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大学与跨国企业的研发合作

  • 资源ID:22520200       资源大小:44.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大学与跨国企业的研发合作

中国大学与跨国企业的研发合作摘要:本文通过对清华大学与BP公司之间研发合作的剖析,揭示了在跨国公司研发事业向全球拓展和大学与企业间合作日益深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大学与跨国企业之间合作的多重含义及其可能。清华大学致力于跻身世界一流,而BP公司谋求开拓中国的市场。优势中的互补关系导致两者合作建立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开展能源战略方面的研究。清华大学与BP公司的合作,体现出中国大学在参与全球发展互动过程中,努力提升学科水平和拓展研究领域的战略意图;也蕴涵着跨国公司在追求新知识、完成市场布局并树立社会形象等方面的多维思考。 关键词:清华大学BP研发合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增长前所未有地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1。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跨国公司对新知识的追求也出现了空前的热情。这种追求已不局限于研究与开发新应用技术,而且还向基础研究领域延伸,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延伸。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高校、政府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之间广泛建立起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合作关系随着跨国公司不断开拓国际市场而有日益走向国际化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许多公司不仅把研发中心设到中国,而且还与中国的大学建立了研发合作关系。进入21世纪,跨国公司与中国大学的研发合作日益显示出快速发展的趋势。2003年7月22日,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到清华大学为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以下简称BP中心)的成立揭牌,使得清华大学与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Petroleum,以下简称BP公司)的研发合作成为跨国公司与中国大学合作潮流中的一个亮点。 为什么掌握世界领先技术的跨国公司需要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建立研发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是如何运作的?体现了双方何种意图?其运作结果是否达到了各自的目的?本文选择清华大学与BP公司的研发合作进行案例研究,目的是通过剖析清华大学与BP公司的研发合作来加深对跨国公司与中国大学研发合作的一般认识。 一、双方合作的背景 BP公司与清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除了受全球普遍的产学合作趋势影响之外,还有其独特的背景因素,这就是双方各自的战略考虑:清华大学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而BP公司寻求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 江泽民在1998年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同年中央决定重点支持清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在学习和分析世界著名大学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清华大学提出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并且明确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的重要作用。2003年,清华大学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所大学及企业签订(续签)了校际协议。另有涉外科技合作项目177个,涉外项目合同总额1.48亿元人民币2。跨国公司与世界著名大学一起,成为清华大学对外交流合作的两类主要对象。许多跨国公司如IBM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宝洁公司、日立公司等纷纷与清华大学的相关院系建立了合作关系。 BP公司1998年合并Amoco之后,提出了加强上游石油和天然气业务、开发新能源和开发新市场并重的全球发展战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正是BP视野中的新市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1994年到2003年的十年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783。有研究表明4,我国的GDP与石油消费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按照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要求,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年均增长4%5%,而目前国内可开采的石油储量已无法满足增长的需求。例如2001年全国石油需求量为16亿桶,其中5亿桶依靠进口,占全年需求量的31.25%,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还将继续增长5。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市场对于BP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清华大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其科研与教学实力与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BP公司是全球能源行业的领袖,拥有强大的研发网络,并且与许多世界一流大学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与BP公司合作能够使清华大学获得一流的研发资源,加快清华走向世界的步伐。另一方面,BP公司作为外来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需要经过一个本地化过程6。在这个本地化过程中,既要面对中国市场提出的实际技术问题,也要解决文化上融入中国社会的问题。清华大学在中国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实力并且具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能够促进BP的本地化进程。