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3)语文版必修2.doc

  • 资源ID:2634791       资源大小:2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3)语文版必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3)语文版必修2教学目标一、了解“新青年时代”的相关背景二、了解曹聚仁及其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三、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四、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重点一、了解传记文学的特征二、梳理文章结构教学难点梳理文章结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前准备一、把“新青年时代”鲁迅的资料、曹聚仁的资料以及他们交往的相关资料放在网上与大家共享。二、阅读<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提出问题,放到网上由师生共同讨论。三、有条件的同学可阅读鲁迅评传和狂人日记。教学步骤一、导人郁达夫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一个民族要产生自己的天才作家,不容易;要认识他,就更难。鲁迅新画像有个引入注目的副题:“鲁迅是谁?”这可是个世纪难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作家李锐说他“以一人之勇和整个中国作对”,“以一人之识和五千年的传统作对”,“以一人之情却承当了中国五千年第一伤心人的悲剧”。鲁迅研究专家王乾坤说他是“刺中国旧文明的马虻”。一位不知名的网友说:“他像一只针,让百年来的中国人不敢不清醒地思索。”同学们,我们已接触了许多鲁迅作品,你认为鲁迅是谁?(网上讨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新青年>时代的鲁迅,看看曹聚仁先生笔下的鲁迅是谁。二、作者介绍(利用网络介绍)曹聚仁先生是何许人也?他和鲁迅是什么关系?这些话题我们已经在网上搜集了材料,请同学用网上资料来简单介绍一下。曹聚仁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曾经是一位在20世纪中国文坛、报界、学术领域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1900年6月26日出生于浙江浦江县通化乡蒋畈村(今届兰溪市墩头镇),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历程。他22岁时便准确笔录了章太炎的国学演讲,后整理成国学概论出版;20多岁,以中等师范生的学历,走上复旦、暨南等大学的讲坛,成为名教授;30年代初主编涛声芒种,鲁迅主动投稿支持,名闻上海滩;1935年,他力主抗日,与邹韬奋、沈钧儒、李公朴等成为抗日救国会的11名委员之一;抗战爆发,他脱下长衫,投笔从戎,首报台儿庄大捷和首次向海外报道“皖南事变”真相,成为抗战名记者之一;1941年,在江西赣南的蒋经国邀其创办正气日报,任总编辑,该报当时成为东南三大报之一;1950年,他又只身赴港写作,之后又频频北行,成为中南海毛泽东、周恩来的座上宾,台湾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也秘密邀其“畅谈”,密商两岸和平统一事宜;夏衍称他为第一个在海外华文报刊上为新中国系统地作爱国主义宣传的海外记者;是他首次向海外传递出国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信息,是他于 1958年在新加坡南洋商报上报道金门炮战的独家重大新闻;他与鲁迅、周作人兄弟同为知契的朋友。曹聚仁一生与书为伍,笔耕不辍。但是当时的曹聚仁担负着神圣的统战使命,加上他的工作的绝对保密性,致使他的作品在大陆和台湾同时被禁出版达30年之久,直到他逝世后近10年的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两岸当局解禁,允许出版。他的一生主要著作有:国学概论中国近百年史话中国文学概要书林新话文坛五十年鲁迅评传我与我的世界万里行记国学十二讲等80余部,计4000余万言。曹聚仁与鲁迅据曹聚仁回忆,曹聚仁与鲁迅最初的见面,是在1927年12月21日,地点在上海的暨南大学。当时鲁迅应暨南大学邀请,到该校演讲,正在暨南任教的曹聚仁为之笔录,整理成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在新闻报副刊学海上发表,后收入鲁迅全集。之后,曹聚仁与鲁迅的交往便逐渐多起来,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写给曹聚仁的书信就达43封,最后收入鲁迅全集的就有25封。1931年8月22日,曹聚仁主编的涛声在上海创刊,鲁迅匿名寄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作为支持。