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ppt

  • 资源ID:2407811       资源大小:1.56M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4.9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ppt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栏目导航,1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实行_,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通过_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考点一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占卜,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 对象:王族、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权力:在封国内可以_、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等,并能实行再分封。 义务: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_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功臣,设置官员,贡赋,(4)影响 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_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王权,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段。,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_继承,为大宗;其他各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_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嫡长子,特权,宗法制的要点,1(2018吉林长春质监)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由此可见( ) 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 B封“诸妇”以保护商王朝的统治 C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 D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 解析 “商代诸妇之封”不能代表所有妇女地位的崇高,故A项错误;“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表明统治者的赏罚均为了维护其统治,故B项正确;“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可知被封的“诸妇”,不能代表整体,故C项错误;对妇女的封赏不能代表社会以母系为主,故D项错误。,B,2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B,解析 材料强调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公共性君臣关系,没有涉及分封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宗法制在政治上表现为君臣关系,君主是全天下人的大宗,全天下人不论血缘关系的亲疏都必须服从君主,因而宗法制的君臣关系削弱了血缘关系,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权力的继承问题,故C项错误;D项是宗法制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是分封制推行的依据,也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 3两者都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周王的统治地位和西周政局的稳定。,一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例题1】 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 ) A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 B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 C“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 D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 解析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当时实行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分封制下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导致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这就是“没有皇帝制专制”的内涵所在,故选D项。,D,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二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例题2】 (2018山东滨州调研)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这反映商朝末期( ) A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 B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 C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 D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B,解析 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是在西周,故A项错误;据材料“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可知,启的地位低下,辛的地位比启高,辛继承了帝位,故B项正确;启比辛年长,不得嗣,故C项错误;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应该是在西周,故D项错误。,1(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史载楚国从武王熊通(公元前740前690年在位)时开始对外进行征伐兼并,先后吞并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灭国所得之地,直属于楚王,成为县。由此可见,当时( ) A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 B各诸侯国之间攻伐不断 C北方诸国政局相对稳定 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裂变,D,解析 材料反映了楚国在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对外征伐兼并,但未体现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楚国吞并周边小国,但未体现各诸侯国之间的征伐,故B项错误;由材料时间公元前740前690年可知此时为战国时期,而战国时期北方诸国同样发生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楚国吞并一些周边小国后,将灭国所得之地建为楚国的县可知,地方行政体制逐渐由分封制变为县制,故D项正确。,2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诸侯者,大宗也。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卿者,大宗也。卿以别子为大夫,其世为大夫者,大宗也。大夫以别子为士,其世为士者,大宗也。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该材料主要反映出( ) A宗法制维系了统治秩序 B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特权 C分封制加强了地方统治 D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A,解析 材料反映出西周宗法制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形成,这实际上是领导与服从的关系,维系了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中贵族的特权,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王室内的宗法关系,C、D两项与材料无关。,1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的封建王朝。 2内容 (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_”,总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考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始皇帝,“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2)中央官制:中央设丞相、_和太尉,丞相之下有诸卿。中央机构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地方官制:郡县制 郡守: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_汇报工作。 县令:是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郡守和县令均由_直接任命。,御史大夫,丞相,皇帝,3影响 (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 (2)实现了对_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了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_,为历代沿用。,决策失误,地方政权,基本格局,1(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而秦汉以后开启了“布衣将相之局”。这种变化反映了( ) A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B贵族社会的进一步解体 C西汉的统治基础是下层民众 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B,解析 从战国时期“宰相必起于州部”到秦汉以后“布衣将相之局”体现了贵族社会的瓦解,官僚政治的不断完善,题干强调的是统治阶层的来源由贵族下移到平民,与自耕农阶层的分化无关,故B项正确,A项错误;战国和秦汉时期的统治基础均是下层民众,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秦汉之后政权巩固的经济基础,并非是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统治阶层来源变化的原因,故D项错误。