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考点1 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巩固提升.doc

  • 资源ID:2618520       资源大小:53.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考点1 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巩固提升.doc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考点1 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巩固提升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西学东渐1、2、3、4、5、6、7、8新文化运动9、10、11、12综合13、141.(xx年北京文综,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B本题考查海国图志的内容及其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灵活调用所学知识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海国图志是魏源依据林则徐四洲志的编译稿编写而成,比较系统详细地介绍了西方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主张,由其中的“参议院”“众议院”“总统”等关键信息可知,该书中涉及西方政治制度的内容。A项错误,B项正确;魏源致力于呼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尚未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C、D两项。2.(xx日照检测)“鸿章当功名鼎盛之时,自恃过高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炮、轮船、铁路、机器。故练兵不知有兵之本,筹饷不知有饷之源,支支节节,终无所成,皆由所取。”(孟世杰中国近百年史)作者批评洋务派()A.骄傲自大,为个人捞取私利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C.无勇气突破保守势力的阻碍D.军事为重点,忽视民用工业解析:B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比西方优越,只是在军事方面落后,因此只需要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拒绝政治制度的变革,这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作者批评洋务派在其指导下“终无所成”,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李鸿章捞取私利、缺乏魄力,故A、C两项错误;洋务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为重点,并发展民用工业辅助它,故D项错误。3.(xx陕西名校质检)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解析:A题干反映世界地图在当时的中国还比较稀少,国人也较少了解,说明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广泛传播”与题干材料和史实不符,错误;C项“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错误;题干材料反映国人对西学的了解甚少,故D项错误。4.(xx河南摸底)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这反映出()A.威权政治下知识分子的艰难抉择B.康有为坚持君主立宪道路C.康有为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不满D.康有为无法原谅袁世凯逼清帝退位解析:D康有为不愿意为袁世凯主持清史馆,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傲骨,不是难以抉择的问题,故A项错误;康有为坚持君主立宪道路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康有为在辛亥革命时期由维新派转变为保皇派,反对中国革命,主张在清帝主持下实行君主立宪,不会因为革命果实被旧官僚袁世凯窃取而视袁世凯为罪人,故C项错误;袁世凯帮助革命党逼迫清帝退位让保皇的康有为不能容忍,视袁世凯为罪人,故D项正确。5.(xx邯郸一模)梁启超认为:“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洁之,愈洁则愈破,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乌乎可哉?”这反映了梁启超()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B.着眼于中国制度改革C.着眼于维护清朝统治D.主张对中国进行革命解析:B梁启超认为“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形象的说明了中国只有着眼于政治制度的彻底改革,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故B项正确。材料中梁启超强调了中国内部政治结构的彻底变革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全面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梁启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梁启超主张对中国进行政治改良,而非革命,故D项错误。6.(xx江西调研)“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解析:B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借孔子权威宣传维新思想。材料中的“反叛精神”就是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近代民主政治,故正确答案为B。7.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年至1908年就达50余个。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解析:D从材料信息看,立宪派创办立宪团体、宣传立宪思想、组织国会请愿运动,这些活动都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故选D项。A项中的“集体觉醒”与史实不符;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C项错误。8.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利(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危机的深重使救亡图存压倒了人权启蒙B.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C.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尚不足以为思想启蒙提供土壤D.人民的排外情绪影响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解析:A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直接动力是民族危机的深重,思想启蒙首先服务于挽救民族危机,从而使启蒙思想的本质目的被忽视。9.民国五年,李大钊在民彝创刊号上说:“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李大钊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B.李大钊主张君主立宪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五四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解析:A解答本题关键是题干的时间、人物。民国五年即是1916年,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创刊号上的两句话反映了李大钊反对君主专制,提倡自由与民主的主张,故从时间信息入手,与新文化运动相联系,可知A项正确;B项“君主立宪”说法与史实不符;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应是1918年,排除C项;五四运动于1919年爆发,排除D项。10.(xx宣城一模)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中国文戏、武戏之编剧,不外此十六字”。这段话的本质是()A.否定中国戏剧B.批判传统文化C.鼓励戏剧创新D.反思传统文化解析:B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为呼应胡适和陈独秀对“文学改良”和“文学革命”的倡导,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向“旧戏”开炮,刘半农这段话的本质是批判传统文化,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故B项正确。A项只是表象,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11.西方学者汤因比主张:“现代化是可望的和必要的,本土的文化与现代化不相容,必须抛弃或废除;为了成功地实现现代化,社会必须完全西方化。”最能体现该主张的史实是()A.开眼看世界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解析:D注意关键信息“为了成功地实现现代化,社会必须完全西方化”。“开眼看世界”属于林则徐等人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主张学习西方社会制度,但都不强调完全西方化,如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孙中山把西方的三权分立与中国传统的考试权、监察权相结合,故A、B、C三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时期猛烈批判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故D项正确。12.