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及其发展.ppt

  • 资源ID:2836788       资源大小:2.10MB        全文页数:7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4.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及其发展.ppt

本章要求:(1)掌握知觉、记忆、思维等概念; (2)掌握知觉的特征; (3)掌握影响遗忘的因素及有效复习的方法; (4)理解掌握概念的途径。 本章重点:知觉的特征、遗忘及其原因、概念掌握的途径 本章难点: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如何进行有效复习;如何 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概念。 本章课时:4课时,第二章 认识及其发展,第一节 知觉与观察,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注意两点: (1)它是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 (2)它是整体性反映。,二、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 (一)什么是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知觉过程; 观察力:进行观察的能力; (二)观察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 (2)作好知识的准备; (3)程序与方法; (4)记录与整理; (5)养成习惯; (6)针对不同的观察类型,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考考你的观察力 你能在1 2 3 4 5 6 7 8 9这几个数字中间,只添上三个运算符号,就使算式的答案等于100吗?,数一数,上面有多少人图像?,下面两排中的哪一个与第一个图最相似?,左面两排中的哪一个与右边一图最相似?,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知觉的整体性 晋书王献之传有这样一句话:“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却可推知事物的整体。这就是知觉整体性的功能。 含义: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在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知觉仍可保持完备性。客观上缺的,主观上补起来。,主观轮廓图,格式塔发现知觉与知觉对象各部分的关系有如下一些规律:,1 接近律 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2、相似律 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如形状、大小、颜色、亮度等方面的相似容易被人知觉为一个整体。,3、连续律 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知觉整体性的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强度关系 刺激强度大的部分所起的作用更重要,决定着人们能否对该对象产生整体的知觉。 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样的知觉组成部分,如果它们的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那么知觉的整体性就会发生改变。 知觉者原有的知识经验 我们在知觉有些对象时,虽然对象是不完整、残缺的,但我们能够根我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从主观上对其补充完整,对它们进行全面的知觉。,解释:学过外语的人知道它是HELLO,尽管单词不太完善,但学过英语的人不会受到影响。我们知觉一种熟悉的事物时,并不需要非常细致地观察它的每一部分,只要抓住某些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它进行识别,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二) 知觉选择性 1、含义: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转换,2、知觉选择性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对象的动静; 对象本身的特点。 (2)主观因素 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任务、知识经验以及刺激物对人的意义是否重要等。,(三) 知觉的理解性 1、含义: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理解性的影响因素 (1)知觉者已有的知识经验 (2)言语的有效提示,这是一个斑点图,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的理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 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你能找到图中的狗嗎?,(四) 知觉的恒常性 1、含义: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2、类型 (1)大小恒常性 (2)明度恒常性 (3)颜色恒常性 (4)形状恒常性,四 错觉,错觉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 形成原因: 物理、生理和心理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受同时并存的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是主要原因。 错觉在各种知觉中都可找到,其中以视错觉表现最为 明显。 错觉和幻觉的区别: 错觉是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 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虚幻的知觉,运动错觉,盯着图形中间的黑点,做前后运动,黑线完全是笔直而平行的,放射线会歪曲人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五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采用直观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根据感知规律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音量要适当 (2)在绘制图表、制作教具或准备实验时,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线条粗细、形状大小等方面有明显差别,使知觉对象能被学生快速而清晰的感知。 (3)直观教学中应多采用活动教具。 (4)注意板书,突出重点 (5)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教学中尽量使学生利用多种分析器参与活动,引导他们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来感知对象。,第二节 记忆 一、记忆概述 简单地说:记忆是人对知识经验的识记、保持和重现的过程。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是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复杂心理过程。,(一)识记 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1 无意识记 没有明确的目的,不经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 无意识记具有选择性。 2 有意识记 有明确的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 有意识记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智力活动。,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1 机械识记 概念:不去理解材料的意义及其关系,采用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识记。 2 意义识记 概念: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依靠材料的内在联系进行识记。 联系意义进行记忆,例如:南北朝的五胡内迁,即匈奴族、羌族、氐族、羯族、鲜卑族向内迁移 凶手用枪抵着 洁的背 唐朝组织人员编了隋书梁书晋书陈书 可以记为:随娘进城,(二) 保持 保持的作用:巩固识记、实现再认与回忆; 记忆恢复现象:指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一般为数天)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三) 再认与回忆 再认:经历过的事物再出现时能够认出来。 影响因素: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当前事物与以前经验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 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 有无预定的目的,分为有意回忆与无意回忆; 是否需要中介,分为直接回忆与间接回忆。