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V).doc

  • 资源ID:2823858       资源大小:487.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V).doc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V)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精耕细作B铁犁牛耕 C封建土地私有制D自然经济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3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 B C D4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5“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述。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决,良知两字是参同。”该诗作者的核心主张是A“克己复礼”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经世致用”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下列与黄宗羲观点相近的是A“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B“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C“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7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8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A告别骑士时代B加速思想解放 C完成社会转型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9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10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A小篆B行书C楷书D草书11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A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B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D将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12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了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D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13放松教义的控制,准许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根据圣经作出自己的判断。这说明宗教改革的内在要求是A取消教会的权威B变奢侈教会为廉洁教会C否定君主专制权威D由外在的权威返回个人的内心信仰14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有人提出:“但是如果法律禁止所有事情或者几乎所有事情该如何呢?”孟德斯鸠的解决办法是A自由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B以行政权制约立法权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D实行社会契约制度15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16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D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17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这两次指的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B牛顿经典力学与达尔文的进化论C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普朗克的量子理论18“这是对上帝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破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踞着的顽固堡垒,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这段话评论的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B路德的因信称义C卢梭社会契约论D达尔文的进化论19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开始生产供出口的大宗商品,趋向于转入新的商业渠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市场结构正欣欣向荣,直到1949年都很少有衰落的迹象。这说明中国近代A工业化的进程缓慢B小农经济欣欣向荣C市场结构殖民地化D新的商业渠道兴盛20从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同各国签订关税条约,提高火柴、瓷器、糖、水泥、肥皂等商品的进口税,到1933年,对棉产品、纸张的进口税率甚至高达货价的80%。此举 促使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推动了民族工业更快的发展 使官僚资本得以垄断国家经济 有助于抵制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外货倾销ABCD21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A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C部分清廷官员逐步认同近代观念D晚清时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22“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23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B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C“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24何启、胡礼垣在劝学篇中说道,“民权者,其国之君仍世袭其位;民主者,其国之君由民选立,以几年为期。吾言民权者,谓欲使中国之君世代相承,践天位于勿替,非民主之国之谓也”。下列人物的政治主张与此二人最接近的是A魏源B邹容C康有为D孙中山25学者刘仰在历史传统是文化自信真正源泉一文中说:“汲取过去由上层精英推动社会变革的局限,试图把学习西方文化的潮流推向广大民众。这一努力是有效的,它孕育了一代新人。”这是在评价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6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7观察下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 苏俄(苏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表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35 4424 余粮收集制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集体农庄促进了苏联农业的大发展 固定粮食税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阻碍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BCD28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说:“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有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因无自由而痛苦,经受着心理的折磨。知识分子想得到完全的民主和个人自由。大多数工人和职员需要更好的组织和劳动报酬,特别是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一部分农民指望成为自己的土地和劳动成果的真正主人。”材料反映出A“冷战”影响了苏联社会的稳定 B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陷入严重危机C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名存实亡D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未取得任何成果29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特惠制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扩大进出口数额C克服经济发展困难D推行贸易自由化30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A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B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D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311989年5月,将要离任的美国总统里根在其经济报告中写道:“今天,世界仿佛再生。那些怀疑美国人民决心和经济复苏能力的人们不再怀疑。