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年高中历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资源ID:2537118       资源大小:2.16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中历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年高中历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1“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这种“结合”实为()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解析材料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典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故选C。答案C2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其中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的是()薄伽丘彼特拉克但丁达芬奇A BC D解析考查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而达芬奇是画家。答案A3下图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大坐在圣人当中,靠近耶稣。作者如此创意意在()A揭示人性的善与恶 B体现古典美术的风格C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解析“没有圣光”“自然光”等信息反映了画作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目的是真实地展现人性,揭示人性的善与恶。答案A4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A赎罪券和圣经B天主教神学和路德新教思想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解析“外在的枷锁”指天主教会宣扬的束缚人们精神的神学思想,“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指宗教改革后人们又受到马丁路德新教思想的控制答案B5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欧洲三大新教是指()天主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A BC D解析天主教是旧的宗教势力的代表,排除。答案B6如图是1581年欧洲印刷的世界地图。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代表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据此分析导致此图产生巨大错误的原因是()A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影响B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C人们对世界认识能力有限D当时天文地理知识匮乏解析材料说明地图的绘制受到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支配和影响。答案A7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挑战教会权威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解析本题考查了15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从材料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以前,教会在教徒与上帝之间起了媒介作用。而宗教改革后,人人都可以与上帝建立直接联系,这在根本上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8对下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B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C应出自天主教会之手D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解析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中新旧教的斗争,从图及文字对新教的诋毁判断,这应是出自天主教会之手。答案C9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同时还出现一些新教派,他们纷纷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答案D10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C讽刺贪淫 D推崇人性解析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著作有愚人颂,材料即出自此书。他倡导“生活中的快乐”,实际是反对神学对人的欲望的束缚和压制,推崇人性。答案D11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解析材料反映了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载体,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这是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答案B12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解析教皇的话,实际是讽刺马丁路德“信仰得救”的主张。根据“信仰得救”的思想,教徒人人都可以读圣经,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圣经,这在教皇代表看来,圣经就成了“软蜡”,“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教皇代表认为,只有教会解读的圣经才是权威的和唯一的。由此可知,两人分歧的要点在于信徒能否仅仅靠信仰得救,故C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两人都认为信仰是必要的,圣经是信仰的基础,故B、D两项不是两人的分歧。答案C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件作品蒙娜丽莎大卫西斯廷圣母(1)与中世纪的绘画相比,三幅名作有何特点?分析三幅名作诞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条件。材料二人文主义者皮柯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为与上帝相似的东西。人文主义者阿尔伯说:“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诗人但丁很早就说过:“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人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价值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和局限性。材料三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3)材料三中马丁路德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让马丁路德“明白”的原因有哪些?(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哪些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要读懂材料然后进行提炼概括;第二小问实际要求分析人文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可判断是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的思想;第二小问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第(4)问要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兴起的背景、性质、作用等多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以鲜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反封建斗争。社会条件: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意大利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观念:认为人可以发展自身并走向完善;人应当树立自信心以迎接幸福或不幸;否定封建的门第观念。进步性:从注重神到注重人,反映了一种人格意识的觉醒,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局限性:在强调人的作用的同时,往往带有一些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的倾向,具有贪婪的一面。(3)观点:信仰得救,因信称义。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文艺复兴的影响;天主教会的残暴统治。(4)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欧洲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开始动摇。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材料二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3)综合材料一、二,用关键词概括出这两个时期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再现史实、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作答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1506年”及“意大利”等关键词判断出是“人文主义”这一思潮。第(2)问要依据材料内容总结“出发点”。第(3)问要结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概括阶段性特征。答案(1)思潮:人文主义。主旨: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等。原因: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2)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3)人文主义的复苏和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中历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tian****1990)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