,但整合并不是简单的使用信息技术,更不是盲目的滥用信息技术,而是在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提下讲究适度与效度。要做好整合,教师的教育技术成为了关键。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要取长补短,整合时利用好庞大的网络资源,避免学生的盲目性;好的传统教学方法要保留,能用一个教具表达清楚的不一定非要用上多媒体。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conformityGuangxi area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conformity video frequency case analysisPrimary Education LONG GuoAbstract: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urriculum conformity have become the current teaching tendency, but the conformity is not the simple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not blind abus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must in completes the teaching design under the premise to be fastidious about moderate and the validity. Must complete the conformity,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ique has become the key. Certainly, any thing has its dual character, we must make up for ones deficiency by learning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when conformity controls the good huge network resource, avoids students blindness; The good tradition teaching method must retain, can use a teaching aid expression clearly not necessarily to have to use multimedia.Kye 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ormity引言: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新的课程标准不仅仅改变了学科课程构建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思维框架-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和需求出发,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是很难达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一、整合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工具融合于教学过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环境的改善。总而言之,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以多种教学手段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1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从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它与各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整体的活动。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2二、 广西整合现状及趋势广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展示活动周自1998年首届起至今,已举办了九届,活动周从开始的200人次小规模尝试性的短时活动,发展到一万人次的区内、外优秀教师同上示范课,内容由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动周对全区信息技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它已成为我区中小学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活动使大家更加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育在课改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坚定信念;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再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强化人文意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观。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层面简单的整合,而应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科内容、教学结构、信息技术处理与媒体应用等多方面的整合,这其中很重要的当属教学设计,因为再怎么整合,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发展,要使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设计还是关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手段能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将信息技术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整个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3虽然现在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新理念,但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是先进教学理念的实践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者,是教学过程最终的实施者。现在倡导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要求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相关技术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实施结合起来,实现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咨询者转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上述过程的实施效果。4以下是对教学案例分析的一点体会和反思。三、整合在教学中的优势(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视听结合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佳形式。要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利用好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形象化和艺术化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通过视听效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集图像、声音和动画为一体,内容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在视觉、听觉等感观上受到冲击,使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独特感与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由广西柳州市景行小学龙入云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中,在导入部分通过课件播放视频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等。媒体课件提供的日常文化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生动鲜活,富有情趣,大大的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还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达到了很好的激趣效果。(二)呈现过程,降低教学的难度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知识贮备有限,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文图并茂、声像毕具,形象生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联想。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化,从而使他们建立概念,培养能力。 例如在由广西柳州市景行小学龙入云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中,一个完整的图形向一个方向平移几格,是学生的认知难点。在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的环节中,教师制作了一款能够操作平移和旋转的flash课件,通过广播监控系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试一试自己动手移移看。在这里充分运用课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先想后做,化静为动,直观再现平移和旋转的过程,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建立概念,如何让学生理解“一个完整的图形向一个方向平移几格”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先直观后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看一看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平移几格”的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新课改理念。(三)巧用多媒体手段凸现本质,发展学生思维信息技术手段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运用计算机模拟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以及展现数学中的美,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借助于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手段,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由广西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黄业宽执教的六年级轴对称图形中,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所学的平面几何图形都有了认识,他们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思维等能力逐渐成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在数学学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在计算机学习方面,学生已能熟练使用一些文字处理软件或绘图工具,已经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视野较宽,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强,有上网经验,能运用网络查找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教师上课时,打开远志(Lanstar VC)多媒体网络教室登陆界面,实现师生之间的联网。课件出示两眼都在左边的大头娃娃的脸部图形,通过学生观察后逐步引导,得出“对称”的含义。与此同时课件演示:由不对称的脸部图形演变成对称的脸部图形。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对称的情况。此环节创设情景,引发兴趣,从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入手,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猜测、观察等手段,初步感悟到“对称”及“对称美”,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四)即时反馈,便于教学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用CAI辅助教学,计算机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学生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即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利于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反馈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励,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部驱动力。 在由桂林市民主小学的李树荣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长方体的认识中。进入自主学习测试阶段,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自主检测题,只要在方框里输入答案,然后点击确定,如果答案正确,会出现“快乐猫”,如果答案错了则会提示“再仔细想一想”。