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印象主义手法的借鉴

  • 资源ID:27509675       资源大小:16.3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2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2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印象主义手法的借鉴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印象主义手法的借鉴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印象主义手法的借鉴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菲氏大胆地借鉴了印象主义画派对于光和色彩的运用手法,并以此作为手段,将不同人物的内心和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外化了“美国梦”的虚幻性这一主题。 关键词:印象主义 色彩 光影 菲茨杰拉德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3-0000-02 弗朗西斯 司各特 菲茨杰拉德以美国“爵士时代发言人”的身份,被载入美国文学史册。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所描写的生活场景正是那个浮华时代的真实写照。“爵士时代”指的是美国从一战结束到2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这10年时间。这一时期,发了一战财的美国,呈现出一种经济极度繁荣,物质极大丰富的幻象。而经过一战洗礼的年青一代,饱尝了战争所带来的苦难,对现实悲观失望,尤其是生活在中产阶级社会的青年在精神上充满了苦闷和空虚。对他们而言,生活披着华丽的外衣,却毫无内在意义。他们过着放荡的生活,挥金如土,听着新奇的爵士乐,跳着欢快的舞步,穿梭于各种五光十色的宴会,向一切传统道德观念发起挑战。因此,爵士时代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炫丽的时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幻性,给20年代的美国青年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中西部所代表的原始道德的缅怀。在创作艺术上,菲茨杰拉德以华丽多变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纷繁的色彩和观影的变幻。这种手法正是源自菲氏对印象主义画派光影手法的借鉴。 一,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以莫奈、塞尚等为代表画家。1874年他们在巴黎举办了一次小型画展,莫奈的油画印象 日出的标题被一位记者以嘲讽的口气借用,称这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印象主义”由此得名。印象派画家受到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强调准确的描绘画家对客观对象的光色关系的视觉感受,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以色彩丰富、色调清晰明快见长。 印象主义在文学领域也产了一定影响。法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流派和印象派相对应。20世纪诗歌上的意象主义,象征主义与其也不无关系。而菲茨杰拉德20世纪20年代侨居法国,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就完成于此间。书中印象派绘画手法的痕迹很明显。菲氏大量采用了色彩词语,并赋予这些词以象征内涵,使其成为表达主题的极佳手段。书中多处用暮色,黑色,灯光等词描写光影变幻。菲氏用色彩与光影,绘制出一幅幅美国爵士时代的绚丽图画。 二,色彩的盛宴 斑斓的色彩描写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的鲜明特色,同时色彩也融入了菲氏的思想感情。书中色彩描写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特定色彩的丰富内涵来喻示人物复杂的内在性格。另一类则是以泼墨般的笔法,将各种互相冲撞的颜色拼凑在一起,以达到五光十色的绚丽感。 绿灯这一意象始终和盖茨比联系在一起。盖茨比第一次出场,就在漆黑的夜里,朝着黛西家的方向伸出手,而海的那边只有一盏飘忽的小绿灯。绿色本身象征着生命力,通行,锐意进取的精神。表面看来,绿灯象征着盖茨比对于黛西的追求。而实际上,黛西并非盖茨比美国梦的全部意义之所在,她只是一个具象化的实体。确切地说,绿灯象征的是盖茨比一生所追寻的理想和终极意义。正如结尾处所说“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然而这个绿色的美国梦看似触手可及,仿佛真的可以“重温旧梦”,实则虚无飘渺,梦想已经“丢在这个城市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不知什么地方了”。 黑色的夜晚烘托出凄凉,绝望的气氛,依稀带有死亡的气息,与象征生命力的绿色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绿灯的微弱而飘忽的灯光迟早会被黑暗所吞噬。而盖茨比被黛西和汤姆陷害而惨死的结局证明了美国梦本身的虚幻性。 印象派作家擅用白色作为底色,以增强画面的明亮感。菲氏也把白色用得恰到好处。他把白色与金色作为黛西最好的注释。黛西的名字Daisy,本意是一种黄蕊白瓣的小雏菊。白色本身的涵义就有多重性,既象征着纯洁,高贵,又透着苍白无力。初与盖茨相识时,黛西的白色衣裙象征着纯洁,甚至是幼稚。