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ppt

  • 资源ID:2409566       资源大小:2.25MB        全文页数:6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4.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ppt

(一)中央官制的发展演变 (二)选官制度的变化 (三)监察与谏议制度 (四)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一)中央官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反映了皇权的加强) 秦: 西汉: 隋唐: 北宋: 元: 明: 清:,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六部制,设军机处,皇帝的烦恼,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建立中朝,皇 帝,九 卿,有事上报,1、西汉武帝时:,执行机构,决策机构,2019/11/23,6,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2、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起草诏令,负责 执行,封驳审议,2、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将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1)职责:,起草诏令,负责执行,封驳审议,2)运行顺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3)特点:,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4)作用:,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宰相和皇帝的意见。尚书省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去执行。,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 相权和皇权的冲突 说明什么? 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和法律的制约。,A、相同: B、不同: 目的: 本质:,都是分权制衡,防止专权,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是为了防止任何机构或个人专制,保证权利属于人民。,三省六部制是封建君主专制; 美国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民主。,三省六部与三权分立(补充) 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六部制是专制制度下的分化事权,三省之上还有一个独断专权的皇帝,是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体现,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B,D,宋朝进一步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三省,二府,三司,皇帝,枢密院,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财政,度支,盐铁,户部,军政,工部,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三衙禁军,统兵权,调兵权,行政,宰相,三省基本不参与政事,参知政事(副相),3、宋朝中枢权力体系,枢密使,三司使 计相,思考:如何解决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A:北宋中央官制“二府”三司: (1) “二府”:是指中书门下省和枢密院; “三司是指国家的财政部。 (2)中书门下掌管行政(宰相由副宰相参知政事牵制) 枢密院掌管军政(三衙牵制) “三司掌管财政(度支、盐铁、户部) (3)特点;再次分权;相权一分为三,行政、财政和军政分解。 (4)结果:分割相权,强化皇权,3、北宋的中枢机构,4、元朝- 一省制,皇 帝,中书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相权重新加强,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课堂设问 :你能否从结果上对中国古代行政体制 演变的总趋势做一简要评价?,相权逐步削弱,皇权逐步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互相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元代的一省制也是如此吗?,意义,皇帝,殿阁,厂卫,五军都督府,全国 军队,明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内阁,设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正式设立内阁,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权”,权力越来越大,1)废丞相: 废除: 影响: 2)设内阁:,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神宗实录卷,结论:明朝内阁虽然有类似于宰相的职权,但不能统领百官、指挥诸司。它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朝的中枢权力体系,皇帝,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大事),1、时间:,3、权力变化:,4、特点:,5、影响:,2、最初目的:,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后扩大到机要政务,皇帝亲定,品级不高,保密性强,行事快捷,跪受笔录,上传下达。,1)简化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2)标志着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顶峰)。,军机处内景,军机处实质为皇帝的秘书班子,(六 )清朝:设军机处,(内政外交、军政大计、重大案件),(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1、发展趋势: 中央主要机构和官员的权力逐步被分割,相权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强化。 2、成熟标志:三省六部制 3、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汉中朝、清军机处); 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唐、宋),(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1.西周- 2.战国、秦- 3.西汉- 4.魏晋- 5.隋唐-明清,世卿世禄制(世官制),军功爵制,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血缘),(军功),(品德、才能),(家世门第),(才学),(考试成绩),二、选官制度,1、西周选官制度 西周 世卿世禄。 标准:血缘,统一后的秦朝还以军功选官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评价: 激励了许多将士为国效力,但不在适用和平时期,商鞅,2、战国时期 军功爵制.,察举与征辟,察举制(郡国推荐) 各郡国向国家推荐 人才称为察举,也称举孝廉。,征辟制(官府征聘) 中央和地方官府向 社会征聘人才称征辟。,3、汉朝选官制度,背景: 汉武帝时期,军功爵制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 方法: 察举制:从下而上 征辟制:从上而下 标准: 孝廉 评价: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九品中正制图,九品中正 东汉末,曹操当政,提倡“唯才是举”。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 “中正”,世族豪门担任,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4、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标准:门第 评价:开始是一种好的,但是在后来就造成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门阀选官扼杀了真正的人才,走向没落。,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图,魏晋南北朝时保 证世族特权的官僚选 拔制度。,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随着士族日益腐败,到南朝已经走向末路。,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历程、意义。,我来概括:,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清世宗,5、隋唐清的选官制度,关于科举制,隋炀帝开始设进士科; 唐代日臻完善; 北宋进一步发展: 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 三级; 明清八股取士,日益僵化。,隋唐至明清(科举制),(1)发展历程:,(2)特点:开放性、公平性、客观性 (3)趋势:A、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成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成为公开考试。B、人才选举逐渐趋向于制度化,体现了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4)科举制的影响:,后期消极: 忽视自然科学,影响科技进步。 八股取士,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打击了士族门阀制度(打破特权垄断);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1、选官标准: 2、选官权: 3、选官方式:,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规律:,由家世、门第为主到以学识才能为主,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从地方收归中央,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作为主要依据,趋向严密、科学。,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整体趋势是: 选官的基础日益庞大,扩大了统治基础; 选官手段和方式日益科学; 官员素质不断提高。,三、监察与谏议,思考: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1、目的: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2、内涵: 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象是皇帝或宰相的 言行和决策。 3、监察官员或机构: 4、谏议机构; 5、监察与谏议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与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 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谏正皇帝过失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1、监察机构,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御史府,中央:御史大夫监察和弹劾百官,地方:刺史监督郡国长官,督察院 监察御史,分十三道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六科给 事中,“科道”,监督六部业务,按察使司,各省设立,负责司法、监察,(三)监察和谏议制度的演变,设通判,监察州郡长官,2、谏议机构,门下省,谏议和封驳,谏院,独立的谏官机构,特别提示 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谏议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但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三省六部制 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 人才基础 廉洁高效运转 人才基础 科举制 监察制度 维护公平公正,成熟,特点: 1)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 2)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课堂小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的体现,问题切入: 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第一、在官制方面;有效地分割了加强了皇权, 第二、科举选官制方面: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稳定; 第三、监督制度有效维护了官僚制度的廉洁和高效。 