,2(2018山东青岛调研)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 )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 解析 材料反映的不仅仅是秦朝的郡县制,所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不能全面反映现代化的趋势,故A项错误;封建社会的秦朝仍然是推行人治,故B项错误;所谓的礼仪政治,是礼所维护的贵族政治,而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所代表的是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不是现代化的体现,故D项错误。,C,1它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谁也不能独揽大权,这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例题1】 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 ) 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 B重视内部忧患而忽视外部侵扰 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 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 解析 古代推行郡县制注重的是政治稳定而非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有利于凝聚内部力量,从而有利于一致对外,故B项错误;过于重视中央集权必然会造成对地方分权的忽视,故C项正确;国家统一是民族发展的必然和前提,故D项错误。,C,二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例题2】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据以上材料判断,作者认同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宗法制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作者认为世袭的士大夫们世世代代世袭统治着自己的领地,覆盖着诸侯国的所有国土,他们的贤能与否无法保证。就算有圣贤出现在这样的制度的统治下,也很难有立足之地来发挥自己的能力。即作者反对以宗法制为保障的时代相传的诸侯分封制。郡县制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制也存在世卿世禄的特点,故C项错误。,B,1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 ) A调动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 B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C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D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解析 材料中“这场革命”指的是秦朝郡县制的建立。中央集权的加强抑制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皇帝仍然掌握最高决策权,“人治”不可能避免决策失误,故B项错误;郡县制的建立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故C项正确;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D项错误。,2有学者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西周与秦以后的制度没有联系 B周秦制度的根本差异是分封制变为中央集权制 C作者对秦以后的“独制”持否定态度 D“大变局”指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B,解析 秦朝及以后的朝代还是从西周政治之中继承了若干制度,如宗法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西周与秦朝制度一个根本的变化就是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故B项正确;材料中作者所陈述的仅是一种客观的史实,并没有夹杂个人的主观评判,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大变局”指的是政治制度由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的转变,故D项错误。,【典例1】 (2017全国卷)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从而使周的文化影响也因此覆盖其所辖之处,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 【规范答题】 A,【典例2】 (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从秦汉时期开始,地方官员任命实行流官制度,即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对流官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A易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 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流官制度下地方官员经常性流动,且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这样使地方官员之间不熟悉,易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故A项正确。 【规范答题】 A,1(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 ) A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 B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 C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 D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D,解析 商代与西周均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故A项错误;由材料“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对商王与周王的权威进行比较,B、C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材料可知,周王的统治权威要高于商王,说明西周时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故D项正确。,2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 ) 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解析 秦朝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奠基时期,其官僚体系刚刚从贵族政治演变而来且尚处于雏形阶段,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国的地主政权之下,取代贵族政治的只可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辅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业已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央”与“文官”的特别地位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对比项,故D项错误。,C,1(2017江苏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说明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政治的权力”不符,排除。,B,2(2016全国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解析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是金文,在商代就已经存在,故A项错误;青铜器铭文以越来越多、越来越规范的字句追颂祖先,记述其功业,体现了其重视历史传承,故B项正确;宗法制在西周走向完善,且材料中缺乏足够信息体现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故C项错误;西周青铜器仍然是作为礼器和兵器使用,功用没有发生重大改变,故D项错误。,B,3(2016海南卷)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解析 材料中古代褒奖官员为“民之父母”,体现了“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故选B项;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官员考核的根据应该是官员的政绩,故C项错误;D项表述绝对,排除。,B,4(2016上海卷)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解析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后世基本沿用了这一地方行政制度,符合材料中“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虽然分封在秦汉以后王朝依然存在,但已不再是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郡国并行制仅存在于汉朝,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C、D三项错误。,B,5(2017北京卷,节选)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 解析 第一小问,分析材料可知,孩提和孺子两阶段均不涉及礼乐制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要求,说明实行严格的礼乐制度,注重对子弟的培养,依据年龄划分不同的受教育的内容;根据材料中女孩“十有五年而笄(笄礼)”,而男孩则“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说明男女有别;“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说明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等级秩序。 答案 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依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习礼乐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ppt)为本站会员(sh****n)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