,识记、保持过的知识经验如果不能再认或回忆就是产生了遗忘,记忆过程即是与遗忘做斗争的过程。,二、记忆表象 (一)什么是记忆表象 在物体并没有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所出现的该物体的形象。 (二)遗觉像 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它是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以鲜明、生动性为特征 。 据研究,儿童中有4070的人有遗觉象,并且在1112岁时最明显,很少能继续保持到成年期。 除视觉遗觉象外,还有听觉遗觉象、嗅觉遗觉象、触觉遗觉象等。,达芬奇,莫扎特,(三)表象的作用 1、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2、表象是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3、表象是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物 4、表象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 启示:为小孩提高积极的行为表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记忆表象储备越多,他所展开的想象内容越丰富。 因此,储备记忆表象是十分重要性的。 那么怎样储备更多的记忆表象呢?,学生储备记忆表象,教育教学能做什么? 直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等,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的过程。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 体验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三、记忆的分类 (一)按记忆的内容分为: 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人的形象记忆发展的水平受社会实践活动制约,如音乐家擅长听觉形象记忆,画家擅长视觉形象记忆。大多数人的形象记忆均属混合型。,2、逻辑记忆是指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 以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闪光灯记忆(Flashbulb memory):在面临非常出乎意料且引起情绪波动的事件时所产生的记忆。,4、运动记忆 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其特点是容易保持和恢复。,(二)按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仍能保持约0.25-0.3秒的记忆 短时记忆:信息保持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信息保持从1分钟以上直到多年甚至终身的记忆。它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贮存库。,(三)按记忆是否受到意识的控制 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 :是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在不需要意识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已有的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研究表明,遗忘症病人在外显记忆测验中成绩很差,但在内隐记忆测验中成绩相当好,说明遗忘症病人通常表现为外显记忆受到损伤,而内隐记忆保存完好。,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区别,(四)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一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对语词、概念、规则和定律等抽象事物的记忆。,(五)根据知识类别的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和事件类的信息, 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 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的。 例如打篮球,你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陈述性记忆中的,但你擅长拦网和远投,这些运动技巧则储存在程序性记忆中。,四 遗忘 (一)什么是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 宾 浩 斯 遗 忘 曲 线,遗忘的进程可用遗忘曲线表示,表明遗忘变量和时 间变量的变化关系。 这是由艾宾浩斯首先发现的,他用遗忘曲线来表示这种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是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进行研究的,后来有人(陆志伟,1922)用有意义材料进行研究,证实了遗忘进程的这种趋势。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 点,以后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二)、遗忘的原因 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消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的结果。 压抑说:遗忘是因为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 提取失败:研究者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三)影响遗忘的因素 时间因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学习程度:过度学习 150%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五、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力? (一)科学地识记 1、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 2、充分利用无意识记 3、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4、合理地安排记忆材料 5、过度学习 150% 6、适当运用记忆术 口诀法、谐音法、推算法,(二)有效组织复习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2、恰当地安排复习材料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的多样化,(三)培养追忆的能力 1、明确追忆的目的任务 2、择恰当的追忆方法 (四)创造有利于记忆的条件 1、保持身体健康,合理用脑 2、培养完善的个性,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过程 三、概念,第三节 思维,一、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对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间接性 2、思维的概括性,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分类 直觉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也叫操作性思维、实践性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凭借对事物的具体想象和表象进行的思维。心理成分有表象、联想、想象等,基本单位是表象。 抽象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形态,是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之处。或理论性思维。,思维的类型,(三)思维的种类,根据探索目标的方向及答案多寡分类 聚合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信息集中起来,思路朝着一个方向聚敛进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结论的思维,也叫聚合思维、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探求合乎条件的多种答案的思维,也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思维的类型,你想了解你的发散思维能力吗? 现在请大家在2分钟之内看下面四组图,它们分别可能代表什么?想得越多越好。,流畅性:作出回答的多少 变通性:想的角度的多少(1.黑板上的粉笔线、纸上的钢笔笔迹、沙地划出的道道 2. 