而婚后的黛西苍白的脸色,胸前擦着一层白粉,则是她内心空虚,苍白的象征。金色也常伴随着黛西出现。黛西看到盖茨比卧室里的一副纯金的梳妆用具,高兴地拿起来梳了梳头发。黛西用的是小金铅笔,连声音充满了金钱。盖茨比为了迎合她,重逢时戴的也是一条金色的领带。她是“黄金女郎”,“国王的女儿”。 菲茨杰拉德用印象派运用色彩的方式来描绘出宴会场景。印象派画家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用色彩和形状来表达出对所画东西的感受和希望别人产生的感觉。印象派的画布上,不同的颜色彼此紧紧挨着,呈现出一种粗糙和冲撞感。在盖茨比的宴会上,仿佛众多颜色被泼洒在画布上,体现出一种张力。 印象派画家凭瞬间的印象做画,用色彩和形状来表达出对所画事物的感受。正如雷诺阿所说,“我想要我的红色听上去像一个铃声”。印象派的画布上,不同的颜色紧紧挨着,呈现出一种粗糙和冲撞感。菲氏也运用这一手法来描绘出宴会场景。在盖茨比的宴会上,众多颜色交织在一起,透视出一种张力。蔚蓝色的花园,黄色旅行车,橙子,柠檬的果皮堆成的小金字塔,无数彩色电灯,如五彩的圣诞树一般的花园、五香的火腿,色拉,考得金黄的乳猪和火鸡,两个穿着黄色连衣裙的姑娘,乔丹的手臂也被形容为金黄色,黄色的月光,海湾里飘着的银色天秤,还有少妇的红发。一切色彩飘浮在黑夜的背景下,显得格外耀目。 三,光影的莫测 印象派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色彩,是由于它们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而光本身是瞬息万变的,印象派认为只有通过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大胆地使用颜色,采用以色块、色线或色点并置的手法描绘对象,使画面变得格外鲜艳明亮,真正体现出光和色的无穷魅力。 菲茨杰拉德也擅于通过不同的光线烘托出不同的气氛。光线和颜色的运用都暗含着作家的某种情绪和目的。在描写尼克在黛西家里用餐时,菲氏运用了明亮温暖的光线和色调来烘托出中产阶级生活的安逸和空虚无聊。如“两位女郎袅袅婷婷地、懒洋洋地,手搭在腰上,在我们前面往外走上玫瑰色的阳台。阳台迎着落日餐桌上有四支蜡烛在减弱了的风中闪烁不定。”又如“室内,那件绯红色的屋子灯火辉煌。汤姆和贝克小姐各坐在长沙发的一头,她在念星期六晚邮报给他听,声音很低,没有变化,吐出的一连串的字句有一种让人定心的调子。灯光照在他皮靴上雪亮,照在她秋叶黄的头发上暗淡无光,每当她翻过一页,胳膊上细细的肌肉颤动的时候,灯光又晃一晃地照在纸上。”在柔和的灯光下读报纸原应给人一种家庭生活的舒适而温暖的感觉,然而此处,菲氏巧妙地把灯光和皮靴,头发的暗淡无光结合在一起,反映的恰是汤姆等人生活的百无聊赖。 在盖茨比和尼克彻夜长谈后,菲氏这样描写清晨的景象:“这时长岛上已是黎明,我们走过去把楼下其余的窗子也都打开,让屋子里充满渐渐灰白、渐渐金黄的光线。”这场景让人联想起莫奈的日出 印象中,那弥漫着淡淡薄雾的阿尔及尔港口,以及天空中微黄,橙红的色彩。这金黄的光线既反衬出盖茨比的忧伤,又暗示着他对追回黛西的最后一丝希望。 另外,阳光和明亮的灯光也被用来烘托爵士时代美国的繁荣景象。“阳光从钢架中间投过来在川流不息的车辆上闪闪发光。”“这座城市永远好像是初次看见一样,那样引人入胜,充满了世界上所有的神秘和瑰丽。”菲氏也用明亮的灯光来暗示盖茨比的富有和对梦想的追求。“半夜两点钟了,而半岛的那整个一角照得亮堂堂的,光线照在灌木丛上好像是假的,又照在路旁电线上映出细细的一长条一长条的闪光。转弯以后,我才看出原来是盖茨比的别墅,从塔楼到地窖都灯火通明。” 然而作者始终把美国梦的真实性与惨淡的月光相连,在黛西车祸的晚上,盖茨比独自“站在月光里空守着”。而在尼克的梦中,西卵像埃尔 格列柯画的一副夜景:上百所房屋,既平常又怪诞,蹲伏在阴沉沉的天空和暗淡无光的月亮之下。在前景里有四个板着脸孔、身穿大礼服的男人沿人行道走着,抬着一副担架,上面躺着一个喝醉酒的女人,身上穿着一件白色的晚礼服。她一只手耷拉在一边,闪耀着珠宝的寒光。”这惨淡的月光和珠宝的寒光,诉说的正是一个绚丽美梦的破碎和对世态炎凉的悲叹。 表面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书中充斥着凌乱的色彩,光影和声音,这些凌乱的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构成了爵士时代最夺目最璀璨的一幅幅场面,引领人们进入那个充满魅惑,浮华颓废的时代。在不同时刻,由于光线的不同,产生了各种梦幻般的色彩。光的仿佛有了魔法,光影和色彩的变幻传达景物本身处于流动中的时间感,也传达出作家对于“美国梦”的荒诞本质的揭示,及对爵士时代的反思与批判。 注释: (美)菲茨杰拉德著;巫宁坤译. 了不起的盖茨比 M 译林出版社 1998.8,第156页;156页;12页;18页;130页;59页;70页;152页。 参考文献: 【1】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译.译林出版社,1998.8 【2】菲茨杰拉德研究. M.吴建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9 【3】李希.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色彩描写在刻画人物中的作用J.外国文学研究,2002,(3). 【4】吴娟.论菲茨杰拉德小说中印象主义绘画手法的运用.J.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9) 【5】裴继刚.光与色的视觉艺术印象派绘画艺术的感悟. J.国际美苑.2008,(8) 【6】 杨金鸥.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印象主义运动. 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

注意事项

本文(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印象主义手法的借鉴)为本站会员(L****s)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