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成吉思汗与毛泽东:大迂回战略之比较(1)

  • 资源ID:24158390       资源大小:14.39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成吉思汗与毛泽东:大迂回战略之比较(1)

成吉思汗与毛泽东:大迂回战略之比较(1) 上篇:“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有道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然而,在我看来,成吉思汗与毛泽东才是世界军事史上当之无愧的一代英雄。当年,他们凭借历史这一舞台所导演的大迂回战略,无疑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神奇魅力。大迂回,乃是进攻部队避开敌之整个防御体系,向敌之翼侧或后方实施远距离机动而形成合围态势的作战行动,是战略追击的最高阶段。早在我国的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孙子。谋攻篇就有“十则围之”的论述。瑞士军事家若米尼也曾指出,一些伟大军事统帅,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秘密就在于,善于“集中他的主力迂回攻击敌人的一翼”。他确信,如果在战略上采用这一原则,“那就发现了全部战争科学的钥匙。”据史载:公元前718年4月,郑国曾大败卫国之属国南燕军队。这是史书上首次记载的采用迂回战,克敌制胜的战例。“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天,当我们回顾成吉思汗和毛泽东匠心独俱,独步千古的大迂回战略之时,怎能不为这两位军事奇才那高瞻远瞩,气吞山河的战争谋略而折服?(一)大迂回战略是最高军事统帅智慧与胆量的结晶 一般来说,在实施大迂回战略时,首先要明确退却敌人之兵力,撤退方向和企图,以及在退却中可能的抵抗地区和低抗方式,然后椐此确定迂回战略的目标,主要方向,使用兵力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最高军事统帅决策中的智慧与胆量。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成吉思汗和毛泽东堪称泰斗。远见卓识是智慧与胆量的灵魂。早在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就曾召见汉族降将郭宝玉,问攻取中原一统天下之策。郭答曰:“中原势大,不可忽也。西南诸藩,勇旱可用,宜先取之,借以图金,必得志焉。”郭氏这番高论,无疑对“一代天骄”有所启示。于是,成吉思汗在临终之前,便以超人的胆识和气魄,提出了利用南宋与金之间的世仇,借道宋境,实施战略大迂回,从而一举灭金灭宋的战略决策。这一杰出的战略构想,后由其子窝阔台和拖雷,蒙哥,忽必烈等大显身手,付诸实施。七百年后,即公元1949的5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渡过长江之时,岌岌可危的国民党政权,为避免与中共正面作战,企图立足西南,进行顽抗。对此,雄才大略的毛泽东果断地提出了,对敌实施大迂回作战的决策。毛泽东确定,一野进军西北,四野从两湖进军两广,三野进军福建,二野攻略皖南江西之后,向西迂回,进军川,黔,康。他指出:“我对白崇禧及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洞悉战争态势是智慧与胆识的精髓。从战争的实际出发,着眼与其特点和发展,制定符合一定战略阶段要求的作战原则,是实施大迂回战略的关键。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之构想,就是基于当时金朝与蒙古军隔黄河对峙这一战场势态的产物。对南宋的大迂回战略,同样是在透彻地分析了当时双方政治,军事,地理诸形势之后而做出的决策。而毛泽东只所以在1949年5月提出了大迂回作战这一战略构想,也是对政治,军事形势正确分析的结果。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队的防御体系早已支离破碎,且后方空虚,各防御集团之间更是矛盾重重。此时,对敌实施迂回包围无疑是最佳时机。我们说,在战争艺术中,胆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发挥胆识的途径。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智慧都体现出胆识。因为,没有智慧的胆识是蛮勇。历史已经证明,成吉思汗和毛泽东的大迂回战略是符合战争形势发展,适应战争规律的正确的指导方针。而这一切正是他们胆识与智慧的结晶。当然,由于处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客观形势,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与毛泽东的大迂回战略,也必然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在当时蒙古军与金军或蒙古军与南宋的军力对比中,虽然,在总体上双方可谓势均力敌,但在局部上,蒙古军则处于劣势。不过,蒙古军却能巧施以实避虚,声东击西之战术,变劣势为优势而最终取得了大迂回战略的胜利。相反,从1949年之下半年,国共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中来看,无论是在全局还是在局部,解放军无疑占有优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吉思汗在大迂回战略中所表现出的胆识与智慧,比之毛泽东,略胜一筹。(二)营造广阔的战争空间是大迂回战略的前提实施大迂回战略,必然依托于广阔的战争空间。反之,不能营造一个广阔的战争空间,就很难对敌战而胜之。公元1244年,根据成吉思汗生前的战略构想,蒙古军开始实施“先下西南,迂回夹击南宋”的第一次大迂回战略。即避开南宋的长江防线,首先攻取川,滇,然后从后方攻打长江中下游重镇襄樊。为此,蒙古军在进攻四川的同时,派出另一只部队,从金沙江上游的丽江进攻大理,企图绕道云南直达川南。到了公元1253年,忽必烈兴兵十万开始对南宋的第二次大迂回战略。蒙古军首先经临兆进入藏族地区,然后兵分三路向大理进军。同年12月,三路大军合力进攻,大理城遂破。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之间纵横驰骋,实乃十三世纪的战争奇观。毫无疑问,成吉思汗的继承者们所营造的战争空间,历史上是空前的。然而,毛泽东在1949年所营造的大迂回作战的战争空间,无疑更为广阔。因为,当时的长江以南和西南,横跨500公里的战线均是解放军的作战区域。为了营造广阔的战争空间,毛泽东分别制定了对广西和西南的双层大迂回和大包围。他指示四野和二野的陈庚兵团在占领广州之后,即从两广最南端向滇南进军,以切断企图退往海南岛和国外的国民党军之后路,全面包抄与围歼广西和西南之国民党军。以上是第一层包围圈。接着,毛泽东又指示二野主力从华东速往湖南和湖北以西,从南面攻入四川,与川北之贺龙部配合。以上是第二层包围圈无独有偶,在蒙古军对南宋的大迂回作战中,也实施了双层包围圈。公元1251年,蒙古大军自临兆行青海山谷二千余里,渡金沙江,攻丽江,大理,昆明。灭亡大理国之后,又西进攻取吐蕃。以上是第一层包围圈。公元1258年,蒙古军兵分三路:一路自陕西入成都攻川东,一路自南向北进围潭洲。一路自河南以南进攻鄂州。以上是第二层包围圈。当然,毛泽东和成吉思汗继承者们,所营造的这双层大包围圈,绝不是互为翻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二者有着不同的特征。但两位军事奇才这前无古人的大手笔,堪称交相辉映。仅此一点,二人实在难分伯仲。 此外,毛泽东的大迂回战略是以一系列战役而体现的。譬如,在解放军对长江以南的大进军中,相继取得了歼灭白崇禧集团的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的胜利;歼灭胡宗南,宋希廉集团的贵阳战役,重庆战役和成都战役的胜利。虽然,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们的大迂回战略,也是以一系列的战役所体现(如丽江战役,襄樊战役等),但就大迂回战略中所贯穿的战役数量而言,毛泽东无疑略优之。从另一方面看,毛泽东的大迂回战略所函盖的战役中,大都是追击战和伏击战;成吉思汗继承者们的大迂回战略中除了追击战外,大都是攻坚战(如著名的襄樊攻坚战)。所以,从战争的残酷性分析,后者自然略胜一筹。

注意事项

本文(成吉思汗与毛泽东:大迂回战略之比较(1))为本站会员(冷***)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