涛声创刊两周年,鲁迅寄来祝涛声,称赞曹聚仁“赤膊打仗,拼死拼活”的精神。鲁迅发表在涛声上的文章还有“蜜蜂”与“蜜”悼丁君<守常全集>题记等。特别是<守常全集>题记一文,更是周氏兄弟失和以后的又一次合作。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周作人为了纪念李大钊,写信给曹聚仁请代为联系出版。为了更快出版李大钊全集,曹聚仁邀约鲁迅、蔡元培等人为之作序。鲁迅欣然应命,写了<守常全集>题记在涛声上发表。鲁迅不幸于1936年病逝。鲁迅逝世时,曹聚仁集鲁迅诗意写成挽联:文苑苦萧条,一卒彷徨独荷戟;高丘今寂寞,芳荃零落痛余香。之后曹聚仁并未忘怀鲁迅,他与夫人邓珂云编选了鲁迅手册作为纪念。解放后,曹聚仁在香港从事新闻与写作,他并未停止对鲁迅的研究,于1956年完成了鲁迅评传,1967年又编著出版了鲁迅年谱。曹聚仁与周作人曹聚仁与周作人的交往,可能早于鲁迅。据钱理群的曹聚仁与周作人一文介绍,周作人于1925年11月2日的日记记载:“得曹聚仁君函”。这可能是他们的交往之始。据曹聚仁后来回忆,他当时正“十分醉心”于语丝所表现的“独来独往”的“自由主义”精神,周作人正是当时语丝的主要撰稿人和实际主持人,对“自由主义”的追求与向往或许是曹聚仁与周作人交往的思想基础。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在由周作人的“五十自寿诗”引发的“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与左翼青年的思想交锋”中,曹聚仁主动站出来为周作人辩护,就不是偶然的。二三十年代,曹聚仁与周作人往来书信就有20多封。三、作品介绍(利用网络介绍)鲁迅的传记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达27种。与据说已有200种传记的印度诗圣泰戈尔相比,尚差得甚远,然而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已属独树一帜,扩大到中国历史人物传记的领域,也罕有能与鲁迅比肩者。曹著鲁迅评传由香港世界出版社于1956年印行,共分29节,以自由式随笔体的方式对鲁迅的一生和主要著作以及与自己的交往进行了中肯、独到的评述。由于曹聚仁是在与鲁迅相熟和了解中孕育写作鲁迅传的构想的,他关于要把鲁迅写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的传记观也得到了鲁迅的首肯,他本人又确实力求 “从直接史料中找出真实的鲁迅”,因而使得真实和公允成为这部鲁迅传的最大特点。全书前17节以鲁迅生平为主线,以其重大活动和时空行止为单元,大致记述了鲁迅一生的业绩和生命历程;第18至29节分别展开评述了鲁迅的社会观、人生观、文艺观、政治观以及创作艺术等,较为集中地表达对鲁迅及其文本的价值判断和意义阐释。当然,曹著也并非尽善尽美,其主要局限是作者的理论水平不够高,看人看事又离得过近,不能从宏观的历史发展中审视鲁迅的价值,因而有时在局部事实上可能是真切的,从历史全景中看,就失之偏颇了。曹著的自由式随笔体传记写法,固然有潇洒自如、纵意而谈的优长之处,与作者和鲁迅相识、并擅长写随笔的特点相合,然而也显得过于松散、缺乏整合力和统一体式。究竟在传记写作中怎样做到既自由又谨严、既洒脱又统一,的确是以后的作者应当深入研究的。四、文体知识(多媒体课件)传记是以某一个人物为对象的,这个人物可以是作者自己(自传),也可以是别人(他传),但他必须是真实的。历史性和文学性是传记的两个重要特点。不过传记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融合。传记本质上依赖于传记作者对传主的人格和行为的敏感反应,依赖于传记作者同传主的关系,依赖于传记作者的眼光和他显示自己眼光时的技巧。鲁迅评传属于他传。曹聚仁和鲁迅不是泛泛之交,他有资料的积累,再加上他有史学研究的功底,既能鉴别史料,又能组织史料,所以写出了合理近情的鲁迅传记。五、课文分析梳理结构(多媒体课件)1课文是围绕什么来组织材料的?明确:狂人日记。2围绕中心事件,尝试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第2、3段),引用周作人的说法和呐喊自序来讲明狂人日记的写作缘起。第三部分(第4-6段),依据周作人的说法介绍狂人日记的人物原型和中心思想,并介绍与小说相关的其他情况。第四部分(第7、8段),借用许寿裳的话和鲁迅自述来评价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的历史意义,并用呐喊中其他作品来评价鲁迅的贡献。3思考:“新青年时代”,鲁迅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写的东西,为什么作者惟独选择以狂人日记为中心事件来叙述?明确:狂人日记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重大的,是鲁迅在新文化时期的最突出贡献,以其为重点,不完全按纵的线索、流水账式的叙述鲁迅生平,而是抽出专题单独评说,以加强横向联系,这样纵横结合,使鲁迅形象呈现一种立体感,又主线明确,重点突出。