(xx武汉模拟)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解析:D从国粹论(洋务派的反对者)到中西互补论(维新派的反对者)再到中国本位论(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体现了中国保守派的近现代思路,从中体西用论(洋务派)到西化论(维新派、革命派)再到全盘西化论(新文化运动),体现了中国激进派的近现代思路,两者最后融合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论”,说明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xx南京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1876年)时间课程内容备注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2.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七年八年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材料二若云作育人才,储异日国家之大用,则非添筹经费,分科立学不为功。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材料三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解国家之义人生真相如何?求之古说,恒觉其难通;征之科学,差谓其近是。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非执政之私产也。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馆是哪一派别创办,其指导思想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待京师同文馆的态度及其理由。与材料一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3)材料三中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核心思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述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共同点。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格致之学”、西方语言等,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教材知识回答其他问题。第(2)问从材料信息看,孙家鼐认为仅仅学习西方的语言、科技是不够的,更应该学习“西国政治及律例”,可见其对京师同文馆持否定态度;分析京师同文馆教育的不足和孙家鼐思想的优点回答“进步之处”。第(3)问从材料中“征之科学”“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入手,联系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回答“核心思想”;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救亡的特点。答案:(1)特点:注重西方自然科学;注重西方语言教育;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派别:洋务派。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态度:否定。理由:京师同文馆只能培养翻译人才,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进步之处: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法律。(3)思想:科学与民主思想。共同点:积极学习西方;探索救亡之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独秀等知识精英,以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舞台,将庞大的西方自由主义体系,针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浓缩为“民主”与“科学”两个口号,进行启蒙宣传,反对一切旧文化,由此掀起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之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李明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失败“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的政治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对固有文化进行批评和反省,同时努力追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密接、相互融合的一场文化革新运动,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近代史研究材料二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之后不久,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更接近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主观方面: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在没有真正参透“西学”的情况下,便轻易地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客观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使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对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十月革命,特别是加拉罕代表苏俄发表的废除原沙俄在中国一切侵略权益的宣言,1920年3月传到北京之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群体”,便迅速地告别了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李明海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在他(梁启超)看来,眼下的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哪能再给非欧民族提供效法的榜样?西方文明之所以走到这步田地,表面上是战争所致,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内在的弱点所造成的。俄国的社会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俄国同样是一个专制主义国家可是,就是在这片既专制又落后的土地上,竟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一夜之间把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远远抛在后头。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张太雷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自由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比表。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新特点。自由主义传统文化权利来源天赋人权权利主体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君权至上权利制约君主专制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人性个性自由、个人自由(2)为什么说“五四之后,新文化运动早夭了”?根据材料二说明其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西方自由主义的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行中西对比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将庞大的西方自由主义体系,针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浓缩为民主与科学两个口号,进行启蒙宣传”和“同时努力追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密接、相互融合的一场文化革新运动”等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从五四之后,新文化运动内涵的变化分析:据材料二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群体,便迅速地告别了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俄国的社会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中三段信息逐条概括即可。答案:(1)对比表:自由主义传统文化权利来源君权神授权利主体权利制约代议制民主,分权与制衡经济政策经济自由人性克己复礼、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新特点:“宣传自由主义”“追求与世界文化融合”。(2)早夭:1920年3月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群体”,告别了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自由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所取代。原因:知识分子并未真正参透西学;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的弊端;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之后,政治斗争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考点1 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巩固提升.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