我们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一报告中“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的主要措施实质是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激发自由市场活力32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反映了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D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33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在全球化体系中,美国是唯一居于统治地位的超级大国,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上从属于它。我们不是老虎。全球化才是老虎。但是我们最会骑老虎,而且我们正在对其他所有的人说,要么骑上来,要么滚开。我们之所以最会骑老虎,是因为我们把它从虎崽子养大成老虎。”这反映了 全球化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 美国拒绝其他国家加入全球化体系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是全球化的产物 全球化的规则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ABCD34比尔盖茨创办微软公司时,曾经这样展望:“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向远方的亲戚展示照片”。比尔盖茨的“展望”,描述的是A铁器时代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35下列图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之比例主要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 A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B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比C私有制与公有制之比D电影观众与电视观众之比36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材料表明我国农工商联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是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具有一定自主权B以市场为导向,享有独立自主权C执行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生产任务D高度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统一37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将“对外经济贸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3年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内负责贸易的部门和外经贸部合并成“商务部”。与此变化直接相关的言论是A“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B“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D“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功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38“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39毛泽东在战争与战略问题中提到:“(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为此,毛泽东提出了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两类矛盾学说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40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0分)41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A: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D: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42 (24分)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据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等 材料二 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坚持“孔子或耶稣”的传教理念,要么孔子,要么耶稣,二者必居其一。结果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发生大大小小的教案有400起。时人指出,“凡谋与洋人为难者,非进士即举人,非举人即秀才,从未闻无功名之士,能煽动愚民”从19世纪末开始,传教士大肆鼓吹“孔子加耶稣”,宣扬“耶稣圣教与中国儒教各虽迥异,道同本源”,传教士们开始关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设立教会大学、创办报刊,成立学会等。教会学校普遍开设儒家文化,有的甚至将儒家经典、圣经和西学同等对待,开设拼盘式课程。虽然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严重挫折,但基督教得以迅速重建,教案显著减少,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纳和认同基督教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甚至批评教会“迷信”。 据王超云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教方式的转变等 材料三 1881年,西方史学界“泰斗”、德国史学家兰克出版了世界史一书,这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著作。此书风行一时,影响甚广1917年,德国出版了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该书试图打破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史体系,创立新的宏观世界史的编纂体例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史学界出现用全球观点研究和撰写世界史的热潮,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论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巴特菲尔德论中国史与世界史等书基本摆脱欧洲(欧美)中心论的旧框架。7080年代,从总体上说,西方世界历史编写已进入整体历史或全球文明史时代。 据张广智现代西方史学等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阿拉伯人是如何影响西方文明的。(6分)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的角色。(2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时期传教士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评析要求:从变化、原因、影响等方面回答) (8分) (3) 据材料三,概括1920世纪西方学者历史观的重大变化。(2分)任选材料三中的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时代对史观的影响。(6分)广东实验中学xx(上)高二级期末考试历史答案及说明1【答案】B 【解析】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不是形成的条件,故A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进的生产力,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故B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是春秋战国出现的土地制度,指的是土地的所有制形式,不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的最重要的推动的条件,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指概念外延的范围内),故D项错误。2【答案】B 【解析】道家学派主张消极避世、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不符合材料中思想的特点,故A项错误;儒家注重实用、主张积极入世,注重道德伦理,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信息“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实用性”“道德体系”“礼仪”“社会责任”等词可知符合儒家的特点,故B项正确;墨家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材料的思想的特点不符合,故C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用严刑酷法来统治人民,与材料中强调道德不符,故D项错误。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解析】从材料“良知”的信息可以判断是王阳明的学说。“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朱熹的学说,故B项错误;“致良知”是王阳明主张,故C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主张,故D项错误。6【答案】C 【解析】“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强调的是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故A项错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强调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B项错误;“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意思是做官是为了百姓,而不是为了皇帝一家,与材料观点相符,故C项正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A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D项正确。