六、作业1精读课文,把握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2搜集鲁迅在某一时期的资料,为尝试写出自己的鲁迅评传作准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二、体会传记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三、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四、尝试写人物传记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鲁迅“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二、体会传记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上)网络(课后)教学步骤一、理解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1阅读第3段,思考:鲁迅对新青年的最初感情是怎样的?明确:虽然并不如许寿裳那样觉得它谬,却也反应冷淡。2结合第2、3段思考:他为何要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明确:钱玄同的来访,使鲁迅又燃起了用文学作品打倒吃人礼教的火焰,他要替先驱者助威,推动思想革命。3阅读第2段,思考:钱玄同来访时,二人通过设喻所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1)“铁屋子”用来比喻黑暗的、禁锢得极为严密的旧中国。(2)“熟睡的人们”用来比喻处在长期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的愚昧、麻木的国民。“不久都要闷死了”预示受封建思想毒害、精神麻木的国民可怕可悲的前途。(3)“大嚷起来”用来比喻为唤醒广大民众而发出的“呐喊”。(4)“毁坏这铁屋”用来比喻摧毁这黑暗的旧世界。4对鲁迅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一事,许寿裳是什么态度?明确:许寿裳认为“这是鲁迅生活的一个大发展,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一章”。5鲁迅对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一事又是什么态度?他是想推动白话文革命吗?明确:鲁迅却说自己“在当时只是一种助阵的意思”。由周作人的观点可见,鲁迅对于改写白话文的问题,当时无甚兴趣。6如何理解“助阵”?明确:鲁迅写白话文虽然在主观上只是出于对新文化运动的“助阵”,但历史意义却是深远重大的。7由鲁迅对于新青年态度的变化过程,你想到什么?明确:由此也让我们看出鲁迅并非如有些人所说的是个未卜先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思想导师和无处不在的领导者,更不是具有改变历史力量的神,他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个矛盾挣扎的过程的。他是一个想用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思想来改造国民精神的文学家。8阅读第7段,怎样理解鲁迅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明确:这里的“听将令”和“遵命文学”,只是“与先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意思,并非真的接受什么人的命令。鲁迅一向是反对奉命写作的,他一直是坚持独立思想的。他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中说过:“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如果先挂起一个题目,做起文章来,那又何异于八股,在文学中并无价值,更说不到能否感动人了。”9以上内容的处理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创作意图?明确:作者坚持尊重史实,反对神化、美化鲁迅,把他写成“人”而不是“神”。在作者看来,“要把鲁迅形容得怎样伟大,也许表面上是褒,骨子里是对他的嘲笑呢广他认为,在思想上,鲁迅并不纯粹, “鲁迅并不是圣人,他的思想本来有若干矛盾的,思想上的矛盾,并无碍于其在文学史上的伟大的。一定要把这些矛盾之点掩盖起来,或是加以曲解,让矛盾解消,那是鲁迅所不同意的。”尽管曹聚仁对鲁迅思想矛盾的解释并不完全科学,然而这种正视矛盾的态度应该说是正确的。这在现在看来,鲁迅确不像一个哲学家那样,也不像一个领导者那样,为别人了解与服从起见,一定要将学说组成一个系统,有意地避免种种的矛盾,不使有一点罅隙;所以他只是一个作家、学者,乃至思想家或批评家。鲁迅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就是启悟中国知识分子克服奴性,实现精神独立。所以,他一生汲取过多种多样的思想学说,但都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过滤,尽当时之可能取其合理部分而弃其不合理成分,从来没有盲目崇拜一种学说,又彻底抛弃另一种。曹聚仁抓住鲁迅的思想独立性进行分析,应该说是很可贵的。