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评估检测.doc

  • 资源ID:2619851       资源大小:27.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评估检测.doc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评估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某学者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D.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解析】选B。明末清初中国的民族生存没有受到威胁,故A错误;鸦片战争后,战场上的失败让魏源等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开始清醒,激发了“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期战胜敌人,故B正确;C、D都出现在其后,故错误。2.某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材料中的“旧有思维定式”指的是()A.维新变法思潮B.中学为体思想C.实业救国思潮D.民主共和观念【解析】选B。根据所学我们知道因为不改变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而要去实现单纯的工业近代化,所以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故“旧有思维定式”为“中学为体”思想。3.(xx湖北重点中学联考)王韬在弢园文录代上冯太守书中说:“西商贸易之利,首在航海,顾风波之险,有时不可测料于百中取二三。无事则公司得权微利,有失则商人有所藉手,不至于大损,此其法诚至善也。”材料中所说的“法”主要是指()A.创设国家中央银行B.建立近代金融体系C.仿效西方公司制度D.建立近代保险制度【解析】选D。据题干中“于百中取二三。无事则公司得权微利,有失则商人有所藉手,不至于大损”的信息可知,王韬主张建立保险制度,一旦发生意外,使商人有所依靠,不至于血本无归,故A、B、C三项错误,答案选D项。4.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反映的思想是中国要安定,“宜效英之存虚君”,保留君主,但君主“统而不治”,说明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故选C。5.(xx海淀区模拟)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主张“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图是()A.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B.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C.以“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D.以“中西会通”传播西方近代政治思想【解析】选D。据题干“二者相需,缺一不可”和“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可知康有为主张体用并举,“中西会通”符合体用并举。康有为没有彻底否定“中体西用”,A项错误;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并没有维护传统体制,B项错误,D项正确;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C项错误。6.(xx烟台模拟)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表明严复()A.抛弃了进化论思想B.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本质C.思想逐渐趋于保守D.欲从传统思想中寻找价值【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得出:严复晚年亲身经历了建立七年的民国与欧洲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感觉到西方三百年的文明进化,只是“利己杀人,寡廉鲜耻”,能够挽救中国的原来还是传统的孔孟之道,说明他意识到西方先进文明也有局限,开始重新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拓展延伸】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不同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了分化。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胡适等人则继续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传西方思想,后期则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7.孙中山说:“社会主义既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生存;既欲谋人类之生存,当研究社会之经济以补救社会上之疾苦耳。”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是()A.“联合苏俄、联合共产党”B.“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孙中山的这段话是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归宿,社会主义是人道主义,实为人类之福音,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思想,即平均地权,故选D。【拓展延伸】多角度理解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满清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8.1916年李大钊在民彝杂志创刊号上发文称:因为,“其历史所经阅者弥久,斯其圣哲所垂诏者弥多”“民彝(意为人伦)受蒙者弥厚”“其政治趋腐败也弥深”。所以,“吾华之有孔子,吾华之幸,亦吾华之不幸也”。可见,当时李大钊主张()A.应彻底否定儒学B.移风易俗应先行C.批判儒学之糟粕D.重视公民道德教育【解析】选C。据题干“吾华之有孔子,吾华之幸,亦吾华之不幸也”说明李大钊能够辩证地看待儒学,而非彻底否定儒学,故选C。A错误;B、D不是材料的核心思想,故排除。【拓展延伸】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及成因(1)维新变法运动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主要原因是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也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2)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主要原因是北洋军阀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9.(xx安徽江淮十校联考)“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的论述最有可能发表于()A.井冈山的斗争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解析】选A。据材料“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应为国民大革命,“一点小小的力量”与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张相符,故选A项。B、C、D三项时间和内容不符,排除。10.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解析】选D。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在此基础上,再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故D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或不符合史实。11.(xx武汉模拟)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提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达到了3 406项。材料说明()A.科技领域出现“大跃进”B.“双百”方针推动科技发展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解析】选A。1958年,党中央轻率地发动“大跃进”运动,要求各条战线加快发展速度,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冲击,故选A。B、C、D与题意不符。12.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这一现象反映了()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降低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C.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解析】选B。据题干时间,可知由于这一阶段中国的发展目标将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教育为经济服务,受政治影响,出现题干中所述变化是合理的,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都开始自觉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当时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在关注“人”方面提出过哪些民本思想?(4分)(2)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从政策措施、思想方面列举史实。(6分)(3)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的过程”。到18世纪末时,人类为解放自身(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等方面)做了哪些努力?(6分)(4)中国近现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各阶层做了哪些努力?(8分)(5)从历史的角度看,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是什么?(2分)【解析】第(1)题需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民本思想回答,主要从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中归纳。第(2)题只需按照题目要求,从政策措施、思想方面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束缚思想和扼杀人性的史实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举例的同时,还应该进行简要说明,政策措施可以考虑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方面可以考虑“三纲五常”、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等。第(3)题注意时间“18世纪末”,结合18世纪末人类在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所做出的努力回答即可。第(4)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上为追求人的思想解放,各阶层所做出的努力,可以考虑的阶层包括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和无产阶级,结合思想解放的史实回答即可。第(5)题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回答即可。答案:(1)思想:以德治民;民贵君轻;君舟民水。(4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八股取士、文字狱等。(6分)(3)努力:生产力: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使人的双手获得极大解放。(2分)思想观念: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反封建的文化运动,使人的精神得到极大解放。(2分)政治地位:进行革命或改革,建立并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制。(2分)(4)努力:维新派提出兴民权,实行戊戌变法;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进行辛亥革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8分)(5)条件:生产力的发展。(2分)14.(26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回忆录材料三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6分)(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经济条件。(12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从材料一中可知是察举制;第二问原因从材料一中“太学求学”“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等信息归纳出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第(2)题第一问处境从材料二中可归纳出招生困难,学生不多;第二问背景可概括出封建礼教的束缚等。第(3)题第一问从材料三中可归纳出突出经济、内容更丰富多样、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第二问结合时代背景,可从国内条件、国外条件来归纳。答案:(1)制度:察举制。(2分)原因: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4分)(2)处境:招生困难,学生不多。(2分)背景:顽固守旧势力的抵制;封建礼教的束缚;科举制度的束缚;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6分)(3)变化:内容更丰富多样;突出经济;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6分)条件: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6分)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评估检测.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