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D 【解析】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1【答案】A 【解析】题干中“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体现除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主要研究人的,故A项正确;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功利的追求,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故D项错误。12【答案】C 【解析】宗教改革是16世纪,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A项错误;材料中“上帝”存在,说明神学没有丧失,故B项错误;材料中“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思潮,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是在16世纪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13【答案】D 【解析】取消教会的权威只能体现材料部分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廉洁教会,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否定君主专制权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放松教义的控制,准许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根据圣经作出自己的判断”反映的是信仰得救,即由外在的权威返回个人的内心信仰,故D项正确。14【答案】C 【解析】“自由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不是解决办法,而是对材料第一句话的重复,故A项错误;“以行政权制约立法权”的干扰比较大,但不是解决“法律禁止所有事情”的方法,故B项错误;法律不可能禁止所有事情,这是违背人的理性的,故C项正确;“社会契约”指政府之所以拥有行政权,是因为与人民之间达成了契约,政府必须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对政府不满,可以推翻它,属于卢梭的观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15【答案】B 【解析】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高举理性旗帜,故A项错误;理性是指民主、自由、平等、科学、实事求是等,故B项正确;肯定人性,追求幸福是现象并非人性,而且在文艺复习时期已经做到,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新高度,故C项错误;否定教会,信仰得救,是在宗教改革时期已经出现,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新高度,故D项错误。16【答案】C 【解析】从北意大利金融到荷兰金融的变化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然后到英国金融,得益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最后到达美国金融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崛起改变了欧洲之前金融市场中心的地位,C项正确。 17【答案】C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技术范畴的革命,故A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属于生物学范畴,与科学革命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是近代科学形成的重要标志,相对论推动物理学发展成完美的科学体系,故C项正确;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其历史地位有限,故D项错误。18【答案】D 1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世纪中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农产品大量出口,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但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因而可以说明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缓慢,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欣欣向荣不能反映材料前部分信息,表述欠完整,故B项错误;C.D项不能反映材料后部分信息,表述欠完整,故C.D项错误。20【答案】C 【解析】题干提到进口税率提高,故有利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利于外国资本来华,故错误,正确;提高关税,有利于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看不出官僚资本得以垄断国家经济,故错误;提高关税,不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有利于抵制外贸倾销,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21【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传统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变迁而非1906年,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仅为部分陋习、部分省份,不能说明此时陋习基本被清除,故B项错误;从材料“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能说明部分官员已经接受一些近代习俗,故C项正确;一些省份仅革新陋习,不足以说明地方摆脱中央控制,故D项错误。2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 改变了“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的情况。报刊不可能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故A项错误;人们用报刊去印证官方记载中不真实不详细的地方,说明报刊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故B项正确;剥去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这种说法夸大了报刊的作用,故C项错误;不能将报刊看成是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故D项错误。23【答案】C 24【答案】C 25【答案】C 26【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在1915年,而且初期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是在1924年兴起,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表明此时的陈独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已经表现出怀疑态度,可见是受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1921年,与题干时间“1920年”不符,故D项错误。27【答案】C 【解析】集体农庄建设始于1929年大规模开始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期,故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符合题意。28【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到80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有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因无自由而痛苦,经受着心理的折磨”表明各阶层对社会的不满相当普遍,社会危机严重,B项正确。 29【答案】C 【解析】国家间的合作并不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对成员国优惠而对非成员国苛刻,不一定会扩大进出口数额,故B项错误;材料的时间是1932年,材料的主体是英联邦国家,他们团结合作,直接目的是克服1929年以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一规定不利于贸易自由化,故D项错误。30【答案】C 【解析】国家一直都具备经济管理职能,并非开始,故A项错误;所有制结构依旧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未发生剧变,故B项错误;据材料“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可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观念的转型,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故D项错误。31【答案】D 【解析】1973年以后美国出现了经济危机,原来的政府干预经济出现问题,出现了“混合经济”,故A项错误;1973年以后对于社会保障和福利政府进一步消减,故B项错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故C项错误;美国1973年以后利用“混合经济”,进一步激发自由市场的活力,故D项正确。3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A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20世纪60年代西欧经济普遍恢复,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利用美元特权掠夺其它国家,故D正确。