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清华大学与BP公司存在着优势互补,具有建立强强合作并且达到双赢的可能。 二、双方合作的内容 在成立BP中心之前,清华大学与BP公司在高级执行官培训、能源环境技术和战略研究等领域已有几年时间的合作。2001年,为了整合和加强清华大学在能源软科学方面的研究,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完成BP公司资助的研发项目,清华大学的数位学者提出成立一个专门致力于能源系统和能源战略领域的高水平研究中心的设想,该设想立即引起了BP公司的积极响应。 2002年4月19日,BP公司中国项目负责人StephenWittrig博士专程访问清华,与清华大学副校长何建坤讨论建立BP中心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方向。2003年2月14日,BP中国公司总裁GaryDirks来到清华大学,代表BP公司向清华大学递交50万美元的赠款(其中40万美元用于BP中心的建设)。2003年7月22日,BP中心宣告正式成立,英国首相布莱尔与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共同为BP中心揭牌。以此为标志,清华大学与BP公司的研发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清华大学与BP公司的研发合作主要在清洁能源领域,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中国整体能源战略研究”课题和建立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 (一)“中国整体能源战略研究”课题 “中国整体能源战略研究”(IntegratedEnergyStrategyforChina)课题是“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项目注1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建立中国能源经济的模型(ModellingChinasEnergyEconomy);大西部开发能源战略(GreatWesternDevelopmentEnergy);合成气城市实施战略(“SyngasCity”ImplementationStrategies);通用计算机建模平台开发(DevelopmentofaVersatileComputerModellingPlatform)7。该课题时间期限十年(2002年至2011年),总经费150万美元,由BP公司分十年提供。 在“中国整体能源战略研究”课题内容当中,大西部开发能源战略与合成气城市实施战略属于宏观战略研究,具有软科学的性质。而建立中国能源经济模型和通用计算机建模平台开发是对战略研究的常用工具如模型和计算平台进行研究开发,这些研究则具有应用科学的性质。由于课题内容构成特点,使得整个课题的性质介于软科学和应用科学之间。 BP公司之所以选择拥有雄厚工科基础的清华大学承担能源战略课题,是因为能源问题是跨行业、多学科的系统工程,解决能源问题“必须打破行业界限,打破领域界限,作为一个战略研究,必须在深度上和广度上有进一步发展”(倪维斗)7。清华大学在能源领域具有从基本现象研究、单个设备研究、多设备优化研究到系统过程研究以及宏观政策研究五个层次的雄厚基础。在深度上,有许多相关院系如热能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核能研究院的底层技术基础;在广度上有多学科、跨行业的融合。整合这五个层次的研究力量,能够有力地推动能源战略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因此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BP公司能够获得对中国能源战略趋势的深入认识,而清华大学则可以提高整个能源学科的建设水平。 (二)建立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 为了整合清华大学在能源战略的研究,同时也为了给BP公司资助的研究项目提供更好的软硬件环境,清华大学与BP公司合作建立BP中心。该中心的宗旨为:“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能源政策、能源战略和能源经济研究和信息中心,成为国内相关研究的最重要的学术和信息交流中心,服务于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7。在这个宗旨下,BP中心要实现四个功能:“1、国际化研究基地:致力成为中国能源政策和战略研究的重要研究基地,以已有的研究项目为起点,组织清华大学相关研究力量,吸引国内外客座研究人员,开展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研究;2、国际合作的枢纽:致力成为清华大学拓展相关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促进与世界著名能源公司、政府机构、基金会以及研究机构的交往和实质性合作;3、专门领域的信息中心:凭借清华大学多学科综合以及国际交流广泛的优势,逐步积累和建立能源软科学研究的图书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其他信息资源,努力成为相关研究领域最具吸引力的信息中心;4、高水平的能源论坛:提供先进的会议场所,组织重要的演讲报告以及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的听众,成为有吸引力的能源论坛”7。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BP中心设立指导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对BP中心的战略规划和重大问题提供指导和咨询。BP中心的顾问委员会(以下简称顾委会)成立于2003年7月,是BP中心的顾问咨询机构。顾委会委员来自国内外学术界、工商企业界、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对研究项目、研究方向或学术研讨会主题等提出建议和想法,并利用各自专长推动中心的研究和讨论7。BP中心的指导委员会成员由BP公司和清华大学相关专业的资深科学家担任,为BP中心提供学术指导,并负责为BP中心规划发展战略。在指导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的指导下,BP中心的主任负责日常具体事务。 BP中心自筹日常经费,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不受BP公司的任何限制。BP公司在BP中心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资源和引进项目两个方面。1、BP公司提供的资源包括资金、人才和信息。BP公司为BP中心提供40万美元建设经费和“中国整体能源战略”的课题经费150万美元。不仅有BP公司的多位专家参与了BP中心的研究指导,“共享BP公司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对清洁能源的理解与经验”(GaryDirks)7,而且BP公司还出面邀请世界著名专家来BP中心参加研究工作。2、BP公司积极为BP中心引进合作项目,目前已有壳牌、丰田、三菱等跨国公司跟BP中心正式签定了合作协议。 对于BP公司在BP中心所发挥的作用,BP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倪维斗院士在BP中心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曾作这样的概括:“是首要的捐助者、倡导者,有力的支持者,积极的参与者”7。 (三)合作执行情况 无论是合作执行“中国整体能源战略研究”课题,还是合作建立BP中心,BP公司与清华大学的研发合作都体现了双方在能源战略研究领域的共同利益。双方合作研究“中国整体能源战略”,并为此创建BP中心。BP中心的建立反过来又促进了双方在能源战略方面的研究,并将双方的研发合作关系建制化。这种研发合作关系在实际运行当中取得了良好的绩效,截止到2004年3月,BP中心已发表论文40余篇,完成研究报告5册,其中有32篇论文和3册研究报告属于“中国整体能源战略研究”课题的成果。此外,BP中心还与普林斯顿大学等BP公司合作伙伴建立了频繁密切的学术交流。对于这段时间BP中心的运作情况,清华大学与BP公司的相关人员均表示满意。 在成立之初BP中心对自己的功能做了四个方面的定义:国际化研究基地、国际合作的枢纽、专门领域的信息中心和高水平的能源论坛。从目前运作情况来看,BP中心已经基本实现国际化研究基地和高水平能源论坛的功能,国际合作枢纽的功能随着校内资源的日益整合以及更多国际合作伙伴的加入也将逐渐发展起来。而信息中心的功能尚不显著,因为信息资源需要长时间积累和建设的过程。 三、双方合作的特点 BP公司在欧洲、美国与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研发合作关系,其研究项目主要分布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领域。1999年,BP公司与剑桥大学合作成立剑桥大学BPAmoco研究院,其研究方向是有关多相液流(multiphasefluidflow)的问题,这项研究被BPAmoco研究院定义为基础科学,涉及剑桥大学的五个系(地球科学、工程学、化学工程、化学和应用数学)。2000年,BP公司向普林斯顿大学提供一千五百万美元的赠款,用于研究减轻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同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BP公司分别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提供一千万美元资助,支持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转换工艺的研究和均相催化方法(homogeneouscatalyticapproache)的开发,这两项研究都属于应用技术研究。 虽然BP公司与各个大学合作研究的领域各不相同,但研究内容都涉及多个学科的整合,BP公司与清华大学在能源战略的研发合作也是如此。这是由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对所有学科所有层次都进行研究,其研究领域相对集中在一定的行业领域,而且研发的目的主要是技术的商业应用。而大学出于与企业不同的角色定位,有必要保持学科多样性,其研究目的主要是追求新知识。与大学建立研发合作是企业较有效率地获得新知识从而保持持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借助清华大学的多学科整合优势,BP公司能够获得对中国能源战略与政策的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认识,这与BP在其他大学的合作意图是一致的。 对于BP公司与大学的合作意图,JohnBrowne曾有这样的描述:“从BP的视角,当通过资助一些既有利公司也有益社会的项目来保持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的时候,当提供一些能导致更清洁的环境和更强劲的经济的机会时,与领先的教育和研究机构建立伙伴关系使我们能够证明我们是负责任的领导(企业)”8。这位BP公司的首席执行官1999年在剑桥大学曾经说,一个大公司应该在所有时间并在所有的领域学习。 通过比较我们还可以发现,清华-BP合作具有这样的特点: 1、BP公司与其他世界著名大学的合作都是在基础研究以及应用技术等领域,而且合作的项目规模也比较大。清华-BP的研发合作则主要是在能源政策与战略研究领域,研究性质介于软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而且合作的规模也比较小。这些不同点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研究领域对不同投入规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BP公司建立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主要为了长远利益,其对战略意义的考虑甚于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需要。 2、通过与清华大学合作,BP公司能够在中国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正如英国首相布莱尔在BP中心揭牌仪式上的讲话:“相信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一个标志,证明我们对于经济的增长采取一种负责任的态度”7。 四、结束语 在特定的背景下,清华大学与BP公司合作建立BP中心并开展能源战略研究。清华大学与BP公司的这种研发合作既是全球产学合作潮流的延续,又体现出不同于其他产学合作的特点。透过清华-BP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学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已经超越了被动地接受研发合同和谋求获得经费支持的局限,而体现出为学科建设主动邀请跨国公司合作、向跨国公司学习并进一步参与全球互动的内在需要。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与中国大学进行研发合作不仅为了获得新知识、开发新技术,而且还蕴涵着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对培育市场、完成市场布局和树立社会形象的多维思考。 参考文献 1OECD编杨宏进、薛澜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2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2003年外事工作统计DB/OL/docsn/wb/jiaoliu.htm 3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DB/OL/tjgb/index.htm. 4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石油战略课题组我国石油消费战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2-10 5易久、苏宁、吴金娜世界原油储量变化趋势及中国石油进口战略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2-3 6尤海鹰、李焜文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地化经营J经济师2003-10 7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清华-BP快讯C2003-1,2 8AndreaOBrienStudytargetsmethaneconversion:grantsponsorss8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大学与跨国企业的研发合作)为本站会员(陈**)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