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课件.ppt

  • 资源ID:2446789       资源大小:668.50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9.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课件.ppt

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部分 近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不同阶级的抗争与探索史。从18401901年,列强发动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先后进行救亡图存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向西方学习经历由“器物之变”到“制度之变”再到“思想文化之变”的渐进过程。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这些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考点34 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 考点35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考点36 辛亥革命,考点34 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分考点1 近代四大侵华战争的背景 考法1 近代四大侵华战争的背景(原因) 分考点2 近代四大侵华战争的过程 考法2 近代四大侵华战争的过程 分考点3 战争的结果 考法3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考法4 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考法5 近代中国四大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考法1 近代史大侵华战争的背景(原因),1鸦片战争的原因 (1)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必然性) (2)直接原因:禁烟运动。(偶然性,发动战争的借口),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4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 (1)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或早就制定对外侵略的“既定国策”) (2)直接借口: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日益高涨,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保护他们的在华利益。根本原因:中华民族与列强之间的民族矛盾激化。,考法2 近代四大侵华战争的过程,战争过程可结合课本中或中国历史地图册的相关战争的地图路线了解。把历史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特别要注意重要地点的位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结果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攫取更多的权益,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开始沦为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考法3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1)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运动,促成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先后掀起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考法4 不平等条约的影响,1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结合每个条约具体内容所产生的影响回答。 2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 (1)消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破坏领土和主权完整,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打断正常社会发展进程,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2)积极(客观):列强带来的先进技术,客观上冲击了中国旧的制度和思想观念,促进自然经济解体,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中国近代化进程。,考法5 近代中国四大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1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近代中国封建制度的腐败(或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2)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清政府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4)清朝统治者妥协退让,避战自保,消极应敌,错失战机,被动挨打。 (5)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且准备充分。(英国是世界工业强国) 2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考点35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分考点1 太平天国运动 考法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考法2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考法3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分考点2 义和团运动 考法4 义和团运动 考法5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考法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影响,1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造成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因:民族矛盾尖锐。 (3)客观:连年的自然灾害。 2组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群众。目的:推翻清政府。 3理论来源: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和西方的基督教教义。特点:把农民的平等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利用宗教形式组织发动群众,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失败原因之一),5太平天国的影响 (1)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作用: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3)局限性: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 认识: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和时代的限制,没有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4)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的时代特点 时代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理论新:将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相结合。 任务新:反封建反侵略。 纲领新: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符合时代潮流)。 失败原因新: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考法2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农民革命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1)内容 土地分配问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问题:实行圣库制度。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希望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2)评价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现过。,2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考法3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领导阶层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现象严重。 2战略失误:北伐孤军深入。 3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力量强大。,考法4 义和团运动,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激化;直接原因是教案。) 2性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3口号:“扶清灭洋”。(盲目排外、仇外) 4反侵略斗争 (1)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在廊坊附近,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顽强阻击八国联军,使八国联军退回天津,沉重打击了侵略者。 5结果: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6影响: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考法5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8401901年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史实 1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鸦片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林则徐、关天培、海龄等英勇反抗侵略,有些甚至壮烈殉国。 2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也反抗列强侵略。1860年,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东征至上海时,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 3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全体将士英勇抗敌,最后壮烈殉国。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等给日本,引起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4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矛盾激化,引发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后来,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剿灭了义和团。,考点36 辛亥革命,分考点1 辛亥革命的背景 考法1 辛亥革命的背景 分考点2 辛亥革命的经过 考法2 中华民国成立 考法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分考点3 辛亥革命的影响 考法4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考法5 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影响 考法6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考法7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考法1 辛亥革命的背景,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失败,社会矛盾尖锐。 3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新式学堂、留学教育革命派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中心:上海与东京。代表人物: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团体: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政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指导思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同盟会性质与影响: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7军事基础: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如皖浙起义、镇南关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 8革命条件:武汉是民主革命的摇篮。 9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考法2 中国民国成立,1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占领武汉三镇。 2缔造共和: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定都南京;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2月12日;封建制度没有结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考法3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目的: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专制。 2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考法4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帝国主义用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拯救中国,资产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3袁世凯能够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主要原因 (1)帝国主义支持;(2)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3)大耍两面派阴谋; (4)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拥护;(5)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考法5 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影响,1评价: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1)成功:成立中华民国(目标);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最大功绩;不能说推翻封建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权力,防止专制独裁);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影响:张勋复辟失败的根源)。 (2)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说失败了。,2影响 (1)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中国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121928),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性质: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3)意义: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考法6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不屈的斗争。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防止袁世凯专权外,具体表现还有:二次革命(1913年);护国运动(19151916年);护法运动(19171918年);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1922年)等。这些斗争大都失败,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实现他一生中的第二次伟大转变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考法7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1经济(工业化):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2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捍卫民主共和作了一系列斗争;中共成立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3思想(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领域。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4社会习俗(现代化):社交礼仪、服饰等方面有较大变化。 这一时期的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关系十分密切。比如,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国际的指导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中外史的联系,体会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文明的影响,从整体上加强对这一阶段历史的认识。,易混点1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比较,综合考法1 综合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本考法可能会从以下角度命题: 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从宏观上把握每次战争作战双方的时代特征,考查发动战争与成败的原因、侵华方式的变化,通过比较与反思,得出经验教训。 2结合条约内容与时人看法,运用多元史观评价战争影响。 “建设性”与“破坏性”并存。“建设性”的作用要联系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变迁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破坏性”联系不平等条约及对中国的影响。,综合考法2 对古今中国外交的综合考查,古今中国外交考查范围包括古代中国、近代中国以及现代中国的外交。 1古代中国外交要注意以下方面:古代丝绸之路及中西方交往;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朝贡贸易与朝贡外交。古代外交演变的总体趋势:由汉唐时期的对外开放到明清时期逐渐走向“闭关锁国”。 2近代中国外交:屈辱外交。备考时注意以下内容: (1)清政府:屈辱外交(说明弱国无外交);从传统外交(天朝上国)向近代外交的转变。 (2)太平天国对外政策:主张和平交往,但反对侵略。 (3)中华民国对外政策:为了获取列强支持,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4)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收回列强的部分“治外法权”。 启示:弱国无外交;正常外交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民族独立。 3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与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成就的取得以及取得的原因。,综合考法3 关于辛亥革命的综合考查,本考法是命题的重点区域,内容多,前后联系广,可能会从以下角度考查: 1基本史实是常考内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成果、成功或失败的理由、失败的原因、影响等。 2从近代化的角度,政治制度探索往往会把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民革命运动(民主共和国家)等联系起来考查;思想方面往往把“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民主共和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联系起来考查。 3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以及评价方法与原则。 4以当今中国社会福利政策与措施等民生问题切入,联系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与古代思想家们的民本思想、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和救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建立等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命题。,综合考法4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近代中国不仅是屈辱史,更重要的是抗争与探索史。近代中国各阶级对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由“器物”(洋务运动)到“制度”(维新变法的君主立宪和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再到“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的渐进过程。 此部分一般会从以下角度考查: 1以近代化为主题与线索,综合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理念、教育、军事、交通、社会生活等方面)。 2中西方近代化道路的不同。 3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比较不同阶段中西方的历史特征。 4命题形式多样:文字材料、图片、漫画等;主观材料题与客观题选择都有;是考查的重点区域。,认识中国近代化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洋为中用)。 1近代中国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2中国近代化道路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西方现代化道路过程 思想文化(精神):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政治(制度):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器物):工业革命迅速扩展 5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能从根本上救中国。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根本保证。,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课件.ppt)为本站会员(sh****n)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