在自学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自我检测自主学习情况,了解自已掌握知识的情况。网络对话环节通过利用网络监控系统将学生机和教师主机联网,老师输入对话文字问题,提取展示学生回答的问题及有价值的问题解答。这环节是开通了学生和老师在网络上开展对话交流平台,与学生互动交流学习情况,充分体现了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五)增加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巴班斯基认为:最优的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性的水平。如果将课堂上的情景创设、例题、学生练习等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包装,使教学内容程序化,上课时教师容易控制教学的进程,主要精力可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进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由桂林市逸夫小学汤琳颖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认识中所用到课件是由Authorware制作的,是一套集电子课本、练习、拓展于一身的教学媒体,里面的习题层次分明,难易有度。这种自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归纳知识点,并自主的完成练习。这种模式利用学科资源,通过信息技术整合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展示了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主要在网络课堂中进行。(六)利用平台,完成交流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工具一般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和尺子。这对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构建知识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创造性也因工具的缺乏而难以得到发挥。我们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培养以上能力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个性的平台。如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搜索引擎;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的汉字输入和编辑排版工具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统计图,并随时可以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起到相互借鉴和鼓励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除此之外,有些学生经常会担心说不好而丢面子,学生的冒险精神被自我扼杀,刚点燃的创新火花被自己熄灭的现象。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辅导答疑、轮流监控等功能,教师可以只在终端机前与学生建立反馈联系,借助信息传输网络,如BBS论坛、博客等及时地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帮助其解决困难。由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其他同学听不见,因此,怕丢面子的同学的个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尊重和保护,同时,学有余力或有独创见解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有利于个性特长发展的内容进行学习,可以和教师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学六年级轴对称图形的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教学网的抢答功能设计了抢答环节,轻松完成校正练习,寓教于乐。展示CAI课件,深入认识概念。教师在做一做环节中利用文件传输功能传给学生每张方格纸,学生在方格纸上完成如下练习: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创作一幅轴对称图形。此间学生相互讨论,教师进行监督,遥控辅导、视频转播,学生完成创作后,以自己的姓名将创作的文件保存在硬盘中,并将作业提交到教师机。此抢答环节有效的利用了网络及教学软件的资源,避免了部分学生由于害羞而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尴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提出创作任务,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用Word中的绘图工具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多媒体教学网视频传播功能,将好的作品及时展示给全体学生。四、整合在教学中的反思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它。只有摆正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才能有效地最大限度的发挥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克服弊端,适应形势,真正的达到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整合有优势也有不足,但上述案例是经过长期磨合后的研究示范课,与日常的整合课程难免有些差距。以下是对整合案例分析后得出的四点反思。(一)提高教师素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育技术。目前,在广西区的教师队伍中仍有部分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偏低,这与小学经费缺乏或教学时间紧张有一定的联系,但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可程度。现代的教育改革使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技能了,而是教师教育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改革、体会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还要从思想上认识信息化与课程整合的先进性和必然性。5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师教育素质,尤其要重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简单的说,要提高教师制作课件、使用课件、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以及上网检索资料后能合理选择远程教学资源并进行有效加工,创生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的能力。换个层面来说,教育系统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培训小学教师对运用教育技术思想方法的具体指导,理论联系教学实际的应用指导。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应当坚持实用原则,重点应该是如何在小学运用教育技术思想、方法的具体指导和理论联系教学的实际应用指导,而不是纯理论的说教。这就要求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要结合小学教师的需求,统筹策划教学理论、教学技术、教学实践的课时安排,针对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模式,满足受训老师的需要,提高受训者的培训效果。(二)适度激趣华罗庚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课件的美感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视觉干扰,反而达不到效果。因此,教师在处理资源时要注意斟酌,该舍则舍。例如在由桂林市逸夫小学汤琳颖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亿以内数的认识中,汤老师在让学生猜自已来自哪里之后便顺其自然的提到了桂林,这时老师立即通过广播系统给学生播放一款用Flash制作的课件视频:美丽的桂林山水。这很好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了起来。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让人感叹,视频播放框架外除了有两个漂亮的漫画人物外还配有山歌作为背景音乐,确实很美。老师就在此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的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看着这幅幅如仙境般的画卷,你是否在心里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这条被称之为百里画廊的漓江,她究竟长多少米呢?而漓江里的象鼻山它又高多少米呀?”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但是教师的提问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因为美丽的山水画卷已经把学生的心给拢住了,估计有部分学生正在想怎么画出那么漂亮的漫画人物呢,再加上背景的山歌音乐也盖过了老师的声音,所以学生只是在哇哇声中感叹,几乎没有多少个学生注意到了老师的提问。不得不承认,这Flash制作得非常精美,但是一旦课件追求得过于完美,而忽略了实际的情况,达不到教学效果,这种美宁愿不要。(三)合理利用信息手段,有效整合现在教育界大力提倡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用得越多越频繁就越好,只有在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却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是得不偿失。6整合的初衷是为了优化学科教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一定要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为根本的衡量标准,要让学生通过对声像资料的观察、网上协作等体验,产生自主参与学习、深化理解、发散思维的积极行动,再加上小学生的分辨信息的能力有限,因此,要让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设备采集信息、选取材料、制作课件,提高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水平,增强学科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杜绝机械应用信息技术,乱用、滥用技术手段的情况发生。(四)处理好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关系板书是我国小学传统教学中最通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等特点。不能因为板书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而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取代了它,课件板书由于画面经常变动,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学生只能是一种视觉暂留,不能及时地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上案例很好地利用了传统媒体教学,都很重视板书的书写及科学性。事物都具有它的两面性,因此,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不管传统的还是现代化的手段,整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优化课堂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结束语当然,就目前形势来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再加上硬件设施的不足,完全普及到与教学整合的阶段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必然趋势。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的信息资源、教学设计、方法、内容及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教学平台上,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模式以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呈现过程、及时反馈、个别辅导等特点,有助于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必将在以后的教学模式中占主导地位。参考文献1 程翰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研究的思考J.中小学电化教育2008.1.3(22):24-25.2 翁永平.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J中小学电化教育 2008.1.3(22):104-105.3 孙旸.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初探.4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1,(2):30-33. 5 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5-7.6 于祥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讲究效度和信度.宁波教科网,2004.6.30:17-18.致谢 本文是在陈老师的热情关心和指导下完成的,并得到董建军、韦天良、石祖其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11

注意事项

本文(本科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为本站会员(仙***)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