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四)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背景: 2)措施:,王国问题的出现,汉初郡国并行制(刘邦),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刺史,监察地方。,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再也无力与中央作对。,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国家统一。,(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四)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2、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背景:,唐后期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出现,唐朝设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出现,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与扩大,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2)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夺朝中大将兵权(杯酒释兵权) 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发兵),削弱节度使: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 削弱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削弱武将: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各州郡财赋由中央掌握。,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削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但过度集权也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方法点拨: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秦朝:,2、西汉:,3、唐朝:,4、北宋:,5、元朝:,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唐后期大量设节度使,设州郡、置通判、转运使,行省制,(五)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全面认识 1.突出特征:皇权至高无上 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2.内部矛盾: 一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一)皇权与相权,(二)中央与地方,1)西汉:建立中朝,转移宰相的决策权 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 3)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权 4)明朝:废除丞相,彻底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西汉:1)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2)设刺史,监察地方,北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3.发展演变趋势:相权削弱,皇权加强;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政治)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 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思想文化) (2)消极作用: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在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生产力的发展。,7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解析:“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度,后半句指的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度。郡县制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答案:B,高考经典,1(2009年名校联考)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三省六部制下,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A、B与材料信息不符,D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 C,2.(2009年上海卷)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 军功爵制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实行的,察举制实行于汉朝,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在宋朝日臻完善。 答案: D,3.(2010山东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说明宰相的权力受到分割,排除A项;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与地方无关,排除D项;权力分割的结果是加强了君权对相权的制约,只有C项符合题意。 【拓展】本单元特别注意区别两个概念: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专制皇权侧重于中央内部皇帝与中央官员的关系;中央集权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削弱地方上的各种权力属于加强中央集权,C,4.(2010北京12)下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特别是汉代的郡国并行制,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及处理和解读历史图片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示意图中的行政区划,既有郡,又有广阳国等封国,这种郡国并行制出现在汉初。,C,【规律】图片选择题“三看三思” (1)对图片要“三看”: 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 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 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2)对备选项要“三思”: 一是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 二是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三是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选项。,5(2010北京14)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职能的理解。材料体现的是三省之间分工合作而又互相牵制的关系,并没有强调门下省的谏议和封驳职能,故B项有误。,6(2010浙江16)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 )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解析】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和关键信息“科举制”。“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排除A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C,7. (2010广东14)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说明唐代君主的权力受制约,不能说明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排除A、B两项;宋代谏官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说明宋代谏官不向宰相负责,排除C项;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只有D项符合题意。,D,8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面三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解析】本题以服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作为封建最高统治者,其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加强专制皇权。由三种男子帽式的名称可判断其与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等因素相关,选项C与题意相符。,C,9.(2011高考广东卷)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解析】 据材料信息“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可判断该选官制度是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其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是门第高低。“该现象逐步消失”说明隋唐以后实行新的选官制度,即科举制,故选D项。 【答案】 D,10.(2011高考北京卷)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解析】 A项削弱诸侯王势力, B项北魏实行三长制,主要是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A、B两项。明太祖废除丞相,清朝时期不存在皇权与相权矛盾,D项错误。宋代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C项正确。,C,11.(2012广东高考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12.(2012广东高考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课时作业,1.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废丞相,设内阁 D.确立三省六部制 解析: 本题容易回答,从隋唐时期官僚机构中可得知D正确。A是秦朝、B是汉武帝、C是明朝。 答案: D,2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中书省的官员),为挫败北方游牧民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 )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兵部出兵 C交门下省封驳审议 D交尚书省处理 解析: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权,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法令。答案: C,

注意事项

本文(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ppt)为本站会员(xt****7)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