如心电图、锯齿) 独特性:具有新颖性(如一张皱折的纸) B图:“三只老鼠在啃奶酪”是独特的,而“三个人围坐在桌子旁”则不是独特的; C图:“一根钓上鱼的鱼杆”是独特的,而“半个升起的太阳”则不是; D图:“一只脚和脚趾”是独特的,而“一张桌子和上面摆着东西”则不是独特的。,根据思维过程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规则分类 分析思维:也称逻辑思维,严格遵循逻辑规则,逐步分析与推导,得出正确答案与结论的思维。 解密码算术题 直觉思维:也称非逻辑思维,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或顿悟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思维的类型,在下列加法算式中,有10个不同的字母,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从0 到9的一个数码,已知 D5,要求找出每个字母所代表的一个数码,在用数码代替字母后,使算式得以成立。 D O N A L D G E R A L D R O B E R T,根据创新程度不同分类 常规思维: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和程序,用习惯方法、固定模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又叫做经验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思维的类型,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新颖性;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结合的产物; 灵感状态;迷恋和目的指向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激发动机和好奇心 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考核评价学生的方式 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广泛开展创造性活动 培养创造性人格,(四)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1、联系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是思维的工具 思维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语言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予以充实、发展 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都是在劳动创造人的过程中同步产生的 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抽象思维借助语言实现。,2、区别 (1)思维是心理现象,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 语言是社会现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文字符号)。 (2)思维与客观现实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它们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语言同客观事物是标志和被标志的关系,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3)思维中的概念与语言中的词并不相同,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 (4)思维规律与语言的语法结构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思维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1、分析: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特性或各个阶段,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 2、综合:在思维过程中将认识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特性或阶段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方法。,(二)比较与分类 1、比较:是将对象的个别部分、特征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区别、共同点及其关系。 教学中使用的比较形式: (1)同类事物的比较; (2)不同类却相似、相近或相关的事物比较。 2、分类: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抽取事物本质属性的方法和过程; 概括是在认识上,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是在思想上把通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运用到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中去,以加深对该事物和现象的认识的思维过程。 系统化是在人脑中把一类事物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组成统一系统的思维过程。,三、概念 (一)什么是概念 定义: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关键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它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而形成的,并用词来表达。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概念的范畴。,(二)概念的形成 1、儿童的概念形成过程 (1)特定客体阶段(概念前阶段),对此阶段儿童来说,词所代表的只是某个具体的事物。 (2)具体特征阶段。儿童以事物的某些明显的外部特征来理解概念,并以此来认识概念所指的某类事物。 (3)功用阶段。儿童以事物的某些功用来区分事物并理解有关的概念。 (4)逻辑定义阶段。以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来理解概念。,2、成人的概念形成过程 布鲁纳等于1965年提出假设考验说(Hypothesis-testing theory) 基本观点: 建立假设库: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存贮的信息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 对所应用的假设进行考验:在概念形成的实验中,对任何一个刺激作出反应之前,被试必须从他的假设库中,取出一个或几个假设并据此作出反应。 形成某个概念:如果被试作出的反应被告知为正确的,这个假设就将继续使用下去(成功-继续),否则就要更换假设(失败-更换),将假设送回假设库,取出另一个假设它进行考验。如此继续,直到获得正确的假设,即可形成概念。,(三)概念掌握 1、概念掌握的实质 概念掌握又称概念获得,指个体借助词语的帮助,把前人已形成的概念,通过个体头脑的思维活动,转变为个体头脑里的概念的过程。 实质: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区分出概念的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概念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的过程,是通过概念同化的方式,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经验。 概念掌握是主动的、带有年龄特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发展逐步臻于完善和精确化,从泛化到分化,再到整合的过程。,2、概念掌握的途径 (1)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用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达到对概念的掌握。 直接知觉的和熟悉的事物所构成的初级概念,即日常生活概念或称前科学概念。 特点是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括了非本质的属性。 (2)以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他人语言工具的利用和言语表述,揭示出概念的关键的、本质的特征。 概念同化(掌握概念的主要形式)的方式。 科学概念。 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新学习的概念本身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具备同化新概念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者认知活动的积极参与。,3、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提供感性材料; 运用变式对概念加以说明; 突出本质特点; 适时给概念下定义; 在实践中运用。,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及其发展.ppt)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