二、体会传记的真实性1在课文上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引用的史料和文献(如周作人的用“”,许寿裳的用“”,鲁迅自述用“”)。2请学生简介周作人、许寿裳(重点落在他们与鲁迅的关系)。许寿裳(1883-1948)号上遂,绍兴赵家坂人。现代教育家和传记文学作家。和鲁迅是同乡。1902年秋,以浙江官费派往日本留学,人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与鲁迅相识,成为室友,遂成终生挚友。1948年2月18日,在台北寓所惨遭歹徒杀害。所著有章炳麟传我所认识的鲁迅中国文字学传记研究等。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二弟。鲁迅和周作人相差4岁,是兄弟间挨得最近的,情分自然比旁人也厚,有些什么趣事,常常合伙儿去干,很少相瞒。鲁迅13岁那年,祖父周介孚因牵涉一场科场案被关进了杭州监狱。父母把他们安排在大舅父家避难。周作人当时还有溺床的毛病,时间长了,受到的讥讽就慢慢多起来,鲁迅知道寄人篱下,逆来顺受的滋味不好尝也得吞下,但他又不愿让周作人的心灵多受刺伤,于是就一个人独自承受了亲戚家的白眼。1902年1月,鲁迅以第一等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漂洋过海,去了东京留学。周作人表示今后一定要像大哥一样,读书毕业后也去日本。1905年,周作人终于如愿以偿,他和大哥一起来到了日本。后因为钱的问题,为了成就弟弟的学业和小家庭仁福,鲁迅决定放弃自己在东京的第二步文学活动的计划以及去德国深造的机会,回国谋事。鲁迅回国后,先是担任了浙扛两级师范学堂教员,尽管每月所人甚微,不足自养”,但还是节衣缩食,坚持为周作人寄月费。1912年,周作人和他的日本妻子回到绍兴,鲁迅除了在经济上继续接济外,在事业上对周作人又投之以更大的关注。后来他又和周作人一起用“周绰”的笔名发表了一些作品,以至于热风在编选时,亦将周作人的几篇杂感选进。1915年1月,鲁迅花费了大量精力辑成会稽郡故事杂集,也用周作人的名义印行。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3作者没有更多地叙述传主的事迹,而是将传主自述、传主亲友的评述穿插其中,这样组材有何好处?明确:传主自述无疑是最具权威性的;周作人,传主的弟弟,虽然后来和传主失和,但他们毕竟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是同胞,又共同游学,一起走向文坛,决定了他对鲁迅思想、生活、作品发言的特殊性;许寿裳,传主的挚友,与传主亲密知心 (当年曹和鲁迅打趣地说自己不够格写鲁迅传记,因为他不姓许,这里的“许”共有五位,许寿裳应排首位。鲁迅听后笑着和曹说:“就凭这句话,你是懂得我的了。”),他的评价应是切实中肯的。因而,这样组材,全面、客观、准确地写出“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而且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鲁迅。此外,作者又将这些材料和时代背景、研究资料以及自己的切身观察感受等内容融为一体,做到了理论性、史料性和可读性的统一。三、体会语言特色结合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本文主要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句子不长,比较接近口语,语言自然、乎和、朴素,又不失文采。作者为何选择这样的语言表述?明确:曹聚仁说,他撰写的这部鲁迅评传只是“一本通俗的鲁迅传记,而不是一部专家的著述”。因而作者采用朴素自然、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平等的姿态与读者进行文化对谈,丝毫没有摆出学问家的架子和教师爷的面孔。四、体会本文的价值在20世纪50年代,海峡两岸的鲁迅研究朝两个极端发展:一是尽力神化,二是竭力丑化,不是把鲁迅捧为“圣人”,就是把鲁迅说成“连起码的人的资格都够不着的角色”。曹的文章注意以文学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来看鲁迅,而不是以褊狭的政治眼光更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来衡量,让我们见到了有血有肉的凡人鲁迅。五、作业1研究自己搜集的鲁迅资料,写出自己眼中的鲁迅,放到网上和大家交流。2找其他关于鲁迅在“新青年时代”的传记文章,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如朱正的鲁迅传略、林志浩的鲁迅传等),并放到网上交流。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之《〈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教案(3)语文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tia****nde)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