33【答案】B 【解析】“在全球化体系中,美国是唯一居于统治地位的超级大国,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上从属于它”,正确;“我们正在对其他所有的人说,要么骑上来”,美国不排斥其他国家加入全球化体系,错误;“我们把它(全球化)从虎崽子养大成老虎”,可见全球化是超级大国美国推动的产物,西方国家是规则的制定者,错误,正确,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34【答案】D 35【答案】A 【解析】建国初期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比例高,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正确;随着城镇化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长,图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之比例不是递增或递减,故B项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后,私有制逐渐消失,改革开放后,私有制逐渐增长,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电影、电视在改革开放后普及,因此改革开放后比例不断提高,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36【答案】A 【解析】据材料“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可知在计划经济主导下,具有一定自主权,故A项正确;据材料可知1979年尚未达到以市场为导向,享有独立自主权,故B项错误;据材料“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可知并非单纯执行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生产任务,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高度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统一,故D项错误。37【答案】C 【解析】“国家负责贸易的部门和外经贸部”的合并说明要“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ABD不符合这两部门合并的意图。故选C。38【答案】C 【解析】“驱除鞑虏”只是推到满州政府,反对满洲贵族统治,不能体现材料中的“政治革命”,故A项错误;“恢复中华”停留在民族主义层面,也没有涉及政治体制的变动,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在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实质上表达了对民主共和的向往,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土地的信息,故D 项错误。39【答案】A 【解析】“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表明这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故A项正确;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与此无关,故B项错误;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两类矛盾学说,材料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故D项错误。40【答案】C 41【答案】答案示例:A(明清时期):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2分) 阐释: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6分) B(近代前期):关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阐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分) C(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系:被孤立、被封锁。(2分) 阐释:新中国成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使新中国隔绝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6分) D(改革开放以来):关系:对外开放、积极参与。(2分) 阐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积极与各国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使中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内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接轨。(6分)【解析】明清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对外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回答即可,并结合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阐释;近代前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中国面临列强侵略而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相关史实阐释说明即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阐释说明即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及历史意义阐释说明即可。42【答案】(1)说明: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2分)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2分)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使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2分)(要求:每个角度史实1分、说明1分) 角色:继承者(或发展创新者、保存者);(1分)传播者。(1分) (2)(评价要求从变化、原因、影响等方面回答) 变化:传教士对中国传统文化由排斥转向宽容。(2分)(若答出从“孔子或耶稣”变为“孔子加耶稣”可给1分) 原因:前期,民教矛盾尖锐(或中西文化冲突严重);(1分)传教士对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了解日益加深(或传教士自身素质的提高)。(1分) 影响:促进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扩大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促进传教活动的快速发展,教会形象明显改善;传教士通过缓和与中国知识精英阶层的矛盾,进而缓和了民教冲突);(2分)传教士所有活动的目的仍然是用基督教征服中国,其宗教迷信和文化侵略的一面不可能改变。(2分) (3)变化:从西方中心论到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2分) 影响:答案一:19世纪,欧洲已完成工业革命,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欧主要国家已实行代议制民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成就巨大。西欧的崛起和领先促成“西欧中心论”的形成。(答出一个角度给2分,两个角度给4分,三个角度给6分。若只答出“西方的强势地位促成了西方中心论的形成”可给2分)。 答案二: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一战”和十月革命削弱了欧洲列强(或欧洲开始没落);世界各地区文化在激烈碰撞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促使有的史学家开始从全球角度来认识人类历史。(评分标准同上) 答案三: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世界格局发生从美苏两强对峙到多极化的重要变化(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崛起);各国、各地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或民主平等的观念、文明没有优劣之分的观念进一步传播并得到认可),促使更多的史学家接受全球史观。(评分标准同上)【解析】(1)第一小问说明,主要从材料中总结,由材料第一段看出阿拉伯人在古代自然科学很发达,由此影响了欧洲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由材料第二段看出阿拉伯人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从而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由材料第三段看出,阿拉伯人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由此带来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第二小问角色,从内容中可以分析出其为保存着和传播者的角色。 (2)评析注意首先亮出观点,其次从原因、影响等方面作出分析。从材料中可以总结出传教士的态度最初是排斥否定中华文化的,后来转而认同宽容中华文化;原因主要为传教士在前期与中国之间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尖锐,存在很深的文化冲突;后来传教士对中国国情有了更深的了解,改变了传教的方式,转而宽容中华文化;影响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传教士传教有利于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文化侵略、宗教迷信等不利因素。 (3)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中史观发展可以看出由西方中心论向全球史观的转变;第二小问影响,任选一个时段,说明时代对史观的影响。可以任意选取,注意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多方面考虑。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V).doc)为本站会员(tia****nde)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